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與啟示

2020-11-23 01:53鄧麗君
人民論壇 2020年29期
關鍵詞:環境保護文明綠色

鄧麗君

【摘要】進入新時代,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認識最深、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好的發展“快車道”,生態文明建設逐漸融入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的全方位和全過程,并取得歷史性的顯著成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綠色發展、改革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提高全民參與意識,不斷把中國建設得更加美麗。

【關鍵字】新時代 生態文明 成就 啟示

【中圖分類號】D60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探索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內在規律,在充分吸收中國古代生態智慧、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借鑒西方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基礎上,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性成就

思想引領行動,價值決定方向,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逐漸融入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的全方位和全過程,并取得歷史性的顯著成效。

一是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全國綠地面積明顯擴大,森林覆蓋率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僅約8.6%提高到2019年的22.96%。全國森林蓄積量逐年增加,草地累計退化速度放緩,全國農用地土壤環境狀況總體穩定,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全國水土流失、荒漠化和沙化狀況呈現整體遏制、持續縮減、功能增強、效果明顯的良好態勢。在水體治理上,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明顯改善。與2012年相比,2019年七大流域和西北諸河、浙閩片河和西南諸河流域水質明顯改善。湖泊富營養狀況得到有效遏制。在大氣治理上,二氧化硫年均濃度明顯下降。目前我國環境質量整體呈穩中向好趨勢。

二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新時代下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認識程度之深、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臺頻度之密、監管執法尺度之嚴都前所未有?!八牧喊酥钡臉嫿ǔ浞煮w現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系統性、完整性,它從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三個方面分別建立起不同的環境治理制度。生態文明建設法治的創新主要表現在:在環境立法上,法律數量與規定的范圍增加,環境立法涉及的范圍不斷擴展,各項制度空白被加速填補。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號稱“史上最嚴”。在執法方式上,采用“五步法”環保督查的新管理思路,即通過督查、交辦、巡查、約談、專項督察的一套“組合拳”。此外,樹立了新的政績考核觀,不簡單以GDP論英雄,將環境改善情況與干部考核掛鉤。這些舉措表明,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向科學性、系統性、完整性推進。

三是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環境高水平保護協同推進。環境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速度既取決于嚴格環保的被迫倒逼機制,更取決于供給側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不斷優化,不斷推進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綠色產品標識不斷擴大,汽車、建材、紡織、電子、日化、家具、包裝等多個行業獲得了中國環境標識認證。綠色交易模式不斷創新,綠色金融、共享經濟、服務租賃、二手交易等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不斷增大。綠色物流發展迅速,推動包裝減量化、無害化,鼓勵網上購物綠色包裝、綠色配送、綠色回收已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綠色物流技術不斷推廣。

四是崇尚生態文明的“最大公約數”正在形成。生態文明建設重新審視并超越傳統工業文明下的文化價值體系,人民群眾已從原來的旁觀者、局外人、批評家轉變為保護者、建設者和受益者。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人民群眾自覺自發的行動,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和共同享有生態文明已成為人民群眾關心的大事。在公眾參與上,百姓熟練運用互聯網監督和參與環境保護,熱線電話、微信、網絡等舉報渠道整合極大促進百姓參與力度。此外,政府與媒體合作輿論監督的作用愈加顯著。各地多家省市電視臺開播輿論類監督節目,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針對輿論監督所曝光的環境問題,各地區集中解決了水污染、大氣污染、揚塵噪聲污染、農村面源污染、河溝水庫污染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環境問題。既贏得了老百姓的口碑和支持,也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啟示

首先,尊重自然規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先決條件,只有優待生態環境、合理利用資源、實現社會和諧,才能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在生態文明建設上要吸取歷史的慘痛教訓,改變原來以破壞環境和浪費資源為代價的發展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就是在提倡尊重自然的客觀規律前提下,承認生命共同體的存在,要求人們在實踐活動中重視自然、遵循自然規律,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以保證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疤烊撕弦弧薄暗婪ㄗ匀弧薄氨娚降取钡葌鹘y生態智慧,都強調人本身作為一個包含著諸多生命真理的世界觀體系的一員,要從內心世界出發,自覺自發地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自然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與自然和平共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生態理論的終極目標。

其次,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綠色發展繁榮。良好的生態環境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感獲得的增長點,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撐點。高質量經濟發展與高水平環境保護協同推進是保護自然價值、增值自然資本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原則。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就要以人與自然和諧為價值取向,以綠色低碳循環為主要原則,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基本抓手,推進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綠色轉變。就產業結構綠色轉型而言,就是要形成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不斷深化供給側改革,以新的消費升級動能、經濟增長動能和創新發展動能推動生態經濟高質量發展。就生產方式綠色轉型而言,就是堅持以綠色技術創新為先導,以資源高效利用為抓手,以綠色消費方式為助力,全方位全過程推進生產方式綠色發展。就生活方式綠色轉型而言,就是加快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就要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再次,完善頂層設計,追求科學治理精神。新時代下,要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相結合,增強生態環境治理的系統性、協同性和有效性,構建監管統一、執法嚴明的生態環境監管體系和全民參與的生態環境保護的社會行動體系,大幅提高環境治理能力。要以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著眼點,以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為總要求,不斷推動生態環境管理理念和方式轉變。生態文明大廈建得高,在繼續打深打牢法治這一根基基礎上,還要砌磚加瓦。堅持完善環境立法,打造法治建設主陣地,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唱響依法行政主旋律,以普法凝聚社會合力,護航美麗中國建設。此外,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扛起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做好對責任主體的明責、履責、追責,建立起保障生態環境改善的長效機制。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法治保障,在這方面還要繼續做好。

最后,全民參與行動,提升熱愛自然情懷。生態文明建設不僅需要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還需要自下而上的全民參與。生態問題的解決要以人民生態環境素養為基礎、以人民滿意為準繩、以環保社會組織為依靠、以全民參與和監督為保障建立起生態環境保護社會行動體系,大幅提高環境治理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倡導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讓生態環保思想成為社會生活中的主流文化”。一是要不斷加強公眾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技能培訓并使其積極建言獻策,建立自然教育體系,建設綠色學校,讓綠色教育走進學校、走進課堂。二是將生態環保知識的學習轉化為實際行動,推動公眾意識轉化為公眾意愿,使公眾自覺自發地做到保護生態環境,真正做到知行統一。三是要求公民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知識的學習實踐,從身邊小事做起,節約資源、低碳出行、適度消費、參加環保實踐、參與監督舉報。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身邊的人,動員社會成員共同參與到美麗中國生態實踐中,自覺做生態環境保護的倡導者、行動者和示范者。

責編/于洪清 美編/楊玲玲

猜你喜歡
環境保護文明綠色
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之重大(點)工程
漫說文明
文明過春節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追蹤綠色的秘密
新《環境保護法》4個配套辦法發布
再造綠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