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學生朗讀能力培養淺探

2020-11-25 08:50李炳蓮
讀與寫 2020年10期
關鍵詞:素養過程能力

李炳蓮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西坪鎮西坪小學 貴州 遵義 563120)

朗讀,是將文字轉換為有聲語言的過程。朗讀的過程,也是學生領悟文本內涵和情感,把握語言文字思想的過程。小學階段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的啟蒙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能夠有效地改變過去應試化的語文教育模式,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對文本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發展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立足“知識與技能”的教育目標,通過朗讀訓練的開展,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和實踐能力,構建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價值及其對策。

1.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意義

1.1 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讀”是“悟”的有效途徑。有效地讀、反復地讀,能夠促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把握文本的思想情感和內涵,取得好的語文教學質量。對小學生而言,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開展朗讀訓練,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一方面,朗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朗讀和閱讀,其是都隸屬于“讀”的范疇,只不過朗讀是有聲的“讀”,而閱讀絕大部分時間是屬于無聲的讀,是默讀。小學生的語文基礎薄弱,教師在語文教學指導中,通過指導學生大聲地朗讀,有感情地讀,能夠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知蘊藏在文章中的思想和內涵,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另一方面,朗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朗讀是規范學生語言使用的有效途徑。小學生在日常的語言交際和表達的過程中,在語言的使用上也許并不規范,而朗讀,則有助于規范學生的語言使用方式,同時,朗讀的過程,學生需要用標準的普通話、正確的語調、把握節奏等,方能取得好的效果。長期的朗讀,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尤其是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開展朗讀訓練,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

1.2 改革創新小學語文教學。近年來,國內關于教育改革的呼聲不止。而實際的教學中,應試化的教育現象普遍存在。這種應試化的語文教學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例如,筆者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發現:很多小學生存在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低下的現狀,普通話水平低下,日常語言表達能力不高,朗讀文本的能力有限等。而出現這樣的教學問題,與教師日常的教育指導和訓練缺失有關。在此背景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改變這種應試化的語文教育模式,通過朗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提高學生普通話水平,重視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等等,都有助于改革創新傳統的語文教育模式,構建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

2.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有效對策

2.1 尊重學生主體,科學制定朗讀訓練計劃。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針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訓練基本缺失的現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科學制定朗讀訓練的計劃,合理規劃朗讀的時間,夯實朗讀教學基礎。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合理規劃朗讀教學時間。部分語文教師在朗讀訓練開展的過程中,大有“三分鐘熱情”之感,心血來潮時就開展朗讀訓練,而更多的時候,朗讀訓練依然處于缺位的狀態。這樣的朗讀教學缺乏系統性。因此,合理規劃朗讀訓練時間至關重要。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早讀時間、每堂課預留5-10分鐘時間進行朗讀訓練。利用早讀時間指導學生朗讀,不失為最佳時機。此外,在每堂課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系統化的朗讀訓練,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其次,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朗讀訓練時,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朗讀中的薄弱項進行指導。例如,學生普通話水平低了,教師應當在朗讀訓練的過程中糾正學生不正確的發音,提高學生音準;如果學生在節奏、停頓等方面的把握不好,教師就加強語調、節奏等的訓練,在長期的訓練中促使學生朗讀能力提升。

2.2 重視教師范讀、領讀。對小學生而言,在進行語文朗讀的過程中,教師的示范性朗讀至關重要。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自身的范讀、領讀等,讓學生在模仿教師的過程中提高朗讀能力。教師在范讀的過程中,要把握好節奏、語調和情感,適當的時候應當有相應的肢體語言,盡可能采取表演性朗讀的方式,增強語文朗讀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例如,在《小竹排在畫中游》一課中,筆者先用輕松的語氣,節奏較慢的語調領讀的“小竹排,順水流”,將學生帶入詩的意境;接著歡快地領讀“鳥兒唱,魚兒游”,用聲音渲染快樂的氣氛;領讀“兩岸樹木密,禾苗綠油油”則用欣喜的語氣誘發學生對景物喜愛之情;最后充滿激情地高聲朗讀“江南魚米鄉,小竹排在畫中游”,將學生的情緒推向高潮。

2.3 創新朗讀形式,激發朗讀興趣。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朗讀訓練的過程中,要積極創新朗讀教學的形式,切忌單一化的朗讀形式。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讀的形式,通過角色飾演,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把握朗讀文本思想情感內涵,,讀出各種人物的喜怒、兇善,讀者繪聲繪色,聽者身臨其境。例如,在《坐井觀天》一文中,教師就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分角色朗讀,通過同桌之間的兩兩合作,讓學生分別扮演小青蛙、小鳥然后進行對話交流,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開展朗讀訓練,借助朗讀,培養學生語感,提高學生語言領悟能力,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素養過程能力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抓住本質重理解基于素養活應用
集合學習中的數學素養
多思少箅彰顯素養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一節踐行核心素養的數學拓展課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