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J.S.巴赫《第一組法國組曲

2020-11-16 02:52王嘉陽
藝術大觀 2020年22期
關鍵詞:巴赫

王嘉陽

摘 要:J.S.巴赫是巴洛克音樂時期德國著名作曲家和管風琴演奏家,其一生作品浩如煙海 , 被譽為“現代音樂之父”。他的音樂不僅對巴洛克音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J.S.巴赫的《法國組曲》在其音樂創作生涯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歷史地位。本文嘗試通過從和聲語言、音樂肢體、曲式結構、創作手法等方面對巴赫鍵盤作品《第一組法國組曲》的Allemande進行探究分析。

關鍵詞:巴赫;法國組曲;阿勒曼德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22-00-02

《法國組曲》大約是從1722年至1725年,J.S.巴赫與繼室新婚不久且即將離開科登移居萊比錫期間所創作的鍵盤樂曲,是一組極具審美意蘊的鍵盤樂曲,并且具有極高的音樂研究性及J. S. 巴赫代表性,這部組曲的5首收集在1722年巴赫為瑪格達琳娜編輯的樂譜集第一集中?!斗▏M曲》不僅是當時家庭音樂會和其他私人聚會中最受歡迎和喜愛的音樂,在現代教學中也具有重要的價值。這套套曲由四種舞曲組成,它們以相同的方式連接在一起,并插入一些較小的舞曲片段。形式豐富多樣,音樂典雅細膩,對鋼琴審美鍛煉具有極高的教學價值,可以作為一本優秀的鋼琴鍵盤教學教材進行使用。

一、作曲家及作品簡述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下稱J.S.巴赫)是德國著名的管風琴家、古鋼琴家、作曲家、復調大師,作為德國復調大師的巴赫精通多國的音樂種類,極為熟悉其他國家的音樂品種,并且向其他國家音樂特色融合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集眾家之長,掌握多種樂器,對音樂有很好的把控能力及創作能力,可以說是德國的“大熊貓級”音樂大師,由于其對音樂的綜合性創作極具盛名,巴赫在國際鋼琴樂壇上也享有崇高的音樂地位,音樂作品也廣為流傳。[1]

J.S.巴赫一生作品浩如煙海,宗教作品、聲樂作品、器樂作品等都有所涉獵。宗教作品《馬太受難曲》《約翰受難曲》等,鍵盤作品《創意曲》《十二平均律》等,組曲《法國組曲》《英國組曲》《帕蒂塔組曲》(德國組曲),室內樂作品《音樂等奉獻》《賦格的藝術》,協奏曲《勃蘭登堡協奏曲》等。J.S.巴赫組曲作品有三部,分別為《法國組曲》《英國組曲》《帕蒂塔組曲》《帕蒂塔組曲》也被稱為“德國組曲”。

《第一組法國組曲》共包含6首作品,分別是阿拉曼德(Allemande)、庫朗特(Courante)、薩拉班德(Sarabande)、小步舞曲(MenuteⅠ與MenuteⅡ)、吉格(Gique)。其規模較為小巧玲瓏,感情纖細,具有法國風的洗練感,這也被認為是曲題得名的原因之一。從調性上看,前三首是小調,后三首是大調。大調和小調是相等的。它們既不像六個無伴奏的小調有點悲傷,也不像勃蘭登堡協奏曲的獨奏大調,它極其輝煌、中性、有平衡感。與英國組曲在每個首都都有前奏不同,這6套法國組曲沒有前奏曲,而是直接從阿勒曼德出發,所以篇幅相對較小。因此,有人稱英國組曲為“大組曲”,法國組曲為“小組曲”。[2]

阿拉曼德(Allemande),即德國舞曲。阿拉曼德意為“日耳曼風格的”。阿拉曼德織體通常有三個聲部,聲部之間相互模仿,因此常常構成以復對位開始的織體,在巴赫時代,阿勒曼德成為以連續十六分音符為特征等典型器樂風格形式,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庫朗特(Courante)庫朗特原意為“奔跑”或“流動”,亦以弱起短音符及緊隨其后的同音反復為特征,欣賞者可以在樂曲中感受到音符的跳動及音樂的歡快性。從表達方式上進行分析,在這種樂曲中,音符節奏常常是一連串的均等時值的疾馳,分為意式庫朗特和法式庫朗特兩種。意式庫朗特簡單明了,直率輕快。多用3/4拍、3/8拍和9/8拍,例如:第二,第四,第五,第六《法國組曲》。而法式庫朗特節奏復雜,裝飾音更繁多,組織更多層。多用3/2拍?!斗▏M曲》中的Courante為節奏簡單明快的意式。而《英國組曲》《帕蒂塔組曲》中的“Courante”均是較復雜的法式。

薩拉班德(Sarabande),緩慢而莊嚴的西班牙舞蹈,嚴肅而莊重。節奏通常第二拍是強拍。在巴赫、亨德爾、莫扎特、貝多芬、肖邦、李斯特的作品中向上帝祈禱時的音樂都運用這一鮮明的薩拉班德的節奏風格,如《第四法國組曲》。[3]

薩拉班德是一種慢速的三拍子、強音常落在第二拍的舞蹈,音域較廣,每分鐘在50—60拍左右。起初舞蹈動作比較輕佻,曾遭到西班牙國王禁止,直到十七世紀才變成較為沉重的舞蹈,后來只變成一種音樂曲式,并正式被取用到組曲的第三樂章。由于曲風的沉重,聽來總有一種悲傷之感。

小步舞曲(MenuteⅠ與MenuteⅡ),是一種由民間進入宮廷,在進入宮廷的過程中,眾多音樂家江琪在此過程中進行全新的編寫、改造工作,小步舞曲也由鄉俗變為貴族的通俗、典雅、廣為流傳的法國舞曲,在宮廷中廣為流傳,成為貴族的專享曲目之一,以三拍子為主,節奏輕緩、舒適,具有極高的審美文化意蘊。在巴赫的音樂創作史中,我們可以發現,J.S.巴赫寫有大量的小步舞曲,其也沿襲了一貫的舒適輕緩節奏,使小步舞曲更具古典意蘊。

吉格(Gique),以快速三連音為特征,組曲中吉格通常采用自由賦格的形式。第二部分往往采用倒影主題開始,由于其音域的廣闊性,17世紀中葉時逐漸被衍生成一種音樂形式,并且分成了意大利式與法國式兩種,節奏型以十六分音符的三連音、八分音符的三連音。J.S.巴赫通常把“吉格”作為結束樂章。節拍通常采用復二拍子或三拍子,偶爾不太嚴格地用于單二拍子或四拍子,巴赫在六部曲中全部采用此種音樂方式,從而可以看出此音樂方式的聲域遼闊性,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研究。

下面將以和聲分析與調性布局、裝飾音、核心材料發展等方面對《法國組曲》BWV812第一部分Allemande進行分析與探討。

二、《第一組法國組曲< Allemande >》分析

(一)和聲分析與調性布局

巴赫音樂中裝飾音都是在拍子上開始的,即指:絕大多數裝飾音的第一個音是在拍子上的。重音應該清晰的彈奏在裝飾音的第一個音符上,裝飾音的其余部分無論有一個音還是眾多音符組成都落在拍子之后。偶爾也有一個裝飾音是落在拍子之前或拍子之間的。在這首阿勒曼德中,最多有6個聲部出現。作曲家多次使用了三級上的屬七離調和弦和阻礙式離調進行。在11——12節中使用了持續屬音,使得和聲有的一種轉調的聽覺實驗,體現出J.S.巴赫超前的創作思想。

(二)裝飾音

阿勒曼德(Allemande)中所使用的裝飾音有顫音(Trillo)、波音(Mordant)與琶音( Arpeggio)。

1.顫音(Trillo)必須要從其上方音開始,可以由演奏者自由地加以詮釋,可以在主音符時值內休止或在整個音符地時值范圍內延續。

在阿勒曼德中J.S.巴赫共使用了10處顫音(Trillo)。其中,4處為短時值的短顫音;3處為長時值的短顫音,3處為長顫音。

2.“下波音”一詞源于拉丁語“mordere(咬)”,對旋律起到畫龍點睛對作用,有時用來強調旋律。演奏時需快速。

在阿勒曼德中,波音共9處。

3.巴赫時代,在羽管鍵琴和楔槌鍵琴上使用和弦琶音( Arpeggio)或“分解”和弦是十分普遍的,因此沒必要在樂譜上標注出來。在時代下,演奏者若是按照標注的裝飾音演奏,會被認為是一個缺乏想象力的演奏者。

在這首阿勒曼德中,琶音共2處。

(三)段落劃分與結構類型

此首阿勒曼德劃分為A、B兩個段落,A為(1——12)小節,B為(13——24小節)。使用主和弦與屬和弦進行分割,休止符斷句。為非方整型結構。

(四)核心材料的劃分

主題材料由連續下行四度上行二度運動、八度音階、連續二度運動與下行四度上行二度下行三度的運動構成。

(五)作品織體結構類型結論

作品為核心材料型衍展結構。

(六)總結

《法國組曲》在巴赫的音樂創作生涯中具有承前啟后的地位, 這部作品除了具有傳承“組曲”形式之意義外, 它也結合了復音音樂與主音音樂的運用, 法國風格、意大利風格與英國風格的曲風展現, 以及突破舊時傳統創作風格等創作手法。巴赫的音樂就像是德國古典旋律、和聲和節奏所匯成的海洋,深深扎根于傳統文化與民族音樂的沃土,似清泉一般沁人心脾, 直擊人們的心靈深處。

參考文獻:

[1]董顰.巴赫第三組法國組曲創作研究[J].藝海2014(12):53-55.

[2]沈紅.淺析巴赫《法國組曲BWV812》[J].戲劇之家 2019(09):71.

[3]張帆.《舞曲節奏律動的風格——巴赫《法國組曲》探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6,33(11):50-53.

猜你喜歡
巴赫
等候第七名囚犯
讓人聞風喪膽的巴赫
我是聽巴赫的
一個也不能少
一個也不能少
一個也不能少
一生都在爭工資的巴赫
巴赫的故事
那一晚忽然洞開的窗子
萊比錫的巴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