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視角下海派玉雕的發展與傳承

2020-10-26 02:28陳申樂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0期
關鍵詞:非遺保護非遺

陳申樂

摘要:海派玉雕是中國玉雕四大流派之一,以“海納”和“精作”聞名,海派玉雕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傳承與發展是非遺保護過程的兩大環節,作為從業者,筆者通過海派玉雕的產生緣起、發展脈絡,探析了其兼收并蓄、獨具魅力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就其發展狀、傳承保護等問題做了調查和研究。

關鍵詞:海派玉雕;發展傳承;非遺保護

一、海派玉雕的緣起與發展

海派玉雕作為我國玉雕行業的一支中堅力量,從1843年上海開埠算起,已有170多年的歷史。它伴隨著上海的成長而興起、伴隨著上海的繁榮而輝煌,現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派玉雕的歷史發展離不開上海玉雕的厚積薄發。上海玉雕的興起和發展也是建立在深厚的上海文化歷史上。上海地區的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史前的“馬家浜文化”時期。海派”最先在繪畫領域興起,后影響至文學、戲劇等領域,當上海成為玉器制品最重要的集散港口,揚州玉工、蘇州玉工等周邊地區的玉雕藝人紛至沓來,在上海特定的文化氛圍中融會貫通,逐漸形成了海派玉雕風格。

1915年,海派玉雕代表作《翡翠珍珠塔》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獎,標志著這種風格被世人認可,也為海派玉雕的發展指出了明確的方向。20世紀50年代,借助新中國政府的支持,海派玉雕進入穩步發展的階段,逐漸形成了“雕琢細膩、講究章法、造型嚴謹、莊重古雅”的藝術特色,作品品類繁多,尤其在爐瓶、獸件以及玉石俏色等方面別具地方特色,在全國的玉雕行業有了相當高的聲譽。改革開放之后,上海玉雕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期,出口量增加,從業人員增多,生產總值上升,玉雕精品迭出,《黑白玉調色器》 《珊瑚釋迦牟尼降生圖》 《碧玉周仲駒卣》等不少作品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及至20世紀90年代,隨著上海玉雕廠的解體,海派玉雕從以往那種大規模、企業化的生產模式,逐步被個人及工作室的獨立經營模式所取代,這也促使上海玉雕的技術力量由單一走向多元化發展,綜合了揚幫、蘇幫、南幫以及宮廷玉雕的工藝特點,繼承了中國玉雕精華,博采眾長,在“細膩”上下功夫。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品質,這也正是海派玉雕的個性所在,魅力所在。

二、海派玉雕的傳承模式

海派玉雕以鮮明的民族文化傳統特征,體現出中華文明的深遠歷史底蘊。從最早以吳越文化為主,到后期受南北方,甚至海外文化的熏染,展現了特定時期的文化融合的結晶。從開埠時候的蘇揚幫能工巧匠技藝,到東南亞竹、木、牙雕的技術融合,可謂是博眾之所長,集其大成。海派玉雕因式造型,故很大程度上有其唯一性和不可復制性。海派玉雕精工制作技藝很大程度上依靠手工制作,這里面凝聚著玉工的高超智慧和辛勤勞動,這是海派玉雕工藝最可寶貴的價值。玉雕工人,一般要經過四年技術學校專業訓練,學習繪畫、雕塑等和玉雕方面相關的專業知識,然后再進入工廠由師傅傳藝教導,從基礎磨料、割料做起,經過8年左右的培訓學習,從邊角料到好料,從小把件到中型件,才有可能成為玉雕特異人才。如此說來,通常培養一位優秀的制作人才,至少需10年時間,要從20歲以下就開始培養。

海派傳統玉雕技藝的傳承,一直以師徒關系為技藝傳承的主要脈系,以個人掌握的玉雕技術為技藝傳承的核心內容。有的在玉雕的藝術造型上有獨特風格,有的在選料、解玉、磨玉、雕刻、拋光等幾個步驟中有祖傳絕技。這些技藝的核心內容只在師徒關系中傳承??诳谙鄠鞯募夹g和工藝有原生態的格局和獨特的文化風格,但是也有保守、落后的弊端。因此,既要尊重和保護師徒傳承方式,也要適當拓展其文化視野,拓展其與外界交流的機會,使這種傳承方式能在現代社會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從某種程度上說,對師徒傳承方式的保護就是對玉雕文化的原生態傳承狀態的保護。但就社會這一人類共同體來說,通過溝通交往解決各種問題和困難的需要永遠存在,即使是由個人發現或發明的技巧或技術,在產權意識和包括產權在內的自由產權制度形成以前相當長的歷史時期,總會經由學習、模仿和交流或快或慢地傳播開來,從而使技術成為一種社會性的東西。

現代玉雕工作室制玉的過程,也是一種規?;?、標準化和模式化的技藝傳承的過程。技術從個人技能轉變為社會力量,需要經由社會化的過程才能表現出其價值。更為重要的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演進,技術的發展告別了單個人的發明創造階段,不斷向知識、經驗集成和合作研發階段發展。但是現在的海派玉雕傳承實際情況是尚未形成梯隊力量,一旦市場做大,制作力量則青黃不接。

三、海派玉雕的非遺發展之路

海派玉雕人才輩出,精品紛呈,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精神內涵與基本特征。其精神內涵歸納為十二個字:海納百川、傳承創新、追求卓越。這種精神實質,保證了海派玉雕的發展長久和生生不息。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1.傳承性,海派玉雕的制作技藝是中國傳統玉雕技藝的傳承者,以其鮮明的歷史文化特征,表現了了各個時期中國技藝的風貌。從仿青銅器類的爐瓶到珊瑚雕“麻姑獻壽”,無一不是傳承古老的技藝;2.引領性,海派玉雕在20世紀是國家重要的出口外匯項目,不但為國家外匯創收,更是贏得國內外的贊譽;3.包容性,融合蘇幫、揚幫乃至東南亞的技藝,真正是南北融合,中西結合海納百川的胸懷;4.創新性,玉雕作品“八駿馬瓶”、“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等均是行業翹楚,不僅豐富了技法,更是質的飛躍。5.精致性;做工嚴謹,精巧實用,技藝上精益求精,精雕細琢,雕刻層次清楚、規矩,端莊中又不失動感,體現海派玉雕的精工細作。

綜上所述,海派玉雕作為中國傳統手工技藝,在物質文化傳承的過程中,也包含了隱含在其中的歷史、民俗、審美、價值判斷等精神層面的符號價值和意義模式。海派玉雕技藝只有建立在傳統、歷史與以往文化的基礎上,才能喚起人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其本土性的現代化也才能夠最終得以實現。海派玉雕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其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最終通過工藝環節來體現。海派玉雕在發展和傳承的過程中,必須維護其文化性并得到有效保護。這種文化性保護不僅符合海派玉雕傳統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身發展的需要,而且能使海派玉雕不斷創新。通過文化性保護,可以使海派玉雕充分實現其經濟價值,為其發展與傳承提供不竭動力。

參考文獻:

[1]手工藝承載的文化傳統[J].邱春林.藝術評論.2017(10)

猜你喜歡
非遺保護非遺
家族傳承保護“非遺”的職教路徑研究
江西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審計現狀及障礙分析
致力非遺保護,實現文化傳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