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術學專業的教育模式的探析

2020-10-26 06:56黃小元
卷宗 2020年21期
關鍵詞:湘西教育

摘 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文化的傳承是我們的一大歷史責任。少數民族民間藝術作為民族傳統文化的主要部分需要被我們深入研究并繼承發展創新。湘西作為少數民族聚集地,湘西高校美術學專業的教育模式值得研究,從而更好地學習發揚本土民族民間藝術。

關鍵詞:湘西;美術學專業;教育

現當代各國的美術教育都有傳統美術的內容,強調本國民族傳統美術的傳承與發展,注重學生創意能力的培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新學習傳統美術。湘西山川險峻、民風淳樸、人杰地靈,是少數民族土家族、苗族、白族等的聚集地,各民族均有豐富、歷史悠久的美術文化遺產。怎么樣將這些寶貴的財富傳承下去,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A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美術課程具有傳承文化的性質。湘西地區的高校美術學專業應該以什么樣的模式進行教學,才能使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又傳承了湘西的民間藝術呢?這是我們應該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1 湘西地區高校美術學專業教育的現狀

美術教育掌握美術的知識與技能是基礎,傳播美術文化、提升公民的人文精神和審美品味是目標。吉首大學美術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開設的課程分為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三個大塊,學科基礎課一般都是理論課程,如藝術概論、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等,眾所周知美術專業的學生對于枯燥的史論性的知識興趣度都不高,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專業核心課為必修課,是學習提升所學專業的實際操作能力,開設的課程有素描、色彩、國畫、油畫、版畫等,每門課程開設的課時一般為48,由于時間的關系,一般學生不能深入的掌握此項能力,只是學習了解大概。專業選修課為學生自選項,主要是看學生學習興趣,如室內裝修設計、廣告創意策劃與制作等,學生一般較喜歡這類課程,考試壓力小,符合自己專業外的興趣。湘西地區高校美術學專業跟其他地區美術專業教育的模式是差不多的,但是湘西作為少數民族聚集地,物產豐富,民族民間文化多樣,所以新的、多元化的,針對湘西地區的高校美術學專業的教學模式值得我們深思及研究。

2 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2.1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高校的美術教育以教師口述為主,主要是理論課程教學。美術學專業的學生與其他專業的學生相比更加的個性、感性、藝術化,理論課程相對來說比較的枯燥、乏味,使他們在學習中不感興趣、提不起精神,所以一般的理論教學效果不佳。我國傳統的美術教育采用師徒制教學,學徒跟著師傅學習,一起生活幾年,邊教邊實踐,學徒根據師傅的經驗學習領悟并創新,在這種模式下,我國當代產生了大批的畫家如:齊白石、張大千、董其昌、黃賓虹、黃永玉等。相比于這種模式,學院美術教育成就的畫家屈指可數如:李可染、徐悲鴻等。綜上所述,美術學的教育應該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教師不僅僅是授人以“魚”,更應該授人以“漁”。任課教師要積極地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革,拋棄教學容易出現的照本宣科、一成不變,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加入實地考察、現場觀摩、聽取專家講座與專家進行交流、實際動手操作并舉辦小型作品展等,來提高學生的興趣,提升他們的課程參與度,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把民間藝術吸收得最好的當屬民間藝人,適當的把本土藝人引進課堂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模式,民間藝人實踐操作能力強,但是理論教學能力稍弱,我們則可以采取高校教師與民間藝人聯合上課的模式,高校教師講解、藝人示范,推動教學體系建立。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在高校美術教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須要讓高校教師自我覺悟,認識到民族美術的優秀,傳承本土本民族的藝術,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發掘美術學習資源,主動了解湘西的歷史文化、向湘西民間藝人學習,開發湘西本土美術資源從而進行美術教育活動。

2.2 立足本土文化,突出本土特色

一般的高校美術學專業都開設了素描、色彩、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油畫等課程。作為少數民族聚集地的湘西,應立足本土文化,突出本土特色,學習本土民間藝術,將本土民間藝術引進課堂,利用本地民族民間美術資源進行美術教學,開創本土特色的美術教育,突出地方美術的教育特色。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加工改良,適應當代人們的審美需要。

湘西是少數民族聚集地,聚集的有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數民族文化是我國豐富民族文化的重要來源。他們擁有歷史悠久的美術文化遺產,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各民族之間相互交融、互動學習又產生了新的文化。湘西的民間藝術流傳這么久大多靠的師傅傳徒弟、父親傳兒子這種傳承方式。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湘西民間藝術是經過一代代的傳承下來的,已不是一成不變的古老民間形態。如苗畫傳承人梁德頌把大幅的苗畫進行改良變成小幅,再進行裝裱,變成旅游工藝品。湘西地區常見的民間藝術有:土家織錦技藝、苗繡、苗畫、蠟染、土家建筑、苗族銼花、紙扎、泥塑、歌舞、民族節日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高??梢詫⒚耖g藝術引入課堂,將其適當改良編撰成本土課程。分析湘西的民間藝術語言,運用到美術繪畫中,如土家吊腳樓的獨有形式,苗族銀飾的形態、土家織錦的獨有圖案表達方式等。

在湘西少數民族的高校美術學專業教育,培養學生的鄉土情懷與民族認同感極為重要,民族民間藝術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創造的結晶??萍歼M步,信息化時代的今天,現當代大部分的年輕人追求歐美、日韓潮流遠勝于中國的民族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改變思維意識,才能使民族藝術得到更好地發揚與保護。

2.3 與相關學科相融合

各學科之間是相通的,要想把美術學學好,學習相關的哲學、文學、設計知識會大有益處。湘西高校美術學專業若要得到發展,需要與其他相關學科進行結合,發揮綜合優勢。如可與旅游專業知識相結合,根據游客的需要結合本土的民間藝術開發旅游工業品。也可運用美術學所學美學知識協助開發湘西武陵山區的旅游開發??膳c音樂舞蹈專業相融合,根據湘西特色舞蹈結合少數民族服裝文化,創造設計舞臺表演服飾??筛鶕良易迕耖g故事制作故事繪本等。

2.4 運用“互聯網+”模式教學

由于各種現實的原因,越來越少的人愿意學習民間藝術,覺得民間藝術老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也不掙錢還費事,湘西民間藝術正在以不可阻擋的趨勢進行退化。信息全球化的發展影響和左右著人們的生活,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給人們帶來了便利。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覺悟,重新學習民間藝術,并將民間藝術進行創新,藝術家們大量運用民族元素到自己的作品中,民間藝術走上了國際舞臺,被世界人所認識及喜歡?!盎ヂ摼W+”平臺可以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民間美術教育可以運用“互聯網+”模式與現代信息技術相融合,變革原有的教學模式,使傳統、單調的課堂模式變得豐富有趣讓學生更好地運用互聯網資源學習民間藝術,適應現代美術教育發展的需要。

“互聯網+”共建共享泛在教學資源,提供了無處不在的教學信息資源,只要有手機和互聯網,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查找已有的學科資料。人手一部手機,尤其是現當代的年輕人,手機已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這給“互聯網+”模式的開設提供了前提。開設“慕課”在線課程,利用平板、手機、電腦通過在線點播進行學習,彌補學生們課堂所學知識的有限,離開教室,減少了學生壓力,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隨時隨地的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和書本,應用網絡學習模式還可以隨時接受教師指導。手機進入課堂,有利也有弊,可以方便老師的教學,對于沒有自律的學生而言,無疑是阻礙了老師的教學。

在湘西高校用“互聯網+”的教育模式進行美術教學,彌補了湘西地區教師資源的缺乏,如民間藝人的現場傳藝可通過“互聯網+”進行教學視頻展示,實現民間藝人的創作實踐和教師理論知識的資源共享,實現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緊密結合?!盎ヂ摼W+”可將豐富的湘西民間美術以具體的、直觀可視的形態展示給學生并通過互聯網共享對湘西民間美術的審美意識、創作構思、造型形態以及湘西民間美術發展變化的信息傳達給學生。例如在講湘西土家織錦的時候,“互聯網+”可將土家織錦的歷史淵源、創作題材、圖案紋樣、造型特征、制作技藝等進行直觀、系統、形象化的展示,讓授課質量大大提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解決教師地域上的限制。

2.5 與就業相掛鉤

湘西的獨特風景及文化吸引了大量的外來游客,旅游工藝品市場繁榮,這就需要大量的有創意、特色、個性的旅游紀念品。制作、設計旅游紀念品的人才被市場需要。例如張家界的“湘小伍”就是設計開發湘西地區土特產及旅游工藝品的成功典范。高校的學生業余時間很多,參加社團活動就是一大好去處,學??梢远喾龀峙c民間藝術相關的社團。

高校美術學專業的大部分學生就是將來的美術教師,越來越注重民族文化教育的今天,如果你掌握、了解的民族知識越多,相信會更得到學校領導和學生的青睞。

3 結語

通過對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美術學專業的課程構造和教學模式的現狀分析,湘西高校的美術學專業的課程體系應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突出湘西的本土特色民間藝術文化,提升學生的審美品味、人文精神素養和實踐能力,更好地傳承和發展我國民族文化。教學模式應該因地制宜,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立足本土文化,突出本土特色,利用“互聯網+”彌補人力和物力資源的缺乏,與旅游、設計等學科相融合,發揮綜合優勢。與就業相掛鉤,給學生的畢業就業提供前提保障。

參考文獻

[1]田愛華.“互聯網+”變革湘西民間美術教學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6(3):130-133.

[2]陳蘇.高校美術專業的教學質量評價探析[J].青年時代,2017(012):133-133.

[3]周亞輝,賀煒.“中國工藝美術史”課程的困境與改革——以民族地區綜合性大學為例[J].美術大觀,2016,000(007):150-151.

[4]向妤.美術學專業課程體系探究——以吉首大學美術學院為例[J].勞動保障世界,2016,000(008):74-74.

[5]陳伊娟.湘西鄉土美術在高師美術教育中的傳承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版,2016.

作者簡介

黃小元(1989-),女,研究生,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研究方向:美術創作。

猜你喜歡
湘西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湘西剿匪:七十年前的歷史風云
歡樂湘西
湘西 國畫
湘西芷江洽降實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