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課課練”的運用

2020-10-21 23:38胡亦樓
大東方 2020年2期
關鍵詞:課課練小學體育體育教學

胡亦樓

摘 要:當前,對于小學體育學科來講,由于其學科特殊性,如何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已越來越受到關注,“課課練”對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相關文獻資料,并結合自身從事多年小學體育教學實際出發,以“課課練”為切入點,探索提升小學體育效率的重要策略。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育教學;課課練

一、基于不同需求設計“課課練”發展體能素質

對于學生的體能發展來說,小學階段是極為重要的。根據這一特征,學校應該高度重視通過小學的體育課堂教學來促進學生的體能發展。在發展學生體能的過程中,“課課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根據“課課練”的內容和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可以將“課課練”分成以下三種類型。

1.發展型。想要掌握一種體育技術,首先需要具備的是一定的體能,這是前提條件。因為技術動作的完成必須依靠相當儲備的體能才能實現。不同類型的體育技術所對應的體能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因此,“課課練”應該針對體能要求進行專門設計,這種經過設計的“課課練”的訓練目標是實現體能和技術的雙重發展,因此,我將其定義為發展型“課課練”。例如,體育老師在教授“肩肘倒立”這一動作時,可以對學生提出以下練習要求:一、完成三組平板支撐,每組30S;二、完成三組仰臥起坐,每組30個。這兩項“課課練”是交替進行的。這種聯系的目標是鍛煉學生的腰腹力量,便于以后進行其他的技術學習。

2.追加型。在小學生掌握某種體育技術的過程中,體能是極其重要的,如果體能達不到某項體育技術的要求,就需要通過“課課練”來增強體能。追加型“課課練”是針對肌肉群進行專門設計的,目的是強化肌肉群的力量,這種訓練需要注意的是保持適當的運動量,不能急于求成。例如,小學三年級的體育課程中有《雙手前拋實心球》一課,這堂課要求學生順利完成投擲動作,這個動作對學生的腰腹、手臂、手腕等部位的力量提出了較高要求,如果力量不足就很難保證甩臂、撥指等動作的標準性,結果就會導致持球不穩、投擲距離過短等問題。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追加型的“課課練”來鍛煉學生的上肢、腰腹等部位的力量。主要的訓練方法有仰臥起坐、俯臥撐、側舉等,形式具有多樣性。這種訓練能夠在短時間內補充某項體育技術需要補充的相應體能,幫助學生盡快掌握體育技術。

3.補償型。在體育訓練時,不同的體育項目所鍛煉的部位是不一樣的,例如,有的項目主要是訓練人的腰腹力量,有的則側重于練習上肢力量,這就導致了人體力量的不均衡,需要通過補償型的“課課練”來進行調節,以此來保證體能的綜合發展。例如,對于《原地正面投擲壘球》這堂課的教學,課程的主要內容是投擲訓練,但是投擲壘球無論是比高、比遠還是比準,主要活動部位都是上肢。因此。要想練習其他部位的力量,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在這節課的后半部分安排一個“十字跳”的“課課練”,以此來促進學生的上下肢的協調性,練習時間控制在3分鐘左右即可。如果是要提高鍛煉的強度,也可以增加一項快跑訓練。

二、基于課的結構設計“課課練”補償技(體)能

對課堂教學來說,主要目標是要落實教材中的內容,因此,“課課練”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應該是教材內容,這一要點是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的,動作學習和體能訓練需要同時進行,不可偏廢,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學生在體育方面的均衡發展。

1.以技能訓練為基礎,在準備階段有針對性地設計“課課練”。筆者在教授一個動作技術前會針對動作的特點來設計“課課練”,以便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進行“課課練”的設計時,需要考慮教學技術的特點,練習方式應根據運動軌跡來進行選擇。在教授《側手翻》這一課前,應該在準備階段設計一個“課課練”來進行移動訓練。練習方法可以選擇平板支撐,然后在此基礎上以雙腳作為支撐點,雙手進行左右移動,需要注意在進行移動時應該保持直臂狀態。這樣的訓練能夠增強學生的支撐能力,增加其腰腹力量。

2.基本部分需要以教學技術為核心來進行“課課練”的設計。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筆者所設計的“課課練”主要是起一個輔助作用,幫助學生學習教材的基本內容,掌握動作要領。設計時需要重點保溫教學中的難點問題,針對這些難點來采取合適的練習方式,在增強體能的同時又能掌握動作技術。例如,對于《前滾翻》一課,動作的技術要點是要掌握團身滾動的技巧。這就決定了在基本部分的“課課練”的訓練重點應該是輔助進行團身滾動。主要的練習方法有三種:一、在墊子上完成三組仰臥團身滾動,每組是10次;二、選擇不同的對象進行兩兩墊上仰臥團身滾動的比試,每次比試完成動作10次,進行三輪比試;三、先在墊上進行5次仰臥團身滾動,然后再進行10次的向前滾成蹲撐,兩組動作交替進行。以團身滾動為主要內容的“課課練”可以讓學生通過多次聯系掌握滾動技巧,增加動作和力量運行的熟悉度,在增強滾翻能力的同時可以有效鍛煉腰腹肌的力量,對技術教學起到重要的輔助效果。

3.在結束部分前設計延伸性技術教學的“課課練”。這部分的訓練是在基本部分教學之后,結束部分教學之前進行的,練習重點是拓展動作技術。設計時仍然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然后在。如,《分腿騰越山羊》這一教材的功能是發展學生的支撐跳躍能力、身體控制能力、平衡能力等。因此,在《分腿騰越山羊》一課的教學中,在課的最后就可以安排立臥撐、收腹跳、旋轉跳等內容作為“課課練”的練習方式。這些訓練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跳躍能力,幫助他們鍛煉平衡能力,掌握支撐提臀方面的技巧,為他們今后熟練掌握“分腿騰越山羊”的動作技術積蓄體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設計“課課練”時,內容的安排上應將發展體能和動作技術學習相結合,且做到練習內容的常做常新;“課課練”負荷的大小也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到避免學生過度疲勞;“課課練”的形式應該追求多樣化和趣味化;“課課練”的器材應該做到簡便化。只有這樣,“課課練”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有效促進學生體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韓艷芳,如何上好小學室內體育課[J].課程教育研究,2018-06-08

[2]梅黎明,彩桶”組合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學校體育,2015-06-01

[3]陸豐,小學體育體能素質“課課練”的回歸與創新[J].當代體育科技,2017-09-14 16:19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錢庫小學)

猜你喜歡
課課練小學體育體育教學
身體素質趣味課課練
基于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優化體能“課課練”的研究
《中國青少年體能素質“課課練”創新研究》結項總結報告會在京舉行
構建游戲課堂加強體育快樂教學的探究
基于快樂教學的投擲課教學研究
快樂體育教學策略探討
游戲融入教學建構靈動式體育課堂研究
優化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研究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
體育教學中的競爭意識培養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