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腦放療聯合替莫唑胺化療對腦轉移腫瘤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0-11-13 03:51馬占姝辛文靜于志遠孫瑞玲
中華養生保健 2020年6期
關鍵詞:全腦病灶化療

馬占姝 高 琪 辛文靜 于志遠 李 燊 孫瑞玲

(赤峰學院附屬醫院放療科,內蒙古赤峰,024000)

腦轉移腫瘤屬于腦繼發腫瘤的一種,主要為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腫瘤等轉移而形成的[1]。目前治療措施以全腦放療、立體定向放療、靶向藥物治療、姑息治療、化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法為主,但由于患者受限于血腦屏障及耐受力較低等原因,因此常規治療效果并不明顯,治療過程繁瑣項目較多,且復發率較高,本次主要探究了120例腦轉移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并給予患者替莫唑胺及全腦放療聯合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探討2015年8月~2016年8月于赤峰學院附屬醫院收治的120例腦腫瘤轉移患者為分析對象,通過隨機方式將其分成兩組,及對照組(60例)和觀察組(6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中男性占35例,女性占25例;年齡為41~72歲,平均為(52.3±8.7)歲;其中19例診斷為乳腺癌,21例診斷為結腸癌,20例診斷為肺癌。觀察組患者中男性占42例,女性18例;年齡為33~74歲,平均為(53.3±9.1)歲;原發腫瘤中:13例診斷為乳腺癌,22例診斷為結腸癌,25例診斷為肺癌;所有患者的相應原發病灶均由臨床細胞學或病理組織學確診。所有患者的原發病灶經病理組織學確診后。兩組患者對比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精神疾病、依從性差、心腦血管嚴重、與上次化療時間間隔不超過3個月。

1.3 方法

給予對照組實施全腦放療,利用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進行6MV-X線放射治療,患者采用仰臥位,頭膜固定,采用兩野對穿的適形照射放射照射全腦,劑量定為30Gy/10次,每次劑量3Gy,給予2cm以上病灶,采用IMRT技術,局部加量16Gy/8F。

給予實驗組患者采用全腦放療+局部加量聯合替莫唑胺(批準文號:H20171091)化療治療,將化療劑量目標設定為放療期間持續服藥治療,口服75mg/(m2·d),全腦放療結束后繼續服用替莫唑胺片,劑量調整為200mg/d,持續治療5d,結合患者病情給予脫水治療,進行皮下注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一旦發現患者出現嘔吐癥狀,則可對其進行藥物控制。

1.4 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近期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率及生存時間。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治療腫瘤近期效果的評判指標,進展:臨床發現新的病變組織,超過25%以上腫瘤面積;無變化:腫瘤增大<25%,消退面積<50%;部分緩解:經治療后4周無新病灶出現,且腫瘤消退面積大于50%;完全緩解:治療后4周以上,為發現新的病灶,腫瘤消除;近期有效=部分緩解率+完全緩解率。不良反應:胃腸道反應、頭痛、血液系統毒性[2]。不良反應發生率=胃腸道反應率+頭痛率+血液系統毒性率。生存時間分為無進展生存時間和中位生存時間,中位生存期是患者病情確診至出現死亡,或者至末次隨訪的日期。無進展生存時間指從入院時間到第一次疾病進展時間或因其他原因導致的死亡時間,包括放化療過程中腫瘤完全緩解、部分緩解或未惡化的患者從入院起至腫瘤開始惡化的時間。

1.5 統計方法

本文利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對比分析,[n(%)]表示計數資料,進行卡方檢驗,(±s)表示計量資料,并進行 檢驗,當<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

通過兩種不同方式治療后的結果顯示,實驗組近期有效率達96.7%顯著優于對照組71.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15.347,<0.05)。見表 1。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經對比顯示,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1.237,>0.05),見表 2。

2.3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存時間情況

實驗組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時間和中位生存時間與對照組相比均較高,具有顯著差異(=6.023、18.634,<0.05)。見表 3。

表1 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 [n(%)]

表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對比 [n(%)]

表3 兩組患者的生存時間比較 (±s,個月)

表3 兩組患者的生存時間比較 (±s,個月)

?

3 討論

惡性腫瘤較常轉移到腦部位置,多發生于大腦半球的頂枕葉區,可單發也可多發,患者腫瘤一旦往腦部轉移,則多為腫瘤晚期,且病情發展較快,控制效果不佳,嚴重危及患者生命[3]。目前,隨著醫學領域對腫瘤的不斷探究,全腦放療已成為治療腦腫瘤轉移療效較為常用的方法,具有較高的緩解效率,患者的生存時間也得以延長,主要因為化療藥物對于腫瘤具有較高的殺傷效果。但由于患者的耐受力有限,因此在選擇化療藥物時不但要具備較強的殺傷腫瘤細胞的能力,且放療的劑量不宜過多,不良反應需少。全腦放療結束后,只有局部腫瘤被控制,臨床治療效果受到限制[4]。

替莫唑胺作為目前新型的口服化療藥物,其優勢在于分子量較小、脂溶性較高,臨床不良反應具有一定可逆性,對患者造成的毒副作用較小,安全性較高,便于服用[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患者近期治療有效率達到96.7%顯著高于對照組71.7%。由此表明,全腦放療聯合替莫唑胺治療腦腫瘤效果比單一采用全腦放療治療效果顯著,可延長患者生命期限,均耐受,安全性較高,為患者縮短治療時間。在對患者進行替莫唑胺靜脈給藥后,患者的血腦屏障通透性較強,滲透性好,提高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腦轉移腫瘤患者進行全腦放療聯合替莫唑胺治療效果較為顯著,延長生存期限,提高生存質量,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耐受性強,較為安全,值得臨床應用。

猜你喜歡
全腦病灶化療
中西醫結合護理在腫瘤化療中的應用
全腦CT灌注成像診斷急性腦梗死的價值
數字化斷層融合(DBT)與全視野數字X線攝影(FFDM)引導乳腺病灶定位對比
能譜CT 成像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淋巴結轉移的診斷價值分析
全腦開發
SmartKey腦力空間組織的全腦開發體驗課開課
AP—4、EZH2基因表達量與子宮內膜癌病灶中細胞凋亡、上皮間質轉化的相關性研究
跟蹤導練(二)(3)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
化療相關不良反應的處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