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哲族音樂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2020-10-26 06:56王鵬飛
卷宗 2020年21期
關鍵詞:音樂文化保護傳承

王鵬飛

摘 要:赫哲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東北地區頗具歷史脈絡和地域特色的少數民族之一。赫哲族以其特殊的漁獵文化和豁達的民族性格聞名于世,而他們將自我情感和對生活的熱愛融入到歌聲之中,因此保護和傳承赫哲族的音樂文化就成為一件重要的文化任務。本文從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對赫哲族音樂的特色和歷史源流進行具體的分析,并指出當前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并以赫哲族“依瑪堪”說唱為主要研討對象,給出筆者對赫哲族音樂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想法。

關鍵詞:依瑪堪;音樂文化;保護;傳承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藝術規劃項目“赫哲族音樂文化遺產保護、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019B100)研究成果。

赫哲族是中國的五小民族之一,也是一直居住在東北地區的古老民族之一,赫哲族和鄂倫春族、錫伯族、鄂溫克族、滿族的前身女真族一直共同享有著東北地區的廣大平原森林、湖泊魚類等資源。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赫哲族人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色,尤其以“依瑪堪”說唱為代表。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赫哲族同其他的一些民族一樣遇到了諸多的問題。文化上的沖擊更是首當其沖,民族特色文化也逐漸變得稀薄危險。面對以上的問題,相關的專家學者相繼獻言獻策,給出了一定的指導與方針。本文主要以赫哲族的音樂文化展開談論,淺談其保護與傳承問題。

1 赫哲族音樂文化的保護

1.1 修建赫哲族音樂博物館

音樂文化曾是一種難以保存的藝術形式,而大多數的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更因其獨特的語言變成了“死文化”。但是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與自媒體時代的興盛,一些音樂文化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得以保存,并留存在博物館中,為世人所展示。赫哲族是典型的漁獵民族,其音樂風格酣暢硬朗,風格悠揚,種類繁多。因此,在赫哲族聚居區建設一個音樂博物館就顯得十分的必要。音樂博物館的形式并不拘泥于一種形式,將現代的音樂理念與傳統的赫哲族音樂相融合,碰撞出一種與眾不同的靈感。音樂博物館的陳設可以根據幾大門類的進行擺設,從音樂的起源開始講起,這些與自然神靈有著某種特殊聯系的自然情感的流露,就是赫哲族音樂內容的主要構成。工作人員通過從民間搜集的各種樂器和音樂文化相關的服飾等實物。這些實物陳列在固定的場館中,這些陳列品不但有收藏價值,還具有歷史文物的研究價值。進而可以通過舉辦赫哲族音樂文化實物展覽會,使得更多的群體有機會接觸、了解到赫哲族音樂物品的實際狀況,激發外界群體對赫哲族音樂文化的興趣,這將有利于赫哲族音樂文化的傳播與發展。音樂博物館可以分為陳列區和活動區兩個部分:陳列區可以展示赫哲族各個階段的樂器,從粗糙到精致,亦或是“依瑪堪”說唱的樂譜和詞譜;活動區則應邀請赫哲族音樂人前來表演,為游客展示更為鮮活生動、原汁原味的赫哲族音樂。

1.2 赫哲族傳統音樂檔案館

對赫哲族傳統音樂文獻資料以及由民族音樂專家研究的民間的樂種的樂譜、音像資料、影像資料及赫哲族音樂學著述加以保護。因為我國古代歷朝統治者在音樂文化上有著重視宮廷音樂輕視民間音樂、重視漢族音樂輕視少數民族音樂的弊病,所以導致少數民族音樂遭到冷落,再有赫哲族人文化水平有限尚不具備記錄以及依靠自身力量整理本民族音樂文化的能力,以至于留存后世的歷史資料稀少。所以急需為赫哲族傳統音樂文化建立起完備的音樂檔案。這些音樂檔案可以隨時被相關的研究人員進行調閱研究,極大程度的方便了對赫哲族音樂歷史的空白填補,并通過對赫哲族音樂形態的分析,從一個獨特視角研究其民族文化特征,以及同其他民族進行交流過程中產生的相互影響與被影響的程度。檔案館可以對學校的學生開放,并雇傭專門的講解員對學生進行講解。這種親密接觸的形式可以讓學生更為直觀的理解赫哲族音樂的真諦。

2 赫哲族音樂文化的傳承途徑

2.1 積極培養“依瑪堪”說唱傳承人

“依瑪堪”說唱是赫哲族最具特色的音樂文化代表,它主要依靠三種方式進行傳承,一是家族傳承,二是師徒傳承,三是歌手間的互傳?!耙垃斂啊闭f唱多是抒發赫哲族人的生產生活的記述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常與薩滿教相結合,邊舞邊唱,深入淺出。但是赫哲族的語言知曉者甚少,用赫哲語歌唱的“依瑪堪”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大力培養“依瑪堪”說唱的傳承人就變得格外的重要。在佳木斯大學每年都有學生前往赫哲族“依瑪堪”傳承人處學習這門即將失傳的音樂藝術,筆者就曾采訪過一位學習“依瑪堪”的大學生。這位趙姓的傳承人是佳木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的一名普通學生,但他對“依瑪堪”的熱愛和赤忱使他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趙同學曾接受過黑龍江衛視的采訪,也曾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日代表佳木斯市表演過“依瑪堪”說唱節目,引起了熱烈的反響。通過這件利好的事例可知,以大學生為代表的“依瑪堪”說唱傳承人不僅有著充沛的精力,還有著一腔學習的熱情,這都是一些社會人士無法具備的條件。對于傳承人的選擇上也應該放寬條件,只要是虛心向上,有志于理解和學習“依瑪堪”音樂的年輕人都應該給予一定的機會。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人的目的并不是那么的單純,他們為了達到自己的一些目的而功利性的去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別有用心的人不僅浪費教授老師們的感情,也辜負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對“依瑪堪”流傳的期待。

2.2 對赫哲族現存的音樂進行搶救式整理

以往我們比較拘泥于音樂的傳播形式與保存形式,誤以為只有老一輩的民族音樂人才懂得本民族的音樂,事實上,一些民族音樂也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得與時俱進。大多數赫哲族人都曾聽過或者唱歌本民族的音樂,但是他們并沒有將其記錄保存的習慣或者意識。面對這種情況,相關的研究人員應該積極走訪赫哲族聚居地,對每一家每一戶都進行摸排和走訪。哈爾濱某高校的相關研究人員就曾親自走訪赫哲族村落,并對“依瑪堪”說唱曲目進行了調研。篩選整理這次田野考察的成果,發現前人未曾搜集到的10余首赫哲民歌。題材涉及勞動生活、兒童生活、世情風物和宗教信仰等。反映勞動生活的有《塔踏露》(號子)、《等待丈夫打魚歸》、《等待丈夫打獵歸》、《大頂子山》等;兒童生活類的有《搖車調》(未見刊載),反映了母親照顧嬰兒的生活情景。類似這種的田野調查不僅可以了解現有還活著音樂曲目的保留情況,也可以掌握“依瑪堪”現存傳承人的基本信息,后期可以進行建檔留存,陸續有針對性的進行逐一走訪和記錄。同時還要參與“依瑪堪”文化相關單位之間加強溝通交流,提高各單位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力,不能耽誤搶救整理音樂的進度,確保能夠按時對赫哲族現存的音樂進行搶救式整理的完成。

3 結語

鑒于赫哲族音樂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是一項復雜又繁瑣的工作,其中所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內容,在此基礎上,為了“依瑪堪”傳承能順利完成,則需要各文化單位或相關學校的細心工作。此外,現代音樂固然是當代人進行休閑娛樂的最佳選擇,但是一些瀕臨失傳的民族特色音樂也應該發揮其獨特的魅力。當我們走出喧鬧的城市,走進質樸熱情的赫哲族村落,去了解和發現那些赫哲老人的歌聲和“依瑪堪”說唱,我們依然會被其滄桑的音調所震撼。作為相關的研究者與學習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對赫哲族音樂去進行保護與傳承,這不僅是為東北地區的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添磚加瓦,更是對古樸的人類文明藝術注入了新鮮的中國血液。

參考文獻

[1]黨維波.新時期赫哲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通俗歌曲,2016(05):20.

[2]邢鐵紅.新時期赫哲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路徑[J]文存閱刊,2018(9):145.

猜你喜歡
音樂文化保護傳承
芻議增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途
淺談遺址公園的保護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