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辯證法的實質是反教條

2020-11-17 08:34
當代貴州 2020年29期
關鍵詞:盲從辯證法黑格爾

[ 文化哲思 ]

辯證法其實就是一種態度,一種反教條、反盲從、反迷信,倡導不斷創新和永遠進取的積極態度。

在人類思想文化的發展過程中,矛盾(即對立、沖突、斗爭等)不僅經常存在,而且常常構成了發展的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矛盾,也就是說沒有對立與斗爭,就沒有變革與發展的內在推力,也就沒有人類文明的進步。

問題不在于是否承認矛盾和斗爭,而在于如何理解、如何對待矛盾和斗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回避和消除矛盾是沒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因為矛盾無所不在。這種說法的根源在黑格爾,是他在批判康德關于“二律背反”的思想時提出來的。黑格爾根據矛盾是思想發展的動力這一點,主張將亞里士多德奠定的、兩千多年來人們已經習慣了的思維邏輯規則——“不矛盾律”束之高閣,至少是大打折扣。他自己創立了一種新的思維邏輯——辯證邏輯,這種邏輯恰恰是以承認各式各樣的矛盾作為思維的起點和終點的。

我認為,黑格爾辯證法的最大困難就在于“將矛盾作為邏輯思維的基礎或起點”這一點上。須知,思想的對象或思想的內容本身是充滿了矛盾的,但是在思考的過程中卻一點也不能夠出現矛盾,也就是說,“思想本身”不能有矛盾,即不能夠“自相矛盾”。傳統形式邏輯中這個“不矛盾律”(以及“同一律”和“排中律”)對人類思維的最起碼原則作了嚴格的規定,才使得千百年來人類不同文明得以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

還必須明確,矛盾的豐富多彩、富有成效、能夠導致思想和社會的進步等,并不是使矛盾不被克服和不被消除的理由。事實上正好相反,只有當我們不容忍矛盾并決心改變任何包含矛盾的狀況的時候,我們才承認矛盾是進步的動力。這一點,不論是理論的進步還是社會的發展,都同樣重要。當不同的社會力量之間的矛盾沖突急劇上升、鬧得不可開交時,那往往就預示了社會大變革的來臨;但是社會變革的目的不正是將那些無法化解、不可開交甚至你死我活的沖突消解或至少是緩和嗎?當一種理論向另一種理論發出挑戰,或一種理論自身內部出現了不相容的對立,在這種情況下,的確表明必須找到一種解決方案了——一種新的理論學說呼之欲出了;然而這種解決不正是要消除原來那些挑戰和對立嗎?承認矛盾,而又不容忍矛盾并且下決心化解矛盾,這應該是我們對待矛盾現象時應當持有的態度。

人們可以從各種各樣的內涵或角度來解說辯證思維。而我認為,辯證法其實就是一種態度,一種反教條、反盲從、反迷信,倡導不斷創新和永遠進取的積極態度。正如馬克思所說:“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很明顯,馬克思在這里表述的,正是一種反對教條主義和盲從主義的批判態度。馬克思從來就主張,不能夠把任何理論和知識體系看成是既定的、不變的、最終的“知識大全”或“永恒真理”,而應當把它們解釋成某種發展著的、前進著的、早晚會被超越和被取代的東西。毫無疑問,千百年來人類社會和人類知識就是這樣向前發展的,或者說,就是這樣“辯證地”向前發展的。

了解黑格爾哲學的人都清楚,他的著名的“正—反—合”辯證三段式,是一種極端程式化、教條化的思維模式,它描述并且窮盡了自然、社會、人類思想發展的一切內涵與形式。而且這個三段式發展到了最后,會出現一個最終的結局或“頂點”,一旦達到這個頂點,一切發展、進步便戛然而止,徹底終結了。這就是黑格爾的理論悖論:從辯證法開始,最終走向了極端教條主義。

因此我們必須明確:對于人類文明的發展來說,沒有比以辯證法的名義來推行一種教條主義更糟糕的了。沒有思想的創新就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和歷史的進化,而這種進步和進化,必須在不同理論、學說和體系之間的競爭、批判和取代的過程中才能實現。這一點,正是馬克思所昭示出來的辯證法精神的最高本質。

猜你喜歡
盲從辯證法黑格爾
盲從
盲從
新新人類
黑格爾評理
黑格爾評理
哲理思辨
認與逃的辯證法——石黑一雄小說中的內心世界
哲學解釋學美學對柏拉圖和黑格爾傳統的批判繼承
辯證法家的形而上學
現代形而上學的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