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常法在CT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2020-11-11 10:44王烈梅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應用

王烈梅

【摘 要】目的:對五常法在CT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分析。方法:選擇某院2017年05月~2019年07月期間對102例患者行CT檢查時,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1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風險管理,觀察組采用常規方法+五常法護理風險管理,觀察比較兩組護理糾紛發生率、護理差錯發生率、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合格率。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糾紛發生率與護理差錯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十分滿意率、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合格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醫院CT室在進行護理風險管理期間,合理運用五常法對于降低護理糾紛發生率、護理差錯發生率,提升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合格率等方面,均可獲得顯著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五常法;CT室;護理風險管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1-33--02

當前CT檢查對于患者的疾病診斷和確診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對于CT平掃檢查無法明確患者的診斷結果時,需要給予患者增強CT掃描。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增強CT掃描屬于有創性的一種介入檢查方法,具有比較大的潛在風險。在CT室護理風險管理中實施五常法,可以有效提升護理工作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明顯提高CT室的護理質量。以下研究選擇某院2017年05月~2019年07月期間對102例行CT檢查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五常法在CT室護理風險管理工作中的應用進行分析說明,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某院2017年05月~2019年07月期間對102例行CT檢查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1例。對照組男40例,女11例;年齡27~59歲,平均年齡(35.29±7.91)歲。觀察組男42例,女9例;年齡29~60歲,平均年齡(35.33±8.2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風險管理,就CT室患者病情表現以及檢查細節加以了解,并且就上述兩方面風險知識展開對應講解;觀察組采用常規方法+五常法護理風險管理,具體如下:

1.2.1 加強組織管理:針對急救處置有關要求以及CT室有關檢查要求需要加以明確,就CT室相關物品展開管理工作,期間需要確保凸顯分層次以及針對性的特點,在進行物品擺放時需要確保有次序進行,以對于核查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并且控制檢查頻率為1次/周。

1.2.2 加強整頓管理:醫院CT室在進行急救物品放置時,需要確保有次序以及規格化進行,主要體現為吸痰用具、吸氧儀器、血壓計以及開口器等,并且在急救物品管理時,需要對應安排專業人員,以確保管理的合理性以及科學性。此外,在分類時需要準備對應標示進行粘貼,以確保在進行物品查找時可以做到一目了然,避免患者的臨床急救因此受到影響。

1.2.3 加強規范管理:第一、對于CT室工作人員操作技術的熟練性加以確保,并且對于系列禁忌等,要求工作人員均能夠充分明確;第二、就對比劑的系列不良反應,要求工作人員可以做到完全掌握,并且對于系列異??梢宰龅接行幚?第三、認真完成相關急救器材以及藥品的準備工作,對于急救設備使用練習需要做到定期開展。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護理糾紛發生率、護理差錯發生率、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合格率。根據某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估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糾紛及護理差錯發生情況對比觀察組患者護理糾紛發生率1.96%、護理差錯發生率1.96%均低于對照組的17.65%、19.6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目前CT掃描患者例數呈現出顯著增加,期間如果未獲得顯著診斷結果,臨床需要選擇增強CT掃描的方法繼續展開病癥診斷,此種方式因為造影劑的使用,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風險以及不利影響。常規方法的采用,將疾病自身以及CT檢查作為護理中心,在風險規避方面無法獲得顯著效果,對此有必要確定更為有效的方法展開護理風險管理工作。

上述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護理糾紛發生率為1.96%、護理差錯發生率為1.96%均低于對照組的17.65%、19.6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十分滿意率為64.71%、護理滿意度為98.04%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7.25%、74.5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合格率為96.08%高于對照組的70.5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此種結果的原因,五常法護理風險管理的有效實施,對于CT檢查工作的順利實施可以做出保證,進而獲得上述結果,進一步說明五常法應用可行性。

上述研究說明,CT室在進行護理風險管理期間,常規方法的運用難以獲得顯著管理效果,而五常法的合理運用對于護理糾紛發生率、護理差錯發生率的降低,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合格率的提升,均可獲得顯著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董梅,王賀,李瑞英, 等.個性化護理對腫瘤患者行PET/CT顯像檢查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3):429-432.

林雪梅,李軍,周杰.醫院CT室病人到達規律分析[J].工業工程與管理,2014,19(1):103-107,121.

猜你喜歡
護理風險管理應用
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胸外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分析膜技術及其在電廠水處理中的應用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氣體分離提純應用變壓吸附技術的分析
會計與統計的比較研究
護理風險管理對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住院患者皮膚損傷的影響
護理風險管理對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住院患者皮膚損傷的影響
產婦產后出血護理風險管理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