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卒中后患者的心理干預治療

2020-11-01 21:25楊雨琪
康頤 2020年10期
關鍵詞:心理干預臨床護理腦卒中

【摘要】腦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間多有專業醫護人員指導治療及護理, 但是其中約75%的患者會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出院后仍需進行長期的康復訓練才能逐漸回歸家庭與社會。目前研究分析發現,腦卒中患者的心理障礙病發率逐年增高,是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腦卒中后并發癥。本文歸納了臨床對腦卒中后患者抑郁、焦慮、應激等不良心理狀態的干預治療,并針對心理干預治療的未來可行性進行討論,為康復心理治療在臨床的應用提供依據。

【關鍵詞】腦卒中;心理干預;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186

“腦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CVA)。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與生活方式的改變,腦卒中發病率在我國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腦梗死疾病占腦血管意外高達60%~80%[1]。據調查,腦卒中在國內呈高發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2]。2015年10月中國卒中學會發布了卒中流行報告,結論是國內每12秒就會有1人發生腦卒中,每21秒就有1人死于腦卒中,每5位死亡病人中至少有1人屬于腦卒中?,F在確診的中風存活病人約有600萬~700萬,存活者中約有3/4的病人已有不同程度地喪失了勞動能力,而且遺留偏癱、失語和癡呆等癥狀,需要依靠別人護理。

從生理學和作業治療學角度出發,腦卒中后患者一般通過康復作業治療,可以達到回歸社會的行為效果,而腦卒中后患者抑郁、自卑、焦慮等不良情緒的心理干預,可以在臨床進行的康復心理治療方法,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近年來,國內外許多研究者通過對腦卒中后患者的不良心理進行評估和干預,取得初步療效,但受文化背景、年齡、病情等因素影響有康復效果差異。本文從心理干預在臨床的治療方法進行文獻綜述,對心理干預應用于腦卒中后患者的治療可行性進行總結和展望。

1? ?心理干預概述

1.1概念

心理干預是在心理學原理和有關理論指導下有計劃、按步驟地對一定對象的心理活動、個性特征或行為問題施加影響,使之發生指向預期目標變化的過程,心理治療則是最常用的方法[3]。其中個體心理干預是針對單個患者的個性化的心理干預方式,如果環境舒適,私密性好,有利于患者尤其是性格內向的患者向治療師敞開心扉,愿意把個人生活經歷、病情發生發展回顧出來,便于心理治療師了解、分析其致病可能的病因、性格特點及當前治療手段及效果,針對目前不良情緒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改善對疾病的認識,幫助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4]。

1.2心理干預的影響因素

心理干預對于患者的治療存在個體差異,且受到多因素影響。心理干預的影響因素包括生理、心理、環境因素。尋找針對于腦卒中后患者的個性化心理干預方式是目前研究關注的重點。

1.3常用臨床心理評估工具

在患者康復的整個過程中,心理評估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它不僅能對臨床診斷、治療和康復技能訓練提供正確的科學依據,還可對康復的效果給予客觀評估[5]。常用心理干預方法有觀察法、會談法、調查法和心理測驗法及臨床評定量表。觀察法分為自然情景中的觀察和特定情境下的觀察兩類。會談法的形式包括自由式會談和結構式會談兩種,一種為開放式;另一種談話內容會有所限定,效率相對較高。調查法一般有歷史調查和現狀調查,其優點是可以結合縱向過往經歷和橫向日記履歷兩方面,內容廣泛全面。而心理測驗法和評定量表大多采用問卷的形式測評,多以分數作為結果的評估,以標準化原則為指導[6]。

2? ?腦卒中心理干預方法

對于腦卒中后病人心理干預有重要作用,及時積極的心理干預能夠對病人病情產生積極的影響。目前通過大量科研實驗證實,在社會與人文科學領域得到應用的團體心理輔導干預方法被證實能有效地提高個體的生活質量,為目前常用的干預方法。除此以外,音樂療法、微信平臺干預或電話干預、預約課程、心智覺知干預、心理護理干預等方法也相繼展開研究[7]。

2.1音樂療法

余有姣等[8]選取美國音樂協會推薦的大自然音樂,每天2次,每次45 min,形式為集體康復鍛煉,由教師帶領,家屬陪同。音樂結束后讓病人在輕緩的音樂中共同分享自己的經歷、觀念等,治療周期為28 d。干預結果表明采用“音樂氧吧”療法可有效改善康復期腦卒中病人的抑郁和焦慮的情緒,改善康復期腦卒中病人的心理彈性狀況。

2.2 微信平臺干預或電話干預

李海燕[9]在研究中將微信群式健康教育應用于腦卒中的康復,結果發現,這種干預方式在提高腦卒中病人的教育知曉率和滿意度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董毅等[10]在研究中也發現,通過微信平臺、電話干預等延續性心理護理方式,能夠明顯減輕腦卒中后抑郁病人的負性情緒,并提高其生活質量。通過微信平臺或電話,預約上課時間,問題解決包括列舉目前面對的主要身體不適和心理問題,探查問題形成的可能原因,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總結解決問題經驗及進行互評式評價。雖然微信平臺教育的臨床效果較好,但具體實施還存在一定的困難,主要體現在:病人文化層次的差異,不能保證每位病人都能夠使用微信平臺;護理人力資源的嚴重短缺,不能固定專人負責微信內容的更新。

2.3心智覺知干預

以心智覺知為基礎的減壓訓練的主要目的是教會病人擺脫與抑郁相關的沉思默想模式,試著去接受而不是逃避。朱路娟[11]研究發現,心智覺知干預能夠提高腦梗死病人的心理彈性,通過介紹腦梗死相關知識、心智覺知的原理、作用、方法,通過視頻、圖片、現場示范等途徑指導病人進行心智覺知呼吸訓練、心智覺知軀體訓練、靜坐冥想訓練,每天早晚練習,出院后通過電話、家訪等形式進行指導與信息反饋。心智覺知訓練作為一種情緒調控能力的訓練方法,關注點集中在培養對象的情緒波動感受上,但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系統的理論體系[12]。

3? ?臨床心理護理方法

3.1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

由于患者病后出現語言障礙、肢體偏癱,大多患者均出現緊張、焦慮、煩躁等負性情緒,有的表現悲觀失望、精神崩潰;有的表現為不吃不動、暗自落淚,有的則大發脾氣,拒絕治療,甚至出現自殺傾向[13]。此時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 并且認真觀察患者, 對患者家庭背景、經濟條件、學習程度、心理狀態進行全方面的評估;通過與患者深入交流, 了解患者產生不良心理情緒的原因, 并且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

3.2對患者進行健康宣傳教育

治療師應按護理程序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講解腦梗死疾病的相關知識,康復的意義、目的。介紹腦梗死的病因、發生與轉歸及康復期的訓練要點。指導患者制定康復目標,讓患者和家人看到康復的希望,從而積極配合治療,強調良好的心態對康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3康復的藥物治療與功能訓練

由于腦梗死康復期的時間長、見效慢,做康復治療時,一定要持之以恒。同時針對該病具有較高復發率的特點,要提高患者對原發病藥物治療的依從性 (如控制血壓、血糖等) ,做好原發疾病的控制,防止復發[14]。

3.4 建立有效的患者支持系統

家屬作為患者主要的社會支持系統,對患者的疾病控制和康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其家人給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和關愛,要用溫存、體貼及時安慰患者,以化解患者的抑郁情緒,努力為患者創造一個穩定、溫馨的治療環境[15]。

4? ?總結

臨床強調針對腦卒中合并焦慮抑郁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心理干預的應用使得臨床護理更為全面,且具有科學性與針對性,能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 提高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 促進患者康復,值得推廣應用。但是由于該病病程長、預后差,患者對疾病康復持悲觀態度,多數患者面對疾病心理壓力大,多伴隨煩躁、恐懼、抑郁等心理,會直接影響到神經及免疫功能[16]。所以不論是從病患年齡,還是文化背景的差異上,都需更多的研究來明確面對不同病患,不同心理干預方法對臨床康復的實施治療影響。未來可深入研究考量的還有以下幾點:

4.1進一步明確心理干預對高齡人群患者的有效性

據社會學不完全統計,高齡患者大多有孤獨感,更易產生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并擅于隱藏情緒。目前已有研究大多是個案病例,對高齡患者的研究大樣本較少,無法確定大樣本下,常用心理干預手段是否對高齡患者存在有效康復治療,同時目前研究沒有將高齡腦卒中患者的不同的并發癥,臨床表現癥狀進行分類,無法證明心理干預對不同癥狀下高齡患者的調節效果,所以有必要對此進行研究。

4.2繼續明確心理干預對不同文化背景下患者的可行性

不同文化背景患者對于新鮮事物、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同。目前研究沒有對不同文化背景下腦卒中后患者進行分類對比,無法確定常規心理干預手段對不同樣本的有效康復效果,所以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4.3研究量表使用的局限性

國內對各領域人群的心理彈性水平研究多采用的是國外編制的心理評估量表,不能突出特殊群體的心理變化特點,并且目前尚無適合腦卒中病人的專門化心理評估量表的開發。未來應結合心理特點,開發符合腦卒中人群特點的量表。

參考文獻:

[1]劉琳,謝忠紅,徐瑩,等.氯吡格雷聯合丁咯地爾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20,17(5):53-57.

[2]徐漢平,唐嵐,周禮清,等.全科團隊運用ICF理念進行腦卒中康復訓練的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16,36(s1):177-178.

[3]何伋,路英智,李滸,等.神經精神病學辭典[M].??冢耗虾3霭婀?,2008.

[4]陳文莉,張俐敏.乳腺癌心理干預的方法及研究進展[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6,17(03):62-66.

[5]李靜,宋為群,王曉紅,等.康復心理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66.

[6]李靜,宋為群,王曉紅,等.康復心理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67.

[7]李玲,李玲.腦卒中病人心理彈性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20,34(19):3475-3479.

[8]余有姣,胡偉明,壽棘,等.“音樂氧吧”對康復期腦卒中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J].現代實用醫學,2018,30(2):200-202.

[9]李海燕.微信群式健康教育在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J].實用醫藥雜志,2016,33(2):168-169.

[10]董毅,段惠峰,史振娟,等.延續性心理護理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醫藥雜志,2018,35(8):742-744.

[11]朱路娟.心智覺知干預對腦梗塞患者心理彈性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7(12):33-34.

[12]ABBOTT R. A.,WHEAR R.,RODGERS L. R.,et al.Effectiveness of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and mindfulness based cognitive therapy in vascular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J].J. Psychosom Res.,2014,76(5):341-351.

[13]鄧敏,陳先花,譚貴英,謝莉娟,周賢麗.康復綜合干預對腦卒中后遺癥期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探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03):4-5.

[14]王婷婷,唐學宏.認知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神經和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32):143-144.

[15]趙玥.老年腦血管疾病患者家屬心理干預對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S3):163-164.

[16]寇傳英.心理干預在腦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民康醫學,2014,26(24):103.

作者簡介:

楊雨琪(1999—? ),女,蒙古族,天津人,本科,研究方向:醫學技術康復治療學,天津天獅學院醫學院。

猜你喜歡
心理干預臨床護理腦卒中
早期護理介入在腦卒中患者構音障礙訓練中的作用
臨床護理路徑在支氣管哮喘患者急性發作的應用效果觀察
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
機械通氣患者撤離呼吸機的護理
腦卒中合并腦栓塞癥的預防及護理觀察
良肢位擺放結合中藥熏敷降低腦卒中患者肌張力的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