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巖土工程勘察與地基施工處理技術研究

2020-11-28 07:37熊一俊
裝飾裝修天地 2020年22期
關鍵詞:噴漿樁體巖土

熊一俊

摘 ? ?要:巖土工程勘察工作將直接影響到地基施工質量,對于地基承載力與建筑工程質量具有輻射影響。在地基施工處理前需加強對工程項目的現場勘察力度,借助土工試驗實現對現場土層指標的詳細分析,利用空間勘測技術進行合理布點,并采取適宜評價方法、編寫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為工程施工質量創設完備保障。

關鍵詞:巖土工程;地基施工;技術

1 ?巖土工程勘察要點分析

通常巖土工程勘察工作需從建筑工程地基設計階段入手,深入施工現場進行實地勘察作業,結合以往地質勘察結果選取恰當的勘察技術,保障獲取到準確的地質數據資料。在巖土工程勘察作業環節需把握以下五項要點:(1)開展土工試驗,針對施工區域的粉土特性進行合理劃分、完成土壤顆粒分級,明確用于評價地質條件的各類指標;(2)依據土粒比重檢測標準完成土質土粒檢測,保障檢測結果的準確性;(3)利用空間勘測技術進行合理布點,通常采用GPS、GPRS等技術手段實現對較大空間范圍內巖土工程狀況、周圍不確定性因素的準確勘測,借此提高巖土勘察的便捷性與效率,實現對巖土情況的準確辨別;(4)落實巖土工程評價,依據工程建設區域的土質條件選取適宜評價方法,確定建筑工程地基承載力與均勻性,借此有效避免工程建設成本浪費問題的發生;(5)完善工程地質勘察報告,針對工程所處區域的地質特征、施工條件進行客觀分析,為實際施工提供具體建議,保障巖土工程施工質量。

2 ?地基處理技術在巖土工程施工中的具體應用探討

2.1 ?常用地基處理技術

2.1.1 ?強夯施工技術

強夯法主要指利用重力作用進行地基夯實處理,致力于提高地基承載力。在地基施工過程中應將重錘質量控制在8t~10t范圍內、下落高度約為20m,在重錘開始下落時將勢能轉換為動能,在重錘與地基接觸時將動能轉化為對地基土體的動能與勢能,使得地基土體間的縫隙被壓縮、土體抗壓強度得到提升,可發揮顯著的地基處理效果。但在此過程中需考慮到重錘下落對施工現場周圍建筑物、管線埋設等情況的影響,加強施工安全管理。

2.1.2 ?預壓處理技術

受地理環境、地質條件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地基施工涉及到軟弱地層,需采用預壓法進行地基處理。通常預壓法包含真空預壓法、加載預壓法等技術類型,在實際應用時需采用覆蓋土層、覆蓋砂層等方式對施工區域施加一定的靜荷載,隨后進行地基壓實處理,利用重力作用提高地基承載力水平。

2.1.3 砂石墊層換填技術

部分巖土工程對于地基承載力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倘若在前期勘察中發現地基軟弱層厚度較大,需在實際施工時先將軟弱地基部分進行清除,再開展地基夯實作業,選取強度大的砂石材料進行換填,經由墊層將地基上部荷載傳入下部地基中,借此提升地基承載力。為解決淺層地基沉降問題,可選用基礎置換處理技術,并且在施工過程中加強對工藝標準的控制,保障提高軟弱地基的承載力,最大限度緩解地基沉降問題。

2.2 ?地基處理技術的實際應用

2.2.1 ?工程概況

以某建筑工程為例,該工程建設占地面積約為40萬平方米,包含10幢高層建筑物,各單體住宅樓的建筑面積約為20萬平方米、層高為33層,建設場地屬于淤泥軟土地基,且在施工場地的北向距紅線30m~50m處有一排2層高的磚混結構民房建筑。通過開展前期巖土勘察作業發現該工程所處區域的地質條件由上至下分別為雜填土(層厚)1m~5.1m、淤泥(層厚10m~20m)、強風化土(層厚5m~10m)、中風化巖土(主樓下頂板埋深1m~2.32m),地下水水位標高為5m~6.8m,對于上部混凝土結構具有弱腐蝕性。綜合施工場地的地質條件與施工方案,擬將攪拌樁間距設為1.2m~1.5m,攪拌樁直徑設為400mm、以梅花狀形式先于PHC樁布設,樁長為10m,水泥體積比設為10%,且依照攪拌樁數量的1/3將消壓孔以梅花狀布置,用于釋放孔隙水。

2.2.2 ?施工前期準備

在施工準備階段,首先做好施工場地的平整處理,將樁位周圍的石塊、垃圾等雜物進行徹底清除,選用粘土進行場地低洼部位的回填處理,保障場地的平整度;其次選取R3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作為原材料,待送檢合格后用于制作水泥攪拌樁;再次需配備相應記錄儀與計算機打印設備,用于控制水泥漿用量、噴漿均勻性;最后是加強對施工機械設備使用性能的檢查,在利用鉆機開鉆前需由項目經理、監理工程師進行設備檢查與驗收,保障性能合格后方可進行開鉆作業。

2.2.3 ?施工過程控制

在施工過程中,應在鉆機開鉆前利用清水沖洗管道,針對管道進行測試、保障無堵塞問題,待將水排出后開始下鉆;選取吊錘懸掛在主機上,通過調節吊錘與鉆桿的距離保障攪拌樁樁體的垂直度達標;針對成型攪拌樁質量進行檢查,通常需選取水泥用量、壓漿環節有無斷漿問題、噴漿攪拌提高次數等作為質量檢查要點,并配備電腦記錄儀、水泥漿比重測定儀等設備儀器,配合監理工程師等人員進行質量檢測。

在水泥攪拌樁施工時,通常選取二噴四攪工藝,在第一次下鉆時采用帶漿下鉆方法,將噴漿量控制在噴漿總量的50%以內,并且在下鉆、提鉆時均采用低檔操作,待復攪環節再提高一個檔位,確保各樁體的成樁時間不小于40min、噴漿壓力控制在0.4MPa以上;在鉆進過程中,應將鉆進速度控制在1.2m/min以內,在穿越粘土層時保障鉆進速度不超過0.8m/min,并且在鉆進50m后啟動空壓機,用于減少負載扭矩,避免在鉆進過程中出現噴漿口堵塞問題,提高鉆進效率;在第一次提鉆噴漿時,應在樁體底部停留30s左右,保障余漿上提環節全部噴入樁體內部,并且在頂部磨樁頭,用于保障樁端、樁頂與樁身質量;選取葉緣噴漿式攪拌頭,使噴漿口位于攪拌葉的外緣部位,便于在噴漿過程中利用葉片的轉動與切削使得漿液均勻分布在樁體土中,避免在噴漿過程中出現攪拌不均問題。

此外,在施工過程中需針對噴漿、停漿時間進行重點控制,確保噴漿過程中保持連續作業、不得中斷,在噴漿前禁止提升鉆桿,并且保障儲漿罐內的漿液質量不得小于單根樁體用量的50kg以上;倘若在施工過程中發生噴漿量不足的問題,需執行整樁復攪與復噴作業,在噴漿中斷后的12h內進行補噴處理,確保補噴重疊部分不小于1m。

2.2.4 ?質量檢測要點

在施工結束后的3d內,應針對水泥攪拌樁進行輕便觸探試驗,將觸探深度控制在4m內、檢測數量不小于施工總樁數的1%,用于檢測樁身漿液是否呈均勻分布狀態。在施工完成的第28d后,應開展復合地基承載力試驗與單樁承載力試驗,用于檢測地基承載力是否達標、樁身質量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且檢驗數量不得少于施工總樁數的0.5%~1%,各單體工程檢測樁數不少于3根。倘若在檢測過程中發現樁體質量不達標,需在成樁28d后利用抽芯機進行樁身強度、長度、完整性與攪拌均勻度的檢測,并送至專業檢測機構進行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此外,還可以在施工現場利用輕型動力觸探、鉆孔取芯、吊裝載荷試驗等方法進行質量檢測,更好地強化水泥攪拌樁施工的質量保障。

3 ?結論

當前建筑工程項目的增多對于巖土工程勘察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依托巖土工程勘察作業實現對施工現場地質狀況、水文條件等因素的全面調查,并合理采用強夯法、預壓處理法、換填法與復合地基處理技術,提高地基施工處理質量,為整體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提供保障,進一步推動建設行業的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 韓金亮.巖土工程勘察與地基設計中的問題及處理措施[J].山東工業技術,2018(14):141.

[2] 李江龍.試論巖溶地基巖土工程勘察與地基處理[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3):71~73.

猜你喜歡
噴漿樁體巖土
云南魚龍水庫工程壩基振沖復合地基質量檢測試驗研究
巖土工程邊坡治理的巖土錨固技術分析
一種具有自然紋理的大顆粒料的制作裝置
CFG樁復合地基受力機理研究
水文地質對巖土工程地質勘察的影響
360°全回轉套管機拔樁施工難題及處理措施
建筑工程中巖土勘察及地基處理技術淺析
環境巖土工程發展綜述
噴墨攪拌樁樁體質量檢測方法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