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體育健康聯動網絡模式現代價值及實現途徑

2020-11-24 13:10梁蘭穎
少年體育訓練 2020年10期
關鍵詞:群體主體心理健康

梁蘭穎

(太原科技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4)

青少年體育健康聯動模式是指在青少年身心發育規律和健康教育影響要素分析的基礎上,以教育結果為導向,多教育主體深度參與,旨在促進體育健康教育氛圍創設和教育力量整合的新體育健康教育模式。從當前青少年體育健康教育的參與主體及影響結果來看,青少年體育健康聯動網絡模式的構建主要包含社會環境網絡、家庭-個體活動網絡以及學校教育網絡三大主體參與的新教育模式。健康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更是保證青少年群體實現全面發展和進行創新能力發展的根本。因此,關注青少年體育健康,深入探索青少年體育健康影響因素具有重要價值。

1 青少年體育健康問題及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1.1 身體健康教育存在體育有效鍛煉量不足和體質健康問題

教育部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有76.5%的青少年群體不僅存在體育鍛煉主動性差,除身體形態、肺活量外其他身體素質指標下降現象,還存在心血管疾病、體脂不健康低齡化的健康教育問題,這兩大問題已成為當前青少年群體健康教育的突出問題。青少年群體具有身心發展不穩定、不確定和成長性特點,青少年群體的體育健康問題較其他人群更為復雜。研究青少年體育健康聯動網絡模式必須剖析青少年體育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當前影響青少年體育健康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分為內、外部兩大因素,其中干預政策、環境建設及其教育政策是重要的外部影響因素,而青少年群體身心發育特點及其發展需要是重要的內部影響因素。有關文獻檢索結果顯示,我國高達89.1%的青少年體育鍛煉干預主體和促進力量均為學校,而72.3%的學校存在體育健康監管力量不足、監管措施不全和教育認知差異的問題,導致青少年身體活動干預實踐難以得到落實。我國青少年群體的周平均有效體育鍛煉量約為1.67 h,鍛煉強度多為中低強度,基本無法滿足青少年群體機體發展運動需求。

1.2 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供需不匹配現象,青少年群體存在心理健康問題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體育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文獻檢索結果顯示,當前我國青少年群體心理健康需求與供給不匹配,體育運動心理健康需求缺乏群體特征認識、理解和相應的干預措施,特別是家庭、社會參與度和干預匹配度呈較低水平。當前青少年體育健康心理教育的實施主體仍為學校,由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缺乏和教育認知不足,很多學校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師資、資源不足和開展成效不足或開展途徑缺失等發展問題,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對心理健康需求分析不足,青少年心理健康群體特征認識缺失和相應干預措施滯后等實踐問題,共同導致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實施與青少年心理健康需求存在不匹配現象。我國廣大青少年群體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也是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現狀。

1.3 體育情感教育缺失,體育健康教育存在認知盲區

體育情感是刺激個體產生體育健康運動行為與形成體育健康保健意識的重要內因。但有關調查顯示,我國高達60.7%的青少年群體的體育情感認知嚴重缺乏,甚至不了解人體運動原理,難以掌握體育活動的內在原理并獲得運動能力的主動提升;目前約87.5%的學校體育教學仍處于從屬地位,是智力教育的補充科目;由于課時和經費的制約,當前我國青少年學校體育教育健康教育內容、體育課程設置均缺乏體育情感認知教育,86%的學生 對體育運動缺乏情感,難以支持其自主進行課外體育鍛煉和養成長期的體育活動習慣。

2 青少年體育健康聯動網絡模式的現代價值認識及構建設想

2.1 可提升教育主體多層面的體育健康認知水平,形成青少年健康教育理論

我國青少年體育健康活動理論研究起步晚、認知淺,建設應用價值較低是當前我國青少年體育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發展問題,青少年體育健康管理手段和深度認知缺失則是引發青少年體育健康教育諸多問題的主因,我們應從青少年健康理論建設和健康認知2個層面入手,集中研究力量,探索青少年體育健康的研究方法和干預措施,這是提升我國青少年體育健康教育水平、促進青少年體育健康教育的最根本的出路。就文獻檢索結果來看,當前我國理論研究界對青少年體育健康專項研究及其干預實踐研究的比重較小,很難在較短時間內使青少年體育健康教育研究成為熱點,這也是今后理論研究和教育探索的一個重要方向。而本文提出青少年體育健康聯動網絡模式應注重青少年健康教育理論認知建設和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分析,則可在較短時間內使多方教育主體產生強烈的教育責任感,從而形成多層面的青少年體育健康認知,進而推動青少年健康理論建設,為我國青少年體育健康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礎。

2.2 促進青少年體育健康活動測量與評價模型研究,提升教育結果和執行力

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尚處于形成期,不僅身心健康水平不穩定,還易受環境、社會、教育主體和心理等眾多因素的影響。我國學者已經就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進行了包括信念、態度、動機等心理學理論視角的研究,并從干預手段、干預方法等應用視角進行了干預性試驗探索,但都沒發展到模型研究,對后續教育措施和教學實踐實施的精準教育和廣泛適用性帶來了一定影響,成為當前影響我國體育理論研究應用價值和理論指導水平的重要原因。青少年體育健康聯動網絡模式的提出有利于促進青少年體育健康活動測量與評價模型研究,從而能在體育健康教育結果和教育執行力2個層面產生較大影響,提升我國青少年體育健康教育的成效。

3 青少年體育健康教育聯動網絡模式實現途徑分析

3.1 建設專項研究基金,構建教育結果導向下的理論研究與實踐路徑

自從黨的十九大會議后,我國相關職能部門不僅制定了多項青少年體育健康教育專項政策,更是增加了專項教育資金和教育支持,使我國青少年體育教育迎來了新的跨越式發展,但其教育成效和健康教育結果仍然與教育設想存在巨大差異。就教育部每年發布的《青少年體質健康測試》成績來看,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教育結果并不理想,由此可以斷定以學校為絕對教育主體的現有體育健康教育模式很難滿足青少年體育健康教育要求。我國青少年體育健康教育發展滯后,主因在于青少年體育健康教育的聯動網絡缺失、研究力量分散、專項支持缺乏、實施主體難以產生教育合力和教育轉化率。當前我國青少年體育健康教育實施主體為各級學校,而研究主體則為科研院所和教育科研機構,各級學校為施教主體,同時也是國家青少年體育專項資金的受體單位,但參與一線教學的教師群體則主要為技術崗,缺乏科研能力,而科研機構具有很強的科研能力,但卻較難申請到國家青少年體育教育專項研究資金,這種教、研分離的二元制模式使得我國在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和體育健康教育理論與應用研究之間存在脫節,數據收集和整理缺乏針對性和群體適用性,也難以對青少年生活習慣和成長個性進行標準化及模型化處理,使得一線教學豐富的實踐經驗難以產生較好的教育結果,科研機構也難以為學校體育健康教育研制行之有效的運動處方。因此,探索青少年體育健康聯動網絡模式實現途徑必須從國家政策層面建設青少年體育健康專項研究基金,為青少年體育健康教育的高效開展提供理論建設和研究保障。

3.2 加速探索青少年體育健康模型分析和聯動網絡培養方法

青少年體育健康教育并不簡單等同于走、跑、跳、投體育鍛煉形式,而是應該基于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青少年群體的身體活動水平測量結果和青少年個體體質與體脂狀況,對其運動耗氧量、負荷心率、運動強度、周運動頻度進行建模推算,對他們的身體活動能量消耗和攝氧量進行預測與監測,從而制定簡便有效的鍛煉方法,提高體育健康鍛煉的科學性和指導性,充分監督和激勵青少年群體的體育健康鍛煉熱情和自覺性。另外,青少年體育健康教育聯動網絡模式還可通過模型數據監測,明確聯動網絡參與主體的職責:一是加強家庭端監護人群體的體育參與率和健康生活行為的養成率,通過身體和行為的影響為青少年家庭體育健康環境的建設提供扎實的保障;二是加強學校端教師與學生群體之間的動態監督與互動,形成良好的氛圍;三是加強社區、社會組織機構、科研院所等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為青少年體育健康聯動網絡提供科研、實踐活力和組織力量。

猜你喜歡
群體主體心理健康
強化述職評議 落實主體責任
論碳審計主體
心理健康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哪些群體容易“返貧”——受災戶、遇困戶、邊緣戶
何謂“主體間性”
認清虧欠問題——對參與近期香港暴亂的青年群體之我見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中間群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