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林模式對促進手術室護士預防血源性職業暴露的效果

2020-11-16 06:59汪建美
中外醫學研究 2020年24期
關鍵詞:預防效果手術室護士

汪建美

【摘要】 目的:分析和探討格林模式對促進手術室護士預防血源性職業暴露的效果。方法:選擇筆者所在醫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手術室護士(50名)作為研究對象,并采用單雙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25名)和觀察組(25名),對照組護士采用常規模式,觀察組護士采用格林模式,對比兩組護士的血源性職業暴露防護知識掌握率,以及不良事件發生率、血源性職業暴露安全性行為依從性評分。結果:觀察組護士的血源性職業暴露防護知識掌握率(96.00%)高于對照組(7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36,P=0.02);不良事件發生率(8.00%)低于對照組(3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71,P=0.02);觀察組護士的掰安瓿時使用無菌紗布包裹評分、傳遞銳器時使用硬質媒介傳遞評分、操作完后立即進行手衛生評分分、對使用過的銳器進行及時安全處理評分、戴手套防護行為評分及安全處理使用過的針頭行為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格林模式對促進手術室護士預防血源性職業暴露的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提升護士對于血源性職業暴露知識的掌握程度,大大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升護士的血源性職業暴露安全性行為依從性,適合在臨床進行開展和普及。

【關鍵詞】 格林模式 手術室 護士 血源性職業暴露 預防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20.24.06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20)24-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effect of Green model on promoting the prevention of blood-borne occupational exposure of operating room nurses. Method: Selected 50 operating room nurses from August 2018 to August 2019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25) and observation group (n=25) by Even and odd Numbers grouping method. Control group nurses applied the conventional model, observation group nurse applied green mod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nurses blood-borne occupational exposure protection knowledge rat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blood-borne occupational exposure safety behavior compliance score. Result: The mastery rate of protective knowledge of blood-borne occupational exposu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6.00%) was higher than 72.00% in the control group (字2=5.36, P=0.02).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8.00%) was lower than 36.00% of the control group (字2=5.71, P=0.02). Observing group of nurse break ampoule using sterile gauze wrap score), transfer various by hard medium score, immediately after the operation for hand hygiene score, used sharp instrument for safe disposal in time score, wear gloves protective behavior score and the safe disposal of used needles behavior scor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Effect of Green mode to promote the operating room nurses to prevent blood-borne occupational exposure are significa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nurses master the degree of knowledge of blood-borne occupational exposure, grea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mprove the nurse of blood-borne occupational exposure adherence to safety behavior, suitable for developing and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Key words] Green mode Operating room Nurse Blood-borne occupational exposure Protective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 Taixing Peoples Hospital, Taixing 225400, China

血源性職業暴露是指醫護人員接觸到含有傳染性病原體的血液、體液等,導致的暴露行為[1]。血源性職業暴露涵蓋兩種形式,黏膜接觸暴露和經皮損傷暴露,以經皮損傷暴露為主。手術室是醫院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醫護人員要經常接觸針頭、手術刀等比較尖銳的醫療器械,因此,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會相對較高[2]。臨床上的很多疾病,一次接觸即可感染,比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等,因此,手術室護士是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的高發人群,也是工作當中最危險的因素之一[3]。在手術室中,應當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樣的,也應當把醫護人員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本文將對格林模式對促進手術室護士預防血源性職業暴露的效果進行深入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8年8月-2019年8月選取筆者所在醫院50名手術室護士進行研究,將其分為兩個組別,即對照組和觀察組。納入標準:所有護士均為大專及其以上學歷,且均為手術室護士。排除標準:(1)輪崗護士。(2)實習護士。(3)配合度或者依從性差者。對照組25名,年齡24~37歲,平均(31.4±2.1)歲;工作年限2~11年,平均(6.5±1.3)年;其中男3名,女22名。觀察組25名,年齡25~36歲,平均(31.5±2.0)歲;工作年限3~12年,平均(6.6±1.2)年;其中男2名,女23名。組間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護士均對研究過程認可并且知曉,且為自愿參與研究。該研究所選研究主體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護士采用常規模式。護士進行日常的消毒等操作,對自己要嚴加保護。

1.2.2 觀察組 護士采用格林模式。(1)傾向因素。搜集和整理發生血源性職業暴露行為的傾向因素,根據以上傾向因素的提升,對護士進行血源性職業暴露等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強調血源性職業暴露的概念和定義,對其做出明確的解釋,此外,還應當著重對血源性傳播疾病、暴露環節、影響暴露感染危險性因素、標準防護和減少銳器傷方法等等進行重點講解,并且多次反復強調,做到印象深刻。培訓結束后,對所有護士進行考核,全部合格后,方能夠進行正式的工作當中。在日常工作當中,要隨機的、不定時地對護士進行抽查,確保護士的掌握情況要良好。(2)促成因素。對手術室的相關管理制度及操作標準進行完善和優化,尤其是操作標準部分。在手術室區域設置中性區域,在器械盤上面設置銳器區域,包括手術刀、縫針以及局麻注射針等等,醫生使用完后直接放到這個區域內,從而避免和護士直接接觸。在手術中,護士應當對銳器進行清點,并且在術后要全部丟棄,裝有丟棄的銳器盒不能夠超過2/3的面積。此外,要嚴格使用持針器對手術刀片進行處理,避免用手直接接觸,造成感染。在給患者局部麻醉時,要保護好注射針頭,禁止回套針頭。護士應當對自身的防護做好全面的工作,戴好防護眼罩,戴好手套,并且手套要雙層,相比較單層手套而言,雙層手套的破損率會大大降低,從而避免感染風險。護士應當盡量減少接觸銳器的機會和幾率,這也是避免感染的最有效辦法和措施,可以采用具有安全保護裝置的銳器,比如安全針裝置等。(3)強化因素。建立專門的監督小組,對護士的操作、行為等進行監督,時刻提醒護士應當注意的問題,提升護士的安全防范意識,并且對錯誤的操作及時進行糾正和指導。為護士建立全面的健康檔案,詳細的記錄各種操作、數據等等,加強監管力度和監管行為。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護士的血源性職業暴露防護知識掌握率及不良事件發生率。(2)對比兩組護士的血源性職業暴露安全性行為依從性評分。采用筆者所在醫院自制的評分量表進行評測,涵蓋防護知識、防護態度、安全環境及銳器傷發生情況等幾個維度,每項滿分為25分,分數越高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軟件SPSS 20.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士血源性職業暴露防護知識掌握率及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護士的血源性職業暴露防護知識掌握率高于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士的血源性職業暴露安全性行為依從性評分對比

觀察組護士的掰安瓿時使用無菌紗布包裹評分、傳遞銳器時使用硬質媒介傳遞評分、操作完后立即進行手衛生評分、對使用過的銳器進行及時安全處理評分、戴手套防護行為評分及安全處理使用過的針頭行為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格林模式最初是由美國的教育學家在1980提出并創立的,它是一種比較完善的健康教育模式,目前被廣泛地運用在各個領域[4]。該模式在實施前,需要對現有環節、環境等進行綜合性的評估,并且根據評估內容,制定完整的計劃,將現有存在的問題、影響因素等進行整合,歸納總結為傾向、促成及強化因素三個方面,根據這三個方面制定計劃,并且實施,從而得到行為方面的改善[5]。格林模式看重知識的補充,通過知識的補充,從而達到行為和信念的轉化。它能夠彌補傳統模式當中的不足,形成全面系統、持續動態的指導[6]。

手術室是醫院的重點組成部分,也是搶救患者不可或缺的場所,由于手術室環境和性質的特殊,它也成為了血源性職業暴露的主要場所之一[7]。醫護人員如何在手術當中、術前術后既能夠高效率的完成手術,也能夠將風險降到最低,這就需要針對手術室血源性職業暴露的原因等進行綜合性分析,從而提升護士對于自我的防護意識的提高。

在手術室日常工作當中以及護士當中實施格林模式的意義重大,它能夠對護士人員進行綜合性的、階段性的干預,從而激發他們對于自我防護意識的態度和動機,提升他們對于自我防護的重視程度,并以此來提升護士對于血源性職業暴露防護知識水平的掌握程度,提升日常工作的安全行為能力[8]。將護士的自我防護意識從被動變為主動,從而得到行為能力的真正轉化。根據格林模式的相關流程,對手術室相關工作進行評估,將降低血源性職業暴露不良事件發生率為目標,對護士的工作內容、專業知識水平以及血源性職業暴露的相關醫學常識進行評估[9],從醫院的工作環境入手,從手術室的工作環境入手,對醫院的安全管理和手術室的安全管理進行考量,將能夠引發血源性職業暴露不良事件的關鍵因素進行整合和歸納。將格林模式的三個階段分別形成干預方案,作用于臨床[10],從而將干預的持續性做好保證,進而將血源性職業暴露不良事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該模式通過圖文、錄像、聲音等直觀方式,向護士展示血源性職業暴露的危險性和嚴重性[11],通過對相關知識的學習,護士能夠相互監測,做好自我反思,并且互相幫助,互相指導,從而樹立強有力的意識和觀念。成立專業的監督小組[12],對護士的行為等進行監督,在發現危險操作時及時的制止[13],并且給予正確的指導,使得監管力度更強,并且通過集體的作用來體現監管力度的實際效果,而非個人[14]。

本研究中,觀察組護士的血源性職業暴露防護知識掌握率、掰安瓿時使用無菌紗布包裹評分、傳遞銳器時使用硬質媒介傳遞評分、操作完后立即進行手衛生評分、對使用過的銳器進行及時安全處理評分、戴手套防護行為評分以及安全處理使用過的針頭行為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8.00%,低于對照組的36.00%(P<0.05)。本次研究結果與劉正慧等[15]的研究結果,致干預后3個月醫務人員銳器傷、污染銳器傷發生情況分別從干預前的51.5%、27.6%降至 40.4%、14.6%,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這說明在手術室護士中實施格林模式的效果顯著,不僅能夠有效的提升護士的血源性職業暴露防護知識掌握率,還能夠大大降低銳器傷、污染傷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大大提升護士的血源性職業暴露安全性行為依從性,提升手術室的安全性,從而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保證患者的安全。

綜上所述,格林模式在手術室護士工作當中的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是保證手術室安全的重要舉措,也是保證手術室護士安全的重要舉措,適合在臨床進行推廣和普及。

參考文獻

[1]楊金燕,楊育卉,施施,等.某綜合醫院醫務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流行病學特點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8,28(5):780-782.

[2]張海霞,林兆霞,張志云,等.2007年至2018年某傳染病醫院醫護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狀況分析與管理策略[J/OL].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9,13(3):227-233.

[3]陳建偉,孫吉花,支紅敏,等.應用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防范手術中血源性職業暴露[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9,18(8):776-782.

[4]陳建偉,孫吉花,支紅敏,等.手術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現狀調查[J].中國職業醫學,2018,45(2):256-258,261.

[5]劉佳,胡智勇,杜永全,等.某綜合醫院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原因分析與防護策略[J/OL].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1):184,188.

[6]鐘鳴,張志彬,吳胞英,等.應用PDCA減少實習生血源性職業暴露發生的現狀分析及干預措施[J].當代醫學,2018,24(7):75-77.

[7]李海波,張俏,翁雙鳳,等.“知信行控修”管理新模式在預防醫務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中的應用[J].中國健康教育,2019,35(5):474-476.

[8]裴小琴,郭華,姚纓,等.2014-2017年某醫院醫務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現狀分析[J].職業衛生與病傷,2019,34(4):197-201.

[9]彭云,張志勤.職業暴露技能培訓在降低實習護士血源性職業暴露風險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26(8):170-171.

[10]陳碧貞,蟻少華,陳慧,等.某三級甲等中醫院實習生職業暴露及防護認知調查[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19):14-16.

[11]李建民,甘泳江,汪莉,等.某大型綜合醫院醫護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調查[J].廣西醫學,2018,40(20):2441-2443.

[12]劉麗杰,夏嫻,樊林科,等.2015-2017年某三甲醫院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8,28(20):3145-3148.

[13]徐敏,熊薇,賴曉全,等.PDCA降低醫務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發生率的效果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8,28(18):2861-2864.

[14]程文琴,武澗松,李婧,等.醫務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8,28(18):2865-2867.

[15]劉正慧,崔利利,崔琢,等.醫務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9,17(7):1213-1217.

(收稿日期:2020-06-04) (本文編輯:張亮亮)

猜你喜歡
預防效果手術室護士
手術室細節護理在提高手術室護理安全性中的應用效果
手術器械預處理在手術室的應用
手術室優質護理實踐分析
我的好奇心
打錯了
厲害了,我的護士
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預防效果和控制作用分析
不規則抗體篩查在溶血性輸血反應中的預防效果
化療性靜脈炎采用濕潤燒傷膏的預防效果觀察
尋找護士哥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