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輻射環境監測發展中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2020-11-06 10:38麥麥提吐遜玉素甫
科學與財富 2020年23期
關鍵詞:挑戰對策

麥麥提吐遜?玉素甫

摘要:輻射環境監測是現階段輻射環境管理工作的基礎內容,也是我國環境監測的重要組成內容。環境輻射污染不同于其他類別的環境污染,水污染和大氣污染都是肉眼能看得到的,污染較為明顯,環境輻射污染是隱性的污染,平常是無法看到的;但一旦產生環境輻射污染,將會對周邊居民造成重大的惡劣影響,引起社會極大的恐慌。所以,建立較為科學合理的環境監測管理體系,設立合理的輻射環境監測網,做好輻射環境監測工作至關重要。本文就我國輻射環境監測發展中面臨的挑戰及對策展開探討。

關鍵詞:輻射環境監測;挑戰;對策

引言

環境放射性污染防治是全社會以及全世界重點關注話題,其關系到社會的安全與和諧穩定,因此,我國在開展輻射環境監測的30多年來,先后確立了統一監督管理制度,針對我國輻射環境構建了監測體系,以便展開全方位高效的環境監測工作。但由于輻射環境的復雜程度不斷提升,當前諸多輻射環境監測中存在諸多缺陷與問題,使實現高質量的輻射環境監測面臨嚴峻的挑戰,因而針對當前切實存在的挑戰采取有針對性的監測對策,對于提升我國輻射環境監測水平有著重要現實意義。

1我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系統所存在的問題

1.1? 系統數量少且所占面積較小

在我國,與我國廣大的國土面積相比,輻射環境監測系統的數量依舊比較少。輻射環境監測的主要功能是對全國的環境質量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在這一個層面之上對未來環境質量有一個總體預測,發現輻射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并在全國范圍之內做好預防工作。然而我國絕大多數的地區還沒有建設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系統站,只是依靠其他地方的系統站來對整個中國的環境展開監測,許多單獨的省市自治區并沒有自己的自動監測系統站,這樣這些地區只能了解國家環境的大體情況,無法對本地區的情況有一個充分的了解。

1.2? 輻射環境監測能力有待提升

輻射環境監測工作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主要由省區、市相關行政部門具體落實工作,但由于監測工作具有專業性、技術性特征,管理與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分離、地區之間缺少聯系,嚴重影響著內部能力提升。具體來講,各地區輻射環境監測中給出的衡量放射性污染標準存在差異,而且省市之間處于獨立狀態,無法展開信息共享,從橫向角度來講監測工作缺少延伸能力;同時,當前并未構建縱跨國家、省市的完善監測體系,導致監測管理工作無法落實到位。

1.3? 現已投入運行的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系統軟件功能不成熟、監測站自動化程度不高

雖然具備了存儲、處理、分析監測數據的功能,也能保證相關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但是分析軟件的功能還有待完善。

2我國輻射環境監測發展對策

2.1? 增加系統的數量以及類型,合理布局

要實現我國環境自動監測系統數量的增加,就需要在一些重點領域和地區設立自動監測站,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一個完整的監測體系,從而更加全面的把握我國的環境質量。同時,還必須依據所建地的具體環境來建立具有針對性的、適合當地發展的監測系統。比方說,在環境非常惡劣的地方,最好是建立一個全自動化、全天性的輻射環境監測系統。

2.2? 健全監測網絡,完善輻射預警機制

輻射環境監測是一項面對全國開展的工作,應從國家到省市到地方構建完善的輻射環境監測網絡,保障輻射環境監測工作在全國實現全面覆蓋,再配合逐級的監督機制,才能有效保障輻射環境監測工作的高質量落實。同時,基于信息技術,構建輻射環境監測機構網絡平臺,由國家牽頭,實現全國各地監測機構的聯網,基于網絡平臺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并引導監測機構相互監督、密切配合。此外,為了提升輻射環境監測的橫向延伸能力,縱向拓展能力,監測網絡構建過程中,要根據監測工作的實際情況以及需求補充監測內容、擴大監測范圍。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保障輻射環境監測工作價值的發揮,我國必須構建靈活的、靈敏的輻射預警機制,對放射性污染展開強有力的預防。

2.3? 完善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系統軟件,提高監測站自動化程度

完善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系統軟件,提高監測站的自動化程度,能夠有效提高數據分析的精確度,確保監測工作的質量。因此,環境保護部利用先進的軟件系統,利用遠程控制加強軟件系統對監測項目的自動獲取、儲存、收集、整理、分析和報告的功能,減少人工分析,提高準確性。

2.4? 核應急監測對策措施建議

建議詳細調研國外放射性應急監測相關技術資料,開展核與輻射快速應急監測和評價技術研究,包括陸地和航空應急監測;編制環境放射性應急監測指南或導則。開展航空應急監測能力建設,加快航空快速監測系統相關測量技術的研究。開展遠程輻射測量數據傳輸和實時監控監視系統建設;受放射性沾染飲用水安全保障與應急系統建設。注重核與輻射應急監測準備工作。按照“常備不懈,積極兼容”的原則,不斷提升核與輻射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完善現有核與輻射事故應急監測實施程序,開展核電廠場外應急和放射源丟失等突發輻射事故應急監測演練,做好日常儀器設備、人員培訓等應急準備工作。

2.5? 完善法律法規以及質量標準

隨著我國社會發展水平的提升,核設施數量不斷提升、規模不斷擴大,放射性使用設備單位數量也在上升,針對輻射環境監測應做出強制性要求與規定,并制定統一的質量標準,使社會對環境中放射性污染情況有準確的了解。因此,完善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質量標準的建設十分關鍵,其通過對健康環境的科學檢驗,針對不同的監測主體,如生物、土壤、水源等設定精確的輻射劑量標準,以便對放射性污染情況做出準確的判斷,一旦出現問題或存在不法行為,可以直接依照法律法規做出處理。

2.6? 完善輻射環境監測體系

基于我國各省市的地理環境,建立起一個統一的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并完善我國的輻射環境監測體系。首先,建立統一的標準之后實現各基層單位輻射監測數據橫向共享,彼此借鑒更為高效的經驗;其次,建設從國家級到省市級、縣級這樣一個立體的輻射環境監測體系,可以實現國家政府部門統一管理,資源合理分配,監管制度更為科學,降低放射性物質劑量超標的現象,以免引起社會的恐慌。在監測體系的建立上,還可以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國外一些國家在核電事業上比我國起步較早,發展也較為成熟,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對我國核電事業的發展具有幫助作用。

2.7? 加強系統維護建設,保障系統高效運行

進一步加強監測系統維護工作的建設,是保障系統有效運行,更好進行監測工作的重要前提。這就要求,相關企業必須加強人才建設,引進高質量的維護人才,并高度重視人才數量的建設,在單位內部建立一個完善的監控系統維護體系,更好的保障監護工作的有序進行。同時,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強監測力度,做好監管工作,充分發揮監控系統的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輻射環境監測工作現狀十分尷尬,其面對諸多挑戰,且社會對輻射環境監測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需要國家以及社會的共同努力,聯手克服困難,完善輻射環境監測體系、相關法律法規與質量標準、大力輸出專業人才,為我國提升輻射環境監測質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曹鵬濤,徐繼圓.田灣核電站外圍輻射環境監督性監測系統淺談[J].科技風,2019,39(25):173-174.

[2]?? 董濤,周海強,陳杰.淺談輻射環境監測數據合理性問題與應對措施[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9,23(7):31.

[3]?? 王侃,章昕欲,馬永福,梁梅燕,倪士英,宋躍進,周滟.我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系統建設的回顧與展望[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8(03):56~58.

[4]?? 王亮.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的簡介與運維經驗淺談[J].四川環境,2018(04):144~150.

作者簡介:

麥麥提吐遜·玉素甫,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輻射防護。

猜你喜歡
挑戰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關于職工隊伍穩定的認識和對策
我來挑戰(二)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走,找對策去!
生存 挑戰
第52Q 邁向新挑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