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有真愛能致遠

2020-11-05 02:32張春華
江蘇教育 2020年62期
關鍵詞:江蘇省課題班級

張春華

·人物檔案·

張春華,江蘇省無錫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正高級教師,江蘇省高中語文特級教師,“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333 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蘇派作文教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生導師,淮北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無錫市特級教師后備班導師,擔任多所高校骨干教師培訓或國培計劃主講教師。歷任江蘇省懷仁中學副校長、江蘇省羊尖高中副校長、江蘇省無錫市蕩口中學校長、江蘇省天一中學副校長、無錫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語文教研員、無錫市教師發展學院副院長。主持4個省級課題,獲得江蘇省教研課題成果特等獎,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多篇。

·職初故事·

主動改變自我,鼓起自信之帆

我的職初生涯其實是從逆境開始的,差點讓我做了“逃兵”。

1993 年7 月2 日,我背著最單薄的行李,懷著憧憬和孤單,從安徽師范大學畢業,來到無錫市張涇中學任教。第一年擔任初二和高一各一個班級的語文教學。一年下來,初二年級語文成績與骨干教師相比,有不小的差距。第一年的教學“成績單”不啻給我澆了一盆冷水。我開始懷疑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學能力,甚至開始動搖是否從教的信心了。

20 世紀90 年代,正流行“下?!苯浬?,除了當老師,我還會什么?我真的沒有自信。也許,沒有野心的時候,反而更容易安心從教,那就安心地、耐心地做一粒時刻被磨礪的沙子吧。

第二年開學一個星期,校長要我接任某老師的班主任工作。這對我來說,既是期待,更是壓力。學校領導并沒有因為我第一年的“不及格”否定我的努力,而是對我一番鼓勵,讓我重拾信心。我雖然接下重任,但內心缺少底氣。我是屬于慢熱型的,對環境的適應力不強,也沒有主動關注過班主任工作如何做。所以,我一邊跟著老教師學,一邊跟著書本學。對于不善于與人交往的我來說,向書本學習似乎更省力。于是,我購買了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閱讀理解魏書生班級管理智慧,反思自己的班級管理得失,并嘗試學以致用,進行自己的班級管理改革。班級管理有了明顯起色,班級各科成績都名列前茅,這些成績讓我在“熊孩子”們面前有了幾分自信。

真正讓我對從教充滿信心的,是源于學校的青年教師業務比賽。記得是1994 年國慶節后,學校組織青年教師“三字一話”比賽。那個時候,課后有空閑時間可以練習鋼筆字、粉筆字、刻鋼板,朗讀不同文體的課文,練習普通話,讓孤單的日子有聲有色。也算是天道酬勤,我竟然得到了文科組第一名。這雖然只是一次針對青年教師的教學競賽,但是對于一個渴望被認可的外地人來說,何等重要!有了信心,我開始為工作主動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不知倦怠。住在學校宿舍,我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學生,也有更多的精力在晚上讀書、備課、批改作業。從第二年開始,我的教學工作開始出現轉機,班級管理有條不紊,教學成績也可圈可點。我開始走出迷茫,教育生涯迎來了一個充滿光明的世界。

點燃善良心燈,照亮人生旅程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學校最嚴厲的教師就是班主任。那個時候,某些班主任把體罰、辱罵學生作為管理班級的“法寶”,這些行為甚至被當作是負責任的表現。

班級有許多調皮的學生,我也曾用嚴厲的管理措施進行懲罰,但都是表面上好三天,轉眼間又“舊病復發”。陷入“死循環”之后,我開始思考新的出路。我想到了家訪,爭取家長的支持!我不相信家長真的會對孩子的成長不管不問。第一次家訪的對象是張同學,他天資聰穎,但是經常不做作業,還躲在廁所里抽煙,謊話連篇。我缺乏家訪的經驗,更怕聽不懂學生家長的方言,所以就讓一位與學生為鄰的同事陪我去。到了學生家里,我卻見到了一個乖巧懂事的張同學,又是端茶倒水,又是切西瓜,與在學校的形象判若兩人。這是在假裝懂事討好我嗎?我保持著冷靜的狀態與家長進行了溝通,進而對這個孩子有了更多了解。他在家里很懂事,能主動幫家長做家務,只是不知道為什么,最近像是變了一個人。孩子父親也坦言是自己的責任,酗酒后常常無端打罵家人,孩子開始有些瞧不起他,甚至可能恨他。我那個時候剛閱讀過青春叛逆期學生的表現,他的許多做法都是對父親的對抗甚至報復。我善意地提醒家長要多關心孩子,自己也做好孩子的榜樣,避免與孩子沖突。家長感謝我坦誠的提醒,當即在孩子面前表示不再酗酒,不打罵孩子,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到了學校,我又與這個學生進行了單獨溝通,以自己叛逆期的表現指導他如何與父親相處,如何做一個對自己負責任的人,一席話竟然讓這個看似鐵石心腸的孩子落下了熱淚。

我真慶幸有過這次家訪,把我從之前的簡單判斷中拉回來,沒有片面地評價一個逆反期的學生。當了10 多年班主任,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雖然每一個學生學業基礎有差異,心性脾氣各不同,但是對教師來說,愛生態度不應有差異。喜歡優秀的學生是天性,試著喜歡那些并不可愛的學生則是為師者的德行。

超脫怨尤心態,致力精微變革

剛工作時,對教育心懷憧憬,以為自己的教育理想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一一實現,但是現實卻讓自己頻頻碰壁:為學生設想的課外閱讀計劃,由于班主任反對學生“看野書”,不得不從“地上”轉為“地下”;想帶學生在節假日走進田野郊游踏青,卻被學校領導批評“風險太大”,讓學生的歡呼雀躍變得鴉雀無聲;想在課堂上多一點自主學習的嘗試,卻被聽課教師視為“課堂放羊”,只能轉而以摘抄的形式為學生留下微薄的自主閱讀時光。我不太喜歡翻花樣,更不主張瞎折騰,但是應在遵循教育的前提下,對教學做一些精微改良。好在我還有一點信念,始終保持向上的陽光心態,不會因為遇到一些挫折就失去教改的勇氣,不會因為遇到阻力就舍棄自己教學的靈性和個性。例如我在語文課堂的3 分鐘演講,實行教師命題、自我選題、隨機點題等3 種形式逐漸提高演講要求,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例如我帶著學生進行創意寫作,從嘗試創作詩歌、散文、小說,到修改習作幫助學生發表,不斷給學生創造學有所獲的成就感。

真正意識到所謂的課改是在1998 年開學后的一次公開課上,我執教《信陵君竊符救趙》。學校當時正在開展“自學三環式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的課題研究,兩個課題都有相同的理念叫“自學”,由于自己習慣在閱讀時做些圈點批注,而且深受其益,加上學生閱讀時學習專注度不高,我就嘗試把批注這個傳統的學習方法引進文言文教學,引導學生回歸最基本的閱讀方法。我打破了當時流行的講授式教學模式,組織學生以交流批注取代教師的文言文串講,以學生批注課文時提出的問題作為課堂探究的話題,取代了教師把文本內容分解成問題的問答式教學。除了課前布置學生對文本進行批注評點,課堂上也充分激活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盡量給學生較多的時間進行批注交流。盡管是學習文言文,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熱情空前高漲,當時在懷仁中學掛職指導的南京師范大學閔龍華教授對這堂課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我的語文課“打破了傳統講授式教學的桎梏,開始生發出教研創新的萌芽”。這個鼓勵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我開始進行與批注法有關的理論學習和實踐嘗試。尤其是每次公開課,我著意從各種文體、各種課型開展批注法進課堂的教學實踐,對批注法相關因素進行課堂教學實踐的檢驗。

對批注法的研究,從實踐探索到課題研究,我開始從“一地雞毛”到“術業有專攻”,源于實際,立足實用,富有實效,力爭對學生的閱讀習慣產生一定的影響。在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五”立項課題“三導教學模式”的研究中,逐漸清晰了批注法的理念;在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立項課題“語文批注法與探究性學習整合應用研究”中,逐步建構起清晰的批注探究范式,積累了不同文體的批注與探究課型,并對影響批注法教學的諸多因素進行了梳理,讓批注成為師生共同踐行的教學范式;在江蘇省教研室“十三五”立項課題“目標引領下的語文自主閱讀研究”中,更加關注自主閱讀的目標設計與評價等要素,課題成果獲得江蘇省科研課題特等獎;現在正在進行的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立項課題“基于前人閱讀經驗的語文評點教學法轉型實踐研究”,繼續探索傳統閱讀評點在新課改背景下的運用。能力有限的時候,專注于一件事,也許更容易走近理想。

而今離開課堂,我常常感到恐慌。新時代面對的教育環境有很大變化,學習環境越來越開放而多元,學生學習越來越不受時空限制,家長對教育越來越有自己的理解,教師需要協調的關系越來越復雜,教師需要具備的能力越來越全面,更加需要到課堂中充電加油,在閱讀中汲取營養。當對自己的職業生活產生不安全感的時候,當對教育工作感到壓力的時候,不要忘記一句老話:“家有余糧,心里不慌”,教師要始終保持學習的狀態,才不會誤人子弟,也不會辜負此生。

猜你喜歡
江蘇省課題班級
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中學
班級“四小怪”
我的微課題研究
班級英雄
如何構建和諧班級
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課題
擦亮初心: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
抽絲剝繭 層層遞進
班級被扣分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