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檢融合后工業企業進出口關務的風險和防范措施

2020-11-09 02:58顧郁勝
財訊 2020年3期
關鍵詞:工業企業

摘 ?要:2018年起中國海關及檢驗檢疫系統逐步實施了業務整合,本文主要從海關申報流程、監管要求等方面的變化入手,具體分析了關檢融合后海關稽查及風控管理的政策趨勢,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新環境、新形勢下大型工業企業進出口關務的主要風險點及防范措施,最后提出相關管理建議,希望為企業關務管理人員提供參考,促進企業進出口通關能力的快速提升、風險可控。

關鍵詞:關檢融合;工業企業;關務風險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逐漸明顯,多變的國際貿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我國企業運營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F階段,絕大多數大型工業企業在采購端和銷售端均融入了國際化進程,在這些日常業務環節中都會涉及到國際貿易及進出口通關業務,隨著海關監管職能的不斷完善,企業在進出口申報過程中將面臨更大的關務風險和挑戰,如得不到有效控制,輕則發生海關稽查處罰,嚴重的將直接影響企業信用。在這種情況下,探究大型工業企業進出口關務的主要風險及防范措施具備較強的現實性意義。

一、關檢融合后海關稽查與風控管理的政策趨勢

(1)深化“放管服”改革,事后稽查常態化

前期中國海關大力推進的“放管服”改革已經為海關監管模式轉變奠定了制度基礎,結合關檢融合大環境的體系基礎,為了配合營商環境優化,海關必然進一步提升通關時效,也就是說貨物在通關環節將如弱化涉稅及涉檢事項的海關審核,未來海關監管的重點將放在稽查以及貨物放行后的核查工作中,或者說更偏向于事后稽查。自2018年以來,很多企業感覺到,與以往通關過程相比,現階段的海關事后稽查審核力度更大,審核的頻次也更多,各類行政處罰事項時有發生,可以預計事后稽查勢必會成為常態,通過稽查海關可從多方面審視企業的經營狀況。

(2)加快口岸放行時效,稽查主體向屬地(目的地)海關轉移

這里所說的口岸海關是指貨物進出境地海關,而屬地海關是指企業注冊登記地的海關,按照海關的稽查條例,以上兩類海關均有權利對企業開展稽查工作,但隨著口岸營商環境的優化 ,海關為了進一步提升通關時效,必然在口岸加快放行,而把稽查的主體后移指屬地(目的地)海關去處理 ,這種情況是關檢融合環境后監管模式改革的必然結果。因此,我們推測今后對于口岸海關傾向于辦理進出口貨物的口岸查驗,辦理口岸放行手續及相關海關數據統計,屬地(目的地)海關強項與對屬地企業的進出口業務進行專項稽查及日常管理。

(3)隨著稽查業務深入 ,萌生第三方稽查協助的代理機構

隨著海關稽查業務的深入推進,傳統意義上的稽查領域將不斷被突破,進口的海關稽查不再單單限定于紙面的合同、價格等顯性因素,更多的變成稽查內部隱性因素,比如,價格構成方式是否合理,海外貿易如何簽約,國外供應商生產成本是多少,國際航運市場是否有波動等等。由于稽查內容的覆蓋面變廣、變深,很多海關人員或企業關務人員并不具備相關技術或相關專業知識,這時候在海關稽查工作中,三方稽查協助的代理機構運營而生,它可以是會計事務所,可以是律師事務所,也可能催生除報關代理公司外的第三方稽查代理機構,它既可以代理海關的稽查業務,也可以代理企業的稽查應訴業務,有效提升海關和企業的專業能力,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隨著海關稽核的深入發展,這種代理稽查方式會慢慢得到推廣。

二、關檢融合后海關監管要求的主要變化

(1)統一申報制度,營造良好的口岸營商環境

對于關檢融合業務而言,首當其沖的是整合申報項目,即對海關原報關單申報項目和檢驗檢疫原報檢單申報項目進行梳理,報關報檢面向企業端整合形成“四個一”,即“一張報關單、一套隨附單證、一組參數代碼、一個申報系統”。為此海關在2018年陸續發布了《進出口貨物報關單填制規范》、《進出口貨物報關單和進出境貨物備案清單格式》等一系列公告,整合申報完成后,極大程度上簡化了企業的申報手續,實現了一站式服務,明顯提升了通關速度,改良了營商環境。

(2)融入檢驗檢疫要求,完善海關法律法規

關檢融合后,海關更新了一大批法律法規,總體方向是融合原檢驗檢疫要求,比如,對報關報檢企業資質的獲得進行整合優化,即企業在海關備案或注冊登記后,一并具備了報關與報檢資質;在2018年海關還更新了AEO企業認定標準,在守法規范、貿易安全等環節增加了原先檢驗檢疫的管理要求,使得合規性方面更加全面和完善;同時在海關稽查制度、海關監管作業場所管理制度方面海關也在做類似的融合完善工作,預計隨著融合深入,海關其他法律責任追究機制也會有這樣的完善趨勢。

(3)資源共享,形成監管合力

關檢融合后原海關和檢驗檢疫系統各部門的監管資源可以實現共享應用,一是可以加強兩個系統的信息互換,共同提高查驗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增強監測預警效果;二是通過兩個系統的監管互認,整合人力資源,簡化內部流程,并在合適時機推出共享的黑名單體系,在這種情況下可實現強化監管合力,深入細化的監督管理,既可以對進出口商品進行良好的風險防控,還可以提升監管設備的監管力度等。

三、關檢融合背景下大型工業企業進出口關務的主要風險點

一般來講隨著大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推進,其進出口外貿業務量呈現出逐年增長態勢,海關放寬口岸監管,加大事后稽查力度后,各企業的日常關務管理稍有松懈就將產生各類申報風險并啟動稽核程序 ,特別是大型工業企業在原材料進口和產成品出口端一般呈現出業務批次多、涉稅金額大的特點,一個小小的差錯將可能為無限放大變成幾批次的大問題或者年度性的大問題,具體表現在:

(1)因商品歸類不實,導致企業涉稅、涉檢的風險

商品歸類(HS編碼認定)工作一直是進出口通關環節中的技術核心,對企業關務意義重大,根據中國海關規定,不同的稅號代表了不同的關監管條件和稅率,其中出口表現為退稅率,進口表現為征稅率,因此歸類的準確與否一直是海關關注的重點涉稅、涉檢因素。許多進出口企業由于自己的管理人員不具備歸類能力,將該業務委托給報關公司辦理,認為交給報關公司辦理就可以,有差錯海關處罰報關公司就可以,這種情況下往往許多報關公司在沒有清楚了解產品特性的情況下,根據以往經驗歸類,企業貨主也草草確認,很容易出現歸類不實的問題。

案例一:A公司從某國進口一批機器備件,其中涉及一件連接兩個機器齒輪的傳動帶狀貨物,報關公司在與企業貨主溝通過程中,僅憑貨物照片無法完全判斷該傳動帶狀貨物的基本材質,經與外貿公司協商認定一般大型機器設備均采用金屬鏈條進行傳動,該情況得到企業貨主認可后遂按照7315890000(未列名鏈)進行歸類,進口關稅8%,該批貨物進口后海關系統預警顯示貨價偏低,遂進行了系統不布控,貨物在口岸放行后實施了屬地查驗,經開箱發現該傳動帶狀貨物實際為橡膠制皮帶,應按照材質歸類為4010350000(60cm<周長≤150cm的環形同步帶),進口關稅10%。最終,海關認定該批貨物申報不實,其中報關公司因影響海關統計予以嚴重警告并處罰款5000元,相關申報差錯納入差錯率統計;其中進口企業因影響國家稅款征收被移送海關“兩簡案件”,除補交2%稅差合計25萬元外,另處罰漏繳稅款的30%合計7.5萬元,相關案件納入申報差錯統計并影響企業信用。

(2)缺乏系統預警機制,人為差錯率高的風險

關檢融合后海關推出了一系列的海關申報和監管信息化系統,比如,“全國一體化單一窗口”、“金管二期系統 ”、“查檢四期系統”等,海關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其監管工作融入了系統邏輯差錯判斷、自動布控等智能化功能,這種情況下,如企業關務方面缺乏對應的信息管理系統,或者關務信息化程度不高,在各項關務工作的處理上仍采用原有線下方式,不能及時發現申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將使得申報工作本身就存在著不可控的人為差錯風險性。

案例二:B公司在通關環節中采用自理報關方式申報,相關申報單據一直采用人工線下或者郵件方式傳輸并人工錄入海關“全國一體化單一窗口”進行申報,在出口一批產成品時,因報關人員錄入差錯,貨物單價按照噸進行錄入,而海關系統的默認計價單位為公斤,導致總價變成了原來的1000倍,貨物出口后企業按照報關單申報金額進行退稅,其后海關在稽核過程中發現該貨價不符問題,按照海關行政處罰條例,海關對B公司按影響國家外匯、出口退稅,除退回多退稅款外,處申報價格10%的罰款合計250萬元,可見即使一個小小的失誤都會產生嚴重的后果,如果該申報業務建立在系統邏輯判斷的基礎上,企業就可以及早發現這類低級錯誤。

(3)關務專業素養不足,無法配合稽查、審價的風險

隨著關檢融合深入,很多企業感兩方面的變化,一方面是通關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是通關過程中海關干預逐漸減少,一些企業由于對海關改革缺少足夠的認識,經常片面認為海關已經降低監管力度,非但沒有繼續招聘關務管理人才,反而將資源投入了銷售采購環節,消減關務人員甚至裁撤關務部門。這樣的企業一旦發生稽查事件,相關應對人員往往缺乏專業關務知識,不能對實際情況作出正確解釋,或是缺失說明材料,或是無法及時提供證明文件,造成海關其他不必要的猜測,相關信息溝通不暢進而產生嚴重的稽查后果。

案例三:C公司常年從事大宗原料進口業務,此前接到海關稽查通知要求對3年內進口大宗原料申報進行審價,特別是對于進口代理費用構成進行重點說明,由于缺乏歷史資料歸檔,該公司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及時出示全部2000多份報關單對應的采購合同、代理合同及相關價格構成信息,為避免海關處罰,對無法出示的材料一概向海關反饋不存在該類費用,根據海關系統云數據分析,海關認定該企業申報貨價低于同期平均水平,存在少報或漏報代理費用情況,最終根據審價意見,按照市場平均代理價格0.4元/噸補交前3年進口關稅5400余萬元,可見如企業關務管理體系完善,能及時出具有效代理合同和價格信息,說服海關按照實際成交審價則可避免海關其他不必要的猜測,造成按市場平均價格計價補交稅款的情況。

四、大型工業企業規避關務風險的管理措施

(1)提升商品歸類能力,規避歸類不實風險

第一,對于海關培訓應積極參與其中,時刻關注海關方面的法律法規是否發生變化,通過日常與屬地海關官員的業務交流和探討,對海關歸類工作機制做到充分掌握,嚴格落實企業歸類工作的相關要求。第二,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海關歸類體系,科學、合理的做好商品歸類工作,從而從源頭處防止歸類不當風險的發生。比如,對于企業常規進出口的商品可將海關公布的歸類決定,海關系統的歷史申報記錄作為的主要歸類判別依據;對于歸類存疑或者首次進口的商品,企業可以運用歸類預裁定機制,提前向海關申請、報備歸類結果,以此作為實際進口時的歸類依據。第三,認真分析海關稽查通知,積極應對歸類質疑。有些企業往往一收到海關的稽查通知就頭腦發熱,不知如何是好,對于海關來查什么也搞不清楚,要么全面接受準備被海關處罰。其實對于海關的稽查通知,企業應該聚焦雙方爭議焦點,比如,海關的稽查對象是什么,即對企業的哪方面情況或哪些進出口貨物進行稽查,或者搞清楚海關的稽查內容,即是歸類引起的稅差問題還是監管條件的問題等信息,在進行充分審題后再準備詳細有力的資料輔助海關協查,或是說服海關認可企業歸類,解除稽查風險,或是最大可能降低企業責任或涉稅范圍,爭取從輕處罰。

(2)運用AEO高級認證體系,優化企業關務合規體系

一是,對于大型工業企業而言其自身就具備了長期進出口貨物的規模優勢,為有效規避關務風險,這類企業需要加強內控,實現企業貿易及關務合規化管理。對有條件的大型工業企業應積極申請AEO認證,一方面,獲得認證的企業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貨物平均查驗比例率,獲得較快的通關時效,從本質上降低進出口環節的物流費用,另一方面,AEO認證體系中的復核制度可以幫助企業提交的申報數據或報關數據的準確性;內審制度可以幫助企業的內控執行、監督架構的有效執行;追責制度可以幫助企業相關制度的嚴謹落實的持續性;改進制度可以幫助企業相關制度持續優化和改進,保障企業合規。海關每三年一次的重新認證可對企業的關務安全進行重新審視,對所有標準的逐一認證,不僅僅是企業的管理負擔,更多的是企業關務合規管理體系的建設和規范。二是,建立事前預審,事后復查的關務機制,落實合規性管理。從以往海關稽查的案例來看,容易發生合規風險的企業往往是一些完全依賴代理公司的甩手掌柜,這些公司一方面根據報關公司的要求提供貨物資料輸出信息,另一方面,在貨物完成通關手續后要求代理報關公司交付貨物報關單、稅單、檢驗檢疫證書等,至于中間環節企業既不了解也沒有專人進行控制,一旦進出口貨物通關受阻或受到海關質疑,啟動了相應核查稽查,企業就沒有方向了從長期來看,企業要杜絕貿易合規領域的法律風險,順利通過海關稽查,關鍵是要做好企業自身的貿易合規管理,其一要建立事前預審機制,即企業關務管理人員在貨物進出口發運前就要審核貨物的合同、發票、監管證書、HS編碼歸類,對于符合中國海關監管要求,具備申報條件的業務再安排國際??者\輸;其二建立事后復查機制,即通過員工培訓、抽樣檢查、內部審計等方式,安排專門人員在貨物通過后對反饋信息進行復查,對于代理報關公司在代理作業中的差錯情況,單證進行復查和監管,爭取在海關稽查前,主動發現問題,及時處置問題,最大程度上減少合規風險。

(3)強化關務風險防范意識,組建高水平關務團隊

第一,面對海關政策的日益優化升級,為避免企業關務人員的主觀差錯重復出現,企業應將提升相關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作為工作重點,通過加強全員的風險意識,在思想上時時刻刻重視關務風險,從主觀上避免輕視思想或者碰到問題再說的懈怠思想;在日常工作中處處正視關務風險,防止人為疏忽或者細節關注不到位產生的主觀差錯,防止申報不符、漏報、瞞報等常規低級錯誤的出現。第二,在關檢融合環境下,海關將大部分報關員管理,報關公司的管理工作納入企業自身管理范疇,對于具有進出口規模優勢的大型工業企業需要盡快通過內部人員培訓或社會人才引進方式,加強企業自身關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具備條件的還可以逐步從原來委托報關方式逐步向自理報關方式轉變,盡量擺脫原來過度依賴外部代理公司,通過自理報關深入通關的中間環節,將企業關務風險的核心事務控制在企業端,防止原有委托報關的甩手掌柜模式使企業面臨不可控的關務風險,影響企業的正常發展。第三,隨著海關稽查事務的不斷深入,原來單一性的報關業務已經延展為覆蓋公司法務、財務、采購、銷售和物流等多維度相關的綜合性能關務管理體系,任何一個業務口獨立應對海關稽查都容易產生信息不完善或效率不高等情況。在關檢融合新環境下,企業需要加快組建專業關務管理團隊,統籌公司各方面資源,綜合對口海關稽查及各類質疑業務,根據稽查通知積極準備各類法律法規、貿易資料和實物信息等說明材料,及時提交和溝通申辯理由,對海關質疑進行有效回應,幫助企業將關務風險降到最低,避免眾口難調或提交信息不及時造成海關其他不必要懷疑或加重處罰。

(4)搭建系統風險預警機制,加快企業關務信息化建設

關檢融合后,海關體系推出了一系列基于“互聯網+海關”運用搭建的海關大數據管理系統,為了提升企業自身的關務管理和數據分析能力,對于大型工業企業而言應加快實施企業關務信息化建設,通過智能信息技術,建立符合企業關務發展需求的風險預警機制。首先,立足互聯網環境,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銜接企業進出口貿易環節的各類相關信息,建立真實、準確、完整并能有效反映企業生產經營、進出口活動和財務等數據的企業關務系統,基本實現企業進出口數據和關務數據的無紙化、信息化和規范化管理,具備可記錄、可追溯、可查詢、可分析等功能并有效運行;其次,結合海關系統信息化,實現企業關務系統與海關的直接對接,通過企業關務系統直接向海關發送申報信息,盡可能減少海關申報數據落地和二次傳輸情況,降低申報差錯概率,有效提升通關效率;最后,通過大數據智能匹配和數據分析,根據企業關務的環節要求及海關相關監管和實效規定,通過企業關務系統的數據對比和邏輯判斷,使該系統具備一定的智能預警功能,比如,可實現對于HS編碼、申報要素、貨物計重單位、歷史單價等的邏輯比對,對于提前申報、海關滯報、保證金延期、放行異常、海關待處理等情況的提前預警,協助企業關務人員作出提前預判,及時處置異常情況,幫助企業從源頭上控制關務風險。

綜上所述,關檢融合后海關致力于不斷改善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貿易便利實施,同時海關系統的監管合力得以加強,而且相關監管要求與日俱進,不斷深入和細化。這對于對進出口有大量需求的大型工業企業既帶來了發展機遇,也迎來了關務管理的大量風險,相關企業應在關務人員方面、體制方面、合規方面及系統等方面盡快強化,積極適應海關稽查管理的新政策、新要求并強化風險應對,盡快落實具體的防范措施,不斷提升企業進出口關務質量,減小關務風險對于企業帶來的不良信用影響。

參考文獻

[1]樓丹.國際貿易進出口風險預測及其防控措施[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06):112-112

[2]中國報關協會編.關務基礎知識(2018 年版)[M].中國海關出版社,2018.5(01)

[3]郭永泉.海關監管與通關管理的定位及趨勢[J].港口經濟,2016(12):9-12

[4]李前,黃帥.海關通關一體化后,如何避免無意識違規?[J].進出口經理人,2018(04):30-31

[5]張紫玄,王昊,朱立平,等.中國海關HS編碼風險的識別研究[J].數據分析與知識發現,2019.3(01)

[6]劉新宇.海關信用管理新規看點[J].中國外匯,2018: 60-61

作者簡介:顧郁勝 1980.10,男,漢族,上海人,同濟大學本科學歷,廣告學專業;復旦大學碩士研究生學歷,工商管理專業,長期從事進出口貨運代理管理工作,具有十多年從業經歷,擁有豐富的進出口通關、國際??者\物流及國際貿易經驗。

猜你喜歡
工業企業
四川工業企業低碳轉型路徑探析
工業企業財務會計目標成本管理模式分析
工業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思考
基于平衡計分卡的全面預算管理淺析
論工業企業成本管理潛存問題及解決策略
構建產業轉型升級倒逼機制的路徑研究
對現代工業企業能源計量的規范化管理探討
如何有效加強工業企業內部會計控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