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研究

2020-11-24 23:48張小方
就業與保障 2020年20期
關鍵詞:倡議跨文化國際化

文/張小方

2019 年4 月25 日至27 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300 多位來自50 個國家和20 多個國際組織的中外友人參加會議,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幕式上作重要講話,這標志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發展進入新高地。同時,對國際化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高標準和新要求。

一、“一帶一路”倡議背景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

“一帶一路”堅持和平、合作、共贏的精神以及平等、和諧、包容的內涵促進沿線國家在各個領域加強合作,以實現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民心相通。得人才者得未來,人才要素必然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因素,缺乏人才資源作為動力保障就無法成功抵達“一帶一路”倡議的勝利彼岸。然而,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過程中,國際化人才瓶頸問題仍舊是很突出的現實問題。

學界普遍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在全球化發展背景下提出,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與此同時,也為我國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提高質量的內涵式發展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新挑戰。在國家“一帶一路”大背景下,加快推進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加快培養國際化人才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國內高校應深入思考和科學探索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問題,使高校人才培養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建設事業,為“一帶一路”提供思想保障[1]。培養大批能夠服務“一帶一路”倡議,通曉國際規則,了解國際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國際化人才,是順應新時代新一輪改革開放大潮的關鍵問題。

二、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基本現狀和問題

時代發展的大潮促進高等教育要緊跟潮流,與時俱進地培養出能夠服務于全球化背景下“一帶一路”的宏偉建設,為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智力支持。國家和高校重視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在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規模和質量上取得了明顯成效[2],然而,與“一帶一路”人才基本需求相比尚存在較大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大學外語教育沒有受到足夠重視,學校的教學課時安排有限,學生通過課堂學習語言的時間無法滿足熟練掌握一門語言的最低要求。另一方面,大多數學生缺乏對英語學習的熱情,課余投入的時間不夠,故而導致學生普遍外語水平不樂觀;其次,高校開設的大學外語課程主要是英語,較少高校開設其他國家語言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學生外語能力普遍不高,同時學生所掌握的外語語種也較為單一;再次,高校在外語教學的過程中,偏重技能性培養,強調語言的工具性。然而,高校為大學生提供優質的外語教育就不能單純地只是把語言視作一個工具。語言承載文化,亦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因此,在強調語言工具性時,同時應兼顧人文性;最后,外語教育應培養學生世界眼光,塑造國際視野,幫助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思辨地審視西方文明核心價值取向,從而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受外語教育偏重工具性的影響,國際化人才對語言技能的掌握備受重視,然而,在涉外交流的過程中,尋求西方文化能夠接受的方式展現中國文化是國際化人才所欠缺的能力。這就要求在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以本土文化為根本,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具備文化自信的國際化人才才能在未來更好地應對中外文化交流、交融和交鋒的挑戰,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3]。

三、多舉措突破國際化人才培養瓶頸

面對“一帶一路”倡議對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帶來的新挑戰,高校應結合當前國際化人才培養現狀及問題,主動推動高等教育改革,改革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外語應用能力、語言競爭力、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拓展國際視野[4];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心,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能力。

(一)培養復語型人才,提高學生語言競爭力

扎實的外語水平是高校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基本要義,目前,從整體上看,普通高校大多數學生的外語水平不夠理想,尤其是外語聽說等實踐應用能力更為薄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未來的發展空間。尤其面對“一帶一路”倡議發展特殊歷史時期的嚴峻現實挑戰,高校須與時俱進地更新教育理念,從宏觀到微觀對大學外語教學進行改革,優化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專業課程設置,引進優秀教育專家或教師,靈活并高效運用慕課等線上教育資源,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利用選修課補充、拓展和延伸課堂教學,注重第二課堂建設,與政府、企業和事業單位合作創設學生實習實踐課堂知識的機會,提供學生輸出知識的有效渠道,從而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然而,單一語種人才適應面太狹窄,必須培養復語型人才,提高人才競爭力。目前,語言人才短缺,已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瓶頸問題。面對沿線國家的50 余種官方語言、近200 種主要語言,我國高校能夠教授的僅有20 種?!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語言多元化格局要求中國高校順勢規劃多元化的外語人才培養體系。但我國“單一型”語種結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通用語言人才匱乏的問題逐漸嚴重,長期以來形成了英語一種語言獨大的局面,很多高校僅能開設英語、日語、法語、德語等少數通用語種,學科同質化傾向明顯,小語種數量不足,課程設置不科學,非通用語種較少,如中亞、南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語言很少開設?!罢莆找环N語言,就掌握了通往一國文化的鑰匙,我們要通過一國的文化,去掌握這個鑰匙。用人家懂的語言,可以與之溝通,用懂人家的語言,可以進入他的心靈”。實現“民心相通”需要“語言相通”,高校應該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人才的培養重任,尤其是“多語種”人才培養的重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復語型人才培養的關鍵,高校應調整人才培養目標,積極引進人才,加大對非通用語師資培養的規模和力度,在“引進來”的同時,鼓勵學生和教師“走出去”,與沿線國家的師生增進交流,開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種課程,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的強度和密度,創設有利于學生多語種學習的良好校園環境。

(二)加強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培養,拓寬學生國際視野

何為思辨能力?有關學者指出,在情感態度上,思辨能力指勤學好問、理性客觀、謹慎公正、追求真理。在認知技能上,思辨能力是指能對背景等要素進行推理分析,并進行闡釋。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同時兼顧思辨能力的培養,真正提高大學生的語言能力。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是布道者,而應是發問者,通過提出問題,促進學生深入思考,教學內容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選擇能夠挑戰學生的認知并反映時代信息的新穎主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社會觀察,推理分析社會現象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學會討論、提問和評價不同的觀點和論述,學會綜合不同信息,學會跨學科多角度地思考問題,整合各種論據的重要性和相關性,學會反駁不同觀點,學會提出和辯護新觀點。通過思辨能力的訓練,學生在未來的社會實踐中,面對陌生的語境仍能夠在既定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推理,進行自我反思,自我調節,形成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國際化人才培養應當把語言的工具性學習變成人文教育的過程,并注重教育過程中,語言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跨文化能力的同步發展。大學英語教學應該為學生創設更多的英語交際場景,注重培養學生用英語交流的能力,逐漸過渡到培養借助英語學習專業知識、進行跨文化交際以及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本領,大學生外語能力培養過程中體現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除了語言交流溝通的能力,國際化人才應當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國際視野。高校在強調學生熟練掌握語言技能的基礎上,同時應將國際視野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注重引導學生利用語言深入系統地了解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人文概況。當前,我國高校英語教師跨文化教育意識和能力不高,學生跨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較弱,跨文化教育不夠深入有效。高校急需在課程設置中增加國際化課程的比重,通過必修課或者選修課,重點突出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歷史、政治和經濟等相關知識的灌輸,激發學生對異國文化的興趣,并培養學生對異國文化強烈的敏感性和認知度。提供學生赴海外交流學習的機會,尤其是前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深入對象國生活和學習,一方面將所學語言知識應用輸出,提升語言應用能力,另一方面,深入對象國了解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國民的思維方式等,提升跨文化理解能力和溝通能力,在文化沖突之中,找到彼此相通之處,實現求同存異共同的發展。

(三)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培養有中國情懷的國際化人才

國際化人才在未來的國際交流過程中肩負著將中國介紹給世界,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中華文化影響力的使命。國際化人才要具有國際視野,具備跨文化能力,文化不僅是指對象國文化,而同時還包括本國文化。培養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一流國際化人才,必須要有堅定的中國立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改革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在不斷擴大,世界各國緊密聯系,不同文化之間亦在交流和交鋒。各國尤其是西方大國大量的文化產品和價值觀念涌入中國,許多大學生缺乏足夠的辨識能力,被不良思潮所滲透,形成文化自卑心理,也有些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盲目自信,這兩種文化認知都是不可取的。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濃厚的中國情懷深入扎根并非一蹴而就的,高校要將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深植人心,在育人的各個環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用大學校園文化滋養人才,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和國家情懷。首先,要抓住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夯實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教育基礎。大學外語課程的教學中應傳播正能量,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學習外語的過程是了解和吸收西方文化的過程,也是在比較和辨別中西文化差異中深刻認知和傳承中華文化的過程?!皬娀⒄Z教學的文化性和育人功能,既彰顯了英語教學的質量和高度,也彰顯了英語教學的視野和擔當?!痹趪H化人才培養過程中,首先,需要相應開設中國文化主題的必修課和選修課,以彌補課程設置中“中國文化”元素之不足,介紹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使學生了解、熟知中國文化,逐漸形成文化自信意識,教師可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如就中西方文化差異選取某一話題,組織學生思考、查閱資料、討論辯論,引導學生具有識別中西文化差異的能力。其次,要注重打造校園文化,優化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校園環境,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勇敢地追逐真善美。同時,高校要緊跟信息時代步伐,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客觀認知主流文化,不斷提升網絡文化的育人功能,提高學生文化自信。

四、結語

“一帶一路”倡議對人才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提出了現實需求,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必須加大對人才的開發,筑牢“一帶一路”倡議的人才根基。高校需在理清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總結經驗,突破傳統模式,加快國際化人才培養。高校應加快培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小語種語言人才,打造復語型人才,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溝通能力,塑造人才國際視野,同時,還應加強文化自信教育,培養能夠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國際化人才。

猜你喜歡
倡議跨文化國際化
聚焦港口國際化
浙江向全行業發起廉潔自律倡議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保護一半倡議: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愿景和實踐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發起攜手共贏合作倡議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直銷企業國際化并不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