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推進農民工向高素質產業工人轉型升級

2020-11-24 10:49湖北省總工會政策研究室
工友 2020年11期
關鍵詞:農民工群體技能

湖北省總工會政策研究室

我省有600多萬農民工,占據了1400萬職工群體的半壁江山,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由于歷史原因形成的戶籍、土地、社會保障等限制,較大比例農民工主要從事初級崗位和低端勞動,難以滿足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帶來的用工需求。因此,提升農民工職業技能,推動農民工向高素質產業工人轉型升級,不僅是農民工個人職業發展的需求,也是壯大產業工人隊伍、適應經濟新常態的必然選擇。為進一步掌握我省加快推進農民工向高素質產業工人轉型升級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和建議,省總工會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組成聯合調研組,赴武漢、黃石、十堰、孝感等地,通過個案訪談、座談調查、問卷調查等方式,展開專題調研。

一、農民工群體基本現狀

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轉型和經濟水平的增長,工業化、信息化的進程加快,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農民工群體較以往發生了積極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

本次調研顯示,農民工群體在學歷方面,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2.3%,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18.89%,大專/高職文化程度的占比10.14%,高中/中專文化程度的占比28.5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42.4%。整體來看,農民工群體的受教育水平已有明顯提升。以往其文化程度多集中在小學、初中水平,而今80后、90后也逐漸加入到農民工行列中來,作為我國推行的九年義務教育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其文化程度有較大提升。

職業發展意識逐漸增強

調研顯示,在被問及是否擔心自己目前的職業技能會在未來過時,容易被新技術替代時,24.42%的農民工表示非常擔心,50.69%的農民工表示比較擔心或有點擔心,僅24.88%的農民工表示不擔心。隨著近年來大力宣傳,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影響范圍不斷擴大,也逐步成為廣大農民工群體認同的價值觀。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具有職業危機感和憂患意識,能夠認識到持續性技能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自身職業發展及規劃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市民化訴求更加強烈

調研顯示,47.31%的農民工希望成為城市居民,并且相信憑借自己努力,可以實現目標;22.76%的農民工希望城市居民不排斥外來人口,但對于是否能夠融入城市生活沒有信心;16.13%的農民工認為短期內沒有希望,如果城市生活難以為繼,會選擇回鄉或換地方工作;13.79%的農民工僅是單純賺錢,對其它方面沒有長遠考慮??梢娰嶅X養家已不是農民工外出打工的唯一追求,他們也希望通過技能的提升、職業的發展實現自身價值,提高生活質量,甚至改變下一代人的命運。

二、農民工群體職業化轉型面臨的主要問題

整體技能素質有待提高

近年來,盡管農民工整體文化教育水平較以往有較大提高,但大多數農民工學歷水平仍為初高中及以下,整體技能水平也普遍偏低。本次調研數據顯示,37.79%的農民工并未接受過任何相關的技能培訓,無任何技術等級,25.81%的農民工技術等級為初級,16.13%為中級工,8.76%為高級工,8.29%為技師,高級技師僅占比3.23%。農民工群體多數在勞動密集型行業從事生產一線最臟最累的工作。工作環境和生活現狀決定了他們普遍缺乏時間和精力進行職業教育和技能提升。

就業范圍和就業渠道有待拓寬

受文化和技能水平所限,農民工群體中的多數只能從事技術含量低、技能要求低的重體力勞動,而這樣的工作往往又反過來限制了他們的技能提升。調查還反映出農民工外出就業渠道比較單一。由于企業招工與農民工求職存在較多的信息不對稱現象,農民工群體就業難,擇業更難。本次調研顯示,53%的農民工是朋友或者老鄉介紹,15.67%的農民工是通過勞動力市場,11.98%的農民工是通過職業中介機構,15.21%的農民工是通過網絡報紙,由政府安置或工會幫助就業的僅占4.15%。狹窄的就業范圍和就業渠道,導致很多農民工崗位可能被新技術取代,或者在面臨新冠疫情等突發狀況時,抗風險能力較低。

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有待完善

目前現有的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體系主要包括職業院校、社會培訓機構及企業自身。經調研了解,職業院校主要針對未入讀普通高中的初中畢業生,而農民工多半已進入工作崗位,脫崗重新入學就讀存在較大障礙;社會培訓機構授課方式傳統、內容單一,部分課程內容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學到的知識無法快速變現,不能轉化為升職或加薪的現利,對農民工缺乏吸引力;很多企業對職工培訓不夠重視,一些私營、個體單位的職工參加培訓比例偏低,農民工參加培訓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同時,各地政府在農民工培訓方面提供的財政支持差別較大,部分地區經費落實難,申報程序繁瑣,周期較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的全面推進。

用工管理體系有待規范

本次調研顯示,還有相當部分農民工沒有與單位或雇主簽訂勞動合同,農民工工資拖欠現象仍然時有發生。部分用工單位為了降低用工成本,以勞務派遣形式要求農民工置換身份,委托勞務派遣公司與農民工簽訂勞務合同,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工,規避五險一金的繳納。在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方面,相較于城鎮戶籍的其他勞動者,農民工參保比例仍然偏低。

市民化進程有待提速

調研顯示,54.38%的農民工認為其在城市沒有歸屬感,53.92%的農民工認為機會不平等,收入分配不公平,38.71%的農民工認為處于弱勢地位,缺乏維權能力,39.17%的農民工認為就醫、就學等方面的限制較多。歷史上城鄉二元化的戶籍制度某種程度上成為資源分配的隔離機制,使農民工無法與城市市民平等地享有住房保障、養老、醫療等方面的福利。長此以往,其身份認同感與城市融入感被削弱,城市市民社會和農民工社會的分化愈加明顯,農民工難以融入城市市民社會。

三、加快推進農民工向高素質產業工人轉型升級的對策建議

強化內生動力,夯實農民工向高素質產業工人轉型升級的思想基礎

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在農民工群體中大力營造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濃厚氛圍,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積極宣傳來自農民工群體的正面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引導廣大農民工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理念。創新思想教育工作方式,采用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喜聞樂見的形式,積極宣傳黨和政府關心關愛農民工的政策舉措,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園區、進企業、進車間、進班組,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廣大農民工自覺聽黨話、跟黨走。

強化自我意識提升。對農民工宣傳灌輸“技能改變命運”“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觀念,使他們認識到,要保持和提升自身競爭力,必須跟上時代步伐,實現“憑技術”上崗。增強農民工學習知識、提升技能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促使他們踴躍參加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切實提高自身技能素質和綜合素質,積極適應新時代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需要。

激發創業熱情。幫助農民工樹立正確創業觀,激發技能提升內驅動力。利用微信、微博、融媒體等網絡平臺,采取多種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典型創業者的創業經歷、創業故事,引導農民工正確認識培訓投資、個人發展和生活質量的聯系,付出一定資金和時間學習專業技能,能夠提高自身素質,更能改善自身和家人生活,切實帶動農民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自身技能素質的熱情。

提升培訓實效,構建農民工向高素質產業工人轉型升級的素質基礎

創新職業培訓體系。落實好我省今年推進實施的職業教育賦能提質專項行動,通過大規模的職業技能培訓,在增強參訓人員的就業創業能力的同時,增強職業院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發揮好企業的主體作用,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提取和使用職業培訓經費,制定培訓計劃,制定與技能水平相適應的薪資制度,以激勵農民工積極主動參加技能培訓。加強校企融合,打造一批具備實踐經驗的高素質“雙師型”職業教育師資隊伍,以傳幫帶形式強化技能實操培訓。大力推廣“互聯網+培訓”模式,搭建面向農民工開放的優質網絡學習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積極構建覆蓋城鄉的遠程職業教育培訓公共服務體系,助推農民工隨時學習、終身學習。

注重與就業相結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后勞動力市場對人才的要求,多安排適合不同文化層次的、市場需求大、實操性強的培訓內容,保證農民工接受的培訓符合就業市場發展要求。根據各類用工單位的需要和崗位要求,廣泛開展以需定培、以培供需、定向輸出、定崗就業的訂單培訓,形成“培養、就業”一體培訓模式。重點抓好創業培訓,結合農業生產和新農村建設需求,廣泛開展特色農業、種植養殖、農副產品加工等實用技術培訓,增強農民工自主創業能力,為他們創造更多就業創業機會。

注重與農民工需求相結合。充分考慮到他們因為自身的文化技能水平、工作環境、職業規劃等方面的需求,以最大化調動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培訓內容上,以實用技術培訓為主,理論知識要少而精的同時,側重通過現場演示、實地操作等實訓方式,切實提高農民工生產技能。在培訓時間上,要充分考慮到農民工工作時間、休息時間上的協調與分配,采取登記空余時間、分批次培訓的方式,確保農民工學習效率,以獲得較為理想的培訓效果。在培訓渠道上,要保障信息傳遞的時效性及發布渠道的多樣性,使得培訓課程信息能夠通過多種形式、渠道被農民工群體獲知。

營造社會氛圍,筑牢農民工向高素質產業工人轉型升級的社會基礎

切實保障農民工群體基本社會權益。提高農民工在各級黨代會、人大、政協、工會代表大會及企業職代會中的代表比例,增加其參政議政、權益表達、參與決策管理的渠道和機會。規范農民工用工管理,推動有關農民工政策措施的制定、完善和落實,依法維護農民工在勞動、休息休假、工資收入、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合法權益。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對常住農民工群體的服務供給,讓農民工與城市居民一道分享城市發展紅利,進而增強其城市歸屬感與社會認同感。

切實解決農民工群體后顧之憂。進一步推動城鎮化建設,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更好地解決農民工進城落戶、住房保障、醫療服務、子女就學和社會保險等最困難最操心最憂慮的現實問題,不斷滿足農民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別是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作用,持續唱響做實春送崗位、夏送清涼、金秋助學、冬送溫暖的“四季歌”,為困難農民工提供困難幫扶慰問,為權益受侵害農民工提供公益法律服務,實實在在為他們解決困難、提供幫助,進一步增強農民工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切實營造關愛農民工的社會環境。作為城市社會中的相對弱勢群體,社會應該高度重視其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給農民工群體更多的人文關懷。大力宣傳維護和保障農民工勞動權益的法規政策,大力宣傳農民工為城市建設、國家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大力宣傳服務農民工、關愛農民工的好人好事,開展城鎮居民與農民工社區聯誼活動,加強聯系,消除偏見,努力營造全社會尊重、理解、關愛農民工的良好氛圍。

猜你喜歡
農民工群體技能
2021年就地過年農民工達8 700多萬
“點對點”幫2萬名農民工返崗
女生總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哪些群體容易“返貧”——受災戶、遇困戶、邊緣戶
關愛地球,學生成主流群體
認清虧欠問題——對參與近期香港暴亂的青年群體之我見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勞動技能up up!
拼技能,享豐收
我國2.8億農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