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丹寨苗族服飾紋樣數據庫建設方案

2020-11-16 07:00王韻竹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非遺文化數據庫

王韻竹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丹寨的自然環境和文化環境發生了時移俗易的變化,由于文化保護意識淡薄,導致于許多珍貴文物賤賣和傳統技藝后繼乏人。通過構建貴州丹寨苗族服飾紋樣數據庫,不僅能對丹寨八大支系的苗族服飾紋樣進行系統分類整理,達到科學的保護和傳承。

關鍵詞:丹寨苗族服飾紋樣;非遺文化;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G7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7-0122-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082

一、方案的背景

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無形遺產,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以及跟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各族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貴州各民族精神價值、思維方式。這些內容豐富、種類繁多的民間文化遺產對于研究民族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大特點在于其依托苗人本身而存在,以聲音、形象和技藝為表現手段,其中在貴州丹寨,匯集了苗族精神圖騰的刺繡和蠟染手藝組成了少數民族特色鮮明的服飾文化,當地的刺繡和蠟染在中國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門文化傳承手藝。這些對于后人研究苗族傳統文化來說,是極其寶貴的信息資源。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共同特征是非物質特征、生態特征和“活態”特征。然而,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和變化,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越來越多的民間傳統文化和手藝正在不斷的消失、滅絕。因此,全國從上至下都在大力度的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此過程中,建立一套完整的丹寨苗族服飾紋樣數據庫,無疑是對貴州丹寨苗族文化進行保護的最好方式。

二、建設目的

貴州丹寨苗族服飾紋樣數據庫的建設,是通過現代的科技手段和信息技術,將丹寨苗族文化最重要的部分進行數字化保存和管理。在此基礎之上,通過網絡途徑,將紋樣、蠟染、服飾等傳承文化向社會進行傳播,充分挖掘丹寨非遺文化的價值。

三、建設的意義

(一)有利于丹寨苗族非遺文化的保存

長期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以口頭相傳或個人記憶的方式代代相傳。這種方式的效果受限于非遺當事人的認知水平,無法保證在傳播或傳承的過程中能夠真實的還原非遺文化的本意。另外,傳承人是保存非遺文化的關鍵,傳承人的逝世也就代表著某種非遺文化的消失。利用當前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能夠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變得長久和穩定,也能實現非遺文化的真實還原。

(二)有利于丹寨苗族非遺文化的傳播

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文化傳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任何實體文化信息都可以轉化為數字信息進行保存和傳播。這將幫助非物質文化遺產高效的傳播,并且傳播的受眾面更廣,讓全世界不分地點、不分人群、不分時間,隨時隨地了解丹寨苗族傳統文化。更好的傳播,意味著更好的傳承。

(三)有利于丹寨苗族非遺文化的價值轉化

非遺文化的傳播方式決定了他只能夠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分享,體現出來的主要價值只是族系精神和文化的代代傳承。而丹寨苗族服飾的價值并不局限于此,將丹寨非遺文化數字化管理、對外傳播,與世界共享,就能夠衍生出無窮盡的的文化價值與商業價值。

四、數據庫建設流程

貴州丹寨苗族服飾紋樣數據庫的建設,按照系統建設的先后依賴順序可以分為非遺資料搜集、非遺類目管理、非遺傳承人管理和非遺資源發布共四個步驟。

1.??? 非遺資料搜集

確定具有代表性的非遺內容體系:針對需要搜集的非遺類目、代表性傳承人、非遺數字資料范圍進行框定。

確定非遺地址及門類:尋找非遺內容的產生地點,并開展普查。

建立非遺保護清單:在搜集前建立需要搜集的非遺門類及資料內容清單。

收集記錄的文本、圖片等實物資料:在過程中搜集清單中的門類文本、圖片等實物資料。

2.??? 非遺類目管理

按照標準進行非遺分類管理:按照“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行業標準,創建對應的非遺項目,每種項目中包含各種富媒體資料(文字、圖片、文檔等)

非遺內容的結構化管理:在資料整理過程中提取相關信息,如:支系、地域、性質等。圖像資料存儲為jpg格式,文本資料存儲為.doc、txt格式。

3.??? 非遺傳承人管理

非遺傳人的檔案建立:搜集非遺傳承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支系、擅長技藝、獲獎作品集等信息,形成非遺傳承人獨立檔案。

傳承人作品、傳習活動關聯:將傳承人與其相關資料進行關聯,將獨立數據進行串聯,便于一體化管理。

4.非遺資源發布

數據信息入庫:將搜集整理好的非遺數據按照固定格式和分類錄入數據庫進行保存。

通過微信小程序進行發布:使用微信小程序作為數據庫內容的發布平臺,易于傳播、體量更輕便。

非遺資料的下載:向特定用戶開放貴州丹寨苗族服飾紋樣數據的下載。

五、數據庫建設方案

數據庫平臺是指存儲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的軟硬件存儲系統,將民間搜集調查中的文字、圖片等通過數碼攝影技術科學全面的記錄下來,這些信息是數據庫的基礎。數據庫建設的目的最終的目的是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因此,數據庫是向大眾開放的,網絡環境下數據庫技術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采用微信小程序為表現形式,小程序是一種用戶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用戶掃一掃或者搜一下即可打開應用,同時具有出色的使用體驗和強大的推廣空間。

(一)系統整體架構

系統采用微信小程序的方式建設。其中應用層前端展示頁面采用標準HTML5+CSS+Javascript開發,并通過微信小程序SDK集成至微信小程序平臺。按照微信小程序開發規范,該部分遵循嚴格的邏輯與資源隔離準則,僅僅包含頁面基本樣式與邏輯,且存儲于微信小程序后臺。紋樣數據部分存儲于本項目專用的服務器(擬購買阿里云主機提供后臺與MySQL數據庫服務)。前端展示頁面通過訪問后臺主機上的服務程序并由服務器程序轉發實現對紋樣數據庫的間接訪問。

(二)微信小程序架構

(三)數據架構

貴州丹寨苗族服飾紋樣數據架構分為五大部分,包括:丹寨八大支系、苗族工藝、紋樣、現狀及傳承人。

(四)系統功能設計

微信小程序作為貴州丹寨苗族服飾紋樣數據庫的信息傳播平臺,其設計對于信息的傳播效果具有一定的影響,富有民族特色的設計、直觀的功能設置,便捷的交互效果都能一定程度促進信息傳播。小程序設計主要以苗族蠟染為主要元素,使用靛藍、白為主要配色,使用了WEUI進行用戶界面設計。

1.底部功能欄

底部功能欄包含系統的五個核心內容,包括:八大支系、紋樣、工藝、現狀、傳承人。

點擊功能欄按鈕,可以自主切換查看頁面內容。2.八大支系

八大支系中包含貴州丹寨八寨苗、白領苗、岔河支系、城江支系、錦雞苗、雷山支系、南皋支系和雅灰支系的整體歷史介紹以及其民族風俗、擅長技藝、特色服飾、特色紋樣的內容,用戶可通過手機左右滑動查看八大支系的簡介,點擊進入具體某一支系查看該支系的詳細介紹及相關服飾、紋樣、風俗的圖文介紹。

3.??? 紋樣

紋樣欄目中匯集丹寨苗族常見的紋樣類型,頁面包含紋樣圖片展示區域和紋樣說明區域。

頂部可以滑動點擊查看不同的紋樣,點擊選擇紋樣,可以查看該紋樣的圖片匯集及相關紋樣的說明介紹。

4.??? 工藝

工藝欄目中匯集了丹寨苗族的特色蠟染、刺繡、錫繡工藝,頁面包含列表區和詳細工藝介紹區,點擊不同類別的工藝,可進入查看該工藝的詳細制作過程及傳說故事。

5.??? 現狀

該欄目主要是呈現當前丹寨苗族服飾紋樣保護的現狀情況,將相關文獻進行收集展示。頁面包含文獻列及文獻詳情頁。

6.??? 傳承人

傳承人作為紋樣數據的活化石,本欄目主要展示丹寨苗族各類技藝的傳承人及其擅長工藝的介紹。頁面包含傳承人列表、傳承人作品、傳承人介紹信息。

六、總結

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數據庫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建設中是一個核心組成部分,充分利用數據存儲、數據展示工具與服務,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社會化共享,真正推動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的有序化進程。

使用信息技術對貴州丹寨苗族服飾紋樣進行數據庫建設,既有利于專家、學者、研究人員、工作人員更好的保護,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又利于普通同學的學習、傳承,從而使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得到長期保存和保護、世代傳承和傳播。

猜你喜歡
非遺文化數據庫
在職業學校中建設“非遺校園文化”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