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研究綜述

2020-11-09 07:27程湛文涂振東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20年21期
關鍵詞:融資方式融資難

程湛文 涂振東

[提要] 當今,科技創新已成為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撐,是促進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農業領域,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是農業經濟持續性發展的中堅力量之一,擔負著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推動農業產業化升級的重任。然而,目前資金問題已限制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傳統的融資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因此,如何解決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已成為值得社會關注的重點。本文基于國內外在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研究現狀,歸納總結現階段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綜述。

關鍵詞: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方式;融資難

本文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創新驅動戰略下企業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政策研究”(項目編號:2017D07004);通訊作者:涂振東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20年7月26日

一、國外文獻綜述

在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研究方面,20世紀就有國外的研究學者提出了很多重要的融資關系理論。同時,在研究關于企業的融資方式和融資難點以及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等方面也提出了諸多可供借鑒的發展思路和建設性建議。

(一)企業融資結構及關系理論。Modigliani Franco and Miller Merton(1958)提出初期的資本結構理論。該理論是指在不考慮所得稅時,企業價值與企業本身的資本結構沒有直接聯系。隨著資本結構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進一步修正提出,在考慮企業所得稅時,受企業負債的減稅收益影響,企業負債值增多,企業價值呈現遞增。同時,Frank and Goyal(2003)也認為企業的負債率與企業價值成正比例變動。

Peterson and Rajan(1994)首先提出關系型貸款理論。該項研究基于美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數據分析,指出良好的銀企關系將對貸款利率、貸款金額和貸款要求產生積極影響。往往當企業與銀行關系密切時,企業會從銀行獲得更多貸款。同樣,Berger和Udell(1998)提出銀行的貸款意愿可以分為交易驅動和關系驅動,并指出銀行對不同經濟規模企業所采用的貸款方式不盡同質,即對大企業常采用交易驅動,而對中小企業往往采用關系驅動,即與銀行業務關系密切的中小企業往往更容易獲得銀行資金支持。

(二)關于農業科技型企業融資方式的研究。Gramhma M.Voss(2012)提出農業科技型企業可以通過聯邦土地銀行、聯邦中期信貸銀行以及合作銀行等金融機構取得貸款來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Hogan T(2005)表示,農業科技型企業屬于風險與收益都比較高的企業,選擇在納斯達克創業板市場融資是最好的融資模式。同時,他也認為農業生化技術企業等農業科技型企業選擇發行股票上市融資是一種好的選擇。

(三)關于農業科技型企業融資難點的研究。Stiglitz and Weiss等(1984)提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銀行無法判斷中小企業的真實情況,即銀行與企業的信息不對稱造成的。Latimer Asch(2000)則認為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之所以無法滿足自身資金需求是因為邊際成本過高,而Thorsten Beck(2003)則認為融資渠道的單一限制了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并提出應豐富企業外源融資渠道,以此來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

(四)關于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研究。Friedman(2002)指出,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受很多因素的影響。由于地區經濟的發展受所在地區資源種類和數量的影響,而經濟的發展又對該區域農業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因此資源是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同時,民眾的文化素質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文化素質較高地方將有利于促進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Rebecka(2003)則詳細分析影響農業發展的因素,他進一步提出農產品的消費需求、農藥的使用量以及空氣質量和土壤肥力均會對農業產業的發展產生影響。

二、國內文獻綜述

基于現實,我國學者主要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在融資方式以及融資難點的研究,并提出一些關于融資方式的創新。但針對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關注不夠,使得本課題具有較大研究空間。

(一)關于農業科技型企業融資困難的研究。劉贏時(2010)通過歸納分析現階段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構成及缺陷,提出我國應該用立法手段保障農村金融對農村發展的金融支持。同時,政府要大力引導,完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加快農業保險體系建設。文昌(2018)認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發展尚不健全;二是創新資源的錯配現象凸顯;三是支持創新投入的經濟金融政策不完善且執行效果欠佳;四是各類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實力不足,且服務質量不高。同時,提出建立健全金融與創新的結合機制是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根本。

魏家璽(2019)通過分析我國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存在的問題,提出融資難的原因主要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農業科技創新產出能力不強,并提出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的相應對策。唐江云等(2019)通過深入分析美國、日本、英國等國家農業科技金融體系,發現我國農業科技金融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如農業科技創新金融支持體系不完善,創新金融支持不足,并提出相應對策與建議。姜麗麗等(2019)通過對江蘇省財政金融支持農業科技發展情況進行分析,提出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仍然面臨著一定的融資難題,她認為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之所以融資成本過高,是因為其往往缺少抵押資產,需要擔保機構提供擔保,這就需要額外支付一筆費用。同時,因為產權交易市場存在地區差異,使得有些地區農業科技中小企業很難獲得直接融資。曹廣菊(2019)從融資渠道單一、融資成本高、民間融資方式不規范三個方面,深入分析了農業科技企業融資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策略的選擇對策。

(二)關于農業科技型企業融資方式和路徑的研究。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已不能滿足人口增長的需要。因此,農業科技型企業的快速發展對國民經濟的健康穩定增長具有積極促進作用。王學林(2010)認為在融資方式選擇過程中,風險投資是最適合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一種模式。同時,提出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應該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融資路徑。劉琳(2011)提出當今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方式需要協調好企業、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并需要以融資風險的可控性為原則。郭麗華等(2014)則認為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也可以選擇知識產權質押進行融資。而彭宇文、吳林海(2013)則提出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首先對于國家政策扶持資金以及地方政府的投資基金應積極爭取,然后如果信用擔保逐漸完善,企業也可以通過銀行貸款或者發行債券等進行融資。

(三)關于融資方式創新的研究。在通過對企業融資難點研究的基礎上,眾多學者也對關于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方式的創新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李永軍和林毅夫(2004)認為大力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建立和完善中小金融機構體系能從根本上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彭十一(2012)則提出了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可以采取物流金融融資和金融倉儲的創新融資方式。薛永基、潘煥學、李建(2011)提出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可以采用“企業聯盟+互助擔保+主辦銀行”的融資方式,這樣可以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有利于促進農業科技型企業的發展。韓俊華、周全、韓賀洋(2019)針對農業科技金融存在的問題,分析了農業科技金融的資本形成機制、風險分擔機制、風險控制機制以及信貸機制,并提出了四種農業科技金融支持模式,為有效解決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提供了參考意見。

互聯網融資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新的契機。付桂彥(2018)認為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創新應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大力發展產業鏈融資,鼓勵企業“新三板”掛牌交易,積極開展互聯網融資。邱科(2018)提出了科技型小微企業知識產權互助集群網絡融資模式,以打破現有科技型小微企業融資困境。徐義智、朱偉(2017)認為飛速發展的互聯網融資為此類企業的融資提供了新的契機。政府要積極組織企業進行互聯網融資知識的學習,為企業儲備懂融資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引導企業學習融資知識。

(四)關于農業產業發展的研究。農業是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是我國進一步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農業產業發展問題近年來成為農業經濟學界研究的重要課題。黃景明(2018)基于“互聯網+農業”模式下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具體的實踐路徑,旨在進一步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耿秋菊(2019)提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科技、資金和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方向。同時,農村經濟發展應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優化資金供給,構建符合農村實際的產業化體系。劉永軍(2019)則指出智慧農業是未來農業生產發展的趨勢,也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

我國學者關于農業產業發展的研究更多的致力于某一地區特色農業產業的研究。梅玉、汪華(2019)通過對“互聯網+”背景下銅仁市農業產業發展現狀作了詳細分析,提出了“互聯網+”農業發展策略:進行農業產銷深度對接;實施精準農業生產管理;推動農、旅一體化經濟發展;開展新型農民培訓;加大農業品牌培育力度。劉爭、奚照壽(2019)通過詳細梳理江蘇省豐縣休閑農業發展的現狀,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問題,對提升豐縣休閑農業產業的物質基礎、投資環境、政策氛圍和發展空間具有重要意義。白賀蘭等(2019)基于對甘肅省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了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業發展根基;完善農業產業組織體系,催生內在發展動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促進成果轉化應用;健全土地流轉、金融投資、保險服務體系,保障農業經營需求;完善質量標準與監管體系,打造過硬品牌優勢等對策。

三、國內外研究評述

綜合現有的國內外文獻,研究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大多數都是從市場和社會兩個角度。國外文獻傾向于通過實證分析,從市場的角度研究科技型企業的融資問題,如銀行與企業的關系、企業自身的資本結構等;而我國學者則從社會的角度研究分析,如農村金融組織體系、企業自身問題、國家政策扶持資金等方面。關于科技型企業融資方式的研究,國內外學者有著大致相同的看法,他們都認為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應該選擇不同的融資方式組合。關于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研究,由于受社會經濟發展空間和理念的影響,國外學者傾向于研究影響特色農業發展的因素,如資源、空氣質量、農產品的消費需求以及民眾的文化素質等。而國內學者更多的致力于某一區域特色農業的研究,關注諸如產品品牌、組織體系、土地政策、社會服務業態等因素。

主要參考文獻:

[1]Modigliani,Franco and Merton H Miller.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e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8.48(3).

[2]Frank M Z.Goyal V K.Testing the pecking order theory of capital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67).

[3]Himmelberg,P.and B.Peterson,R&D and Internal Finance:A Panel Study of Small Firms in High-tech Industries,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4.

[4]Berger,A.N.and Udell,G.F.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 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22.

[5]Gramhma M Voss.Public and private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J].Economic Modelling,2002.19(04).

[6]Hogan T,Hutson E.Capital structure in new technology based firms:Evidence from the Irish software sector[J].Global Finance Journal,2005.15(3).

[7]Stiglitz,Weiss Stiglitz.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American Economies Review.1984.

[8]Latimer Asch.Credit Scoring:A Tool for More Efficient SME Lending[J].SME Issues,2000(54).

[9]Thorsten Beck,Ross Levine.Legal Institutions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NBER Working Paper,2003.

[10]Lawrence M.Friedman.American Law in the 20th Century[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2002.

[11]Rebecka Milestad,Ika Darnhofer.Building farm resilience:The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of organic farming[J].Journal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2003.22(3).

[12]劉贏時.中美農村金融體系的比較及啟示[J].經濟視角,2010(04).

[13]文昌.求解中小企業融資之困[J].新經濟導刊,2018(11).

[14]魏家璽.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農村科技,2019(03).

[15]唐江云,劉永波,胡亮,曹艷,唐慶祥,向平.農業科技創新與金融支持體系研究[J].農業科技管理,2019(05).

[16]仝愛華,姜麗麗.江蘇省財政金融支持農業科技發展現狀與對策[J].農村金融研究,2019(09).

[17]曹廣菊.農業科技企業融資策略的選擇[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07).

[18]王學林.中國農業龍頭企業行業分布的實證分析[J].經濟體制改革,2010(07).

[19]劉琳.探析我國場外交易市場的運作模式[J].商場現代化,2009(06)..

[20]郭麗華,崔玉姝,熊鳳山.創建型農業中小科技企業融資策略的選擇[J].安徽農業科學,2014(13).

[21]吳林海,彭宇文.農業科技投入與農業經濟增長的動態關聯性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3(12).

[22]林毅夫,李永軍.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農業科技型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11(01).

[23]彭十一.湖南農業科技型企業融資難問題分析[J].地方經濟,2012(26).

[24]薛永基,潘煥學,李建.融資方式影響科技創業型企業績效的實證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11).

[25]韓俊華,周全,韓賀洋.創業風險投資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9(09).

[26]付桂彥.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創新[N].河北日報,2018.11.30.

[27]邱科.科技型小微企業集群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時代融資,2018(26).

[28]徐義智,朱偉.科技創新企業融資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17).

[29]黃景明.“互聯網+農業”模式下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實踐路徑[J].江西農業,2018(24).

[30]耿秋菊.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視角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路徑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9(12).

[31]劉永軍.我國智慧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19(34).

[32]梅玉,汪華.“互聯網+”背景下銅仁市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新西部,2019(36).

[33]劉爭,奚照壽.江蘇豐縣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現狀[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24).

[34]白賀蘭,張繼,張東偉,馬小黎,任慧.甘肅省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甘肅農業科技,2019(12).

猜你喜歡
融資方式融資難
小微企業融資方式創新性研究
表外融資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及對策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基于信息不對稱視角下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
我國高速公路融資方式的創新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