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面設計中的模數化方法及風格研究

2020-11-16 02:52蔡培
藝術大觀 2020年22期
關鍵詞:參數化平面設計

蔡培

摘 要:“模數化”理論在建筑設計領域有著久遠的歷史。在平面設計領域,“模數化” 作為一種視覺語言,是一種秩序性的圖形與版式風格,是簡單的、最小的單一形式,遵循規律組合成一個復雜的、無限的有機體。同時,作為一種設計方法,“模數化”見證了現代平面設計的興起并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至今仍有著不可替代的方法論層面的價值和意義。本文結合多個學科領域的相關理論知識對平面設計中的“模數化”方法進行界定,并結合當代平面設計中具有典型“模數化”風格的作品,解析其創作的基本手法,進一步探討當代平面中“模數化”設計的形式結構與創新路徑。

關鍵詞:平面設計;模數;模數化設計;參數化

中圖分類號:J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22-00-03

一、“模數”概念起源及發展

“模數”一詞最早在建筑領域作為度量單位誕生,英語的“Module”一詞源于拉丁語“Modulus”,即選定的標準尺度的最小基本單位。兩千多年前,古希臘以柱的半徑作為建筑的基本尺度單位,可以說是“模數”的起源。

模數并不是西方的專利。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衍生論,這是我國最早的具備模數概念的哲學理論,對它的解讀,最早可見于《淮南子·天文訓》:“道(曰規)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易傳·系辭傳上·第十一章》①中有著“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边@兩種思想可以理解為:所有復雜的事物都是由簡單的事物組合衍生而來的。

具體到“模數”二字,則最早見于東漢時期《說文解字》:“模、法也,數、計也”。依文本中的表述,“?!奔捶▌t規律,“數”即推演算法。易學有“世間萬事萬物皆有數”的說法,即在中國傳統宗教信仰與哲學體系中,“數”可表述和推演世間萬物起源、發展、消失的過程,如大衍之數,梅花易數等。

我國古代建筑領域,春秋《周禮·考工記》提出的匠人“營國之法”是我國最早見于記載的對于模數的思考和應用;宋代《營造法式》提出了建筑的“材分制”;清代《工程做法則例》提出了“斗口”并以此作為建筑的尺度單位。發展到日本,則以隋唐時期“筵制”為原型,結合本土的需求,以“榻榻米”作為建筑的標準尺度單位。

由此我們得出結論,模數根植于哲學,生長于數學,是建筑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建筑設計的基本手法與工具。

“模數”作為專有名詞正式用于建筑設計理論的表述,始于20世紀中葉“高技派”風潮。這一風格順應當時歐美發達國家對于超高層建筑的追求而產生,以金屬和玻璃為主要用材并大量運用當時的尖端技術,強調建筑上的機械美學。然而,時值工業革命初期,古典美學的擁護者把這種彰顯科技與機械美感的風格視為丑陋的象征,但隨著社會發展與藝術理論的革新,這些設計逐漸受到追捧,“模數”作為建筑理論也得到了更深層次的發展和豐富,至此“模數”已不僅僅作為建筑的基本尺度單位而存在。

二戰前,勒·柯布西耶提出“模度”理論。作為一種特殊的模數,它以“黃金分割”和“理想人體”為基礎,以建立一種與人體尺度相和諧的建筑尺度為目的,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度量體系。至此,“模數”更多的成了一種建筑的標準系數,由于一系列模數尺寸都是模數的倍數或分數,圖紙的比例和尺寸、建筑預制構件的鑄造、建筑工程的施工和部件的安裝等得以集成到建筑設計的過程中,由此模數制誕生了。

模數制是基于建筑模數產生的協調性規則,是一種確定建筑物及其各組件尺寸的方法。二戰后,西方各參戰國遭受重創,大規模的戰后重建工程對建筑體系的整體工業化提出了迫切要求,模數作為一種協調的尺度,是實現建筑體系工業化的關鍵環節,由此現代建筑模數制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并趨于完善。時至今日,建筑模數制的國際統一標準已經建成。

二、“模數化”概念界定

以模數作為方法論由建筑領域跨界其他設計領域的設計行為,筆者認為可稱之為設計的模數化。

關于模數的定義,基本形態學中提道:“重復的、較小的形體,具有或不具有變化,被作為基本單元所涉及以形成一個較大的形體。有時這些重復的單元被稱之為模數。[1]”在重復組合中,“單元”作為基本元素可以構成較大的“系統”,因此被看作是一種模數。這種通過改變和復制“模數單元”來創建的“系統”,也因此具有鮮明的“模數化”特征。

由此,我們認為:模數化是以單個模數單元為基本元素,是一種重復式的按秩序組織結構的方法。至此,模數不再受限于一維數列,其形式可以通過依附于不同的載體而擴展到平面和空間,從而形成一個系統的有機體。

筆者嘗試對“模數化”的設計方法進行定義。模數化的設計方法本質是一個數列的變換,數列的首相可與不同范疇的載體相結合產生不同的形式,由此生成核心模數單元,而該數列的每一項都可與數列的首項遵循秩序進行組合、關聯,由此生成一個新的完整的有機體。因此,任何形式上滿足了以下三個特征的現象,都可涉及“模數化”的概念:

(一)有預設的核心模數,即構成規則。

(二)核心模數需與任一圖形結合,產生核心模數單元。

(三)復制核心模數單元以產生各模數單元項,且最終可生成一新的系統的圖案體系。

從另一角度來看,“模數化”的意義,并不在于“模數”本身和表現形式上的數學性,而在于其背后所傳達的一種理性的思維方式和設計方法,“模數化”追求的是單元間微妙的邏輯關系,滲透著數學美感,在精神上趨近哲學。因此,從廣義上來看,設計的“模數化”即規律化,只要遵循一定內部變化規律進行的設計行為,均可稱之為“模數化”。[2]

三、 當代平面設計中的“模數化”方法

(一)幾何學視角下平面設計中“模數化”的圖形創作方法

平面設計中的“模數化”設計方法作為一種高度圖形化的獨特視覺語言,因其鮮明的數理性、標準性、系統性、衍生性及無限的可能性吸引著設計師不斷進行探索。發展至當代,其模數規則更為復雜,一件作品往往由數級核心模數單元與2~3個甚至更多的核心模數構成。為此,筆者在本節以幾何學的視角對當代平面設計中的“模數化”規則進行解讀。[3]

從幾何學角度分析,“模數化”的圖形根據核心模數可分為兩種:對稱性圖形和非對稱性圖形。這里涉及的“對稱”概念與通常所理解的圖案學母題的“對稱”不同,是指幾何學意義上產生對稱運動的四種基本對稱操作:

1.平移,核心模數單元在一條直線上以一定距離重復且方向不變。

2.旋轉,核心模數單元圍繞定點旋轉,以一定的角度間隔并重復。

3.反射,核心模數單元跨過一條反射軸并反射,產生一個以“兩側對稱”為特征的鏡像。

4.滑移反射,核心模數單元進行平移與反射的組合并重復。

幾何學意義上的對稱就是對以上四種幾何運動和對他們所造成的形狀變換的研究,這種對稱變換是二維空間中位置的變換,是單一圖形在構造圖案過程中的構成方法,不造成大小、形狀、內容的改變,即核心模數規則。以模數化的角度解讀,所謂圖案是由基本的核心模數單元在平面上依據核心模數進行無限重復而構成的。四種對稱操作可以單獨或組合應用于核心模數中呈現不同的對稱屬性和結構特征,相對的,無論是一種或多種對稱操作,“對稱”都意味著圖形屬性的不變,即核心模數單元不變。[4]

如下圖1-3所示為筆者在本科階段的畢業設計作品——“打做·空間”金屬手工藝工作室視覺形象設計。如圖1所示為工作室標志圖形,整體形象的設計完全基于網格系統,以方形網格與漢字結構為核心模數,以邊長3.16毫米的正方形為核心模數單元,將“打”“做”二字完全圖形化,依據漢字結構與幾何比例重新組合設計。如圖2所示為標志輔助圖形,筆者提取標志圖形中的幾何形作為數個核心模數單元,以網格與平移為核心模數,分兩級核心模數單元,將不同圖形組合在固定的方形網格中,生成了一系列兼具差異性與系統性的衍生圖形。如圖3所示為該視覺形象的宣傳海報,將圖2中的輔助圖形作為數個核心模數單元,以網格與平移組合核心模數,完成最終的海報圖形。

(二)網格系統——平面設計中特殊的“模數”

網格——平面設計中應用最普遍的模數化設計方法,作為一種控制形式的法則,自20世紀40年代誕生以來一直被設計師作為平面空間的秩序系統所使用。它的使用意味著設計結構的系統化和清晰化;以預制性與客觀性看待作品;在有限的平面空間針對性的解決視覺節奏的關系問題。如圖4所示,網格將二維平面進行功能劃分,界定版心位置,而后將版心劃分為8格、20格、32格3種不同的單元網格系統,這些單元網格可以組合為大小相同或不同的單元區域,不同區域之間留有一定間隙。這種以網格系統作為核心模數的編排設計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固定區域內視覺元素的數量與組合方法,產生良好的視覺感受。與此同時,統籌位于版面中的各種視覺元素也增強了文字信息的可讀性,形成統一的版面風格。

伴隨設計工具的革新與設計需求的多元化發展,設計師常根據不同的設計需求制定不同的網格系統。如下圖6-8所示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藝術與建筑學院慶?;顒右曈X形象設計,設計師以相同規格的連續性圓形組成網格系統,并以此為基礎,以圓形網格與字母結構作為核心模數,在將存在于網格中的圓形與存在于圓形間的菱形兩種幾何形作為核心模數單元,進行組合,完成字體設計,圖5為圓形網格系統字體設計方法示意,圖6為宣傳海報設計。

(三)平面設計中文字的圖形化分析

隨著模數化設計思維及方法的介入,文字早已打破傳統的信息表達方式,作為一種圖形結構參與核心模數,以更具數理性的圖形化方式進行視覺表現,成為視覺主體的一部分參與信息傳達。

文字作為最抽象的視覺符號,天生兼具功能性與審美性。設計師依據核心模數,將文字作為圖形元素進行拓展設計以增強文字的視覺張力,即文字的圖形化。具體而言,就是在保持文字的信息傳達功能的基礎上,將網格系統與文字結構作為核心模數,通過替換視覺元素對文字圖形進行再設計,從而增強設計的視覺感染力與信息傳達功能。[6]

下圖為ORNAMENTAL TYPEFACE,該作品的目的是探索字體圖形化的裝飾語言,其創作手法具有典型的模數化特征。分析其作品的模數化方法為:以固定規格的正方形構成的網格系統、字母結構與平移、反射、旋轉、滑移反射4種幾何運動組合核心模數,以3種規格的半圓、2種規格的圓形、與單元網格等大的矩形3種幾何形作為核心模數單元,在網格中依據字母的圖形結構與幾何比例,將幾種圖形進行拼接,構成圖形化的字母形象。如圖7為26個輔音字母圖形結構的網格制圖,如圖8為以圖形化字母為核心模數單元,以網格系統為核心模數,根據一定的視覺比例組合成的文字圖形化海報。

參考文獻:

[1]林嶸.論建筑單元體組合[D].天津大學,2005.

[2][法]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3][美]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4]林迅.對稱與圖形創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5][瑞士]約瑟夫·米勒–布羅克曼.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

[6]李俊霞.建筑的比例和尺度[D].東南大學,2004.

猜你喜歡
參數化平面設計
從一道考研題談空間曲線積分的計算
Pro/E的三維往復壓縮機參數化模型庫的建立
一種懸架運動仿真快速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Photoshop環境下的平面設計芻議
平面視覺語言中的藝術創作和形式表達
行走在本土與全球化之間
平面設計的創意與審美研究
股骨頸骨折內固定方式優選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