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中職思政課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

2020-10-26 06:45黃高群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20年22期
關鍵詞:工匠精神中職

摘?要:現階段,國家大力弘揚和倡導將工匠精神作為職業工作的理念精神,這與中職思政課教育的教學內容和目標相互匹配,因此,應注重將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思政課的教學中,提升中職院校學生的理論知識?;诖?,本文分析了工匠精神在思政課教育中的意義,然后提出了在思政課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相關舉措,為思政課的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思政課教育?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理念,其內涵是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益求精的品質和用戶至上的服務,是各行業發展的指導精神。古人言:“玉不琢,不成器?!?016年的“兩會”上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社會對工匠精神的追求越來越普遍,將工匠精神融入中職院校的思政教學中,從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工匠精神的培育,不僅適應思政教育的發展要求,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嚴謹的工作風格,滿足社會發展過程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

一、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思政課教學的意義

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逐漸加快,制造業成為我國在世界經濟競爭中的重要產業。但當前我國的制造業最新的發展需求是對制造業進行產業升級、技術升級,將我國從制造業大國轉型為制造業強國,對技術的要求更加嚴格。而中職院校中培養的技術人才是我國制造業轉型的決定性因素,在中職教育的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要從對學生的培養入手,將工匠精神作為中職教育的首要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為社會提供技術型人才,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僅注重技術能力,對職業道德素養地有較高的要求。工匠精神講求對工作認真、敬業,將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思政教學中,發揮學校教學育人的作用,為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加強工匠精神的培育,使學生認真專注地對待工作崗位,提高其職業道德素養,進而實現職業目標和人生追求。

二、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思政課教育的具體措施

1.準確把握工匠精神的內涵

中職院校的學生是在對高中知識的學習中,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專業知識技術的學習,這一階段的學生對學習之外的相關知識沒有明確的了解,但學習能力較強。當中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內容時,首先應該讓學生對工匠精神能夠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工匠精神是時代精神的具體詮釋,是集道德品質和職業能力于一身的體現,與思政教育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內容相互契合。所以在進行教學時應將二者銜接到一起,正確認識和發揮工匠精神,弘揚社會主義人文價值。由于不同的職業對工匠精神的側重點也不同,因此要結合職業要求進行教學,同時所有的職業教學都應有相同的第一要點,即對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的培育?!皩W藝先學德”是每個行業的準則,思政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讓學生從對工匠精神的初步學習中就打好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的基礎,從而引起學生的重視,以促進學生的技術和素質的全面發展。

2.營造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圍

學習興趣是一切學習行為的動力源泉,良好的教育成果依賴于良好的教育氛圍。中職院校進行工匠精神的教育時,應以營造文化氛圍為著入點,讓工匠精神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行動。同時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加強思政理論的理論引導作用,根據學生的職業特點和個人特點,因材施教,提高學生對思政課的興趣,加強工匠精神的影響力。在豐富教學內容方面,要從課程的內容入手,在思政課中加入工匠精神的精神理念,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和誠信友善、公正法治的道德素養,激發學生的職業責任感。例如,在課堂上,教師應善于利用實例,講述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事跡,如央視的紀錄片《大國工匠》和《我在故宮修文物》就是非常好的工匠精神的宣傳載體,學生通過觀看能夠加深對工匠精神的認識。校園的文化建設可利用校報、宣傳欄等具有展示功能的設施,展示工匠精神的相關內容,學生在課余間隙便能直觀看到,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文化熏陶。

3.加強教師隊伍的工匠精神培養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起到引領指導學生的作用,因此,教師隊伍的教學素質水平對學生的工匠精神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中職院校在思政課中融入工匠精神,使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而且對思政教師的教育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思政教師首先應從自身出發,了解工匠精神的歷史淵源,才能準確地對學生傳授工匠精神的內涵,在生活或工作中秉持工匠精神,以腳踏實地、一絲不茍的態度對待崗位工作,避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錯誤價值觀的形成,樹立良好的個人道德風尚,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其次中職院校應對教師隊伍進行定期的培訓,國家對教育的要求也要隨發展而變化,教師應及時掌握新課標的教學目標,與其他學校之間加強聯系,互相借鑒思政課中工匠精神的教學方法,加強教師隊伍的工匠精神,提高教學水平,完善教育模式,有效地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4.將工匠精神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中職院校的職業教育離不開實踐教學,思政教育的課堂教育一般都是抽象的理論講解,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夠高,因此要將思政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以便脫離枯燥的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工匠精神與思政教育有效結合。同時,將學生引入到職業崗位中,了解職業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流程,對職業工作進行實際操作,讓學生意識到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對職業生涯的重要性,認識工匠精神對職業崗位所產生的影響,從而有效地滲透工匠精神的內涵,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態度、道德精神和積極向上的人文價值觀,從而在思政課的實踐教學中實現學生工匠精神的內化。

結語

工匠精神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體現,中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推動思政課教育水平的提升,運用思政課的理論教學優勢引導學生形成優良的職業觀念,培養具有良好道德素質的技術人才,滿足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順應時代的變革。

參考文獻

[1]張建文.論新時期中職思政理論課程中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A].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三)[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491-493.

[2]陳月娟.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思政課教育的路徑探析[J].福建茶葉,2019,41(10):196.

[3]傅于航.以工匠精神做好思政教育工作[J].教育現代化,2019,6(59):277-279+282.

作者簡介

黃高群(1975.12—),男,漢族,湖北省黃岡市人,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德育、思政。

猜你喜歡
工匠精神中職
德日“工匠精神”,中國怎么學
政府官員也需要“工匠精神”
淺談中職英語教育三部曲
中職高考與教學研究
果真是“誤了百萬中職生”嗎?
構建中職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用“第三只眼”看待中職學生
關于中職與高職銜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