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好提綱

2020-10-29 05:40張中行
中學生閱讀·初中·讀寫 2020年10期
關鍵詞:文意初學者主旨

張中行

有條理的思路,寫到紙上,成為文章,一方面滿足了作者的要求,另一方面滿足了讀者的要求。那么,怎么讓思路更有條理呢(7

提綱有助于思路的條理化,使之明晰,使之漸臻于完善。有文章要寫,下筆之前,思路的明晰程度可以很不同。有時候只有主旨,譬如駁某人某篇文章的議論,主旨明確。至于用什么理由駁,模糊;論點和論據怎樣安排,更模糊,都要等筆接觸紙時的靈機一動。有時候,不只主旨明確,內容的要點也有大致的輪廓。還有時候,想得多而細致,連開頭、結尾,以及段落的安排都有了擬定的格局。

三種之中哪種為好呢?不宜于抽象地回答,因為要看寫文章的是什么人,寫的是什么文章。譬如魯迅先生寫雜感,推想下筆之前的思路情況總是屬于第一種,甚至寫小說,如《阿0正傳》,情況也屬于第一種。但這是魯迅先生,至于一般人,要量力而行,不能勉強也照樣來一下。這里談作文,主要是就初學者立論,那就無妨說,思路的三種情況之中,以最后一種想得多而細致的為好。想得多而細致,形成篇章結構的藍圖,或說腹稿,只裝在頭腦中也無不可;但總不如拿出來,使它固定在文字上,就是說,寫成提綱。寫成提綱,之一,可以避免模糊以致遺忘;之二,文字比頭腦里的思路明晰,比較容易組成合用的體系;之三,寫下來,放一放,可以用過些時候的思路來審查,改進,以求更合用。

寫提綱,可詳可略,大致說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綱領式”的,只寫內容的要點,以及文意的大致安排;或者只寫內容的要點,連文意的安排,哪些先說,哪些后說,都留著待動筆的時候處理。另一種是“細目式”的,不只寫明內容的要點,還寫明表述此內容的篇章結構的具體安排,如由哪里說起,中間怎樣轉折、過渡、聯系,最后怎樣收束,等等。就初學者說,兩種提綱之中,以“細目式”的為好。理由有很多,如:(1)可以鍛煉思路,使之細密,也就是培養編寫腹稿的本領,有了這種本領,在適當的時機,即使不寫提綱,也可以下筆成章;(2)寫成文章,內容和表達都可以比較有把握;(3)動筆的時候不至于盲人走生路,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邁,或者上句不接下旬:(4)提綱細,構思時想到的一些精彩的意思、措辭等也可以記下來,不至于有好兵器而作戰時沒有用上;等等。

寫提綱,由時間的限制方面說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刻不容緩,如課堂作文,限定兩課時完成,寫提綱總不能用時間太多,也不容許反復修改。寫這類提綱,要聚精會神,快中求細致。另一類不是刻不容緩,至于時間可以放到多長,那就很不一定。譬如計劃寫一種專著,寫提綱,時間甚至可以長到超過一年;短的,一兩天或三五天??傊?,只要不是刻不容緩,那就容許:(1)選擇時間,原則是,頭腦清醒的時候比已經精疲力盡的時候好;(2)修改,原則是,次數多比次數少好。一個人,不管思想多么細密,過些時候,再思,總可以發現不足的地方;何況初寫與再思之間,還可能看到有關的文章,聽到有關的議論,受到啟發,那就更宜于修改,以求接近完善。至于修改什么,概括地說不過是麗方面。一是量的增減。應說而沒寫上的,補;可以不說而寫上的,刪。二是次序的調整,即前后的移動。這樣修改之后,下筆時是不是就可以完全照它呢?我的經驗,可以完全照它,而經常是不完全照它,也就是在成文的過程中還要修改。為什么?因為文章是思想感情的精粹化、條理化,在成文的過程中,原來思路的粗糙、混雜等缺點必然要顯露出來。有缺點,當然要改動,甚至要大改動。

我們都知道,初學寫作文,不少人看見題目,苦于無話可說,或有些模糊的意思,不知從何說起。如果說這是一種病態,那治病的良藥就是鍛煉思路,使言之有物并有條理。思路條理的形成,要靠多方面的條件;就作文說,寫提綱是個很重要的條件,或說很有效的辦法。其實又不只對于初學者,就是非初學者,先寫提綱也可以避免缺漏、輕重失宜、次序混亂等缺點??傊?,這是費力不多而確有實效的辦法,凡是有志為文而沒有這種習慣的人都應該試一試。

(選自《名家談怎樣寫文章》,中國言實出版社2009年版,標題為編者所加,原標題為《條理與提綱》,有刪節)

猜你喜歡
文意初學者主旨
主旨大意題
How to Find the Main Idea 如何找出主旨
參考答案
勿讓“排他性”判斷遮蔽語文純粹的美
深水浮具法在少年兒童初學蛙泳中的應用
羽毛球初學者高遠球技術常見錯誤及應對方法
用“四步叩問法”突破共點力平衡中的支架問題
辦手抄報
初學者
吃透材料 凸現主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