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度盤點

2020-10-22 10:10
衛星與網絡 2020年12期
關鍵詞:嫦娥載人北斗

長三乙改五火箭圓滿首飛,成功發射高分十四號衛星

12月6日11時58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隨后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本次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4次發射。此次發射的長三乙改進型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研制,采用4.2米直徑加長版整流罩,全長約58米,全箭起飛質量約456噸?;鸺€采用了全方位起飛滾轉、主動減載等12項首飛首用技術,任務適應性大幅提升,向智慧火箭發展方向作出進一步探索。

長十一送雙星入軌監測高能天體爆發,發射11連勝!

12月10日4時14分,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中科院空間中心“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制,截至目前共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十一連勝的佳績。

長征八號火箭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12月22日12點37分,長征八號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點火起飛,以“一箭五星”的方式順利將新技術驗證七號衛星和搭載的4顆實驗小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本次任務是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發射。

長四丙“一箭雙星”發射成功,我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三號衛星

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及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357次發射。至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宇航發射任務圓滿收官。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師、北斗導航衛星首席總師謝軍獲評“央企楷?!?/h2>

12月23日,第五屆“央企楷?!泵麊伟l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與導航衛星總體部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師、北斗導航衛星首席總師謝軍獲評“央企楷?!?。他帶領團隊完成了北斗二號衛星和北斗三號衛星型號任務,攻克了星載原子鐘、星間鏈路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實現了衛星部件和核心元器件百分之百國產化。

中國將發射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

在12月3日舉辦的“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衛星遙感高峰論壇上,由中山大學與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聯合研制的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宣布已完成了平臺和載荷設計,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這是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衛星發射升空后可實時監測全球氣候變化和北極海冰融化情況,并實現全球數據共享。

一句話新聞

中國航天超級2020:十大成就盤點

2020年,是中國航天的超級2020,這些高光時刻值得銘記。

1、嫦娥五號,完美完成中國航天史上最復雜任務

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航天五大首次技術突破:地外天體自動采樣封裝;地外天體起飛并精準入軌;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攜帶月球樣本高速(近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建立中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2、北斗系統全面建成,精準時空盡在手中

6月23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搭乘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北斗系統歷時26年研發,經歷了三代系統、共計發射了59顆衛星,終于正式建成!

3、天問一號,下一站火星!

7月23日,中國行星探測計劃啟動,“天問一號”開啟前往火星數億千米的旅程,計劃對火星進行全方位研究,是近幾十年來人類火星探測技術復雜度之最,將打破人類探測火星新紀錄。

4、高分專項建設收官,觀天測地明察秋毫

12月6日,中國發射高分十四號衛星。歷時七年,高分衛星專項系統建設成功收官。該系統幾乎覆蓋了航天領域所有對地觀測方式,為我國長期穩定地獲得高分辨率全球遙感信息提供重要保障。

5、長征五號B火箭,重載力士托起天上宮闕

5月5日,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將長征火箭家族近地軌道運力上限從8噸級提到25噸以上,為2021年全面開啟天宮空間站建設創造了條件。

6、新載人飛船,突破天宮走入深空

5月5日,新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首飛。它采用最新的兩艙式(推進艙、返回艙)布局,最多能搭載7名航天員、擁有較強載貨能力,使用壽命更長,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之一。

7、長征八號火箭,彌補空白期待回收

12月22日,長征八號火箭成功首飛。它定位于中型載荷發射,重點針對兩種軌道實現不低于4.5噸的發射能力,并計劃在未來逐漸驗證火箭可回收技術。

8、長征十一號火箭,海上發射再創輝煌

純固體推進劑的長征十一號火箭能以很低成本執行小型載荷的一箭多星任務,并能夠適用于各種陸地固定發射場、移動發射場和海上發射場等環境。2020年,長征十一號共計發射十一次,成功了十一次!

9、嫦娥玉兔鵲橋,持續突破探月記錄

2019年初,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著陸月球背面,一直正常工作至今,是人類唯一著陸月球背面的著陸器和巡視器。服務于它們的中繼衛星——鵲橋號也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11月24日成功發射的嫦娥五號任務軌道器在完成既定任務后,又利用剩余推進劑,繼續前往距離地球150萬千米的日地拉格朗日點。

10、商業航天,高歌猛進前途可期

2020年,星際榮耀、藍箭航天、星河動力等企業獲得了數億乃至十余億人民幣的巨額融資。

星河動力“谷神星一號”火箭首飛成功,且進入太陽同步軌道;長光衛星高分辨率對地觀測衛星星座進展迅速;銀河航天5G通信低軌衛星成功測試;天儀研究院等進入民用SAR衛星領域……

星際榮耀、藍箭航天等公司在不斷突破液氧甲烷火箭可復用發動機的試車進展,將于2021年首次發射液體推進劑火箭。

總體看來,這是中國商業航天最好的一年,未來發展前景充滿希望。

亞太6D衛星項目圓滿完成在軌交付

近日,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向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在軌交付了亞太6D衛星。亞太6D衛星以中國為核心,面向亞太地區,形成東印度洋到西太平洋全視場覆蓋,為亞太區域提供高通量寬帶通信服務。該星是長城公司向客戶提供的第12顆通信衛星,于7月9日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嫦娥五號月球采樣返回,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完美收官

航天科技集團研制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我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采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劃上了圓滿句號。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復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成功實現了多方面技術創新、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對于我國提升航天技術水平、完善探月工程體系、開展月球科學研究、組織后續月球及星際探測任務,具有承前啟后、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1731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接

12月19日,重1731克的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接。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將開展月球樣品與科學數據的應用和研究。據介紹,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有三類用途:第一進行科學研究,第二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依據國際合作公約和多邊雙邊合作協議,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方面的科學家共享,部分樣品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此外,月球樣品將在北京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湖南韶山進行異地災備。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湖南韶山舉行

12月25日上午,在毛澤東同志誕辰127周年前夕,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湖南韶山舉行。發展載人航天是毛澤東同志親自批準的,承載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可上九天攬月”的夙愿和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將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放在紀念館陳列,具有功能定位準、展陳條件好、意義價值大等優勢,是對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深情告慰,有利于載人航天精神與偉人故里紅色文化深度融合,使飛天壯舉與偉人豪情互相烘托;有利于弘揚科學精神,激發創新意識,促進基礎研究,助力湖南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有利于更好發揮載人航天工程的綜合效益,達到展示航天成就、推進航天科普、傳承紅色文化的效果。

猜你喜歡
嫦娥載人北斗
給嫦娥一個舒適的家
北斗時鐘盤
“新謝潑德”亞軌道運載器載人首飛成功
“北斗”離我們有多遠
首個北斗全球“厘米級”定位系統開建
“聯盟”MS02載人飛船發射升空
載人大戲再開場
中國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載人火星何日成行
贊“嫦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