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探小學思政課教學中的“八要”“三忌”

2020-11-26 23:11汪海瀾
大陸橋視野 2020年8期
關鍵詞:思政課思政教學內容

文/汪海瀾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對學校培養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從小學階段就要開展高質量的思政課顯得非常重要。

一、小學思政課教學中的“八要”

(一)要提高學生上好思政課的自覺性

思政課教學承擔著培養有思想、有道德、有信念人才的重要責任,學校不能讓思政課成為擺設,讓學生輕視這門學科,而要讓學生認識到思政課的重要意義,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思政課的學習中;教師應積極上好每一節課,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推動教學形式多樣化,對學生的思想心品質等多方面進行積極的引導和啟發。

(二)要深入了解思政課文本的特點

教師在開展思政課教學的時候,要認識到思政課整合了品德、歷史、地理以及社會等多個學科的內容,具有非常強的綜合性,它的內容設計不僅局限在課堂上,更是體現在課前課后以及校內外的教學活動中。除了課本上的知識圖片等內容后,教師還可以從孩子的視角出發,嘗試著運用小學生喜歡的語言和方式,通過插入圖片、播放視頻等增加思政課文本的趣味性和啟發性來提升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要發揮思政課的指導性和實踐性

教師要發揮思政課內容的指導性和實踐性。首先,思政課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引導學生關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學會與人相處。其次,思政課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成長密切相關,例如當學生對異性有好感萌芽的時候,它能正確引導學生如何與異性相處,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

(四)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

開展思政教學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思政課教材是根據學生的階段性年齡特征、心理素質、認知規律等編排的,每一冊內容都有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的側重點。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比如,對于一年級的學生,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愛清潔、愛學習、有禮貌等習慣。對于三年級的學生,教師就需要培養學生愛護公物、知錯就改、誠實守信等素質修養。當學生到了中高年級,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感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

(五)要發揮主陣地的作用

思政課是學生接受品德教育的主陣地,教師要積極利用每周的思政課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還需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塑造他們健康的人格。

(六)要與情感活動結合

教師要把德育教育寓于情感活動之中,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設計相應的教學情境,把枯燥的說教活動轉變成情感教育,讓學生在情感的帶動下,有效提升學習動力。

(七)要結合學生的實際

思政的教學內容歸根結底要應用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因此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的講解才能引起學生的關注。比如說,教師講解助人為樂的意義,可以引導學生每周做一件好事并寫下感想來親身體會助人為樂的意義。

(八)要積極進行拓展延伸

雖然思政課的教材比較完善,但時事政治無法及時收錄到思政內容中,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將時政內容及時地融入教學活動中來引導學生對國家社會重要時事的了解和關注。

二、小學思政課教學的“三忌”

(一)忌輕視思政課教學

據筆者了解,很多教師輕視思政課,課上先讓學生閱讀教材上的文本,之后布置幾道作業,二十分鐘就結束了一節課的內容。這樣的教學安排難以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

(二)忌枯燥乏味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把思政課變成了枯燥的傳道課,課上僅僅讓學生喊一些無關緊要的口號,背誦一些死板的道理,無視了理論的適用性。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模擬情景,讓學生結合自己和他人的表現展開討論,引導學生正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行為。

(三)忌把思政課變成語文課

思政教育需要融入情感因素,但卻不能把它變成以情感溝通為主的語文課。思政課教學要按照教材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可以補充課外內容來輔助講解,但這些課外內容不能成為課堂教學內容的主導,否則思政課的教學就偏離了主題。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思政課教學對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既要要堅持“八要”“三忌”,又要充分發揮思政課的特殊教育作用來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猜你喜歡
思政課思政教學內容
綜合利用單元教學內容進行整體單元復習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開放大學交互式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應用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思政課“需求側”
“小三明治式”議題中心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運用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等差數列教學內容的深化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