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挺拔要如娑羅樹,做人要有大山魂
——大型現代花燈劇《梭羅花開》的綻放

2020-11-12 04:01張芃
邊疆文學(文藝評論) 2020年2期

張芃

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在由云南省委宣傳部及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共同主辦的云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點劇目展演中,云南省花燈劇院創作的大型現代花燈劇《梭羅花開》脫穎而出,成為整個展演活動中閃亮的焦點。

之所以能在眾多劇目中大放異彩,這跟整個創作團隊的精神品格和藝術追求是息息相關的。首先從作品的主題立意來看,本劇的著眼點獨到而精準。它既抓住了扶貧攻堅的根本,同時也找到了脫貧致富的核心。那就是:不忘初心!什么是初心?我們共產黨人在帶領各族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一直都在強調共產黨員的初心。而作為少數民族同胞,他們同樣有著本民族始終堅守的初心。就如同劇中高大而精巧的彝族祖訓神碑上由彝文鐫刻的那幾行金光閃耀的大字。它講述了一個最最質樸的道理,“挺拔要如娑羅樹,做人要有大山魂。作為彝家人,就要堅守做人的根,改變命運最終還得靠本身”。是啊,不論在什么年代、什么環境下,作為本民族的血脈與傳承,始終都不能忘記自己民族延續和發展的初心——那就是:“做人的底線和自強的正確途徑與信念”。在發展的道路上,只有始終堅守這樣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強心,才能使中華大地上多姿多彩的56個民族共同攜手迎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而從藝術的角度來看,本劇的成功還在于藝術家們對于這一主題的凸顯并不是用簡單的用語言來直白的表述,而是采用了豐富多彩且技藝高超的藝術手段來從多側面多角度對它進行很好的詮釋。首先,作為以載歌載舞為主要表現形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云南花燈”來說,音樂與演唱是本劇較為突出的亮點。在音樂方面,藝術家們沒有墨守成規,在既有的云南花燈小調婉轉動聽的旋律和傳統的伴奏樂器組合的基礎之上,大膽地采用了新的富有時代特征的旋律與節奏,同時還在傳統戲曲樂隊的基礎之上增加了西洋管弦樂器,特別是在開場“婚慶”的段落中,通過大型交響樂的表現形式讓整個開場顯得大氣恢弘又不失民族風味。而在演唱部分更是異彩紛呈,不但有傳統的獨唱、對唱、重唱與合唱,還在這些形式之外采用了難度較高但藝術性很強,異彩紛呈層次豐富的多聲部輪唱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多聲部無伴奏合唱,讓整個聽覺部分顯得既花樣繁多又層次鮮明,充分體現了演員們良好的唱功、默契的配合和作曲家獨特的匠心。特別是飾演“拉木”的主演黃紹成的表現可圈可點,既能以高亢嘹亮的嗓音直抒胸臆,又能婉轉悠揚的淺吟低唱。尤其是“搶親”失利后凸顯低落與悲苦心境的“阿溜溜”唱段,在人物內心的把握、樂曲層次的處理和角色嗓音的控制上都極為用心,體現了他作為表演藝術家高超的演唱技巧和良好的專業素養,同時也讓整部作品的歌曲部分顯得細膩感人又扣人心弦??傊?,整部作品的聽覺部分,既民族又現代、既走心又精巧、即婉轉又恢宏……層次豐富、多姿多彩,給觀眾可謂獻上了一份聽覺的盛宴。

其次,作為本劇的另一大亮點,舞臺美術設計為這部作品加分很多。其一,它突破了以往現實題材作品以大型實景和復雜舞臺支點占據舞臺的套路。改變了以現實主義話劇舞臺承載戲曲演出的問題,還戲曲創作以自由。它采用了大量象征、寫意的符號化舞臺裝置,既鮮明的凸顯了民族文化特色,又保留了戲曲舞臺空間調度的靈活與自由,舞臺流動性極強。其二,舞臺道具的象征性與功能化設計尤為亮眼。這里首先要說的是第一場戲中的那道“門”的設計,它的設計可謂極其考究,它從很多方面體現了設計者的巧思。第一,在“出嫁”的段落中,門外光線的投射以及門外景物透視效果的呈現,讓整個舞臺顯得層次豐富空間靈動,雖然這個段落只用了前區一半的舞臺空間,但大量的演員堆疊在舞臺之上也毫無壓抑與局促的感覺,這正是門外的那道光和那片景給觀眾心里造成“天外有天”的感覺的妙用。第二,在“搶親”的段落中,它作為門的功能顯現,讓不熟悉少數民族婚嫁習俗的觀眾一下就了解了所謂彝族“新娘出門不能回”的習俗,而且也增加了戲劇沖突的張力。第三,在“搶親未成”的段落中,它打破現實時空,轉入心理時空,直觀的從視覺上讓觀眾體會到了男女主人公內心的掙扎與情感鴻溝的無限擴大。第四,從全劇的高度來看,它還體現了人們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指明了人們未來生活的出路與方向。那就是:“井底之人并不愿做井底之蛙”,走出“門”去求發展,才是脫貧攻堅的硬道理。同時,門外射來的光線,也表明了走出大山之后的回鄉創業才是精準扶貧與城鄉一體和諧發展的必由之路??傊?,它在虛實之間體現了戲曲舞臺藝術的靈活與寫意。其次,就是那塊對全劇來說最為重要又設計精巧的“神碑”。它由無數個彝族文字堆疊而成,層次豐富又不失穩重大氣。雖然現實生活中一定不會有這樣一塊奇特的碑刻,但是當觀眾一進入劇場,這塊碑刻作為彝族的圖騰和精神象征的功能就已經深深地印在了觀眾的腦海里。而且人們心里清楚,這塊石碑在后面的劇情中一定會發揮重要的作用,這讓觀眾從一開場就有所期待,而且在后面的情節當中,它也的確作為事件當中的重要道具和矛盾沖突的最終引爆點而存在于劇中??梢?,設計者對這塊“神碑”的用心。其三,在舞臺視覺符號系統的選擇上,設計師特別注重少數民族特有元素的體現。不但“神碑”是由彝族特有文字堆疊而成,就連房梁屋脊之上,火焰和道具之中,也處處都有彝族文字與圖騰的變形和象征設計。此外,在道具、服裝和燈光色彩的選擇與搭配上也處處體現彝族特色,紅、黑、黃三色作為彝族元素的基調可謂無處不在。

另外,作為舞臺創作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導演與表演,也在這部戲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先說導演,其一,從導演對內容的把握上看,全劇敘事清晰角度獨特,對于主旋律作品的把握,沒有像以往創作中以英雄形象為支撐,以典型事例做鋪陳的敘事模式。而是“以小見大”,從探討三個年輕人的愛情觀和價值觀的角度出發,展現了當代年輕人的精神風貌,同時也表現了“精準扶貧”政策對于這個偏遠山村的實際幫助和顯著效果。其二,從導演的藝術追求和價值取向上看,他并沒有因為要凸顯主旋律而放棄藝術審美的自我要求,全劇既不直白的喊口號,也不簡單的擺案例。而是通過一個“搶婚”、一個“賣碑”,兩件小事,以觀眾樂于接受的藝術化的方式從側面體現了黨的好政策對于邊疆少數民族同胞的實際幫助,以及角色內心變化與成長的完整過程。其三,從導演對整體舞臺呈現的把握上看,整體節奏張弛有度層次鮮明,而且舞臺手段豐富,表現靈活。它開篇即用重大事件抓住觀眾,而后又不斷地采用閃回的手法牽住觀眾,最后用可預見的大團圓的開放結局滿足觀眾。既保留了花燈傳統的藝術特色,又凸顯了作為現實題材大型劇目的氣派。而后從表演的角度上看,其一,三個主要演員人物性格體現鮮明,角色形象塑造豐富而立體。特別是兩個男性角色,“作為英雄也會落淚”,“作為反派也有苦衷”,既不僵化也不刻板,他們都是彝家有血有肉的真漢子。其二,作為配角的群眾演員們,在體現大量次要角色鮮明獨特的藝術形象的同時,還承擔了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云南花燈”的大量且繁重的歌舞形式的展現。其表現,既民族又現代,既好看又搶眼,讓整個舞臺顯得異彩紛呈,絲毫不遜于主要演員。而同時,他們還在很多時候體現了作為事件當中的群眾的輔助敘事功能。特別是在男主人公“拉木”被逼“出走”的段落,他們從現實時空轉換進心里時空,以古希臘悲劇中慣用的“歌隊”的形式,通過細膩動人的合唱凸顯了男主人公復雜的心理過程和百感交集的內心狀態。這個段落最為難能可貴的,便是群眾演員們沉下心來的用心體會和相互間默契的聲部配合,這都是長期有針對性的訓練及密切的團隊合作才能達到的良好效果。

總之,在本次展演活動中,云南省花燈劇院創作的大型現代花燈劇《梭羅花開》,展現了云南省花燈劇院在云南省委宣傳部及云南省旅游和文化廳的共同關懷下取得的可喜成績。該劇體現了我省近年來在藝術創作方面較高的藝術質量和藝術水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云南花燈”新創作品中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它必將為云南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也更為祖國70華誕譜寫美麗而動人的樂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