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俗表演保護與利用

2020-10-26 06:56葉安全
卷宗 2020年21期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開發保護

葉安全

摘 要:做好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工作也是當前社會發展的一個需求,同時也是落實將社會效益放在首要位置的體現。本文就從這個角度出發,具體地分析一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從而為促進文化產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保護;開發

非物質文化作為民族文化中的一個部分,它也是人們在長時間的工作勞動中的智慧結晶,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但是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甚至出現消失的危險。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文化的因素,面對它的破壞,人們對它的保護和開發也就顯得更加地重要。

1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

根據相關的公約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是包括了行為、知識和技能,還包括了一些物品和遺址等等。根據相關的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不同民族人們相傳的各種文化藝術和表演場所。它帶有鮮明的民族色彩,還包括了民族個性、審美等活躍的表現,有著重要的意義。

2 非物質文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在制定了保護文化的公約之后,人們也更加關注非物質文化的保護,但是還是有很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消失,這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是人們對其進行了過分的包裝,這也導致它原本蘊含的意義在消失。在相關的普查活動中就可以知道,一些原來安靜存放在民間的曲子被人們當成文化遺產,改編成了能夠迎合市場的曲子,這種被包裝過的民間藝術,雖然能夠成為成熟的舞臺表演,卻失去了它本身的質樸和魅力。這種看上去是在弘揚民族文化的行為,卻在讓民族文化脫離原來生活的環境,變成沒有意義的符號,從而徹底地消失。

其次過于商業化也會讓這些文化走向消失,比如一些地方表面上是弘揚文化,可實際上只是為了發展經濟,通過申報一些內容,投入巨大的資金打造,使原來具有精神價值的文化遺產變成提升本地知名度和發展經濟的一種方式。這種想要獲得經濟收益的行為,就沒有從根本上保護文化遺產。例如在普查古鎮之后發現,對文化遺產的開發幫助了本地旅游業的發展,但是其商業化運轉也破壞了這個地方原來的文化內涵,這就讓這個地方的文化逐漸地消失。

最后科學技術的加入也讓原來的神秘感完全消失,例如有名的嵊州小籠包就包含著人們對神靈的尊敬,相傳在大禹治水祭神的時候用的饅頭就是受到了石饅頭的啟發,這才做出來了小籠饅頭。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原來人們對神靈的敬畏也在逐漸地消失,反而多了一些娛樂方式。

3 處理民俗表演保護與開發利用關系的建議

1)建立民俗表演保護與開發的兩種意識。首先第一種意識就是保護好非物質文化,保留人們的民俗活動、禮儀、表演、傳說等等。第二種意識就是積極地進行開發。比如一些百姓只想保護自己的文化,不想做任何改變,希望任何事情都通過神靈來決定自己的行為。特別是一些地處偏遠地區的百姓。他們的心里就完全沒有開發和利用的意識。對于這種村民,相關人員也要進行唯物論的思想教育,讓他們樹立開發和利用的思想。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一些外來的人員一想到開發就是完全改造,根本沒有樹立保護意識。他們不僅破壞了當地的環境,也沒有深入地去了解民風民俗。這就需要相關人員放下自己的架子,做好模仿帶頭作用,虛心的學習“傳承”兩個字的內涵,從而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傳統文化的開發和利用。

2)建立不同的表演場地。為了防止民間文化流失,當前情況下還是不要輕易去改變傳統的民間文化。在相關的調查中發現,一些地方為了讓人們更好地觀賞,就取消了原來的小型祭祀等活動,還開辟了一些新的場地,讓人們去那個地方去活動。結果不管干部說什么,人們都不愿意去,情緒低落,不愿意再去進行活動。

從民俗的角度來思考,人們在確定一塊土地來確定他們活動的場地,往往有著多方面的原因,這和人們的信仰、習慣等多個方面有關系。在這種歷史悠久、有著獨特文化內涵的地方進行活動,百姓們不僅可以保持飽滿的情緒,也可以將自己的情感抒發出來,從而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智慧,比如在一些儀式上的頌詞,不僅有著原來文化的內容,還可以根據周圍的事物去創造一些東西,這就是民間藝術的創作。如果換了一個地方,原來的情緒就會消失,原來的創造性也就無從談起。

另外的場地往往是具有表演性的場地,同時也是為了滿足旅游事業的需要,一般會選擇一塊寬敞的地方,模仿傳統活動的內容,這樣不僅可以容下表演的人員,也可以包容很多群眾和旅客。相關人員在設置的時候,不僅要有傳統的因素,也要有現代的特色,從而讓場地的形狀和結構更加地有特色。在開發場地的時候也要量力而行,不能太浪費。

3)組織兩套人馬。兩套人馬是指原來舉辦儀式的人員和另外組建起來的表演人員。在原來的活動中人們舉辦的內容往往是帶有宗教性的,多是一些民間藝人,或者是當地的一些居民,他們在舉辦不同儀式的時候往往會展開多樣化的競技活動,或者是一些娛樂活動。在過去的時候人們往往是載歌載舞,希望神靈能夠保護他們,而現代他們多是自娛自樂,放松自己的身心,從而更好地投入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來。當然也有一些人保持著原來的想法,不過這不是占主要的部分。這個隊伍在舉辦儀式的時候,往往會舉辦一些歌舞活動,但是這些內容不能說是藝術,因為他們的很多細節沒有經過打磨,比較地粗糙。不能說是不好看,不過也需要經過一些加工,才可以登上更大的舞臺。

另外一套就是民俗的表演隊伍,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娛樂來觀看的觀眾。對于當地的人們來說,他們是新出現的隊伍。在以前農村的百姓不僅生活得很艱苦,各種歌舞娛樂活動也是自己舉辦的,沒有任何的技巧,同時也沒有人為他們去組織一些表演活動。當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當地的人們也可以去組建起相應的隊伍。

作為新組織起來的人馬,他們往往不帶有什么陳舊的觀念,也可以根據當前的形式去進行表演,吸引游客的注意,同時還可以從當地的文化傳統中找到一些素材進行節目的編排,讓外來的游客可以體會到當地的風俗,也讓當地的人們感受新的藝術。

為了更好的順應時代的需要,相關人員也要積極的促進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的融合,從而實現文明的延續,而這種隊伍也可以一直延續下去。作為團隊成員,要選擇有能力的中青年來承擔,同時也要請一些專家來進行指導,使他們成為一個成熟的隊伍,從而更好地宣傳當地的文化,成為其中的骨干力量。

4)推動兩種形式的并行。也就是原來的活動形式和新型表演隊伍呈現出來的內容。根據前面說的,想要開發傳統文化的因素,就需要用藝術表演活動代替原來的民俗活動。這樣長遠來看是合適的,但是從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角度來看,如果只考慮新的形式和方法。只能給人們留下一些記憶,原來內容的精華很快就會消失。所以對于表演活動來說,可以采用傳統活動和創作表演兩種形式的同時存在,不能支持其中的一個方面,而完全放棄了另外一個方面。

對于人們的付出來說,構建一個新的表演,所花費的人力、物力往往很多,甚至超過民間活動。實際上如果用這些支出放在扶持民間活動上面,而不是重新改造,就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同時也能夠更好地保護文化基因。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是一個需要很長時間完成的工程,想要保護好它們,并且促進它們的發展,就需要有關部門更好地做好普查工作,構建完善的體系,從而爭取人們的參與,讓保護工作可以有序地進行。

參考文獻

[1]王鵬平.保護和開發利用好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J].文化,2017(10).

[2]陳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利用[J].文化,2018(2).

[3]王光榮.略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利用[J].文化,2013(7).

[4]黎煉.南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J].民族研究,2018(6).

猜你喜歡
非物質文化開發保護
日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及啟示
河南方言文化資源的保護及其開發利用的研究
遵義紅色旅游開發對策研究
單片機在電子技術中的應用和開發
芻議增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途
淺談遺址公園的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