?

淺析大學生對電商行業助力公益事業的看法

2020-10-21 13:08王宦
青年生活 2020年26期
關鍵詞:大學生群體公益事業

王宦

摘要: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縱深推入,互聯網發展與運用的不斷深化,近年來國內公益事業與電商行業有機結合的數量不斷增加。就大學生如何樹立自身的公益意識,公益電商行業如何提升其社會公信力,傳統公益機構如何持續生存,已成為當下的一大社會熱點。本文以大學生使用公益電商軟件為切入點,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研究大學生如何看待電商行業助力公益事業。借助數據統計結果,從學校、大學生自身等方面了解新時期大學生的公益觀,促進社會愛心的傳遞,以及進一步挖掘中國未來的公益事業發展走向等等。

關鍵詞:電商行業;公益事業;大學生群體;公益意識

一、前言

當下,很多傳統公益機構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傳播能力差、自我造血能力弱、品牌推廣范圍局限以及公共互動不足等問題?;ヂ摼W發展與運用的不斷深化推動了電子商務行業的迅速發展,不少公益組織選擇訴諸電商行業這一市場化的手段來擴展渠道、對接資源、降低成本、提升品牌,獲得增長的新動力,這就使得近年來國內電商行業與公益事業有機結合的數量不斷增加。但這些電商公益機構同樣也存在很多問題。

二、調查問卷情況分析

(一)大學生對公益關注度低,但參與熱情高

分析:根據調查問卷反饋的情況(第4、5題)可知,只有14.1%的學生經常關注微公益。這就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偶爾關注甚至不關注微公益,對于微公益,他們只是初步地認識和了解,并沒有花太多心思。雖然經常關注微公益的人不多,但大家對待微公益的態度還是積極的,多達78.5%的學生都表示愿意助力微公益事業,其中16.3%的人表示不僅自己愿意投入到微公益事業中,還會鼓勵他人一同參與。由此可見,開辟大學生接觸微公益的途徑顯得尤為重要。

(二)大學生參與公益電商活動原因多樣化

分析:根據調查問卷反饋的情況(第8、9題)可知,有79.5%的人投入公益電商活動中是出于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希望借公益電商平臺傳遞愛心,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此外,借助趣味性較強的公益項目使自己感受到快樂,豐富日常生活的大學生占比也達到了41.8%。這些應用并沒有占用大學生過多的資源和精力,甚至在參與的過程中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樂趣,減輕了他們的負擔和壓力,增強了大學生參與公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公益電商軟件需要提升社會公信力

根據調查結果(第10-11題)數據顯示,絕大多數大學生只信任比較權威的電商機構對所得物資的利用,不太信任電商機構的比例也不占少數。而且大多數大學生微公益事業的期望都寄托在政府身上,55.5%的大學生希望政府出臺政策完善的政策法規,提供法律保障,改善微公益事業的活動氛圍,其次是42.3%的學生認為要將微公益事業的資金流動透明公開化,讓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所奉獻的愛心去往何處,而不是參與后對此事一無所知。電商行業作為新時代發展較快的行業之一,將微公益融入其中也將會成為主流,但有66.8%的學生認為電商上的微公益活動依舊存在著問題,成為主流之前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如認證機構不完善、資金流動不透明、相關政策法規尚未完善。

三、調查結論與建議

(一)調查結論

本次調研中,大學生對于微公益的關注度較低,但參與電商公益活動的積極性較高。他們通過電商公益項目傳遞愛心,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從中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增加自己的社會經驗并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感受快樂,豐富大學生活。公益與電商結合的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局限,輻射面廣,具有更大的傳播效果和更廣泛的影響力,其中人人都能參與的低門檻吸引了更多的人投入其中,這都值得傳統公益機構學習、借鑒。目前,公益電商平臺作為一個新事物也存在著許多缺陷,如資金流動不透明、相關政策法規還不完善等等,其中提高公益電商機構的社會公信力更是重中之重。只有當公益電商機構取得網民們的信賴,微公益的活動形式才能變得多樣、范圍擴大,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去參與其中,為公益助力,營造社會的和諧氛圍。

(二)意見與建議

隨著互聯網發展與運用的不斷深化以及電子商務行業的迅速發展,近年來國內電商行業與公益事業有機結合的數量不斷增加。完善公益電商平臺,幫助消費者在使用時傳遞自己的愛心變得尤為重要,而大學生一直是電商行業的消費主體以及潛力軍。下面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大學生公益意識的培養

加強教師的教育作用。一方面,教師教育重要的是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將公益背后的精神和理念逐步內化為學生自身的品格。另一個方面,不能把教育只局限在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應該通過種種途徑將公益理念貫穿于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如環境保護、讓座、校園義賣、低碳生活等。

拓展校園微公益平臺。網絡管理者可以在大學生活動較為踴躍的平臺上,積極地倡導微公益,宣傳和踐行微公益。學生社團也可組織各類力所能及的微公益活動,像支教、環保、捐贈、讓座、愛護校園公物等多種文明行為的倡導與踐行。大學生還可以自發地組織微公益,如利用課余時間為微公益獻力,號召大學生不要隨意踐踏草地、不亂摘花木的環境保護行動,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去圖書館或街道做些清潔等義務工作。

2.相關部門出臺各種措施手段規范海淘市場

建立信息化的公益電商監管服務平臺;加強對虛假公益電商機構的打擊力度;減少對公益電商平臺的稅收,吸引更多的電商機構加入到公益行業中;建立舉報投訴平臺。

3.提高公益電商機構的社會公信力

強化公益電商平臺的信息披露和內部治理,確保項目實施過程透明化公開化。公益電商機構在運行自身的公益項目時應將過程展示給公眾,表明機構所發起的公益項目確實落實了,體現機構運營的真實性,獲取公眾對該機構的信賴。如支付寶的螞蟻森林項目將種樹的過程公開化,還運用了衛星技術對比了種植前后荒漠化地區的變化,卓有成效地提高了阿拉善、鄂爾多斯等地的植被覆蓋率。

結束語

本次調查通過問卷調查、文獻查詢等方式針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研究大學生使用公益電商軟件情況。在互聯網的不斷深化和發展之下,大學生使用電商軟件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公益與電商結合的新模式的出現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電商軟件對公益事業的助力需要公眾的支持和建議,大學生應從自己做起,培養自身的公益意識。

猜你喜歡
大學生群體公益事業
財政部 民政部關于進一步明確公益性社會組織 申領公益事業捐贈票據有關問題的通知
人文關懷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搭建思政教育網絡平臺 提升思政教育實效
基于使用與滿足理論的大學生微博使用動機實證研究
網絡心理咨詢在大學生群體中的運用探析
《荊門晚報》凝心聚力的社會公益探索實踐
構建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消費文化場域中大學生消費行為的道德反思與重建
關懷
做公益事業 擦亮企業品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