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在血常規檢測應用價值分析

2020-11-09 03:04高光娟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價值應用

高光娟

【摘 要】目的:分析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在血常規檢測應用價值分析。方法:選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集90例血液標本為對象,根據形態或(和)數量異常、正常情況分成45例對照組與45例研究組。對照組采用常規細胞分析儀(BC-6800)檢查,研究組使用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對比兩組檢查效果。結果:檢查后,兩組指標出現形態或(和)數量異常,研究組白細胞異常為11.11%、紅細胞異常為6.66%、血小板異常為8.88%優于對照組(P<0.05);兩種方法檢查后,研究組診斷準確度和特異度診斷符合比對照組優(P<0.05)。結論:臨床在血常規檢測中應用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能提高患者診斷準確率,降低誤診發生率,可為臨床早診斷及早治療提供有效依據,臨床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血液細胞形態學;血常規檢測;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6.11【文獻識別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101-01

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其準確診斷性和靈敏性較高,能減少誤診現象發生,可彌補全自動血液檢測儀不足之處。因此,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有必要應用于血常規檢測當中。但目前,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在血常規檢測研究報道較少[1]。故本次研究主要探討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在血常規檢測應用價值,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90例血液標本為對象,根據形態或(和)數量異常、正常情況分成45例對照組與45例研究組,對照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齡25-60歲,平均年齡(41.27±6.72)歲;研究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齡30-65歲,平均年齡(45.12±6.3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在統計學上無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檢查,在檢查之前需告知患者各項注意事項。使用全自動血細胞檢測儀(BC-6800)和配套試劑檢測血液,清晨抽取空腹患者2mL靜脈血,EDTA抗凝。研究組使用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步驟如下:涂片制備:于載玻片一端約3/4處放4-6微升新鮮血液或是抗凝血標本,推片使用30°-45°夾角均勻的推至成適宜厚度,而頭尾部均清晰,血膜長度是4-6cm;染色:此項檢查多使用瑞氏染色和吉姆薩染色;染色架上涂抹制作好的血液,并使用瑞氏染液將整個血膜涵蓋,約靜放30s;根據1:1.3或1:2將磷酸鹽稀釋液滴入,約染色11-16min;最后使用流水將染液沖洗,自然晾干血片后方能行下一步驟;顯微鏡檢查:首先使用低倍鏡進行檢查:對染色情況進行觀察,對其是否滿意;對涂片體、尾部的細胞分布情況進行觀察,細胞涂片若不合格則要重新進行涂片檢查;對白細胞數量進行估算(一個高倍鏡視野白細胞平均個數×2×109/L) [2] ;對幼稚細胞與寄生蟲等情況進行觀察;然后使用油鏡進行檢查:對異常細胞和寄生蟲等情況進行觀察;取體尾交界處分類100個白細胞,對淋巴細胞數量、嗜酸性粒細胞數量、異常細胞數量、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數量、嗜堿性粒細胞數量比例進行計算;對血小板病理形態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并計算血小板數量(一個油鏡視野血小板平均個數×15×109/L) [3];觀察紅細胞與白細胞形態有無異常。

1.3觀察指標和評定標準

對比兩組檢查結果,分別對白細胞、紅細胞及血小板形態或(和)數量異常情況進行分析;對兩種檢查方法總體效能進行比較。

1.4統計學處理

研究資料選擇SPSS18.0軟件分析,t行組間、組內比較,均數標準差“-x±s”表計量資料;x2行組間比較,百分比(%)表計數資料,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檢查結果

檢查后,兩組指標出現異常,但研究組各指標比對照組優(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血常規在臨床是一種常用檢查項目,具有一定診斷價值。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和醫療技術快速發展,檢查疾病方法逐漸成為自動化檢驗,由機器取代了人工分類技術,其更具有操作簡單、準確性高及速度快等特點[4]。目前,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逐漸應用于血常規檢驗中,已經成為了血常規檢驗首選方法。但現階段,該檢測技術存在一定缺陷,目前我國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僅能對白細胞、紅細胞及血小板的數量及其相關參數進行檢測,仍無法準確識別血細胞形態,因此,在細胞形態識別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在血常規檢測中,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仍有著重大意義[5]。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主要分為三個步驟,包括涂片準備、染色、顯微鏡檢查,該檢查能夠準確檢測血液,可有效提升準確率,并且能彌補全自動血液分析儀不足。本研究顯示:檢查后,兩組指標出現異常,但研究組各指標數據明顯比對照組好,差異具統計學意義;兩種檢查方法檢查后,研究組診斷準確度和特異度診斷符合率比對照組好,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表示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在血常規檢測中可提高患者診斷準確率,降低誤診發生率,能為臨床早診斷及早治療提供有效依據。

綜上所述,臨床在血常規檢測中應用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能大大提高患者診斷準確率,降低誤診發生率,可為臨床早診斷及早治療提供有效依據,值得加強臨床推廣與使用。

參考文獻

[1]李智原.探討血液細胞形態學鏡下復檢在血常規檢驗中的重要性[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9,25(13):150-151.

[2]詹學良,潘寶龍.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在血常規檢測應用中的臨床意義[J].云南醫藥,2017,38(2):177-178.

[3]李勇.血細胞分析儀聯合血細胞形態觀察的應用與意義評估[J].系統醫學,2018,3(03):32-33+42.

[4]林藝芬.臨床檢驗中血細胞形態學檢驗的必要性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07):969-970.

[5]李燕,張付麗.基于血常規檢測的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的價值[J].國際移植與血液凈化雜志,2019(03):30-32.

猜你喜歡
價值應用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分析膜技術及其在電廠水處理中的應用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氣體分離提純應用變壓吸附技術的分析
會計與統計的比較研究
一塊石頭的價值
小黑羊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