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踐共同體模式在氣管切開換藥術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2020-11-09 03:04劉玉丹陶雪斌蘇金玲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應用

劉玉丹 陶雪斌 蘇金玲

【摘 要】隨著我國醫療體系改革速度的不斷提升,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也在持續提升,我國開始重視培養高水平的專業護理人才,為醫療護理隊伍提供新鮮血液,充實護理人才隊伍。實踐共同體模式屬于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將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教學核心,對于提高護生學習效果和綜合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對實踐共同體教學模式的內涵和特點進行了分析,闡述了氣管切開換藥術的目的以及使用實踐共同體的重要性,探討了利用實踐共同體模式展開氣管切開換藥術護理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實踐共同體;氣管切開換藥術;臨床護理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4? ? ?【文獻識別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292-01

臨床護理的教師需要認識到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吸收教育改革中的優秀教學方法,提高臨床護理教學的教學效率。氣管切開換藥術屬于耳鼻喉科、重癥醫學科一種常見的護理手段,雖然護理手段較為常見,但是操作起來卻仍然有一定的難度,由于換藥部位的特殊性,換藥過程中病人容易出現咳嗽,咳痰甚至窒息,清醒的病人容易緊張恐懼,換藥要求嚴格無菌操作、觀察要點多、突發情況多且需要做好個人防護避免交叉感染,實習護生在面對突發情況時不知該如何應對,易產生恐懼心理,需要學生經過實踐訓練且具備專業的知識之后,才能夠掌握氣管切開換藥術的操作要點。教師需要將實踐共同體模式融入到臨床護理教學中,提升護生在氣管切開換藥術方面的實踐水平,使護生能夠在之后的臨床護理中可以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避免患者在換藥治療過程中出現安全問題。

1 實踐共同體教學模式的內涵以及特點

田梓蓉,臧爽,梁晶,等提出實踐共同體教學模式是一種將實踐作為核心的教學模式,能夠改變當前臨床護理教學中的局限,加快教學課程改革速度[1]。在氣管切開換藥術中應用實踐共同體模式,可以讓護生將注意力集中在氣管切開換藥術的操作過程中,提高護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易斯坐,李志勇,廖正忠,等提出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使護生展開互動和交流,使護生能夠在交流的過程中產生思維的火花,使互動學習逐漸趨于社會化,提升護生的協作能力、操作水平、交流能力等[2]。

實踐共同體教學模式包括兩個特點:第一是護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興趣相同。實踐共同體教學模式的護生具備對學習知識的欲望和興趣,有利于提升護生學習的能動性,進而促使護生共同展開實踐活動。通過研究發現,在這一教學模式下開展學習活動的護生在實踐活動中,可以在自身原有的知識基礎之上形成新型的教學技能,利于豐富和拓展護生的知識儲備。第二,促使護生進行反思活動,護生在實踐中學會換位思考,多方面看問題,提高護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與參與度。高鳳,王薇認為護生在共同體模式下可以分享自身的知識儲備,并和其他護生交流自身的實踐經驗[3]。在交流的過程中對自身的學習行為進行反思,提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通過交流來解決自己的學習疑惑。

2 氣管切開換藥術教學中應用實踐共同體的必要性

氣管切開換藥術在操作時有可能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血液,操作前需要護理人員做好正確的護理準備,要求護理人員著裝整潔,清潔手部,佩戴外科口罩,必要時戴防護面罩,換藥物品需要包括無菌換藥包、無菌紗布、消毒棉球、生理鹽水棉球以及無菌手套等[4]。在操作的過程中,需要先核對患者的信息,對患者講解氣管切開換藥術的要點和配合方法,并對氣管切開套管的位置、氣囊壓力、系帶進行檢查[5]。要求患者以去枕仰臥位接受換藥護理,利于護理人員有清晰的操作視野便于觀察病情、操作,隨時做好吸痰準備。在換藥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取下敷料以及消毒的環節,避免損傷患者患處周圍的組織,操作過程中需要觀察患者傷口皮膚及分泌物的情況,動作要輕柔,避免引發患者劇烈咳嗽,導致管道滑脫或污染,在消毒結束后為患者更換敷料。

盧昆總結出氣管切開換藥術主要的注意要點為無菌處理、呼吸道通暢、正確換藥,這樣才能夠保證患者得到有效的護理,提升患者的護理體驗。無菌處理可以避免患者的傷口處被細菌感染,一旦感染可能會引起更加嚴重的并發癥,影響患者的預后。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避免有異物如棉球、棉絮等進入到套管內,防止堵塞氣管及管道滑脫現象的出現。張娣,吉成禹,喬艷,等認為在進行氣管切開換藥術教學過程中,臨床護理教師需要讓護生掌握這些要點,使護生可以根據傷口周圍的分泌物了解患者的傷口恢復情況,并和護生演練在氣管切開換藥術中容易出現的突發事故,提升護生的應急處理能力。在氣管切開換藥術教學中使用實踐共同體模式是極其必要的,可以讓護理教師對護生進行直接的指導,提升護生的理解程度,使護生在同伴以及教師的輔助下強化自身的護理水平。

3 氣管切開換藥術教學中應用實踐共同體的方法

首先需要成立實踐共同體小組,由教師對護生講解具體的實踐任務以及教學要求,并成立微信群,教師向學生發放有關于氣管切開換藥術的具體資料。帶教教師需要對護生進行培訓,解答護生的疑問,指導護生在實踐操作中出現的問題。

其次,制定實踐共同體教學內容,包括氣管切開的必要性以及切開過程、在接受氣管切開術后出現的并發癥以及處理措施、氣管切開換藥術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項。教師也需要帶領護生進行實踐演練,設計實踐教學的流程以及具體內容,護生可以隨時提出自己的疑問和看法。教師可以讓護生以組為單位,共同完成氣管切開換藥術的模擬訓練,結合護生在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指導和建議。爭取機會帶護生臨床教學,在臨床操作示教中,教師先演練一遍,邊操作邊講解,學生明白后再給學生動手操作。操作過程中帶教老師全程陪同,尊重患者和護生,發現問題在課后提醒護生并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最后,讓護生在微信群中展開交流,分享自身的學習成果以及對氣管切開換藥術的疑問,為護生構建良好的交流氛圍。黃美遷,龍秀紅,朱壽鴻,等認為如果出現共性問題,教師可以及時的干預和指導,促進護生整體護理技能水平的提高[10]。

結束語:

護生是未來醫療隊伍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畢業后會進入到各大醫院,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因此臨床護理教學的質量對于我國醫院的整體護理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氣管切開換藥術如果出現操作失誤,會出現異物進入套管導致氣道堵塞或管道異位滑脫等問題,嚴重時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氣管切開換藥術無菌技術及防護要求嚴格,面對的突發情況多,需要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缺乏臨床實踐的護生對氣管切開換藥術的掌握程度較差,因此更應當構建實踐共同體的教學體系,為護生提供實踐、交流、合作的環節,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下獲得有關的知識以及技能。

參考文獻

[1]田梓蓉,臧爽,梁晶,等.實踐共同體模式在氣管切開換藥術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6,31(10):86-89..

[2]易斯坐,李志勇,廖正忠,等.《護理應用解剖學》在五年制護理大專教學中的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7):193+195.

[3]高鳳,王薇.微課程在醫院護理實習生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研究——以“氣管切開護理”系列微課程為例[J].護理與康復,2016,15(06):606-607.

[4]李榮,梁越珍,范麗江.對家屬進行回饋教學預防氣管切開患者出院后誤吸的發生[J].中國療養醫學,2017,26(05):499-500

[5]張娣,周闖,紀學穎,等.城市社區嬰兒家長災難素養實踐共同體模式培訓效果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18,34(04):309-312.

猜你喜歡
應用
配網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探討
帶壓堵漏技術在檢修中的應用
行列式的性質及若干應用
癌癥擴散和治療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紅外線測溫儀在汽車診斷中的應用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微課的翻轉課堂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分析膜技術及其在電廠水處理中的應用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