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我國上市公司再融資方式和政策發展

2020-11-27 16:11郭嘉欣
大眾投資指南 2020年1期
關鍵詞:再融資股權資本

郭嘉欣

(西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04)

一、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上市公司在擴大公司規模時便需要充足的資金保障。而再融資作為獲取資金來源的有效形式目前引起廣大上市公司的重視。但是在進行再融資的過程中卻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為了確保上市公司能高效利用再融資的方式促進公司的發展,對再融資方面進行研究便有很大的必要性。

二、上市公司再融資方式概述

第一,配股。指公司在賣現有的股份時,根據老股東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老股東享有優先權。對于此種方式,由于新老股東的利益不牽涉其中,并且操作便捷、審核較快,所以在進行再融資時該種方式尤為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睞。第二,增發。指在對本公司的股票進行買賣時,對于本公司的股票不管購買者之前是否持有都享有購買權。對于此種方式,相比第一種其規模更大,但是本質大同小異,差別主要體現在面向的受益人這一方面。第三,可轉換債券。指在對本公司的債券進行買賣時,基于特定的時機下,債券可向公司股票進行轉換,期間投資人的收益主要來自其差值。但是相比不可轉換債券,此債券的報酬率不高[1]。

三、上市公司再融資存在的問題

(一)存在不良動機

在進行再融資時,目前很多上市公司普遍都會結合國家再融資政策的上限進行,即在公司的再融資方案中以籌集資金最大化為主要目標,資金的籌集往往不是以公司的實際需求為依據,甚至一些公司還會利用再融資“圈錢”。

(二)方式單一

目前股權融資是多數上市公司的主要融資方式。而在現代資本理論結構中認為:公司在選擇再融資方式時最多的應為內部股權融資,其次為債務融資,最后為外部股權融資。然而現實情況往往與之背離。同時,在這幾種再融資方式中由于外部股權融資往往具備如下優勢:一是融資規??捎^,二是限制條件不多,三是不需要利息支出,四是經營效益高。因此,上市公司在選擇再融資方式時該種方式變成首選。而股權融資后,股本的上升導致資本難以與投資項目的收益持平,公司業績指標也會因此稀釋并下滑。所以,再融資后的盈利與預期之間就會存在極大的偏差,進而公司股票價格就會受到不利的影響[2]。

(三)資金利用率不高

上市公司為了謀取更好的發展都渴望得到融資。但目前多數上市公司并未能注重落實經營可行性分析的工作,因此就會造成如下現象的出現:一是投資方向不明,二是項目預期不切實際,三是閑置資金多,四是使用募集資金時的效率不高。而對于那些閑置的資金,多數上市公司則會對資金投向進行變更,甚至有些公司將其向國債市場投入,以此獲取利息。而低效利用資金勢必浪費資本市場資源。

(四)行為存在偏差

上市公司選擇再融資方式時應以企業利益最大化為依據。然而基于我國股權分置的政策,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股東利益存在偏差,造成最終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選擇再融資方式。另外,對于上市公司的股票,目前非流通股股東的持有量相當高,因此實現非流通股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即上市公司的目標所在,且在做相關決策時也主要以非流通股股東的意向為主?;诖?,流通股股東的利益便難以得到保障。

四、上市公司再融資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提高融資觀念的正確性

上市公司在做決策時管理層為主要決策人,所以公司的融資金額一般與管理層的融資觀念有極大的關系。目前也許股權融資的成本不高,所以在進行再融資時成為首選。但是資本市場在逐漸穩定后,這樣的現狀不可能一成不變,所以股權成本也會變成真實的成本。如此當短期股本增長過快時,勢必給公司的成本和發展帶來不利[3]。因此,管理層在進行再融資決策時要充分考慮資本市場的發展實際,并做到三思而后行。

(二)增強公司品質

目前對于我國的上市公司,它們的品質呈現出“良莠不齊”的現狀。為此注重完善上市公司的誠信考核制度便有很大的必要性。在此過程中應切實做到如下幾點:第一,提高上市公司的社會公信度,確保其能夠嚴格做好信息披露方面的工作。第二,提高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的監管力度,以此避免上市公司出現虛假報告等不良現象。同時,當上市公司出現不良現象時需對上市公司進行嚴懲,以儆效尤,以此促進上市公司品質的提高。

(三)創新融資方式

受到我國的早起股權分置影響,上市公司普遍熱衷于股權再融資。2005年4月29日我國正式施行《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自此開始改革股權分置。在這樣的背景下,所以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工具就會變得更多,如此就能有更多理性選擇機會進行再融資,并且在取舍債務和權益時也能更科學合理,進而便能提高公司經營決策的可行性和科學性[4]。此外,在創新再融資方式時還可以參考國外的優秀做法,例如可以有效結合增發新股和配股,以此最大限度對再融資的需求予以滿足。

(四)加強資本市場監管

我國自成立資本市場以來,監管有效性低的問題普遍存在,不僅難以深刻認識資本市場,而且對監管手段進行采用時行政化凸顯,所以在對資本市場進行調控時就會缺乏特殊的手段進行。如此,基于資本市場監管不完善的前提下,上市公司就會產生鉆漏洞的行為。故而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加強資本市場監管、完善成套的資本市場體系便有很大的必要性。同時,在該體系中應該充分實現能夠互相制約、協調、補充的目標,且監管要契合社會主義和資本市場的發展[5]。

五、上市公司再融資的政策發展

(一)配股政策發展

1992年至次年有關上市公司配股的政策開始在證券監督管理會出臺,并且《關于上市公司送配股權的暫行規定》在1993年正式頒布。在此規定中對于配股融資的問題,則對該方面的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明確。1994年到1996年,在實踐配股融資的過程中證監針對存在的問題陸續頒布兩大政策通知,即一是《關于執行〈公司法〉規范上市公司配股的通知》,二是《關于1996年上市公司配股工作的通知》,并且在通知中限制發行配股融資的規模。1997年至2001年對于配股融資的條件,在已發布的相關通知中已適當地放寬。2006年,出臺并開始實行《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其中對配股融資時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要求這一方面,該管理辦法已明確對此項規定進行取消,上市公司只需在最近三年維持盈利狀態即可[7]。

(二)增發政策發展

1994年增發融資的方式開始出現于上市公司,1994年至1998年由于增發融資的相關政策還未建立健全,所以增發融資的法律依據則主要有如下:一是《公司法》,二是《股票發行與交易暫行條例》。而對于增發融資的條件和標準,分別在2000年的《上市公司向社會公開募集股份暫行辦法》和2001年的《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管理辦法》中進行明確。2002年為了有效解決融資隨意性較強的問題我國出臺《關于上市公司增發新股有關條件的通知》,自此增發融資的門檻開始變高。2006年《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開始實行,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約束機制則得到進一步強化。

(三)可轉化債權政策發展

1992年該種再融資方式開始出現,1997年對于可轉換債券融資的條件則在《可轉換公司債券管理暫行辦法》中得到明確。2001年《上市公司發行可轉換債券實施辦法》開始出臺,在這樣的背景下發行門檻得到降低。2003年對于可轉換債券融資的條件,基于《上市公司可轉換債券管理辦法出臺》后已進一步放寬[6]。

六、結束語

上市公司在融資市場的發展與市場經濟發展間是密不可分的,隨著再融資渠道和方式的增加、融資審批程序的簡化、市場約束機制的強化,目前我國的再融資政策和體系已得到進一步優化和完善[8]。因此,上市公司要善于運用科學合理的再融資方式,以此推動公司的發展。

猜你喜歡
再融資股權資本
新形勢下私募股權投資發展趨勢及未來展望
什么是股權轉讓,股權轉讓有哪些注意事項
VR 資本之路
“零資本”下的資本維持原則
上市公司再融資風險管控機制的完善
定增相當于股權眾籌
七七八八系列之二 小步快跑搞定股權激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