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文化影響下的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分析

2020-10-26 02:30王建青
青年文學家 2020年29期
關鍵詞:民俗文化文學作品

摘? 要:傳統的民俗文化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保護和傳承,時至今日已經成為我國的文化瑰寶,底蘊深厚和流傳甚廣的民俗文化,已經被社會文學領域給予了高度重視,在當代文學作品的創作中也會合理融入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本文主要是針對民俗文化影響下的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進行全方位的分析,通過對優秀的當代文學作品進行鑒賞和分析,充分認識到民俗文化對文學作品所起到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民俗文化;文學作品;鑒賞分析;

作者簡介:王建青,女,漢,河南省平頂山市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9-0-02

引言:

我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加上地域遼闊,各地區擁有獨特的地方民俗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是國之精髓,同時也為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民俗文化的研究和滲透也在不斷深化中,將民俗文化滲透于現當代文學作品中正是文化領域未來發展的必然結果。

一、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時代和先進科技的高速發展,各種新鮮事物和高科技產品層出不窮,在城市化發展不斷深化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與地方習俗已經逐漸被遺忘,所以為了加強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應該需要積極探索和分析發展民俗文化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民俗文化從廣義的角度上來看,主要指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地域在集體群居生活中通過有感而發并進行創造和流傳開來的風俗文化,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堅持傳承和保護下未被遺失的民俗文化,從狹義的角度來看指的是民間民眾風俗生活文化。民俗文化不僅僅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同時也是非常珍貴的歷史傳統文化遺產。

在創作文學作品時會借鑒和融入民俗文化因素的現象自古有之,著名的《詩經》篇章中就擁有大量描寫勞動人們的生產生活的具體場景與人物形象,通過描寫勞動人們的生產生活表達了普通民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有如《憫農》等這種類型的古詩文雖然主要描寫了農民的勞動生活,但是實際上是暗示了苛政猛于虎的殘酷,揭示了作者對專制統治的痛恨之情。在創作文學作品時滲透民俗文化,能夠有效提升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并且當讀者在瀏覽文學作品的時候會被其中所描寫的地域民俗文化所吸引,使讀者會繼續認真地閱讀下去,最終能夠深切感悟到文學作品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想要表達和傳遞的思想感情。我國現當代很多文學作品中蘊含了豐富深厚的民俗文化,不僅僅是就地方特色風俗文化,也包括了地域鄉土風情、民族信仰文化等。但是有些民俗研究專家對民俗文化的研究不夠全面,或者對民俗文化的核心本質認識不足,也就是導致針對民俗文化的研究成效不夠顯著。因此為了有助于提升民俗文化在文學作品中的滲透度,以及合理運用民俗文化增強文學作品的藝術內涵,應當深入研究和掌握民俗文化的核心,并加強傳統民俗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隨著社會和廣大民眾對民俗文化的愈發重視,也清楚意識到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意義,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但是實際上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對民俗文化的保護和研究不夠深入與全面,加上我國側重于工業、重工業等領域的經濟發展,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視度不足,導致現代文化產業的發展較為緩慢滯后,文化產業機構和經營機制等方面還不夠成熟。雖然近年來,有部分優秀的文學作品充分體現了民俗文化的思想內涵,如著名的作家莫言,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紅高粱》《生死疲勞》則是該作者創作出來的名著,該作品內容擁有大量對遼北民俗文化的詳細描寫,讓讀者充分體會到了遼北地域民俗文化特征,同時給讀者帶來了非常精彩的審美與情感體驗。由此可見,通過對民俗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滲透,對我國現當代文學領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應當集結多方力量加強對民俗文化的研究與傳承。

根據我國現當代文學作品來看,對民俗文化的滲透和運用各有特點,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文學作品創作特點。每個讀者對同一篇文學作品的見解和看法都會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也是拓展讀者知識面和增強情感體驗的重要載體。當讀者在進行閱讀的時候,第一時間會被作品中所描寫的民俗生活與地域特色文化所吸引,吸引讀者繼續往下進行閱讀,并圍繞該作品進行回味和思考,能夠對文學作品中的民俗文化進行思考和探究,進而促使讀者對整個文學作品進行分析和闡釋,使讀者能夠體會到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以及有效增強讀者對文學作品的欣賞之情。

二、民俗文化影響下的中國現當代具體文學作品

我國擁有悠長的民俗文化發展歷史,很多文學作家在進行創作的時候,會對地方地域風土人情和特色文化進行調研,將所收集的民俗文化資源進行系統梳理和整合,并將其合理融入文學作品中,不僅能夠讓讀者感受到地域民俗文化,同時通過民俗文化有效提升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我國現當代具體文學作品如余華的《活著》、沈從文的《邊城》、蕭紅的《呼蘭河傳》、莫言的《紅高粱》、陳忠實的《白鹿原》等,都是非常著名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中通過優美的文字描繪地域地區的風土人情和風俗文化,充分體現了民俗文化對文學作品的重要影響。

(一)莫言作品中民俗文化的具體體現

莫言是一名非常著名的文學作家,代表作主要包括了《紅高粱》《生死疲勞》等,也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在20世紀八十年代初,《紅高粱》這部作品深受國內外讀者的喜愛和青睞,甚至成為廣大讀者最愛的文學作品。這不僅是因為作者擁有強勁的寫作功底,如該作品中的描寫語言充滿了“真實性情”的進攻性,在該作品發表不久后就售罄一空,就連挑剔的圖書發行商也沒能想到該作品如此深受讀者的歡迎,同時也是因為作者通過對遼北地方風俗文化進行了生動的描寫,有效地吸引了讀者的眼球,還能使讀者在進行閱讀的時候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甚至有些讀者在閱讀該作品之后萌生想要去“紅高粱”地區感受當地風土人情的想法。這些獨特的風土人情和習俗文化深深吸引了讀者的眼球和心思,豐富且深厚的民俗文化給國內外讀者帶來了極大的感知沖擊。

如文中寫到姑娘坐著花轎出嫁的場景,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姑娘坐花轎出嫁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風俗習慣?!盎ㄞI”是為了接新娘子特意準備的結婚花轎,尤其是現代人們都非常熟悉“八抬大轎”的含義,主要是表明了對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以及對傳統禮俗文化的尊重?!都t高粱》該作品中通過對姑娘坐著花轎出嫁這一段場景進行了詳細的描繪,使讀者能夠通過文字聯想到那時候的出嫁場景與鄉土人情習俗文化等。文中還寫到少年人飲酒和醉酒的場景,也是深切體現了地方民俗文化。通過飲酒和醉酒場景的描寫,能夠體會到年輕氣盛的少年郎對新時代、新思想的向往之情,也暗示了對自由自的生活充滿了憧憬,想到美好生活的時候就會激動和痛快的飲酒,由此可聯想到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酒桌是進行吃飯和談話、交流的重要場所,甚至每個地方對上桌人數和座位等存在一定的規定,以及擁有特色的地方上桌禮儀文化。在《紅高粱》這部作品中,通過民俗文化的運用有效增強該文學作品的政治色彩與思想內涵,讀者不僅能夠學習到語言等方面的描寫手法,還能夠充分體會到地方鄉土人情與風俗文化。

(二)陳忠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具體體現

在進行創作的時候需要充分考慮到該作品給讀者所傳遞的價值觀,有些讀者在閱讀作品的時候會將自己代入文中某些角色,所以文學作品所傳遞的價值觀對讀者具有一定的影響,同時也會考慮到根據作品價值觀所賦予一定的禮儀性。陳忠實的《白鹿原》則是一部民俗文化深厚且豐富的著名作品,在文中重點描繪了舉辦白孝文和白靈的誕生禮的場景,尤其是將傳統形象性地展示給讀者進行分析和闡釋。誕生禮的相關禮儀之道在我國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體現,也就是新生兒的周歲禮等,每個地方的禮儀習俗都有所不同的,但是這種禮儀之道流傳甚廣,時至今日依舊還在被人們所重視和保護著。

在《白鹿原》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地方性鄉土人情和地方風俗文化,同時也能感受到舊制度和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壓迫與殘害,就如文章所寫的“封建禮教的陳腐與束縛”,通過這部作品不僅僅是了解到渭河平原地區的民俗文化,也應當清楚意識到封建禮教對女性的殘害與扼殺,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在該部作品中也能夠感悟到“禮儀”引起的民族氣節和精神情懷。自古以來我國是一個禮儀大國,在現實中一個人從幼兒時期就在接受要講文明講禮貌的教導。傳統禮儀文化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正是因為禮儀是中華文化延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創作文學作品的過程中面對民俗文化應當做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對封建文化與禮教應當給予一定的批判和摒棄,才能有效給讀者傳遞正確的價值觀,以及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良好發展。

(三)莫言作品中所體現出的精神民俗文化

閱讀莫言的文學作品,不難發現作品內容中充分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精神,通過文字描寫可以感受到文中人物角色的忠義、勇敢和堅毅的精神。我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在悠長的歷史長河中曾經經歷過很多苦難與戰爭,但是正是因為有無數擁有民族精神的人們,經過堅持不懈和頑強奮斗的精神迎來了如今的美好生活,文中所蘊含的精神民俗文化能夠給讀者帶來很深切的感染力,這也是《紅高粱》之所以受廣大讀者的歡迎和喜愛的原因。文中主人公余占鰲在面對外敵侵襲的時候堅持民族精神氣節不動搖,這種質樸勇敢的精神正是中國人具備的精神。

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我國現當代文學作品不難發現其中蘊含了民俗文化因素,將民俗文化融入文學作品中已經屢見不鮮的現象,而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將民俗文化合理融入到文學作品中,運用民俗文化充實豐富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針對加強民俗文化滲透于現當代文學作品中的有效途徑進行探索和研究,才能讓更多的讀者深切體會到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有助于加強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

參考文獻:

[1]張浩洋.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中體現的民俗文化評述[J].漢字文化,2019(24):69-70.

[2]楊文學.民俗文化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創作中的體現[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12.

[3]王伊歡.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中的民俗文化[J].傳媒論壇,2019,2(21):168-169.

[4]王瑞俊.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中的民俗文化體現研究[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29(03):85-87.

猜你喜歡
民俗文化文學作品
當文學作品扎堆影視化
家鄉的民俗文化街
為什么文學作品里總會出現“雨”
熱貢地區民俗文化中的潔凈觀與實踐研究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談
初探文學作品誦讀中意蘊表達構建路徑
皇天后土——山西民俗文化的生成
商業精神在唐代文學作品中的體現
兩岸民俗文化薈萃福州
文學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圍觀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