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思維建模方式 提高地理教學質量

2020-11-24 20:42嘉峪關市逸夫小學
甘肅教育 2020年19期
關鍵詞:原型建構建模

○ 嘉峪關市逸夫小學

新課程倡導多元化學習方式,“地理學科的多元學習與思維建?!痹噲D從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之間、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備考能力之間、研究性學習和接受式學習之間尋找切入點和結合點,探討學習的科學方法,以進一步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逐步達到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一、思維建模概述

思維建模是將學習的思維過程通過建模工具做可視化表征。思維建模是一種建構性學習方式,學習者根據自己先前的知識經驗,使用所賦予的工具(軟工具和硬工具),建構對當前學習的理解,并將這種理解通過模型表達出來,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層理解。思維建模是處于實踐和理論之間的中介方法,是溝通實踐與理論之間的橋梁。建構思維模型可以從實踐出發,也可以從理論出發。

二、思維建模的具體實踐對地理教學的提升

地理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地理科學的知識本質,感受人類和環境之間的相關性,并對生存環境有更豐富生動和正面的認識,采用地理的視角和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地理研究的實體具有巨大的時空跨度,因此,對地理問題的探究不可能身臨其境,只能借助模型進行。

在研究、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時,提出或構建一定的模型,有助于師生借助熟悉的模型來實現條件向結論的轉化。建構模型的關鍵在于你要善于思考與總結,善于從具體中抽象出模型,即從“個別”抽象出“一般”,再將“一般”應用于其他類似的“個別”。因此,在學校地理教學范疇中,有必要通過構造一定的解題模式用于解決某些類似問題或利用已知的地理理論和實驗解決新的問題。

三、地理思維建模的基本特征與過程

地理思維建模的基本特征主要是體現了學生學習方法的基礎性、主體性、系統性、綜合性、啟發性、探究性、發展性和實用性。

思維建模的過程應包括分析、建模和解模三個過程。分析的過程主要是對特定的研究對象(原型)進行抽象、概括,抓住其主要信息以及與相關對象的共性問題。建模的過程主要是抽象思維或非邏輯思維的應用,通過舍棄研究對象(原型)的一些次要細節及非本質的聯系,對研究對象(原型)的主要信息做出一些必要的簡化、假設和一般化處理,并用適當的文字、公式或實物等方式去再現原型的各種復雜結構、特征、功能和聯系,以建構相對固定的思維模型。解模即運用已經建構的思維模型去解釋研究對象(原型)和解決實際問題。

四、學科案例——分析我國西北地區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及防治措施

1.分析:對區域環境問題的分析與考查歷來是地理考試的重點與難點。地理區域環境考題的發展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綜合、從課本論述到實際應用、從已有知識到情景遷移。這類試題的特點一般是包括環境問題的類型、分布地區、形成原因、造成的危害以及解決的措施。該類問題還會密切聯系社會生活實際,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主要考查學生接受、加工、應用新知識、新信息的能力。具有情景新穎、設問巧妙、鋪墊得當、知識新、思維量大、區分度好等特點。

2.建模: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立足課本,要強化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對典型區域的環境問題或是典型生態環境問題的典型分布區牢固記憶。其次,要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在明確典型生態環境問題形成原因的條件下,正確地進行知識的遷移,分析某一區域的生態環境問題。應用比較、歸納和演繹的思維方法,對不同類型的生態環境問題進行綜合分析,逐步建立該類題的“解題模型”。一般要把握住“在哪里”“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幾個要素。分析時首先明確該區域的位置和范圍,其次分析該區域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什么,第三步分析環境問題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與危害,最后根據問題特點或成因歸納總結治理措施。

實踐證明,思維建模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意識、培養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中學地理基礎性、綜合性、區域性特點突出,不同的地理現象和問題的復雜程度不同,而學生個體的思維特點也有差異,思維模型作為一種地理學習的中介和方法,有必要被更多的中學教師認可并實踐。

猜你喜歡
原型建構建模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聯想等效,拓展建?!浴皫щ娦∏蛟诘刃鲋凶鰣A周運動”為例
基于PSS/E的風電場建模與動態分析
《哈姆雷特》的《圣經》敘事原型考證
不對稱半橋變換器的建模與仿真
建構游戲玩不夠
論《西藏隱秘歲月》的原型復現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數的認識》例談
原型理論分析“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