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生合作創業模式的內涵、角色功能和影響因素研究

2020-10-26 06:56王大海王蒙謝覺萍
卷宗 2020年21期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

王大海 王蒙 謝覺萍

摘 要:大本研究以師生合作創業為研究對象,分析總結了師生合作創業模式的內涵,并分析了師生合作創業角色功能與機制構建,以及影響師生合伙創業的發展的影響因素。影響因素包括在創業初期的人際互信,創業成熟期有效的溝通、收益預期、高昂的分裂成本、增進團隊成員間的認同與信任能夠直接影響團隊的合作。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師生合作創業,創業模式

基金項目:天津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項目“師生合作創業模式、影響因素及大學生合作創業能力培養問題研究”(項目編號:HE3004)。

據統計,我國的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全國平均水平僅為2%,在中國民營經濟最發達的江浙地區,創業成功率也只有4%,而歐美發達國家的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在20%左右。全國97家創立較早的大學生企業中,實現盈利的僅為17%(徐小洲等,2015)。如何提升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從而帶動更多的大學生積極參與創業已成為被廣泛關注的問題。大學生創業活動普遍具有團隊、合作的組織特征,因而創業模式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素。

1 師生合作創業模式內涵

由于創業活動的復雜性及其涉及范圍的廣泛性,目前的研究還未能對創業模式的內涵達成一致的認同。多數學者只是從創業活動的某些維度提出了一些寬泛的描述性定義,如張玉利(2004)從組織管理形式的角度出發將創業模式界定為創業組織的經營管理模式,認為“新的創業模式往往孕育著新的經營管理模式,管理創新也會帶來企業整體競爭力的不斷提升”。盧俊卿等(2001)則從創業企業外部資源的角度,提出“組織創業模式”是個體在社會組織的幫助下通過降低經營成本和風險、提升創業效率,從而提高創業成功率的一種創業模式。國外學者通常用Venturing Mode, Entrepreneurial Mode, Entrepreneurial Model等來表述創業模式。熊彼特和杜拉克認為,創業模式內涵主要涉及“資源的重新組合”,“新的管理模式”,“創造社會價值和財富”的“創新行為”等內容。非技術手段在創新和創業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組織形式是創業模式的主要表現形式。在不同的創業階段,組織形式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果組織模式不能適應企業發展,即使有好的創業機會和資源,可能由于組織的慣性,組織能力跟不上,創業目標也無法達成。

本文認為創業模式是企業在創建和成長壯大過程中所采取的對機會的利用、資源的整合和企業組織形式的經營形式,其經營形式會隨著企業的不同發展時期發生相應的變化。簡言之,創業模式是通過一定的企業組織形式實現對各種創業要素的合理組合。本文中師生合作創業是指大學生創業過程中,以教師為核心構成的教師與大學生組成的創業團隊所進行的合作創業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起到了資源整合、搭建平臺的作用,大學生則是創業項目的執行者和人才資源支持者。

統計表明,大學生創業活動普遍具有進入門檻低,以團隊合作為主的組織特征。由于創業環境的不同以及多元化創業主體的特質對創業模式具有顯著影響,因此應充分考慮創業主體特質并引入創業團隊特征來分析具體的創業模式才具有普遍的研究意義和參考價值。對大學生創業而言,創業模式是影響其創業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而不同的成長經歷、個人稟賦和家庭經濟背景會對大學生創業模式的選擇產生直接影響。

2 師生合作創業角色功能

早期的研究結果表明,多數創業團隊是根據人際關系的親疏組建而成,具有典型的熟人化社會網絡特征。此后學者們進一步把團隊網絡區分為內部網絡和外部網絡,并研究了內外部網絡對創業績效的影響。

教師的職責是受社會委托,對受教育者身心施加特定影響,提升受教育者的素質和專業技能的專門人員(李守玉等,2016)。教師承擔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各類人才的重要任務。創業是不拘泥于即有條件束縛,發現機會、整合資源,創造價值的過程。在創業教育開展過程中,教師承擔著創業理念和知識的傳播者、創業實踐的組織者和踐行者的角色。教師在創業教育中既要兼顧學校內部教書育人的本職任務,又要聯系社會,搭建產學實踐平臺。傳統的師生合作實踐形式主要是以學校組織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通過師生之間的科研合作實現學生參與實踐的目的。然而,高校教師所承擔的科研項目多數是以某些特定領域的專業理論研究為主的,成果形式主要是發表論文、撰寫研究報告等,學生很難從中獲得創業所需的實踐經驗,往往變成教師的科研助理。

本研究所倡導的師生合作創新創業則是以實際的產業項目為依托,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參與者、打工者,而是教師的親密合作伙伴,雙方共同致力于創新創業目標的達成。在師生合作創業中,教師通常是作為專利技術的擁有者、專業技能的指導者和資金的籌集者,在創業活動中往往起到發起人的作用。盡管在創業初期,教師因掌握關鍵資源而占據支配角色,但在教師知識產權的轉化過程中,既需要組織體系的有力保障,更需要人才資源的通力合作,學生以集體合作者的身份也可以成為與教師角色對等的一方,這就會帶來師生創業實踐過程中的合作共創局面。由于初期師生天然的關系,以及合作資源的不對稱性,教師總是處于支配地位,學生從屬于教師,扮演著隸屬的角色。這種天然的師生關系在創業初期對企業集中決策,避免沖突,提升效率具有積極的影響。然而,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師生合作的關系會出現責權利邊界模糊,外界和學生本人仍然會把本該是平等合作的關系看做學生對老師的從屬和依附關系,這必然會影響和限制學生創造性的發揮。

3 師生合作創業影響因素

從現實大量的師生合作創業成功及失敗的例子我們歸納出如下影響因素,具體包括:1)創業初期,師生之間天然形成的互信關系(包括人際信任、專業信任、能力信任)、各自優勢資源的互補、預期回報是師生形成創業團隊的主要因素。很多師生合作創業企業都是教師與學生由于對師生關系以及專業技能的高度信任逐漸走到一起,形成創業團隊。2)創業發展成熟階段,有效的溝通、收益預期、高昂的分裂成本、增進團隊成員間的認同與信任能夠起到直接影響凝聚團隊團結的作用。俗話說“買賣好做伙計難搭”,現實中很多師生合作創業企業盡管在創業團隊的初建時期能夠做到不計較得失、同心協力,但如果一直靠師生關系維系企業的運營,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尤其是進入創業企業進入分配創業租金的管理階段后,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團隊成員之間的關系,實現承諾的利益回報,師生之間的信任感也會消失,進而發生背叛行為。3)教師的核心領導權威、規范的公司治理機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這些因素能夠通過嚴格的獎懲和提升團隊成員的分裂成本以及加強團隊之間的認同與信任來間接促凝聚團隊的向心力。創業初期由于企業尚未獲得創業租金,師生之間、團隊成員之間通過簡單的人情關系就能維持企業正常運行,隨著企業獲得盈利,單純依靠師生同學人情的非正式關系已經很難對團隊成員行為形成有效約束。因此合理地設置股權激勵方案,充分重視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采用柔性股權的形式,實行按資本、按勞動量、按貢獻的三合一激勵分配制度;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分階段兌現股權;也可以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在條件成熟時將股權與分紅權分離,從而使公司的激勵制度變得更加靈活。這些措施能夠對團隊核心成員形成有效激勵,并提升其背叛公司的成本,并加強團隊成員間的信任與約束,進而促進團隊合作。

參考文獻

[1]徐小洲,梅偉惠,倪好.大學生創業困境與制度創新[J].中國高教研究,2015(1):45-53.

[2]張玉利.值得關注的新的創業模式.http://www.ebg.org.cn/cybbs/defaul.tasp.2004-2-19.

[3]盧俊卿,張永謙.企業家孵化器——一種全新的組織創業模式[J].中國科技成果,2001,(2):4-7.

[4]彼得·杜拉克.創新與企業家精神[M].彭志華譯.??冢汉D铣霭嫔?,2000.

作者簡介

王大海(1978-),男,河南安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創業管理、市場營銷。

猜你喜歡
大學生創業
從“互聯網+”分析大學生創業的未來發展
大學生校園咖啡屋運營模式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