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化游泳教學的應用研究

2020-10-26 06:56楊朝剛周亮
卷宗 2020年21期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效果

楊朝剛 周亮

摘 要:多元化教學在蛙泳教學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對多元化教學方法在蛙泳教學進行實驗研究,可知,改善單一教學模式,采用多元教學方法,更能提高蛙泳教學的效果,活躍課堂氣氛,豐富課堂內容,更加調動了學生對游泳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蛙泳技術;效果

基金項目:2019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重點)項目《“全民健康”視閾下兒童瘦弱體質診斷標準及非醫療干預研究》(項目編號:18A522)。

1 前言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當前為積極應對青少年兒童突出的健康問題,有效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越來越多的孩子選擇游泳學習的方式來提升身體素質。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蛙泳的教學效果,根據學生心理生理等特征,采用多元化蛙泳教學方法對其應用效果進行實驗,以達到能夠對于蛙泳教學方法的全面剖析。本文主要從蛙泳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入手,對于多元化蛙泳教學方法的應用及其效果進行了全面分析,以期能夠達到促進教學效果的作用。

2 蛙泳學習過程之中難點

1)生理方面難點。游泳學習是一個復雜危險具有一定挑戰性的體育項目,學習游泳等于掌握了一項重要的生存技能,它改變了人類在陸地上直立行走的習慣姿勢,俯臥在水中運動,沒有固定的支撐點,同時水中的壓力又會造成呼吸困難,改變了陸地上呼吸的自然性。游泳的劃水路線較復雜,它要求具備較高的靈活性,較強的柔韌性,較好的浮力與力量身體素質。這些特點就決定了初學游泳者掌握技術具有一定難度。由于受到遺傳因素、家庭因素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學生的個體差異是顯而易見的。

2)心理方面難點。游泳運動是廣大青少年兒童非常喜受的運動項目,每年報游泳培訓班的少兒越來越多,作者就湖南省岳陽市近幾年游泳興趣課教學實踐中發現,一個教學班內學生學習游泳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關鍵核心問題是熟悉水性課堂知識不夠深入,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部分學生的心態發生了變化,出現恐水心理,參加這項運動的積極性降低了,有的甚至產生了逆反心理。究其原因,就是教學方法單一,針對性不強,教學效果較差。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將采取多元化教學法中的游戲教學法,圍繞蛙泳教學中熟悉水性技術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教學,有效改善初學者恐水心理。

3 多元化蛙泳教學熟悉水性技術的應用性研究

1)實驗時間及地點。2019年6月30日至9月15日,本論文以2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每周安排一次實驗課程;課程為90分鐘,合計10次課次。本實驗在湖南岳陽市中航翡翠灣游泳中心進行。

2)實驗安全軟硬設備。實驗采用岳陽市中航翡翠灣游泳池,長40米,寬25米,深水區高1.5米,淺水區1.0米,實驗期間安排7名救生員,一名國家一級主教練員,一名二級助理教練。保障學員安全。

3)實驗教學流程。A:集合整隊,場地布置,安全設施保障,教學器具清理,準備活動,宣布本堂課任務教學內容等注意事項。時間安排為20分鐘。B:執行項目的主題教學部分,按照多元化教學方法和蛙泳教學技術流程相結合執行,在救生員及教練員的有效看護。時間安排為50分鐘。C:游戲強化本堂課部分,引出下一堂課內容,放松,反饋教學重點難點內容,布置課后任務。時間安排為20分鐘。

4)實驗內容。(1)項目名稱:“結網捕魚”。項目簡介:該項目主要是安排在課程前部分,以結網捕魚游戲為主,抽取10名學員手牽手結成網,余下10名學員扮成小魚,在淺水地區游戲。項目成效:通過該項目的訓練,熟悉水性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和體會水的特性,逐步適應水環境,即習慣水的浮力、壓力和阻力,習慣游泳時身體姿勢的改變,消除怕水心理,培養對游泳的興趣,并掌握一些水中活動的基本技能,為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各泳式技術打下良好的基礎。(2)項目名稱:“小蝌蚪找媽媽”。項目介紹:該項目安排在學員基本掌握水性為前提下進行的情景模式教學,通過模仿小青蛙腿部動作,教練員(媽媽)動作示范,將學員分為兩小組,每組10人,手持打水板,完成青蛙腿部動作,最終找到青蛙媽媽。項目成效:使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必須反復多次地練習,達到一定的量后才能到質變。但經過一次又次地反復練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逐漸下降,感到單調、枯燥、乏味。在這期間,如果利用情景游戲作為輔助練習,就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練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且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項目名稱:“青蛙追海豚”。項目介紹:該項目安排在學員掌握腿部動作下進一步學習手臂劃手技術的游戲方法,通過腿部夾板全靠手劃水推動身體前進,將學員分成兩小組,一組為蹬腿前進,一組為劃手前進,形成青蛙追海豚提高學員學習競爭氣氛。項目成效:通過反復練習動作鞏固和提高手部技術,培養手臂劃水動作的協調性,提升游泳技能,增強競爭能力。

4 教學效果

1)了解動作結構,打下牢固游泳基礎。在傳統的蛙泳教學方法中,教師只能采用統一講解示范的方法,糾正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錯誤動作,單一教學模式只會導致教學質量相差性越來越大。由于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很難對所有的錯誤動作進行一一糾正。多數學員對于動作沒有產生明確的概念,所以極易在練習中出現錯誤,多元化教學法的出現則彌補了這一不足,學生是在了解動作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讓學生腦海中建立了明確的概念,這樣可使學生隨時進行自我糾正,從而提高優秀率,并打下牢固的游泳技能基礎。

2)激發學習興趣,樹立游泳信心。傳統教學的熟悉水性環節中,教師只布置教學內容和要求,并不去統計學生在熟悉水性環節中達到何種程度,這就造成課程結束后學生依然沒有掌握主要原因。多元化教學法在游泳熟悉水性階段,運用量化指標進行教學,“量”化成績指標完成能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和學習的熱情,讓學生感知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更加提高初學者對學習游泳的興趣。

3)提升游泳技能,增強競爭能力。熟悉水性是游泳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水中行走、水中閉氣、水中呼氣、抱膝扶體、展體扶體等動作的練習。對于初學者來說,它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教學,是讓學生了解和體會水的特性,逐步適應水環境,即習慣水的浮力、壓力和阻力,習慣游泳時身體姿勢的改變,消除怕水心理,提升游泳技能,增強競爭能力。

5 結束語

多元化游泳教學方法在蛙泳教學中效果比較顯著,有效消除了少兒初學者的心理恐水障礙,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改善單一教學的模式,活躍課堂氣氛,綜上所述,多元化教學在蛙泳熟悉水性技術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葉蕾,孫小杰,張庭華.自由泳技術動作教學應用探討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08):40-42.

[2]張慶華.表象訓練理論在高校游泳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內江科技,2019,40(11):37-38.

[3]黃好好.3D視頻教學對武漢市部分小學生游泳教學效果的影響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9.

[4]成新班.體能訓練對9-11歲游泳初學者學習效果的實驗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

楊朝剛(1987-),男,湖南岳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通訊作者

周亮(1975-),男,湖南岳陽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兒童體質健康促進。

猜你喜歡
多元化教學效果
按摩效果確有理論依據
迅速制造慢門虛化效果
芻議初中物理概念的多元化教學策略
淺談中專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
模擬百種唇妝效果
3D—DSA與3D—CTA成像在顱內動脈瘤早期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比較
組合練習難度大,貼近實戰效果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