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20-11-24 20:42山丹縣東街小學
甘肅教育 2020年19期
關鍵詞:古詩詞詩詞語文

○ 山丹縣東街小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闭n程的“總目標與內容”要求學生能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從文學作品中汲取智慧?!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一至六年級的學生優秀詩文的背誦量不少于160篇,并在附錄中增加了70首《古詩詞背誦推薦篇目》。加之部編教材對經典詩詞質和量的加大,使得越來越多的教師更加重視古詩詞的教學,這是一個好現象,說明教師已經認識到古詩詞對于一個學生、對于人一生發展的重要性。但在具體的落實和操作過程中,筆者認為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

1.追求背誦量,關注過程少。為了片面追求背誦量,教師往往采取暴風雨式的背誦方式。什么是“暴風雨式的背誦”呢?簡單來說,就是教師硬性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背誦一定數量的古詩詞,而且這個量還比較大。至于學生采取什么方式背、理解了沒有、背會了沒有、背到什么程度,教師往往不去關注。為什么會出現這類現象呢?主要是教師平時不注重學生的積累,到了學校要檢查或考試就來個臨時突擊,至于學生是不是真正掌握了,那就是學生自己的事了。

還有一部分教師只關注考試成績,一切都以成績為中心,而對于古詩詞的教學只局限于課本上編排的那幾首,至于對課外古詩詞往往不加關注。注重成績本無可厚非,因為考試這一檢驗教學效果的形式沒有改變,應試教育就還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語文教師要有大語文觀和長遠的眼光,語文教學不僅僅只是生字和詞語,還有詩詞歌賦;不僅僅只有課本知識,還有廣闊的生活天地。教師具有了大語文觀,就不會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啃一本薄薄的語文書;教師具有了大語文觀,就不會讓學生陷入無盡的題海之中;教師具有了大語文觀,就會帶領學生們愛上語文,愛上古詩詞,愛上朗誦,愛上寫作。

2.教學方法陳舊,學生學習興趣不濃。部分教師對于古詩詞的教學還停留在讀一讀、背一背、默一默的層面上,不管是什么題材的詩,也不管授課對象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古詩詞的教學方法始終是一個模式:先讀,讀完了背,背完了默寫,默寫完了也就算這首古詩詞的教學任務完成了??此茮]問題,學生考試能寫到紙上,別人問的時候也能背出來。但久而久之,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淺層次,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興趣也就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被慢慢扼殺了。

3.教師缺乏耐心,學生缺乏恒心。大部分教師已經認識到古詩詞的重要性,也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努力去嘗試不同形式的古詩詞教學,也在想辦法讓學生愛上古詩詞,但這個熱度持續的時間不長,很多時候是心血來潮時抓一陣子古詩詞教學,一旦有其他教學活動,或面臨考試等,古詩詞的教學和積累就被扔到一邊去了。對于學生來說,古詩詞的學習受教師的影響較大,學生能夠積累多少、理解有多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如果教師能持久地引導學生學習、積累古詩詞,并且能一以貫之地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生也就能隨著教師的節奏去積累古詩詞,也就能因教師而愛上古詩詞。但學生的學習往往缺乏持久性,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醒、不斷刺激、不斷點撥,才會杜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發生。

二、對策

1.充分利用課前3分鐘時間,開展課前吟誦活動。我們都知道一口吃不了大胖子的道理,特別是古詩詞的學習,更是急不得。開展課前吟誦活動就是要讓學生在點滴中積累,在潛移默化中吸收。教師不要貪多,每周就一兩首古詩詞,每節課之前去讀一讀、誦一誦,既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又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了古詩詞。要想讓課前吟誦取得實效,教師提前要安排好每周吟誦的古詩詞,或打印或制成PPT,提前下發給學生,讓學生先利用網絡、工具書等了解古詩詞。學生事先有了了解,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在全班吟誦和交流的時候就有了自信,有了興趣。同時,課前吟誦的形式要多種多樣,可以是全班齊誦,也可以是個別領讀;可以是教師范讀,可以是學生分角色讀;可以是同桌互讀,也可以是男女生對讀,只有形式的多樣化,才能持續激起學生誦讀的興趣。

2.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教師如果一直采用同一種方式給學生教學古詩詞,時間久了,再好的東西學生也會厭煩,而厭煩的后果不僅僅是學生不愛學習古詩詞,甚至是不愛學習語文這門課程。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我們可以采用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演一演、唱一唱的形式來教學古詩詞。因為低年級小學生知識儲備量較少,學習專注時間較短,如果整節課就是讀、背、寫,學生肯定是不喜歡的。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畫筆畫一畫詩中描寫的畫面,演一演詩中的情節,唱一唱古詩,這些應該是低年級小學生比較喜歡的,在畫、演和唱的過程中也是對古詩更深入的理解過程。對于高年級學生,教師可結合群文閱讀的方式,將同一作者不同時期的作品放在一起,也可以將不同作者的相同題材作品放在一起來學習,學習就有了深度和廣度,這對于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學《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時,筆者將《送孟浩然之廣陵》《易水送別》等幾首古詩詞放在一起教學。學習之前,讓學生搜集整理三位詩人的簡介和這三首詩的寫作背景。上課的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第一首古詩,并在理解的基礎上給學生教古人讀詩的方法:吟誦法。讓學生按照平長仄短的規律去讀,合著《陽關三疊》的曲調去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吟。讀著讀著、唱著唱著、吟著吟著,王維和元二的深厚情誼就不言自明了;讀著讀著、唱著唱著、吟著吟著,學生對于送別詩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有了第一首詩的學習積淀,結合課前搜集的每首詩的創作背景,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理解,按照平長仄短的規律去吟誦古詩。由于吟誦對于學生來說是新鮮的、是陌生的,學生在誦讀的過程就不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

3.積極開展誦讀活動,全力保證誦讀效果。對于小學生而言,誦讀如果離開了活動的支撐,誦讀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罢b讀”是血肉,“活動”是骨架,只有把“誦讀”和“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用活動支撐誦讀,以誦讀充實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中去感受誦讀帶來的魅力。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可以分年級設計活動。比如,低年級可以開展看圖編故事比賽、師生同臺誦讀和情景劇表演賽等,中高年級可以開展中華好詩詞大賽、主持人大賽、PK賽等。

學校近幾年開展的詩詞“一誦PK賽”,深受師生歡迎,效果較好。為檢驗學生一學期對古詩詞的誦讀成果,學期末,學校組織全校性的誦讀PK賽,比賽內容豐富,形式靈活新穎,通過“詩文對接”“詩文背誦”“詩詞小擂臺”等板塊的設計,分別考察了學生在背誦、識記、靈活應用經典詩文等方面的掌握程度。每一個板塊看似簡單,卻涵蓋了全體學生對經典詩詞的積累和靈活運用的能力?;顒又?,學生們精神飽滿、聲情并茂,展開了激烈的角逐。各班在誦讀詩文的同時,還配以音樂、表情和動作,讓吟誦更具韻味。

4.積極進行評價,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人人都希望得到尊重,得到肯定,小學生尤其需要。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教師如果忽視了評價,就會讓古詩詞的學習大打折扣。說到評價,有課堂中的及時評價,也有廣泛意義上的評價。

學生學習古詩詞本來就有困難,短短的幾句詩詞要讓學生理解句意、感悟情感、揣摩寫作意圖等等,對于小學生是有困難的,但小學生又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要抓住這一點,用巧妙的語言引導學生,讓學生不畏困難、迎難而上,同時教師要適時、恰當地評價學生,不斷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情。比如,在教學《鳥鳴澗》這首詩時,一位學生讀的聲音較大,筆者說:“你的聲音太洪亮了,你的聲音把睡得正香的鳥兒吵醒啦!”這位學生馬上低下了頭,我又問:“為什么把頭低下去了呢?”這位學生怯怯地說:“老師,我沒讀出山中的靜,”“沒關系,再試一試吧?!痹僮x這位學生就讀得有模有樣了。這樣,學生們就明白了“以靜寫動”的寫作手法。

對于廣泛意義上的評價,教師不妨定期在班內評選“書香家庭”“詩詞小能手”“誦讀之星”等,評選的目的一是肯定學生在古詩詞學習方面的進步;二是對家長、對學生的一種激勵。實踐證明,這樣的評選活動效果明顯,極大地調動了家長參與到誦讀古詩詞當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誦讀古詩詞的興趣;極大地提高了古詩詞學習的效率。

5.豐富校園文化建設,融入經典詩文元素。學校的育人場所不僅僅局限于教室,還應體現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優美的富有內涵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是潤物無聲的、是潛移默化的。教師可以將學生親手制作的詩配畫張貼在教室、櫥窗里,樓道墻壁可以懸掛適合學生誦讀和學習的古詩詞牌,這樣的育人氛圍一定會給學生們留下美的享受、美的熏陶。校園文化建設要盡一切可能散發詩香,一塊石頭、一面墻壁、一塊展板都有可能成為古詩詞的棲息地。

總之,要想讓古詩詞真正走進學生的心田,學校要創新開展誦讀活動,為誦讀注入活力;教師要為學生制定可行的目標并有毅力地去執行;學生要積極投入到古詩詞誦讀中去,在有滋有味的誦讀中去感受古詩詞給我們帶來的和諧美與韻律美,同時去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和恒久的魅力。要想讓古詩詞真正走進學生的心田,需要我們花很長時間、花費很多心血去做這件事,這個過程也許會很艱辛,但結果卻是那么美好。

猜你喜歡
古詩詞詩詞語文
踏青古詩詞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古詩詞中的新年
詩詞之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