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干部治理能力短板識別及溯源

2020-11-23 01:53劉幫成
人民論壇 2020年29期
關鍵詞:治理能力領導干部

劉幫成

【摘要】提高領導干部的治理能力是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的重大任務,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現實需要。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領導干部的治理能力短板逐漸凸顯,特別是一些領導干部的戰略思維能力、風險化解能力、求真務實能力、干事創業能力、崗位勝任素養等亟待提升。

【關鍵詞】領導干部 治理能力 勝任素養 【中圖分類號】D262 【文獻標識碼】A

領導干部的治理能力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和保障。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重大突發事件的淬煉下,廣大干部的治理能力得到不斷提升,但是,透視社會治理全過程,不難發現當下干部治理能力還存在諸多短板。

觀大勢、謀全局的戰略思維能力

戰略思維能力是在紛繁復雜的內外環境中能夠正確把握事物發展的總體規律,并基于系統化思維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下國內外發展態勢日益復雜,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等領域的發展面臨著較高不確定性和風險性,領導干部要想準確判斷形勢并作出科學決策,亟需提高戰略思維能力。

在現實工作中,部分領導干部的戰略思維能力缺位較為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工作的原則性方面,部分干部黨性覺悟不高,沒有從思想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一致。同時,部分干部沒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沒有遵守作為人民公仆的基本操守,更是喪失了領導干部的原則和底線。第二,工作的系統性方面,部分干部缺乏系統思維,往往顧此失彼,無法處理好全局和局部、整體和部分之間的關系,從而影響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有序推進,比如一些干部采用直播帶貨的方式進行農產品銷售,雖然帶動了暫時性的地區經濟發展,但也出現了監管缺失、可持續性不強等一系列問題,這就是典型的系統性思維不足的表現。第三,工作的預見性方面,部分干部由于自身能力欠缺或不愿作為等個體原因,從而對諸多問題缺乏準確判斷,無法作出科學預見。新時代新征程中,黨和國家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但是部分干部缺乏對重大挑戰的預見能力,更不要說具備化危為機的能力。因此,如何追求長遠之效而不是一時之效是干部隊伍建設必,員思考的問題。第四,工作的創造性方面,部分干部固守傳統和慣性思維,夸大個人經驗在實際工作中的作用,無法針對新問題提出新思考和新舉措。由于組織環境和傳統慣例等因素的影響,當下創新理念在公共部門內部很難培養,從而導致不少干部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較為欠缺,這些干部往往僅僅滿足于完成日常工作,而缺乏從戰略高度主動創新的意愿和能力。

不確定性環境下的風險化解能力

隨著我國社會逐漸邁入烏卡時代(VUCA,即易變性、不確定性、復雜性和模糊性)和風險社會,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三大攻堅戰”之一。因此,增強風險意識、提升風險化解能力是當下領導干部提升治理能力的應有之義。從國際局勢來看,國際商貿、地緣政治和文化交流等領域中不確定性因素不斷增多;從國內形勢來看,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領域風險也不斷累積,各類隱患不容忽視,對經濟社會發展構成潛在威脅。面對國內外的嚴峻局勢,領導干部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多年來,多數領導干部在各類風險和危機的應對中形成了較強的應急管理能力和組織動員能力,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勇于擔當、積極作為,在較短時間內穩定住疫情,推動我國各行各業復工復產。

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依然有部分干部的風險和危機意識比較淡薄,風險化解能力也較為欠缺,這成為干部治理能力的一個明顯短板。在風險發生之前,部分干部或是因為不正確的政績觀刻意隱瞞潛在風險,或是因為能力所限繞著問題走,任由風險持續蔓延。當風險真正來臨時,部分干部極易手腳慌亂、無所作為、隨意決策、胡亂作為。風險解決后,部分干部又不積極反省,不認真總結風險防范化解規律,無法從風險危機中提升經驗教訓。從根本上講,造成這種局面是因為這部分干部缺乏在不確定性環境中的風險感知意識和風險化解能力。

為了有效加強領導干部在不確定性環境中的風險化解能力,需要從戰略和戰術兩個視角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升。一方面,強化風險意識,深刻把握風險防范的規律,科學預見可能存在的風險,并從戰略高度對風險防范作出整體謀劃,從而占據戰略主動;另一方面,需要掌握應對和化解風險的一系列舉措,在防范風險中彰顯新時代千部本色。

立身之本、成事之要的求真務實能力

作為一種工作作風,求真務實是各級領導干部的立身之本和成事之要,也是對領導干部最樸素、最基本的要求。新時代,各級領導干部謹記習近平總書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囑托,積極從現實出發謀劃事業,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穩步發展。但是依然有部分領導干部脫離人民群眾,缺乏科學精神,好高騖遠,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調查研究方面,部分干部在實際工作中遇到難題時,首先不是深入調研,理順問題本質,而是對調研工作先入為主,過度強調自身經驗。這種淺嘗輒止的調研經常淪為形式主義的“秀場”,由于缺乏科學的方法和嚴謹的調研,從而導致調研結果浮于表面,實際參考價值極為有限;第二,決策部署方面,部分干部沒有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將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拋之腦后,不管人民群眾贊成與否、受益與否,就基于自身經驗作出決策部署,在這個過程中,很可能因為私利驅使和方法不當等原因造成決策偏差;第三,政策執行方面,部分干部在實際工作中不顧客觀環境的影響,忽視權變管理的意義,沒有經過務實科學嚴肅的調研就一味地應付或是機械地推行政策落實,這很可能帶來政策執行不暢、運行效果不佳等狀況;第四,學習方面,部分干部脫離群眾,將中國共產黨長期堅持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拋之腦后,沒有從思想上貼近群眾,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

求真務實是領導干部干事創業的關鍵所在。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事業觀,只有不斷加強學習,深入調研,科學決策,做到抓鐵有痕、踏石留印,才能通過扎扎實實的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使求真務實在全黨全社會蔚然成風。

勇于擔當、善于擔當的千事創業能力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完善擔當作為的激勵機制,促進各級領導干部增強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當前各項重大發展任務正值攻堅克難的關鍵時刻,如何有效調動和激發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當前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但在現實工作中,一些領導干部不擔當、不作為的現象依然存在。第一,部分干部存在慣性思維,在工作中過度依賴以往經驗,墨守成規,循規蹈矩,不求創新。同時,他們奉行“不做不錯”的為官之道,不思進取的工作作風泛濫,把干事創業和擔當作為當成風險,寧愿平庸,也不愿承擔風險。第二,部分干部在實際工作中不講工作原則,不愿得罪人,過度強調組織“和氣”,對出現的問題采取漠視或息事寧人的態度,也不愿就工作上的苗頭現象或行為建言,提出批評和建議,更不愿意在工作中積極主動,信奉“棒打出頭鳥”的錯誤觀念。長此以往,這種講究“和氣”的工作氛圍無疑會導致部分領導干部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第三,部分干部在實際工作中經常采用“反向避責”的工作方式避免干事創業所帶來的風險?!胺聪虮茇煛笔侵赣上录夘I導干部發起,主動向上級移交部分職權(往往是決策權),伴隨與之相關的責任也一并上移的現象。在現實工作中,部分干部缺少干事創業的勇氣,一旦遇事就退縮,不管問題是否嚴重、事項是否重要,一律打著請示匯報的旗號“甩鍋”給領導,使自己處于風險“漩渦”的外圍。第四,部分干部在工作中經常瞻前顧后,猶豫不決,特別是在決策拍板時,既想有所作為,又怕承擔風險;既想創新工作方式,又怕上級領導追責;既想積極建言,又怕得罪領導。長此以往,最終只能導致其工作平庸、落入俗套。

歸根結底,一些干部的千事創業能力不足,主要是因為其工作能力欠缺,公共服務動機不足。如何從系統化、平臺化的思維鼓勵廣大干部干事創業和擔當作為是當下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議題之一。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的能力

全面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這必然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樹立法治觀念,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

但是,部分干部在這方面的能力短板明顯。第一,部分領導干部內心仍然癡迷于“人治”,法治意識薄弱,有法不依、違法不究、知法犯法的現象層出不窮,在他們看來,法律程序較為僵化,無法有效快速地解決問題,不如“人治”那樣靈活應變、高效及時。同時,他們也會認為通過“人治”可以彰顯自己的權威,凡事都要自己說了算。第二,部分干部缺乏必要的法律素養,他們認為業務工作為“實”,而法治工作為“虛”,沒有充分地認識到法治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在內心深處也缺乏對法律的尊重和敬畏。長期以來,由于缺乏對法律知識的考核,部分領導干部的法治素養亟待提升。第三,法治監督體系不完善,監督不到位,來自社會多方的監督缺位,對干部的震懾力不足,影響了監督效能。

從根本上講,由于監督體系的不完善、法治意識的薄弱以及法律素養的缺乏,當下一些領導千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的能力不高,短板明顯。因此,亟須從體系完善、意識培育和素養提升等方面著手,不斷提升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水平。

新時代崗位勝任基本素養

新時代,對領導干部勝任本職工作的能力素養提出更高要求。比如,伴隨著信息技術快速深嵌于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特別是以大數據、云計算和智能算法等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迅猛發展并逐步成熟,當下社會治理的基本范式和格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呼喚廣大干部要積極學習各類人工智能技術,綜合運用大數據、智能算法、融媒體等推動業務工作創新發展。雖然技術運用能夠給工作帶來諸多便利,但是在提升技術運用能力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方面,部分干部沒有樹立學習新技術的理念,一直固守傳統的工作經驗和方式,認為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和運用與自身工作關聯性不大,沒有在工作中使用新技術的意愿。另一方面,相應的技術能力培訓較為滯后,技術的更新換代速度較快,但是相應的培訓體系尚不完備,尚未按照干部的技術需求安排合適的培訓內容,從而形成技術培訓跟不上技術發展速度的局面,導致廣大干部難以運用新技術實施精細化管理服務。

再如,干部下沉作為一種特殊的工作模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在現實工作中,部分干部下沉一線,如果沒有相當的工作能力很難挑起基層工作的重擔。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批干部下沉一線,其中有一些下沉干部面臨紛繁復雜的一線工作時手足無措,難掩不適,無法高效快速地解決問題,反而成為基層的一種負擔。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要不斷提升廣大領導干部的治理能力。

責編/趙橙涔 美編/李祥峰

猜你喜歡
治理能力領導干部
大數據視角下的國家治理現代化
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法治精神”
加強干部考德 注重領導干部德行建設
黨員干部要以好家風涵養好作風
政府網站建設及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分析
參加體育運動對改善領導干部“亞健康”狀態的積極影響
領導干部如何做好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公共精神:服務型政府的必備“氣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