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中腸系膜下動脈IMA低位結扎對第3站淋巴結清掃的影響

2020-11-09 03:04黃啟豪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0期

黃啟豪

【摘 要】目的:分析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中腸系膜下動脈(IMA)低位結扎對第3站淋巴結清掃的影響。方法:選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院治療的35例直腸癌患者,用擲硬幣法分為15例參照組和20例觀察組。所有患者進行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參照組用高位結扎,觀察組用低位結扎,比較兩組的手術相關情況、并發癥。結果:治療后,參照組的手術相關情況差于觀察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參照組的并發癥多于觀察組,比值數據為(P<0.05)符合統計學意義標準。結論: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中腸系膜下動脈(IMA)低位結扎提高了第3站淋巴結清掃的效果,減少了第3站淋巴結轉移例數,宜推廣。

【關鍵詞】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腸系膜下動脈;低位結扎;第3站淋巴結

【中圖分類號】R452.52【文獻識別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161-01

直腸癌是消化系統高發病癥,致死率高。本次研究將重點放在了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治療中的低位結扎和高位結扎對比上,重點突出了低位結扎對第3站淋巴結清掃的有效性,減少了第3站淋巴結的轉移概率,保障了淋巴結清理效果。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中腸系膜下動脈低位結扎保障了剩余腸道組織的供血效果,提高了吻合口瘺的恢復效果,減少了并發癥,詳見下述。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院治療的35例直腸癌患者,用擲硬幣法分為15例參照組和20例觀察組。參照組男女比例為7:8;平均年齡為(58.85±6.62)歲。觀察組男女比例為14:6;平均年齡為(58.71±6.25)歲。所有患者均進行了病理檢查確診為直腸癌,均進行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治療,排除患者有合并腸梗阻、嚴重心肺功能疾病等情況。兩組基線資料比值為(P0.05),無統計學意義,有比較價值。

1.2方法

1.2.1參照組

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高位結扎:手術過程嚴格按照TME原則執行,在直腸腫瘤下緣大于2厘米處,用超聲刀將骶前筋膜臟層包裹的直腸兩側、背側血管、脂肪、淋巴組織等進行切除。切除過程中不保留左結腸動脈,在腸系膜下動脈根部及以下1厘米處完成腸系膜下動脈結扎并有效切斷,針對第3站淋巴結進行清掃,近端腸管切除范圍要與腫瘤保持大于15厘米的距離。

1.2.2觀察組

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低位結扎:淋巴組織等進行切除同上組操作,然后進行低位結扎,在左結腸動脈起始處對腸系膜下動脈進行結扎,將左結腸動脈有效保留,然后對腸系膜下動脈根部和第3站淋巴結進行清掃,讓此部分的動脈和靜脈骨骼化,操作時還要讓近端腸管切除范圍和腫瘤保持超過15厘米的距離。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手術相關情況,主要針對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第3站淋巴結轉移例數、第3站淋巴結陽性率、術后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詳細記錄并比較;還要觀察兩組出現的切口感染、性功能障礙/尿失禁、腸梗阻等并發癥,統計并生成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頻數(n)、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方法;計量資料采用均數(-x±s)、標準差(S)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比較兩組的手術相關情況

治療后,參照組的手術相關情況差于觀察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比較兩組的并發癥

治療后,參照組的并發癥多于觀察組,比值數據為(P<0.05)符合統計學意義標準。詳見表2。

3 討論

直腸癌對腸道血管的壓迫較大,降低腸道正常蠕動能力,加大對營養物質的消耗,讓肌體處于羸弱狀態。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對直腸癌治療起到了較好的作用,本次研究將重點放在了低位結扎和高位結扎對比上,發現低位結扎對第3站淋巴結清掃的力度更大,提高了腸系膜下動脈和周圍淋巴組織的清除力度,提高了手術治療的整體效果[1]。

低位結扎和高位結扎不僅操作方法不同,而且低位結扎比高位結扎更多的保留了腸道組織,減少了術中出血量、第3站淋巴結轉移例數等,加快了患者出院的速度。低位結扎為腸道組織修復提供了更大幫助,降低了切口感染等并發癥對患者康復的影響[2]。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中腸系膜下動脈低位結扎減少了術中殘端發生缺血性改變等不良情況,保障了腸道中的血液供應效果,促進了腸道組織的連接和修復效果,加強了腸道的健康度[3]。

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腸系膜下動脈低位結扎保障了腸管血流灌注的效果,提高了手術治療的安全度,降低了手術治療的風險指數,讓患者在治療后能盡快痊愈,減少腸梗阻等發生概率[4]。低位結扎提高了患者腸道的良好性,減少了第3站淋巴結清掃不當對手術部位的影響,減少淋巴組織對切口愈合的影響。

低位結扎保障了第3站淋巴結的清掃效果,讓腸道正常蠕動,穩定了患者的消化系統,改善了腸道的血液循環,降低了患者術后的風險指數[5]。經過本次研究發現,治療后,參照組的手術相關情況差于觀察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參照組的并發癥多于觀察組,比值數據為(P<0.05)符合統計學意義標準。說明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中腸系膜下動脈低位結扎對第3站淋巴結清掃的力度更大,保障了腸系膜下動脈根部及淋巴組織的清掃效果[6]。

綜上所述,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中腸系膜下動脈(IMA)低位結扎提高了第3站淋巴結清掃的效果,減少了第3站淋巴結轉移例數,保障了手術治療效果,推廣使用佳。

參考文獻

[1] 駱洋, 陳建軍, 秦駿,等. 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中腸系膜下動脈低位結扎對第3站淋巴結清掃的影響及第3站淋巴結轉移危險因素分析[J]. 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18, 17(2):154-160.

[2] 馮雯卿, 宗雅萍, 孫晶, 等. 腸系膜下動脈高位結扎與低位結扎并血管根部淋巴結清掃在直腸癌手術中對比分析[J].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2018, 33(7):563-566.

[3] 孫躍明, 封益飛, 唐俊偉, 等. 保留左結腸動脈腹腔鏡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中低位直腸癌的臨床療效[J]. 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19, 18(5):478-483.

[4] 魏亞元, 馬波, 徐繼宗, 等. 腹腔鏡TME聯合ISR對低位直腸癌的療效及對患者控便功能的影響[J]. 中華結直腸疾病, 2019, 8(5):491-495.

[5] 楊澎, 朱宇. 低位和中高位直腸癌手術方式、并發癥及預后比較[J]. 實用腫瘤雜志, 2019,27(3)35-35.

[6] 劉作良, 謝雪虹, 田洪鵬, 等. 高位結扎腸系膜下動脈對直腸癌根治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 腫瘤研究與臨床, 2018, 30(5):303-307,31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