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術教學與訓練中學生攻防意識的培養探究

2020-11-24 13:10任海軍
少年體育訓練 2020年10期
關鍵詞:武術動作意識

任海軍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山西 太原 030062)

武術不論流派與套路如何變化,其最根本的技術就是進攻與防守,如果缺少了攻防意識,那么武術的學習將失去意義,脫離了攻防實戰性的武術只會成為“炫技”表演。因此,在武術教學與訓練中加強攻防意識的培養,不僅能夠提高武術的實用性,更是將武術的傳承與發揚引向正確發展方向的重要條件。

1 何為攻防意識

攻防,進攻與防守的統稱;意識則是人們為了應對外界事物變化的一種心理活動。攻防意識即是人們將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到的事物變化通過自身判斷、理解與想象,由大腦向身體發出指令進行攻防應變的過程。攻防動作多種多樣、千變萬化,武術動作需要身體各部位的相互協調與配合。攻防意識會根據對方的行動將這些攻防動作技巧進行整合和排序,并做出相應的應對攻防,進而實現擊敗對手的目的,可以說武術動作的變化、招式的發出都是由攻防意識來支配完成的。只有擁有了攻防意識,武術才具備應對策略,武術本身才更具實用性,武術對戰才能完整呈現。攻防意識不僅對人們的判斷能力、反應速度、理解程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激發人們身體潛能的關鍵點,是武術學習的技術支撐。

2 攻防意識在武術教學與訓練中的意義和作用

2.1 促進武術文化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武術發源于原始社會,歷經時間的洗禮與磨煉,逐漸演化發展,從初具形態到如今的多種流派、種類,雖然風格各異、各具獨特性,但總體上來看都具備實用價值與欣賞價值,這也讓武術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武術的基本屬性就是攻防戰術技巧,武術的每招每式都具有相應的攻防作用,因此加強攻防意識的培養能夠讓人們體會武術的精髓所在。在武術教學與訓練中不斷加深攻防意識能夠讓學生對武術的技巧方法不斷地探索與思考,進而逐步提升自身的武術水平,同時武術在學生攻防意識提高的催化下,不再是華而不實的表演,這對武術的發展與傳播可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2 提高學生對武術的學習熱情

在武術教學與訓練中,將攻防動作與戰術實踐相結合,以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進行講解,能夠豐富武術課的形式,讓武術課增添許多令學生感興趣的亮點,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對武術的好奇心和求知心,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

2.3 強化學生對武術動作的理解與記憶

攻防意識能夠將武術動作串聯起來,將武術理論與實際動作進行完美融合,讓學生在攻防對戰中體驗武術動作的運用方法,加深對武術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攻防意識在由淺入深的武術教學與訓練過程中逐漸養成,并在大腦中形成武術的連貫動作,進而增強學生在各類競技中的適應能力。

2.4 提高競爭意識與團隊意識

培養攻防意識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是開展攻防實戰對抗。在攻防實戰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檢驗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學習成果,而且在對戰過程中能夠強化培養學生的競技精神和競爭意識,激發其進取心和拼搏意識。此外,分組式的對戰模式也讓同組成員的團隊意識無形中被加強,提高了團隊的整體凝聚力。

3 當前武術教學與訓練面臨的問題

(1)武術教學與訓練缺乏規范性,武術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有限?,F階段,我國學習武術主要依靠私人培訓機構,雖然各方力量加大了這些培訓機構的規范與整頓力度,但其培訓資質與環境條件仍然參差不齊。加之部分教師自身水平不足,對武術安全性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教學與訓練過程中對武術安全知識并未做特別強調和講解,直接影響了武術教學與訓練的效果與推廣。(2)武術教學與訓練形式單調、呆板。有些武術教師將大部分課堂時間用在基本功的教學與訓練上,留給武術動作講解和實際對戰的時間很少;有的武術教師則在學生學會整套武術動作后只要求其進行反復練習,如初中時期學習的太極二十四式。課堂上因缺少溝通與互動而變得呆板,教學與訓練模式的單一也讓武術課堂缺乏活躍性。

4 武術教學與訓練中學生攻防意識的培養方法

4.1 加強武術動作的解讀與分析,從中探討攻防要領

武術的各個動作均具有獨特的攻防作用,如太極二十四式中的“手揮琵琶”,其分解動作為跟步展手、后坐挑掌、虛步合臂。在教學與訓練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會將分解動作逐一教于學生,要求其熟記步驟并勤加練習,但對這一式動作的實際作用未做任何講解,學生只是單純地記住了動作,卻不知這一式究竟是怎樣使用的,更不知其技巧是什么。如此生硬地記憶武術動作,不僅記憶形成得不牢靠、不扎實,更讓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師應重點講解每個武術動作的攻防含義及特點,以動作演示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如何運用武術動作,與學生共同探尋武術的奧秘。以“手揮琵琶”為例,教師在將這一式的分解動作一一傳授給學生之后,可以選出一名學生作為對手,讓學生主動攻擊自己,之后運用“手揮琵琶”將對手擊敗,以此讓學生知曉武術動作的攻防含義。

4.2 豐富課堂形式,合理安排武術教學與訓練時間

武術教學與訓練課時時長一般為1.5~2 h,教師應合理地安排教學與訓練時間,除必要的熱身練習及做一些具有拉伸作用的基礎動作外,應在武術動作示范的同時增加攻防理論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將理論與動作融會貫通,加深對武術套路與技巧的理解與記憶。豐富課堂教學與訓練形式對于攻防意識的培養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如在教學與訓練過程中串講一些武術小趣聞、列舉一些武術安全知識案例,或運用現代多媒體方式向學生播放一些與武術相關的紀錄片等,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定期開展競賽活動,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各組學生之間的對抗,對學生進行打分與評價,再匯總各組的總分數,評定出得分最高的小組給予一些小獎勵,以此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3 加強實踐教學與訓練,以武術的實踐技術培養攻防意識

武術的教學與訓練更傾向于強身健體與自我保護,因此武術的實用意義要遠高于理論意義。教師在教學與訓練過程中要在實際運用上下功夫,在動作示范上加大教學與訓練力度,在技術技巧上做到“言傳身教”,讓學生在大腦中對理論知識有更直觀、更系統的理解,從而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效融合,縮短知識接收的時間,提高教學與訓練效率。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問題與事物是有差別的,在武術理論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旁觀者,而在實踐教學與訓練中學生則是參與者,只有親身經歷和感受,形成的理解與記憶才更加深刻。武術教師應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身對武術的感官能力和攻防意識,讓學生在實戰對抗中領悟武術的內涵,不斷積累實踐經驗,逐步完善攻防意識形態,從而實現武術教學與訓練的高質、高效。

4.4 回歸武術的本質,提高學生武術動作的質量

不論是對成套動作進行練習,還是開展實際對抗演練,武術都離不開技擊這一本質,想要在武術教學與訓練中培養攻防意識,就必須將武術教學與訓練回歸到技擊本質上來,對武術中踢、拿、摔、打4項技擊基本動作不斷進行規范化練習,讓每一個動作精細準確,打好武術技能的扎實基礎,同時注重提高學生武術動作的質量。學習武術動作不能止步于做出完整套路,還要仔細探究所做動作是否規范到位。在教學與訓練過程中,教師應制定每個動作的規范標準,衡量學生動作的標準程度,在力量與速度的控制上也要加強,提高和完善武術教學與訓練的規范性。

4.5 增加武德方面的內容,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武術

如今武術的學習群體不斷趨向年輕化、低齡化,或是為了增強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強健體魄,或是為了讓青少年擁有自我保護的能力,家長因各種原因讓青少年參與武術學習與訓練,不論因何緣由其初衷是好的,但在如今愈發開放的社會環境下,青少年易受到來自網絡或周圍負面信息的影響,加之青少年沖動叛逆的性格特點,反而讓武術為自身的行為增添了風險因素。因此,教師在武術教學與訓練中不僅要培養攻防意識,還要注重武德的傳授與熏陶,在技擊教學的同時融入道德修養方法,教會學生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學生意識到沖動可能會造成的不良后果。武術的目的不是為了取勝而取勝,不能為了擊敗對手而不計后果、不擇手段,要讓學生學會以武修德,形成自身的武學品質,樹立道德底線,以達到以武育人的目的。

5 結 語

武術是文化藝術與實戰技能的完美結合,一套武術動作既有藝術的美感,也具備格斗的作用,因此武術也成了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武術最初的形成就是為了防御外敵的以保護自身,形成攻防意識才能讓武術發揮出最基本、最實用的作用,在武術教學與訓練中重視培養學生攻防意識,對于武術的傳承、發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武術動作意識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下一個動作
《武術研究》歡迎投稿 歡迎訂閱
近十年武術產業的回顧與瞻望
論武術與軍事的結合發展之路
老外學武術,疫情也攔不住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非同一般的吃飯動作
《無我》:一具身體,兩種意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