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室內藝術設計專業《建筑設計基礎》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改革

2020-10-26 06:56索小艷
卷宗 2020年21期
關鍵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

摘 要:為適應室內設計專業教學發展要求,改變現有教學模式中照本宣科、長時間理論講解和教學分離的問題,理順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文章以《建筑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為例,通過多種路徑策略強化理實一體教學模式,從課程內容重構和教學方法創新切入,并在師資隊伍建設、教材、硬件條件等方面予以保障。

關鍵詞:《建筑設計基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

高職類教育和本科類教育有著本質區別,其培養的是高技術應用型人才。室內藝術設計專業是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室內設計專業的一個分專業,其主要宗旨是培養既懂建筑內外部空間設計又懂建筑空間結構關系的人才?!督ㄖO計基礎》是室內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筆者對于這門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有一些自己的見解和探討,可以為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室內藝術設計專業的其他課程改革提供參考。

1 現有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照本宣科。根據專業及課程需求,我校定制教材為普通高等教育高職高專土建類十二五規劃教材,教學內容頗多,牽扯面較廣,室內藝術設計專業的《建筑設計基礎》課時只有32學時,學生對照本宣科式的講解完全提不起興趣,教師應該根據專業及人才培養方向講解重點知識。

2)長時間理論講解。目前,室內設計專業的學生大多是“95后”,追求個性,缺乏理工類知識,長時間的理論講解只會讓他們產生抵觸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想達到培養高質量人才的目標,教師就必須對《建筑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3)呆板的版式及過時的PPT。室內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思維活躍、知識面廣,如果教師使用呆板的板書及過時的PPT版式,非但不能提升學生的審美,還會讓學生失去專業學習興趣,甚至對教師、學校產生質疑。所以,教師要與時俱進,使用符合學生審美PPT版式。

4)教與學分離。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講解,學生聽講,教與學呈現分離狀態。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教學方式的弊端日漸顯現,無法滿足教學發展需求。只有改變傳統教學手段,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增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教學質量。

2 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1)課堂與作業結合,拓寬知識面?!督ㄖO計基礎》課程是建筑設計的入門課,越是打基礎的課程,需要掌握的內容越多越雜。因此,教師必須依靠課程作業的綜合性,盡量拓寬學習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在建筑設計的基礎知識中,課程作業“建筑圖片收集”讓學生自己動手查找更多有趣的建筑圖片,進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主動觀察周邊建筑的外觀特點;作業“建筑結構局部圖形繪制”讓學生了解結構的規范性,讓學生通過作業對建筑設計結構的嚴謹和制圖規范有更深刻的體會。

2)作業與社會結合,拓寬知識面。在低年級學生看來,《建筑設計基礎》似乎是一個頗為復雜和煩瑣枯燥的課程。其實,《建筑設計基礎》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只有學習過,才能體會到它的深奧,而這需要學生有極大的學習激情。因此,教師的教學不能只專注于課堂,而要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觀察周圍的建筑,可以是學生家外部的形狀及顏色,可以是學生宿舍空間尺寸,也可以是學生熱衷的國外電影中歐洲城市的建筑色調、日韓劇中雅致的室內裝修等,讓學習不再只是埋頭苦讀,一定程度上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完成作業不是學習目的,真正地吸取課程知識并養成自學的能力,才是學生學習的目的。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遇到過一個學生,長時間專業課程作業的練習,不但讓他懂得了知識的奧妙,而且讓他對室內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畢業后還保持著自主學習的習慣。

總之,不僅要讓學生從作業中知道作業教學目的,而且讓其學到一種不同的學習方法,培養新的思維習慣。

3 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的改進措施

1)教學內容改革。打破原有課程內容秩序,調整課程內容如下:模塊1建筑設計基礎知識、模塊2認識建筑基礎知識、模塊3建筑設計分項學習、模塊4實訓項目(第一章建筑設計基礎知識的學習,可從建筑的分類及組成讓學生對建筑有了解;第二章可主要針對建筑認識,從建筑外觀、顏色上分析講解,以激發學生對建筑的興趣;第三章講解建筑結構、空間、功能與建筑內部之間的關系,拓寬建筑的規范及建筑特點;第四章講解建筑設計實操創作,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建筑的認識,發揮創作能力。)通過教學內容的改革之后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精準化2)教學方法改革。打破傳統學科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利用情景式教學方法、引導法、創新法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景式教學方法主要在上課時采用圖片方式講解,并在授課中截取一部分關于知名建筑的電影,豐富教學內容;并收集學生過程性建筑外觀、功能調研作業,作為建筑實際案例。引導法主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程關注度,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程,喜歡自己的專業,有動力學習、原意主動學習。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滿足現代大學生學習知識的需求時,必須創新、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授課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訓練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有能力設計出優秀的、有創新性的設計方案。因此,激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建筑設計基礎》的本質和核心,要讓學生能把掌握的知識內容融會貫通,不是單純獲取,而是加以吸收、重組,變成自己的理念,從而有所創新。

4 課程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師資隊伍?!督ㄖO計基礎》課程教學要求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因此,要滿足本課程教學需要,就要從建筑裝飾行業引進既具有相應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技術和經驗,又具有一定教學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充實職業教育的教師隊伍;同時不斷完善教師隊伍的培訓制度,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

2)教材建設。在課程開發的同時應當籌備編寫項目課程的相應教材,明確教材應具有項目課程指導書和工具書的雙重效果,教材的編寫出版和項目課程實施同步。授課教材與授課內容一致,方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3)硬件設施。課程項目的實施,除了要有校內的實訓室,還應該有校外的企業建筑工程參觀基地。校內的實訓室為學生情景教學提供了操作場所,而要把現實的實訓場景擴展到現實生活的施工環境,就需要校外的企業給予大力支持,同時需要學校在此方面的極力配合。

5 結語

雖然《建筑設計基礎》只是專業基礎課,但是它涵蓋的內容全面,如果教師能在這門課程中引導學生建立起空間結構思維,就可以讓他們在對建筑空間有準確認識的基礎上具備一定設計空間及組織空間結構的能力,為他們以后的專業課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真.建筑學專業建筑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24):206,215.

[2]姚安海,毛萬紅,王麗嫻,等.《建筑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研究與實踐[J].科技資訊,2008(25):166.

[3]吳浪.《建筑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11):154.

[4]茹克婭·吐爾地,崔麗.建筑設計基礎教學方法與內容改革嘗試[J].高等建筑教育,2012(3):81-83.

[5]劉浩.建筑設計基礎教學模式探討[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146-148.

作者簡介

索小艷(1983-),女,漢族,四川廣元人,本科,講師。

猜你喜歡
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改革之路
改革備忘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改革創新(二)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瞧,那些改革推手
我的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