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青少年校園欺凌現狀及其防治探究

2020-11-06 09:55劉嘉梅王鋒曾舒銳陳秋菊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0年13期
關鍵詞:校園安全校園欺凌中小學

劉嘉梅 王鋒 曾舒銳 陳秋菊

【摘要】近年來,我國青少年校園欺凌現狀越來越不容樂觀,欺凌問題已成為國際性難題。以浙江省H市為例,對該市中小學生及部分家長的實證調查顯示:除常見的校園欺凌(如遭受暴力、恐嚇威脅和言語辱罵)之外,受訪者對被孤立、網絡暴力等形式的欺凌認知程度較低;近四成的中小學生表示經歷過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校園欺凌,且與城區相比,鄉鎮中小學校園欺凌情況更為嚴重;超過八成的教師和近六成的家長經常關注校園欺凌?;谡{查發現及國外經驗,提出防治欺凌的若干政策建議。

【關鍵詞】校園欺凌;校園安全;中小學;青少年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1 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頻發、類型繁目眾多且危害重重,引發網民的熱烈討論。如2010年一名13歲女中學生遭同學人身攻擊后生日當天跳樓自殺、2015年福州永泰初三男生小黃遭同學圍毆最終被切脾,此前被欺凌長達四年、2019年浙江溫嶺中學王晶晶“神女”事件等。由此可見,我國青少年校園欺凌現狀依然嚴峻,浙江省作為國內經濟發達的大省,其校園欺凌現狀及其防治問題值得關注和探討?,F有研究主要側重對校園欺凌的概念、表現形式、成因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缺乏對青少年校園欺凌認知的探討,缺少定量的實證調查分析。本文試圖采用實證方法,更為深入地剖析浙江省青少年校園欺凌狀況及其背后的原因,為校園欺凌相關防治決策提供參考。

2 浙江省青少年校園欺凌現狀分析—一以H市為例

2.1 調查研究背景及樣本結構

2019年9月-10月,課題組就浙江省H市中小學校園欺凌展開調查,本次調查采取線下和線上結合的問卷調查法。我們對H市采取非概率抽樣調查,共發放800份問卷,回收766份問卷,回收率為95.75%。此次調查以spass軟件對回收的問卷進行統計與數據分析,調查結果采用spass軟件進行百分比統計。有效樣本中,男女生分別占48.04%和51.96%,城區學生和鄉鎮學生分別占22.46%和77.54%,小學初中階段學生分別占62.67%和37.33%,單親家庭和非單親家庭分別占9.4%和90.2%,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分別占6.7g%和93.21%,性格內向和外向的學生分別占39.16%和60.84%??紤]城鄉差異、性格以及是否留守都可能是影響校園欺凌發生的因素,問卷設計有目的性的針對這方面進行了調查。

2.2 數據分析

2.2.1青少年對校園欺凌的了解程度。(1)針對學生對校園欺凌的認知情況,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對校園欺凌的認知程度有限,很多學生不太清楚什么是校園欺凌以及校園欺凌的表現形式。其中84.60%的學生認為遭受暴力屬于校園欺凌、75.46%的學生認為受到威脅和恐嚇屬于校園欺凌,在校園內暴力發生和威脅恐嚇是明顯且常見的欺凌方式,大部分的學生認為這兩種方式屬于校園欺凌不足為奇;62.53%、52.87%、34.86%和33.03%的學生認為言語辱罵、取侮辱性外號、網絡暴力、被孤立屬于校園欺凌,23.24%的學生認為還有其他情況屬于校園欺凌,說明青少年對校園欺凌的認知還不清楚不全面。(2)從數據上看,中小學對校園欺凌的看法也大相徑庭:86.55%的表示對校園欺凌深惡痛絕,有5.61%的學生則認為與自己無關,分別有2.87%、2.74%和2.22%的學生則認為這很正常、可適度參與以及看個熱鬧??梢钥闯?,近九成的學生還是深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熏陶,對校園欺凌持否認態度,但仍有少部分的人受各種因素影響價值觀略顯偏頗。

2.2.2青少年在目睹和遭受校園欺凌后的態度。作為旁觀者,從目睹校園欺凌的態度來看,不同學生有不同的看法。85.9%、50%的學生表示會告訴老師和告訴家長,28.59%、23.24%和23.76%的學生分別表示會告訴同學或朋友、報警和幫助被欺凌的同學,5.87%、1.44%和0.65%的學生分別表示離開、看熱鬧起哄和也跟著欺凌這個同學,說明大部分學生知道在第一時間尋求老師和家長的幫助,而不是主動參與到欺凌中去,成為“幫兇”。作為受害者,86.03%的學生表示,如果遭遇了校園欺凌,會告訴老師和家長,11.62%的學生選擇報警,5.48%的學生選擇報復,4.44%的學生選擇忍氣吞聲(見表1)。

2.2.3 遭受校園欺凌的時間和地點。分別有61.62%、24.02%、22.85%和13.58%認為在放學路上、課間、教室里人不多時和上學路上。放學路上和課間和課間是最常見的校園欺凌發生地,但是往往容易被忽視,所以從數據分析,應該重視學生在上下學路上以及課間的動態。通常在什么地方容易遭受校園欺凌的研究數據如下:56.53%的學生認為校內比較隱蔽的地方(如小樹林等)經常是校園欺凌的發生地,33.03%的學生則傾向于回家的路上,還有16.71%、13.45%、4.96%的學生分別認為洗手間、學校的走廊和校門口容易遭受校園欺凌,還有11.62%的學生則認為還有其他地方也同樣容易發生校園欺凌。結果表明,防治校園欺凌應多關注青少年動態,對上下學路上,教室和洗手間等易發生校園欺凌的地方多加巡查,以保障學生的校園安全。

2.2.4 易成為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人群。48.83%的人認為身體瘦弱的的學生易成為被欺凌的對象,分別有38.64%、27.55%、25.2%的人則認為人際關系不好的學生、家庭貧困的學生和外表不討人喜歡的學生容易受到校園欺凌,還有12.4%的人認為老師特別關照的學生也易成為受害者。從成績這一影響因素來看,三成左右的學生認為成為校園欺凌的欺凌者和受害者與成績無關。

2.3 H市校園欺凌的現狀及成因評價

2.3.1 H市校園欺凌現狀。近四成的中小學生表示經歷過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校園欺凌。從統計數據來看,3 8.g%的學生遭受過不同形式的校園欺凌,61.6%的學生沒有遭受過校園欺凌。針對遭受過校園欺凌的這部分學生,調查顯示,24.02%的學生經歷過言語辱罵,18.93%的學生經歷過取侮辱性外號,12.27%、10.31%、7.96%和2.87%的學生經歷過遭受暴力、受到威脅和恐嚇、被孤立和網絡暴力,還有7.7%的學生經歷過其他形式的校園暴力(見圖1)。

2.3.2與城區相比,鄉鎮的中小學校園欺凌情況更為嚴重。通過對經歷過校園欺凌人數的統計與對比,發現城區學校共有57人,占城區受訪學生的33.13%,鄉鎮農村學校共有242人,占鄉鎮農村受訪學生的40.87 %,高出城區近八個百分點,由此可見,鄉鎮農村學生受到校園欺凌情況更嚴重(見圖2)。

之所以鄉鎮校園欺凌情況更普遍,其原因可能在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很多家長外出務工,青少年成為留守兒童,城市地區經濟條件總體來說優于農村地區,且城市家庭家長的素質總體較高。家長的缺位,讓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教導,孩子很可能形成扭曲心理,從而異化為校園欺凌的施害者;另一方面,青少年因為缺少家長關愛,身體瘦弱,性格內向,因為欺凌加害者往往欺軟怕硬,所以這類人最容易成為被欺凌者。調查數據顯示,54.05%的家長表示經常關注其孩子在學校是否遭受校園欺凌的情況、25.59%的家長表示會偶爾詢問和關心此情況、13.45%的家長表示很少關注以及5.09%的家長表示從不關注其孩子是否經歷過校園欺凌的情況。

2.3.3老師同樣是校園欺凌屢禁不止不可忽視的因素,86.55%的學生表示他們的老師比較關注班里的校園欺凌的情況,并且經常提醒學生不可以參與、組織校園欺凌,11.23%的學生表示其老師只有在發生了校園欺凌事件并且被發現后才會關注此事件,2.22%的學生表示其老師并不關注學校里校園欺凌的情況,只要不影響班集體在學校的評分就好。針對學校進行校園欺凌的安全、法制教育和心理培訓的情況,54.18%的學生表示每學期兩次及以上,27.68%則表示每學期開展一次,9.01%的學生表示每年一次,還有9.14%的學生表示所在學校從未開展相關的培訓或講座。教師平等對待學生、學校紀律風氣嚴明,能夠使校園欺凌的發生率明顯降低,身為傳道授業解惑的園丁,不僅是要教育好學生,還要向其普及法制知識,關注學生平常的學習和生活。如發現學生有異常表現,應該及時與學生溝通,引導學生,把校園欺凌扼殺在搖籃里。3校園欺凌防治的若干對策建議

根據全球兒童安全組織提供的數據,西方國家有85%的女孩和80%的男孩在學校受到過至少一次欺凌,10% - 15%的學生曾經欺凌過他人??梢?,校園欺凌已然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學習和借鑒他國治理經驗,有助于我國校園欺凌防治實踐更為科學有效。本文基于上述調查分析及國外經驗,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3.1 建立健全反欺凌方面的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

校園欺凌事件不僅僅是學生間的小打小鬧,有一部分已經上升為刑事案件,對學生、學校、社會都產生了揮之不去的陰影。美國對校園欺凌堅決“零容忍”,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各方的責任、義務,注重以法治人。2015年4月21日,美國共有50個州通過了反欺凌法案,其中45個州既頒布了反欺凌法案又出臺了相關的反欺凌政策。我國《刑法》規定,不滿14周歲的人犯罪,不需要負刑事責任,而14 - 16周歲僅對八種惡性犯罪負刑事責任。有學者認為,應當重視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的趨勢,對低齡未成年人罪錯行為矯治不力是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一些青少年仰仗著自己未成年人的身份對他人進行校園欺凌,把未成年的身份作為自己的“保護傘”。當下應盡快將校園欺凌治理納入法制化軌道,使其有法可依。

3.2 教育和監督雙管齊下

首先應進一步加強對學校教師的相關培訓,讓其更了解校園欺凌的專項整治工作,便于其他工作的開展。此外,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監督和管理,具體措施可以是在學校各處安裝監控,讓校園安全不存在死角;老師也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將人防和技防相結合。學校還應該重視傳統教育,用傳統的儒家文化教化現代學生,融化學生校園欺凌的惡念,從思想層面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杜絕學生欺凌他人的想法的產生,即使學生欺凌他人,在傳統文化的教育下,也會回到正途上來。

3.3 轉變家庭教育觀念,明確家長教育職責

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是預防校園欺凌的重中之重,學生性格和品質的形成和家長的教育及潛移默化的影響有著巨大的關系,從出生到入學,學生的教育是從家長身上獲得的,而這正是孩子初始價值觀形成的重要人生階段。拒絕以“唯分數論”要求孩子,給予孩子健康的教育,加強親子溝通,了解孩子內心所思所想,一旦發現孩子有異常表現,應該主動找孩子交流,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還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積極向上的正面形象。

3.4 凈化網絡環境,整治社會風氣

青少年應理性上網,規范自身,遵守網絡規則和道德準則,發布正能量的內容,不發布教唆犯罪、暴力低俗等的消極內容,積極維護和引導網絡輿論。同樣,凈化網絡環境光靠廣大群眾也不可行,還需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共同保駕護航。政府和相關的監督部門要建立專門的線上線下同步的監督平臺,相關部門積極參與配合好各部門的工作,利用各方面的資源和信息監控技術,加強對青少年的安全監控,做好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堅決懲治,從根本上徹底整治網絡環境。

3.5 加大對鄉鎮農村中小學校園欺凌的防治力度

由于農村學生受到校園欺凌情況更為普遍,因此,政府相關部門特別是教育主管部門應更加關注鄉鎮中小學及學生狀況。鄉鎮農村學校自身需要建立健全反校園欺凌的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同時,政府應會同學校共同采取措施加大農村校園欺凌的防治力度,特別需要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心關愛,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及家庭困難兒童的幫扶機制,健全校園欺凌者的處理處分機制和欺凌受害者的保護機制等。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的調查研究表明,除遭受暴力,遭到恐嚇與威脅以及言語辱罵這幾種直接且常見的校園欺凌之外,被孤立,網絡暴力和其他形式的校園欺凌認知占比較低;家長對孩子校園欺凌經常關注的占比僅為一半左右;近四成的中小學生表示經歷過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校園欺凌;農村中小學和城鎮中小學相比,校園欺凌情況更為嚴重。為此,學校教育和監督應該雙管齊下,家長也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關愛。政府除了加強和完善相關反欺凌的法律建設外,還應加大對鄉鎮農村中小學校園欺凌的防治力度??傊?,校園欺凌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應從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多維度人手,各司其職并形成多方協同治理合力,方能顯現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純槿,郅庭瑾,校園欺凌的影響因素及其長效防治機制構建——基于2015青少年校園欺凌行為測量數據的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17(20):3l- 41.

[2]李婉楠.校園欺凌現象的犯罪學評價及預防路徑[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6(04): 15-19.

[3]孫耀勝,何鳴熠.美日韓校園欺凌防治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2019(01): 84-88.

[4]馬煥靈,楊婕.美國校園欺凌立法:理念、路徑與內容[J].比較教育研究,2016,38(11): 21-27.

[5]吳家林,應當降低刑事責任年齡[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4): 7-10.

[作者簡介]劉嘉梅(1998-),女,江西萍鄉人,在讀本科生。

[通訊作者]王鋒(1977-),男,江西玉山人,教授,博士,碩導,研究方向:公共政策與治理、應急管理和教育管理等。

猜你喜歡
校園安全校園欺凌中小學
制訂應急預案 完善高校安全保障體系探究
高校校園安全管理的幾點思考
開學季,打好校園安全堡壘戰
社交媒體背景下中學生校園欺凌探析
略談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視頻的應用
新課標下書法高效課堂教學探究
新形勢下預防校園暴力的策略研究
應立法解決“校園欺凌”難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