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古代蒙學讀物的德育內容探析

2020-10-21 04:18朱宇
錦繡·上旬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特點分析

摘 要:我國古代蒙學教育極其注重蒙童的德育教育,其核心內容就是從孝悌、禮儀、治學等方面教人做人,別具特色。文章闡述了我國古代蒙學讀物的德育內容,并分析其特點,認為其精華在某些方面于當今社會依然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蒙學讀物;德育內容;特點分析

前言

蒙學即啟蒙之學,大致相當于現在的小學。蒙學讀物,就是為實施這種教學而編成的讀本。據張志公先生的《蒙學書目稿》統計,我國古代從先秦開始,截至到民國的2000余年中,先后出現的蒙學讀物有580種。徐梓先生在張志公先生考據的基礎上編訂的《中國傳統蒙學書目(初稿)》,收錄的我國古代蒙學讀物數目超過1300種。實際上,我國古代蒙學讀物的數量還不止于此。這些啟蒙讀物的文字普遍以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為主,將儒家倫理道德精粹用通俗押韻的語言表述出來,緊密聯系現實生活中的人情世態,“教以人倫”,承擔著“化民成俗”的巨大社會功能。

一、我國古代蒙學讀物的德育內容

我國古代蒙學教育極其注重蒙童的德育教育。除《百家姓》、《文字蒙求》等韻語知識類讀物外,其余蒙學讀物均有涉及德育的內容,其核心內容就是從孝悌、禮儀、治學等方面教人做人。

(一)孝親敬長

古代蒙學讀物注重引導孩童孝親敬長,兄友弟恭。南朝周興嗣作《千字文》,提倡“資父事君,曰嚴與敬。孝當竭力,忠則盡命?!睆娬{尊父與忠君都要一絲不茍,虔誠恭敬,竭盡全力。到了唐代,廣為流傳的《太公家教》同樣提出“事父盡敬”,并指出侍奉父母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晨省暮看”,“知暖知寒”,“憂時共戚”。同時,《太公家教》將尊師重道的重要性與孝道并列,闡述了千古名句“一日為師,終日為父”。宋元明清時期,蒙學讀物得到空前發展,其內容逐漸由綜合走向專門性分類,有專門進行倫理道德教育的蒙學讀物,比如《性理字訓》、《小兒語》、《名賢集》等?!缎岳碜钟枴费浴吧剖赂改?,是之謂孝;善事兄長,是之謂弟”明確孝悌之意;《小兒語》提出“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從孝道傳承角度宣揚敬孝;《三字經》中的“首孝弟(悌),次見聞,……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通過成典故事鼓勵蒙童“首孝悌”,強調其重要性;《弟子規》中《入則孝》、《出則弟》兩篇緊密結合生活實際規范蒙童的孝悌行為,培養他們樹立正確對待尊長兄弟的態度。

(二)修禮養正

自古以來中國都是禮儀之邦,孔子認為“不學禮,無以立”,因此傳統蒙學讀物多使蒙童修禮以達養正的目的?!肚ё治摹费浴皹肥赓F賤,禮別尊卑”,是以禮樂規范五倫,區別尊卑貴賤,可見古人對“禮”的重視。朱熹作為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從人性論出發,將教育階段劃分為“小學”教育階段和“大學”教育階段,強調兩者在學習內容和培養要求上一脈相承又各有不同。他專門為蒙學教育編著《小學》、《童蒙須知》作為教材,旨在讓蒙童通過“學其事”而自然養成習慣,達到培養人格的目的?!皩W其事”的禮節十分繁瑣,“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語言步趨,次及灑掃涓潔,次及讀書寫文及有雜細事宜”,從五個方面詳細說明了蒙童在日常生活中應當遵守的行為規范。明代屠羲英總結前人所述,所著的《童子禮》關于“禮”的內容與朱熹的思想大同小異,提出了“檢束身心之禮”、“入事父兄、出事師尊痛行之禮”、“書堂肄業之禮”三方面的要求,易懂易行?!睹蓪W詩教》十分重視坐姿與飲食之禮,言:“坐來端拱肅容儀,養重收心在此時。莫把一身偏左右,謾將兩手戲東西。橫胳膊蹺腿招人厭,記得古人言一句,坐如尸也是吾師?!嬍畴S時飽便休,不宜撿擇與貪求,若陪尊席毋先舉,便是同行務遜酬。魚肉吃殘須莫反,飯湯流飲最堪羞,遺羹讓果垂青史,飲食之人乃下流”,明確將端坐、飲食與養重收心聯系起來。古人普遍認為只有在孩童時期進行禮的教育,使之有所持循,有所檢束,才不至于失其正而外于圣人之途。

(三)立志向學

中國古話說:“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學成后通過科舉制度一飛沖天,是古代少有的能突破固有階級的方法,因此蒙學讀物中十分重視立志向學的內容。王陽明曾言:“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薄度纸洝分嘘P于立志的內容比較經典,其教導孩童“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千字文也有“學優登仕,攝職從政”之說。這不僅為蒙童樹立了成功的標準,還明確了前進的方向就是學習。蒙學讀物中關于勸學的內容不勝凡舉,如《神童詩》:“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薄对鰪V賢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薄度纸洝肥紫葟膶W習的必要性出發,言“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再結合日常事物增加說服力:“犬守夜,雞司晨。茍不學,曷為人?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并以大量的成典故事說明“古圣賢,尚勤學”:“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币源斯膭蠲赏词乖谄D苦環境下也要自強不息,惜時勤學。

我國古代蒙學讀物的德育內容十分豐富,除開上述幾種內容,還有許多針對性培養兒童良好品格的內容,如自強自立、勤儉節約、勤政為民等,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二、我國古代蒙學讀物中德育內容的特點

縱觀現存的古代蒙學讀物,它們在德育內容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重視人倫,貼近生活,而對女子教育方面頗有局限。

(一)首重人倫孝悌,忠孝一體

由于文化制約,古代蒙學讀物中的德育內容不免打上封建統治階級的烙印,其目的終是為封建統治服務,因此首要培養蒙童具備“明人倫”、忠報國的倫理道德品質,如《千字文》提倡:“孝當竭力,忠則盡命”;《太公家教》說:“事君盡忠,事父盡敬”;《名賢集》言:“一馬不備雙鞍,忠臣不事二主”;《神童詩》用“慷慨丈夫志,生當忠孝門”的詩句強調對童蒙進行“忠孝”教育的重要性。在古人看來,忠孝是一體的,認為孝道的愛可以推及兄弟、夫妻、朋友及君臣之道,孝子必出忠臣,因此在沒有科舉制度的時期以“舉孝廉”的方式從各地的孝子中選拔官吏。從這一點上講,古代蒙學讀物是兼具精華與糟粕的矛盾體,我們應該棄其糟粕,取其精華,同樣是提倡忠孝,但要注意“孝”不是一味的順從,忠是忠于國家、忠于人民,這樣才能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品質進行更好的傳承和發揚。

(二)內容貼近生活,可操作性強

古代蒙學讀物根據蒙童的理解能力和興趣,在德育內容上從“衣食住行”等方面出發,教給蒙童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規范,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較為經典的《弟子規》選擇《論語》、《孟子》、《禮記》、《孝經》和朱熹語錄編輯而成,以學規、學則的形式對蒙童言談舉止等方面的禮儀規范作了詳細規定,譬如在衛生方面有:“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痹趦x容儀表方面有:“冠必正,紐必結,襪必履,俱緊切?!薄安綇娜?,立端正,揖深圓,拜其是,勿侫巧??瘫≌Z,穢污詞,切戒之?!痹陲嬍撤矫嬗校骸皩︼嬍?,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边@些禮儀雖然瑣碎,但對培養蒙童良好的習慣具有積極意義,能夠循序漸進地通過周邊人事,引導蒙童分清是非,辨別善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對女子的德育內容有局限性

古代的女子雖很少上學,但不等于古人不重視女子教育,只是多以家庭為單位對女童灌輸“三從四德”的封建倫理思想。唐代《太公家教》就對女子的發聲出行作了規定:“婦人送客,不出門庭,下氣低聲。出行隨伴,隱影藏形?!辈⒚鞔_指教女的必要性:“養女不教,不如養狗,凝人思婦,賢女敬夫?!彼未院笥袑iT的為女子編寫的蒙學讀物,如《女小兒語》、《閨訓千字文》、《改良女兒經》、《女四書》等,其內容除開女子日常生活常識外,多集中于婦德、婦職和閨門禮儀上,在一定程度上桎梏了女童的思想。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古代蒙學讀物十分重視德育教育,內容主要包括孝親敬長、修禮養正、立志向學等。這些德育內容雖在文化制約下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一些傳統的中華美德是應該得以傳承的,一些精華內容是可以借鑒的。這也有助于打破當前我國教育“重智育,輕德育”的局面,促進我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傳承與創造性弘揚,促進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徐梓.蒙學讀物的歷史透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2,34.

[2]朱熹.小學·序[M]∥孟憲成.中國古代教育史資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3]吳洋,高小慧.童子禮·家誡要言[M].北京:中華書局,2012:179.

[4]李毓秀.弟子規.范惠寧,譯注.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

[5]王應麟.千字文[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4:63.

[6]于桂雙,編.三字經[M].長春:吉林攝影出版社,2013:92.

[7]周希陶.增廣賢文[M].楊根喬,沈躍春,評注.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4:16.

作者簡介:

朱宇(1990年10月),女,漢,四川省成都人,碩士,研究方向:中國教育史.

猜你喜歡
特點分析
關于社區銀行特征及風險管理問題的探究
激光切割的機理與機械工藝技術
蘇青家鄉題材散文的特點分析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英美文學中陌生化語言的特點分析
蘇教版新教材“解決問題的策略”的特點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