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務教育階段初中班主任以德育德的務實構想

2020-10-21 23:38竺筠菲
大東方 2020年2期
關鍵詞:結合初中班主任實踐

竺筠菲

摘 要:本文在概述義務教育階段初中班主任以德育德現實價值的基礎上,指出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過程中以德育德存在的現實問題,并提出了關于以德育德工作的一些務實性構想。

關鍵詞:義務教育階段;初中班主任;以德育德;實踐;結合

前言

新時期的初中班主任都已清楚德育教育“不忘初心”的內涵,都已明確德育教育的本質與目的。但,究竟應如何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有效地實現“初心”呢?以德育德、務實踐行。

一、初中班主任以德育德的現實價值

1、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初心”

德育的初心就是“立德樹人”。毫無例外地,在現階段義務教育大背景下與“牢記使命”教育新形勢下的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所不應忘記的“初心”更是應該如此。這是時代的需要,更是我們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人才強國”戰略使然。

2、以德育德是實現教育根本任務的助推器

以德之“德”,是指班主任應具有的道德,即師德;育德之“德”,是指學生應具有的道德,即生德。新形勢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理應辯證看待德育教育,不斷強化自身建設的前置性與重要性,不斷修身以促進其“德高”與“身正”即“立德”,并始終堅持育人活動中班主任為主導與學生為主體的和諧統一,從而催進學生道德建設的穩健提升即“樹人”。這是“立德樹人”的內在要求。

3、以德育德是少年人生穩健發展的必要保障

初中班主任是學生德育教育的中堅力量,也是少年摸索前行的導航員。面對初中學生“三觀”(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朦朧與懵懂,面對少年處于現實生活的復雜旋流,其思想問題不時凸顯、行為多有怪異,相對而言,只有“朝夕相處”的班主任更能夠憑借其時間上的優勢與其自身的“德高”與“身正”更好地成為少年的良“師”與典“范”,成為少年的指路明燈,為少年的健康成長護駕導航。

二、初中班主任以德育德的現實問題

要想不忘初心地立德樹人,初中班主任還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1、傳統觀念依然制約德育教育的革新

盡管德育教育的改革已從中央到地方星火燎原、如火如荼,但中考這一指揮棒仍然在不斷舞動,初中學生的評價體系與高中錄取的模式仍然未能徹底改變,學校每學年在校內外高調宣傳自身教學戰果借以博取品牌效應的情形并未徹底消失(教學戰果即名校高中錄取的名單,照片中的學生胸前配有大紅花或是紅色絲綢綬帶),同時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績效評估體系以及評優晉職體系等也尚待完善。在此種氛圍下,作為必須為無法逃脫中考的學生服務的班主任來說,試圖把德育工作時刻擺在教學工作的地位之上、處處強調德育對少年成長的作用、事事強調要落實到實處,這也不過是一種理想而已。

2、家長的教育態度束縛著班主任德育教育

在計劃生育二胎政策尚未放開情況下出生的初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因此,其父母雙親與爺爺奶奶等都比較寵愛該獨生小孩,這也在情理之中。但隨之而來的是,作為長輩的過度寵愛甚至是溺愛,或是家長們的繁忙而無時間與孩子溝通、關心孩子不足,加之現實中高中學校的確給家長們留下的仍然是“中考拼成績”的印象,這就使得家長們對班主任的德育意見常常是不甚關心、“麻木不仁”或者是配合不夠密切,更有甚者是置之不理。

3、班主任德育教育方式方法的作繭自縛

其一,自我學習不足、心理知識欠缺。相對于學校千百個學生而言,各校配備的1-2位專職心理教師顯然是不能滿足叛逆期少年心理教育的需要的。此時,如果班主任心理知識缺乏,且又不善于“充電”的話,則勢必會在教育“困難生”時捉襟見肘。

其二,德育教育的形式單一無趣。少數班主任或怠于思考德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或不將德育活動與學生的心理和生活實際結合,常常是德育思想與實踐活動“兩張皮”,從而導致學生對于單一口號式的思想灌輸索然寡味。

其三,德育教育的方法有欠妥當。教師大多普遍采用“賞識教育”的模式,使得初中少年長期生活在鮮花叢中,幾無批評與懲戒,經不起挫折的風吹雨打。

4、初中學生成長中的問題客觀阻礙德育教育

初中學生正是生理和心理、智力均在不斷成長與不斷發展的階段,其個性心理特征中的自我意識與獨立性逐漸增強,思維的批判性與心理行為的叛逆性也在增強;但因涉世尚淺而想問題辦事情的思維方式或行為習慣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好奇心強、模仿能力也強,是非觀念不清、紀律和法律意識淡薄,學習觀念不夠正確、動手實踐能力差。正是在這個內心滿懷矛盾、思想充滿困惑以及不能分辨和抵御社會環境中充斥著的形形色色誘惑的少年時代,也就正是孩子們需要正確引導和開發其創新思維與智力潛能、促進其優良道德行為和思想品格養成的重要和關鍵時期。但是,此階段的德育教育效果往往事與愿違。

三、初中班主任以德育德的踐行措施

初中班主任要務實地以德育德,則需要注重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1、提升師德與培養生德結合

班主任修身立德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情操的前提和基礎;同時,班主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和未來發展的“人生導師”。由此,初中班主任要以己之德正學生之行的話,就必須“正人先正己”,首先提升自身的綜合道德素養,力爭成為新時代背景下的“四有”教師。這也正如法國思想家羅曼·羅蘭所言“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

為此,初中班主任應努力提升自己的三個素養:其一,應把政治素養放在首位?!罢问墙y帥,是靈魂?!背踔邪嘀魅我羁填I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精髓,一切育人工作都要“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牢牢把握“立德樹人”的正確育人導向,以自己堅定不移地忠誠于黨和國家的信念、高尚的“三觀”和崇高的道德行為去感染與潛移默化學生。其二,應提升自己的傳統文化素養。這樣,有助于班主任借助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思想、經典故事去感召學生,讓其在熏陶中健康成長。其三,應提升自己的心理素養。這樣,才能快速而準確地把握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及時解決其心理障礙,幫助其學會包容、靜思、明辨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障育人的“春風”和煦,育人的“秋風”怡人;也才能讓“育德”工作游刃有余。

2、賞識教育與懲戒教育結合

針對現行單一的主流方式“賞識教育”所帶來的副作用問題,初中班主任應主動地把賞識教育與懲戒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辯證地開展班級“育德”活動。

然而,現階段國家層面成文的中學生管理制度,從根本上來說是不完善的,其大都只有“假設條件”、“行為規范”而無涉及違反該規范的道德或紀律責任,故其不是完整的制度規范。盡管教育部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規定“中小學班主任在日常經營教學管理中,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盡管國家有關部門現在已經看到片面強調“賞識教育”的弊端并強調適當“懲戒”的必要性,并也已著手研究與違紀相關的“懲戒”辦法,但該“適當批評”的界限并不明確,國家層面關于實施懲戒教育的如此“措施”還不足以填補現階段德育管理中的空白,“遠水”仍然“解不了”班主任德育教育之“近渴”。

面對初中生“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情形,班主任既不能罰站、罰跑、罰曬、罰款,也不能罰寫、罰抄、罰背、罰練,更不能“打”“罵”學生。更何況,教育部《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劃定了九種“師德高壓線”。在此情勢下的班主任,是無能為力,“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抑或是兩只眼都閉著?班主任進行適當的懲戒教育還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班主任在“育德”過程中,需要研究和總結一些有針對性的可行的懲戒方法,盡可能獲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為培養孩子們的未來社會適應性而給予其一定的必要和必須的懲戒。

3、一般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強調指出要“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這是基于哲學思維的智慧結晶。

為此,初中班主任的育人教育絕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因行(即不同的不良行為習慣或心理障礙)施教、因情(即不同的不良行為習慣在德育個別教育開始前所呈現出的程度如嚴重、比較嚴重、輕微,或該不良行為習慣在德育個別教育過程中所呈現出的程度如有所好轉、明顯好轉、良好)施教、因因(即不良行為習慣形成的原因)施教。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地打開所謂的“問題學生”久閉的內心繩結,也才能一掃其久封的心理塵埃。

例如,關于初中生“抵觸”逆反的心理原因,有可能是記恨于老師的批評或“不公”,可能是因為討厭作業,也可能是其受家長婚姻變故或違法入獄、生意受挫等的影響等。為此,班主任可按照上述的“五因”原則,逐層剝竹筍,逐步找到該心結的成因,這是解決德育類似問題的前提和基礎。

4、以德育人與依法育人結合

學生道德修養的提升需要法的保障,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需要道德的推動。要想確保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須把“以德育人”、“以德治班”與“依法育人”、“依法治班”有機結合起來,結合與配合初中《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法律常識”內容,聯系《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以及《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治安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研究切合初中生實際的行為“規范”,努力讓學生知曉其學習與生活中的權利與義務,讓其明確在班級管理中可享受的權利與應當承擔的責任,逐漸培養其諸如“社會契約”精神、“誠信意識”,為其未來的成長與終身發展服務。

5、學校教育與實踐活動結合

學校教育是以德育人的主要實施者,擔負著塑造學生高尚品格的基本職責。

然而,實踐是提升初中學生道德修養的最好老師,也是其樂于接受德育教育、有效開展自我教育的最好手段。為此,初中班主任應把德育教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諸如就餐紀律、就寢紀律、勞動態度等)、學習實際(諸如學習目的、對待錯題或成績的態度等)有機結合起來,把德育教育和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實踐活動包括但不限于諸如垃圾分類活動、植樹活動、輪流值日活動、參觀科技展活動、組織淺水釣魚活動、組織跨校主題聯誼、各類志愿者活動等)。班主任應通過整體規劃育人思路、分期實施實踐主題,努力讓學生在實踐的“戰爭”中體驗競爭、合作等;然后,班主任再引導學生依次做好“七自工作”:即自我思考--自寫感想--自主交流--自我評價--自我打算--自我監督--自我落實。由此,班主任的育人工作一定會事半功倍。

結束語? 初中學生的階段性生理和心理特點需要班主任以其良好的師德予以心靈的滋潤;初中生未來成長和終身發展的要求需要班主任以其高尚的道德行為為其指點現實的迷津。為此,初中班主任不忘初心地“解惑”與“傳道”的育人使命和育德責任仍然神圣而重大。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政治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21日審議通過。

[2]胡錦濤:《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2012年11月8日。

[3]謝育波:“新時期加強初中學生德育教育的做法”,《教育科學探討》2018(01)。

[4]肖箐:“學校德育工作與班主任立德育人思路”,《教育教學論壇》2019(08)。

(作者單位:廣州市育才中學)

猜你喜歡
結合初中班主任實踐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級的創新方式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體進行學生管理的現狀及對策
淺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技校生美術欣賞能力的培養
初中班主任如何實現學科教師與教學管理者的角色轉換
關于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情感的運用研究
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帶來的雙面性效果分析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