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背景下廣東紡織服裝業出口競爭力研究

2020-11-27 09:35張馨文
價格月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服裝業競爭力紡織

張馨文

(1.長春財經學院 經濟學院,吉林長春130000;2.韓國嘉泉大學,韓國京畿道城南市 13120)

一、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憑借著國內廉價的勞動力,廣東服裝業為其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近些年來,廣東紡織服裝業出口貿易嚴重下滑,貿易摩擦事件頻發。在“一帶一路”發展的大背景下,分析廣東紡織服裝業出口的競爭力,有著重要意義。

二、紡織服裝業及出口競爭力相關理論

(一)關于紡織服裝業的相關概念

根據國內外學術界普遍認可的分類標準,紡織業可以分為狹義的紡織業與廣義的紡織業。就狹義而言,紡織業主要是指將棉、蠶、麻、絲等天然纖維或化學纖維等相關的原材料借助工藝進行紡紗、織造、印染,經過這一系列流程,將其加工成為各類紗、線、織物以及相關的染織品。而在此分類標準之下,依據紡織原材料的差異,又可以進一步分為棉紡織、毛紡織、絲紡織、麻紡織、化學纖維等。依據紡織服裝產品的生產工藝差異,又可以細化為紡紗工藝、織布工藝、針織工藝、非織造工藝、印染工藝等。而就廣義而言,紡織業還包括服裝業,學術界也普遍習慣將紡織業稱為紡織服裝業。

依據其業界的基本定義,服裝業主要是指借助于棉、麻、布等天然或是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經過一系列的生產、加工工藝制造成服裝的行業。服裝業在整個產業鏈中十分復雜,涉及的流程也較廣,包括原料采購、服裝設計、服裝生產、服裝銷售以及渠道推廣等一系列聯系密切的環節。服裝業依據基本的用途,被進一步分為戶外用品、休閑裝與正裝三個子行業。

(二)關于出口競爭力相關理論

1.絕對優勢理論。這一理論最初是由亞當·斯密提出的,主要內容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進行某一類商品生產時,如果其付出的成本要低于另一個國家或地區,那么這一國家或地區在進行這一類商品出口時便具有更大的優勢。即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有著高于市場的勞動生產率,并有較低的生產成本,那么這一國家或地區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便會有很強的競爭力。但是這一理論也存在不足,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沒有絕對優勢,那么這一理論就無法對這一現象進行解釋。

2.比較優勢理論。大衛·李嘉圖以絕對優勢理論為基礎,進一步提出了比較優勢理論。李嘉圖在研究中發現,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市場競爭中不具備絕對優勢,那么這一國家或地區便可以出口有較高勞動生產率的產品,同時進口有較低勞動生產率的產品,這樣可以出口本國的優勢產品,進口本國的弱勢產業產品,從而實現進出口貿易的最優解。李嘉圖的這一理論分析,以假設作為基礎,即假設只有兩個國家、兩種商品,并且這兩個國家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使用相同的技術條件。

3.現代競爭理論。這一理論是邁克爾·波特在其著作《國家競爭優勢》中正式提出的,他在分析中提出了鉆石模型,認為一個國家的產業競爭力判定,可以從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和支持性產業、企業戰略等4個主要要素作為切入點進行,而在這4個關鍵要素之外,政府的干預以及市場機會的把握也會對產業競爭力帶來較大影響。

三、廣東紡織服裝業出口貿易的現狀分析

(一)廣東紡織服裝業出口貿易現狀

廣東省統計局近幾年的數據顯示,2014年是廣東紡織服裝業出口的黃金時期,2014年廣東紡織服裝業出口額達到了291.38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7.8%。2015年受歐債危機等因素的影響,廣東紡織服裝業出口額下降。隨后的2016年與2017年,其出口額再次上升,而2018年與2019年,受國際市場環境的影響,紡織服裝業出口額連續兩年下降,其中2019年出口額為284.06億美元,相比于2018年下降了12.18%,2018年與2019年受經濟影響、勞動力成本上漲以及新興服裝市場的沖擊,廣東紡織服裝業出口貿易額增長的趨勢開始下降,整個行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根據廣東省統計局的信息顯示,2019年廣東省對“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共出口服裝商品價值為365億元,同比增長了8.6%,這一增速超過了全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服裝的平均水平,在廣東紡織服裝業出口面臨危機的時刻,“一帶一路”為其發展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表1 2014—2019年廣東紡織服裝業出口額(單位:億美元)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廣東紡織服裝業努力借助這一契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低端服裝產品的出口量不斷減少,而向沿線國家進行原材料進口的規模與日俱增。比如寧波申洲等服裝企業都開始借助于“一帶一路”倡議在沿線國家布局設廠,將國內較為先進的科技與沿線國家豐富的資源和勞動力結合,實現優勢互補,從而實現自身國際化水平大幅提升。而廣東紡織服裝業的出口市場普遍集中于發達國家,以美國、日本、歐盟為主,這部分國家的服裝需求對廣東紡織服裝產品的出口有著重要影響。

圖1 2015—2019年廣東紡織服裝對外出口情況(單位:億美元)

2019年以來,歐盟、美國等地區的服裝進口總額一直呈現小額的穩步增長,而日本則略有下降,并且這三大市場從中國進口紡織服裝產品的增速要明顯低于全球紡織服裝進口的平均增速。中國海關進出口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中國對美國的紡織服裝出口額為341.7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0.11%;而對歐盟地區、日本、東歐的紡織服裝出口比例也同比分別下降了6.56%、6.11%和6.73%。

圖2 2019年中國對部分“一帶一路”國家紡織服裝出口金額情況 (單位:億美元,%)

2019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紡織服裝出口356.75億美元,同比下降5.26%,占到了中國紡織服裝出口總額的23.27%。中國對菲律賓、沙特阿拉伯、希臘、哈薩克斯坦、波蘭等5個國家的總體紡織服裝出口量保持穩定,并呈現增長態勢,其中對沙特阿拉伯、希臘、哈薩克斯坦的紡織服裝出口量同比增幅達到了54.22%、150.28%和28.49%。

廣東紡織服裝業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在實際生產中,傾向于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廣東紡織服裝企業以OEM生產為主,OEM生產方式可以很好地幫助中小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實現規模生產,并進一步增加買賣雙方進出市場的靈活性,如果買賣雙方中任何一方發現了更有利于自身的市場需求,則可以隨時終止合同交易,但與此同時,OEM生產方式是生產制造環節中的低端環節,在國際市場中競爭力嚴重不足,并且極易受到發達國家反傾銷的限制,這一生產模式也必將經歷轉型。

(二)廣東紡織服裝品牌發展現狀

廣東省的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歷史悠久,并形成了一批國內知名的服裝品牌,比如路卡迪龍、金利來等,既有適合年輕人的品牌,也有商務、休閑品牌。

根據2019年中國服裝協會發布的2019年服裝行業百強企業名單中,廣東省多家服裝企業入選,迪柯尼、路卡迪龍、金利來、迪萊、卡奴迪路、佛倫撒均有上榜,廣東紡織服裝業優勢集中在男裝品牌,尤其是西服和襯衫,其品牌具有一定影響力。當前,隨著互聯網與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傳統紡織服裝業的發展受到了巨大沖擊,許多銷售門店業績大幅下滑,整個市場大環境下各類服裝產業之間洗牌、重組甚至是倒閉的現象頻繁發生。在廣東省較為知名的服裝企業中,金利來就面臨著較為突出的問題,特別是在最近幾年,企業的盈利困境較為嚴重。根據金利來的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金利來的凈虧損已經達到了6000多萬元,年度虧損已經超過了一億元,近三年來,金利來在全國范圍內關閉了上千家門店,以金利來為代表的廣東紡織服裝企業,在發展中都面臨著從優勢產業到轉型困難的困境,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轉型較難,其次是在發展中受到國外大品牌與互聯網營銷的雙重打擊,從而直接造成紡織服裝企業的發展面臨巨大困境。

表2 中國主要紡織服裝品牌

四、廣東紡織服裝業出口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

當前廣東紡織服裝業的發展依然難以從勞動密集型產業中轉型出來,在國際分工中仍然處于價值鏈的底端。截至2019年,廣東省從事紡織服裝行業的企業有5萬多家,從業人數達到了36.8萬人,紡織服裝行業數量的急速增加,造成了整體行業的利潤下降,同時,因為諸多紡織服裝企業在資本、技術以及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的要素相對缺乏,對科技創新、技術方面的投入缺乏,從而直接導致整體紡織服裝出口競爭力落后,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二)紡織服裝缺乏核心競爭力,服裝設計人才不足

對紡織服裝業而言,其核心競爭力重點體現在服裝設計、產品品牌影響力以及產品營銷渠道方面,就廣東紡織服裝業而言,總體設計能力欠缺,設計團隊力量薄弱,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企業自身規模偏小,產業鏈不全,另一方面是整體市場中設計人才缺乏,從而導致競爭力不足。廣東省眾多中小服裝企業在技術投入方面壓力巨大,即使是規模較大的知名服裝企業,在廣告宣傳方面的投入也都遠遠大于企業的產品研發以及創新設計,從而直接導致在世界大環境下缺乏核心競爭力,讓企業的發展陷入困境。

(三)貼牌現象嚴重,品牌意識淡薄

廣東省海關數據顯示,廣東紡織服裝業在進出口貿易中,擁有自主品牌的服裝產品僅僅占到總體的15%,許多企業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常采用OEM模式生產,即采取貼牌、來料加工的生產經營模式,甚至只是簡單地模仿國外大牌的服裝外觀設計,而就整體行業而言,貼牌生產的利潤極低,許多企業都處在低級的制造環節,整個產業鏈條中70%~80%的利潤被國際大牌的終端商以及進口商瓜分,從而讓廣東省服裝品牌競爭力嚴重不足。此外,廣東省大部分服裝品牌都缺乏必要的定位,缺乏企業文化,對企業品牌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甚至許多服裝生產商將品牌國際化簡單地定位為給品牌起一個英文名字,直接導致了廣東紡織服裝企業整體同質化嚴重,核心競爭力不足,大部分中小企業對核心競爭力認識不足,忽視產品營銷,單一化的經營讓整個品牌多樣化程度偏低,從而直接導致其市場占有率過低,在國際市場上核心競爭力不足,從而嚴重影響到廣東紡織服裝業的進一步發展。

(四)受貿易壁壘影響嚴重

自中國加入WTO以來,廣東紡織服裝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然而近幾年,廣東紡織服裝業出口非關稅貿易壁壘影響越發嚴重,其中影響最大的便是技術性貿易壁壘,中國已成為全世界范圍內受貿易壁壘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廣東省作為中國服裝業出口的重要地區,在對外貿易中受貿易壁壘影響較大。

近年來,許多發達國家對進口產品進行嚴格的技術標準檢測,導致廣東紡織服裝產品出口面臨一系列的新型非關稅壁壘,特別是綠色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以及反傾銷壁壘,從而在國際市場中引發了諸多貿易摩擦。此外,廣東紡織服裝業大多采用初級加工的工藝,整體技術水平不高,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缺乏環保意識,生產的紡織服裝存在問題較多,多種因素直接導致廣東紡織服裝出口貿易受阻,與此同時,廣東紡織服裝業缺乏在國際市場中應對貿易壁壘的能力,從而在國際市場中處于被動地位。

五、提升廣東紡織服裝業出口競爭力的策略

(一)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紡織服裝產業升級

廣東紡織服裝業正面臨著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需要進一步強化企業的技術創新,優化整體產業結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高整體核心競爭力。同時,紡織服裝企業需要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不斷向高技術產業靠攏,借助于“一帶一路”倡議等政府的扶持政策,抓住機會進行轉型升級,強化產業合作,從而實現整體服裝產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型。

(二)加強服裝設計研發能力,提高服裝競爭力

紡織服裝業要將發展重點放置在高附加值服裝產品的研發設計上,結合高科技材料,強化對服裝款式的研發以及新產品的設計研發,跟緊時代,最大限度地縮短服裝的設計以及生產周期,整體上提高服裝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服裝企業要在服裝生產中把握好用戶的心理,跟進整個市場需求,準確把握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從而設計生產出讓消費者喜愛的服裝產品,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此外,還需要進一步推動服裝產品設計的標準化,降低服裝出口遭受技術壁壘的風險。

(三)實行品牌化戰略

產品的品牌化戰略是廣東乃至全國紡織服裝產品走向國際化的重要途徑,就廣東紡織服裝業自主品牌的建設來說,首先,需要對自身服裝品牌定位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如果高端品牌服裝市場競爭過于激烈,選擇低端品牌也是一條發展之路。其次,需要做好對服裝品牌受眾的定位,在此基礎上,做好相關的品牌規劃,并盯緊時代風向標,緊跟潮流,做好設計、營銷人才的培養,制定好品牌的運營以及推廣,推動品牌的平穩發展。廣東還需要積極學習西方知名品牌的發展經驗,并結合“一帶一路”倡議的契機與中國發展的國情,提高品牌的影響力與知名度,專心將服裝設計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做到盡善盡美,從而提高出口競爭力。

(四)打通線上、線下,增強渠道拓展能力

就廣東省紡織服裝企業而言,在銷售渠道的選擇上,可以采取加盟模式,相對于代理模式而言,少了許多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可以直接拿到企業品牌的授權,從而可以享受到企業知名度以及形象的紅利,并且在起步發展階段,還可以得到品牌方運營總部的運營經驗,從而可以便捷地進行市場終端運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的風險。當前電子商務發展迅猛,紡織服裝業應該借助于互聯網發展的優勢,實現商業模式的創新,進一步優化企業的營銷方式以及盈利模式,將本土的服裝品牌借助于互聯網出口到世界各地。商家要實現線上線下的聯通,線上主打平臺,線下重點放在體驗,從而打造出讓消費者滿意的購物體驗,提升服裝產品競爭力。

(五)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廣東紡織服裝業需要加大對服裝領域人才的引進、培養,建立起一套系統的、完備的、可行的企業人才培養計劃,選拔優秀的設計人才進行相應培訓,將其打造成一支可以與世界一流團隊比肩的優秀設計團隊。

國內相關學校需要進一步強化產學研結合,為紡織服裝業培育專業的學生以及科研人才,并提供相應的實踐平臺,幫助學生與企業之間建立穩定的聯系,培養學生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增強整體服裝專業學生的設計水平,積極努力去培養一系列的服裝設計、品牌運營以及品牌推廣的相關人才,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組織各類創新大賽,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定期組織優秀服裝設計師等高端人才走進校園,為學生帶來新的設計與創新視野,激發學生的興趣。

猜你喜歡
服裝業競爭力紡織
澳洋紡織
紡織屆的“兩優一先”
論外賣品牌的競爭力
日本競爭力
服裝業如何進行供應鏈管理
OEM服裝業的自主品牌戰略研究
論服裝供應鏈中的物流管理
“北上廣深”pk城市競爭力
在聯合中提高競爭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