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暴力中施暴者的矯治問題研究

2020-11-20 01:40曲美霞四川省宜賓學院
長江叢刊 2020年19期
關鍵詞:施暴者個案心理咨詢

■曲美霞/四川省宜賓學院

一、研究背景

2019年11月25日,網紅美妝博主宇芽發布了關于自己被家暴的12分鐘視頻,引發網友熱議。同年12月,北大女生包麗(化名)因長期遭受男友精神暴力,服藥自殺,家庭暴力問題再次引起社會關注?!吨腥A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已出臺三年有余,給予公權力介入家庭暴力的權力和通道,家庭暴力的警察干預、司法干預和社會干預也都已經開展。然而無論是制度本身還是干預工作都還存在諸多問題,其中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對家庭暴力干預側重社會運動、對受害者的保護救助,而缺乏關于家庭暴力施暴者的矯治教育。[1]家庭暴力是發生在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間,施暴者對家庭暴力承擔主要或全部的責任,家庭暴力中注重對施暴者的矯治,往往會事半功倍,若想從根本上遏制家暴更需要做好施暴者的工作。

本文從過去關注對受害者的法律與社會救助的基礎上,向前擴展一步,將對施暴者矯治教育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對施暴者矯治工作人員進行深入訪談,了解施暴者矯治的現狀、分析對施暴者矯治的困境,探討施暴者矯治的介入思路。

二、對施暴者矯治存在的問題

(一)施暴者抗拒接受矯治

受到傳統社會性別觀念的影響,在我國每一個人都把面子看得很重要,往往可以為了臉面而忍辱負重。[2]中國男人尤其如此,而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往往以男性為主,對施暴者的矯治只有在施暴者配合的情況下才會達到好的效果。受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的大男子主義思想的影響施暴者往往認為自己打人有理他們不愿承認也不想讓外人知曉自己有暴力傾向,更不會承認自己有問題需要治療。對施暴者的個案咨詢要其有意愿改變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效果,施暴者本身不想改變咨詢師很多時候也無能為力。

團體輔導中施暴者多數是被強制接受輔導的,他們雖然迫于壓力不得不來接受輔導,但在動機上表現出各不相同的復雜心態:有的認為自己是受教育來了抱著挨批的心態;有的認為自己沒有問題憑什么聽你們的,抱著對抗的情緒;有的認為是別人對自己有偏見才把自己帶到這兒,抱著懷疑的態度。施暴者心理抵觸不認同,即使被迫參加小組也是消極被動的,團體輔導也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二)施暴者的復雜多樣性

陳敏將施暴者分為三類:第一、“普通型”施暴者,這類施暴者一般只對家人實施暴力,無前科,社會危害性不大,他們會后悔自己的失控行為,施暴后會道歉。當這種行為變成雙方固有的溝通模式時施暴者就有可能從普通型施暴者變成兩幅面孔型施暴者。第二、“兩幅面孔型”施暴者,在施暴者中這種人所占比例最多。他們人前一面,人后另一面,在外面表現的完全正常,甚至是人人稱贊的好人,在家里對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妻子卻相當冷酷。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的男主角既是典型。第三、“瘋狗型”施暴者,這是最可怕的施暴者,就像瘋狗,見誰咬誰,不計后果。這類施暴者所占的比例極少,當中不乏反社會人格的施暴者和患精神分裂癥的病人。上述類型的劃分還是比較籠統的,現實中施暴者類型更復雜。施暴者的社經地位、教育程度、童年經驗、酒精藥物使用、對婚姻的想象與信念、對暴力事件的解釋、暴力形態與嚴重程度、矯治的動機等都會影響對施暴者的矯治。

(三)施暴者的暴力行為的反復和暴力形式的轉化

施暴者暴力行為的發生是社會文化、傳統習俗、經濟收入的不平衡、法制的不完善以及施暴者個人特質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多種問題交織在一起產生的。[3]家庭暴力施暴者的原因復雜,可能源于他“男尊女卑”的傳統封建思想,對女性本身存在歧視,以通過暴力維護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有可能是他面臨很大的精神壓力,作為男人,他要養家,要向上“爬”,當這些壓力令他無法承受又無法轉移時,他就有可能通過暴力的形式發泄到自己妻子或孩子的身上。還有一些施暴者有賭博、喝酒等惡性,由此發生家庭暴力。也有因性生活不和諧而發生家庭暴力。另外,還有感情方面的因素,比如:他有了“第三者”,可能通過暴力逼迫受害者離婚,或者對方有“第三者”,他可能會感覺不安全、憤怒,從而實施暴力。這些都對施暴者的轉變帶來困難。

施暴者在改變過程中要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很多時候他會退縮,或者在矯治過程可能會觸碰到他童年痛苦的、不愿觸碰的經歷,他可能會選擇逃避,或者暴力方式發生轉移?!霸谳o導中發現,有些施暴者暴力方向會轉移,比如說有些人他一開始表現的是肢體暴力,或者精神上的暴力,我們進行了一定的干預,干預讓他就用更隱蔽的方式來實施他的暴力,他可能會有性暴力或者其他的這種更隱秘的家庭暴力的方式出現?!币驗槭┍┱弑┝π袨槎嗍窃陂L期的社會化過程中養成的,他的認知、情緒和行為的轉變不會是一時的,在改變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暴力形式的轉移,用更隱蔽的形式實施暴力,使對施暴者的矯治困難重重。

(四)資金不足、缺少專業機構和人員

在考慮對施暴者矯治時,非常關鍵的問題就是由誰實施以及如何實施?即關鍵在于明確機構、執行主體、具體方案以及實施中成本支付,特別是經費問題。實際干預中,缺少對施暴者矯治的專業機構和人員配置,經費不足。對施暴者矯治的實施并不直接帶來經濟效益,實施的成本必須由政府支付,因此立法中必須明確且強制規定必要的投入包括人力投入和經費投入。

三、對施暴者矯治路徑探索

建立多機構合作干預家庭暴力,發揮社會工作的橋梁紐帶作用?,F在對施暴者進行矯治的主要方式是電話或網絡咨詢,或者個案咨詢。小組工作曾在一些地方做過試點,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沒有完全展開,有專業矯治人員缺乏的原因還有資金不足或缺少強制性政策的因素。將專業的社會工作引入對施暴者的矯治,實現與社區、監獄、拘留所的合作,將小組工作與個案咨詢相結合,在對施暴者矯治方面將會發揮重要作用。

(一)增加對施暴者矯治的強制性

施暴者的改變需要社會各部門各群體通力合作,為施暴者的矯治建立安全的環境和氛圍。只有這樣,才會激發他們接受矯治的動機,告別施暴者的錯誤觀念和行為,乃至成為反對家庭暴力的志愿者和宣傳者。在美國、中國臺灣等都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對施暴者的矯治計劃,有專業的矯治機構、不斷發展完善的矯治方案和模式。根據美國的經驗,對不夠被判入獄的施暴者,法院會發一個“培訓令”,令其到“男性制怒訓練中心”接受心理輔導,每一個中心的施暴者都要接受一年的輔導,每周一次,一次一個小時,矯治其暴力行為,費用自理。我國的心理咨詢處于發展初期,社會組織的發展還不完善,而美國的心理咨詢發展的已經相當成熟,對施暴者的矯治也有比較完善的矯治方案,真正達到對施暴者矯治的效果依靠現有的資源是不夠的,還需要扶持培育相關的專業機構和人員,這樣才能使法官在判令施暴者接受矯治時無后顧之憂,也才能達到根本上防治家庭暴力的目的。

(二)個案工作、小組工作與社區工作方法相結合

施暴者復雜多樣以一體通用的模式不能解決暴力問題。對施暴者的矯治應該靈活多樣,個案工作和小組工作在對施暴者矯治方面都發揮重要作用。兩者各有優勢和不足,對于小組工作相對來說比較高效,可以大大節約對施暴者的矯治成本。而且在小組工作中通過榜樣的作用更能增加施暴者改變的信心。小組工作不足在于它較容易忽視施暴者的個體差異性,針對性較弱。個案工作正好彌補不足,兩者優勢互補、相輔相成。施暴者的類型不同,嚴重程度各異,對施暴者的矯治要根據施暴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個案、小組的工作方式或者兩者同時使用。個案工作針對性較強,但從從效果和成本來看小組工作具有更大的優勢,應成為對施暴者矯治的主要形式。施暴者復雜多樣、暴力形式易出現轉化,采用個案與小組結合的方式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加強社區宣傳,提高社會對施暴者矯治的意識。認識到接受專業人員輔導在改變暴力行為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時使施暴者自覺意識到家庭暴力,不僅傷害了妻子和孩子,也傷害了自己以及自己與家人的親密關系,甚至可能會傷害他們整個人生的幸福,激發施暴者改變動機,更加主動的接受矯治。

(三)增加資金投入,扶持專業機構

扶持專業社會機構,對施暴者的矯治需要有關部門與社會組織的合作或者在公安、司法機關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師或者經過專業培訓的社工,壯大心理咨詢師和社會工作者工作隊伍。家庭暴力的防治在對施暴者的矯治中僅僅依靠現有的資源是不夠的,必須發展專業的配套機構。心理咨詢和社會工作在對施暴者的矯治方面有更大的作為。多數施暴者也是受害者,可能有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需要接受專業的心理治療,專業心理咨詢師通過個案或小組改變施暴者錯誤的態度和觀念,提供控制情緒的方法和技巧,矯治其不良的認知和行為。通過對個案進行分類討論完善干預的方案,同時通過政策倡導完善相關的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對施暴者的矯治不能直接產生經濟價值,需要有關部門的資金支持,這樣,相關專業機構才能發展壯大,對施暴者的矯治方式、方法才能更加完善。相關部門應有專項資金支持心理咨詢、專業社工等開展對施暴者的矯治服務。

猜你喜歡
施暴者個案心理咨詢
個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小編有話說
——
“割韭菜”的心理咨詢行業亟待規范
青瓦臺常駐記者吃霸王餐?
“白絲帶”,協助家庭暴力施暴者開展“自救”
心理咨詢:架一座心靈的彩虹
心理咨詢不簡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