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質量監管法律制度探討

2020-11-30 22:03彭上原
法制博覽 2020年10期
關鍵詞:食品市場食品質量監管

彭上原

吉林財經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新時代,我國人民的生活需求日益提高,國家也越來越重視人民的生活質量。古語云: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作為人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是社會關注焦點。近年來我國食品質量已經有了極大提高,但仍然存在著問題,如果未能及時解決,會威脅到我國食品安全,所以必須要對我國食品質量監管法律制度進行探討。

一、當前我國食品質量監管法律制度的現狀

(一)法律法規不完善,管理活動依據不足

近些年來,食品安全始終是我國社會經久不衰的話題,食品質量也需要進行多方面的監管[1]。在“依法治國”的今天,單純地依靠人工管理不足以解決食品質量的問題,必須要依靠法律制度監管食品質量,才能夠消除食品質量的安全隱患,保證國家的食品安全。但是,我國現行的食品質量監管法律制度,是近幾年逐漸建立起來的,法律法規并不完善,具有明顯的滯后性,在實際監管工作中難以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監管人員的管理依據不足。同時,由于我國食品質量監管體系起步較晚,法律體系并不完善,大多數法律法規只是空有條文,并沒有明確監管執行程序,監管人員的執行程序不正當,也會產生糾紛等狀況。

(二)法律規定的責任不合理

當前我國食品質量監管法律制度中,還存在著法律規定責任不合理的問題,其主要原因是食品質量監管法律體系的滯后性,一些法律責任的處罰較輕,并不能很好地發揮震懾作用,法律監管制度形同虛設[2]。在實際監管過程中難以發揮維護秩序的作用。同時,由于社會的發展,各種新型的食品質量違法行為層出不窮,其中甚至存在著食品質量監管法律制度未規定的處罰,導致違法行為更加猖獗。食品質量違法犯罪成本較低,受處罰的力度較小,不法商人更加積極尋找法律漏洞,從中牟取暴利,會導致我國食品市場秩序混亂,進而威脅到我國的食品安全,不利于國家、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食品質量標準制度有待完善

除食品質量法律法規不明確外,我國食品質量監管標準也有待完善。當前我國食品質量監管標準與國際食品監管標準基本一致,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地方標準與國家標準相矛盾、食品質量檢測方法較少、監管標準總量不足等,都增加了實際監管工作的難度,加大了安全風險。同時,我國現行的食品質量監管標準也存在著滯后性,并沒有相應的預防措施、應急預案等,難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在發現食品質量問題時,難以及時查找源頭、將有害食品快速召回等,都不利于我國食品安全的監管,為我國食品糧食安全埋下了安全隱患。此外,食品質量監管機構也存在著機構設置分散、部門職能不明確等問題[3]。

(四)缺乏食品質量數據檔案

當前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的主要問題是食源性危害。但是,我國缺少食源性危害相對應的數據資料,以及系統的監測機制,缺少主動監測網絡點。當前我國食品質量監測方法,仍然是將樣本送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檢測化驗,沒有經過科學數據分析,具有機械性、滯后性,不能為食品質量監管提供數據支撐。在實際監管過程中,檢測儀器陳舊,技術人員專業能力不過關,都導致了我國食品質量數據檔案的缺失。

二、我國食品質量監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完善食品質量法律體系

完善食品質量監管法律體系,是提高我國食品質量監督管理水平的首要措施。當前我國食品市場存在著諸多問題,需要國家盡快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規范當前我國食品市場秩序。良好的食品市場秩序離不開完備的法律,只有在公正、可靠的法律震懾之下,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消除食品市場的安全隱患。

首先,國家應當建立起完備的食品質量監管法律體系,保證法律的全面性、針對性。由于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人口分布較廣等客觀因素,食品質量監管在不同地區、同一地區的不同階段、同一階段的不同種類等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必須要建立起完備的食品質量監管法律制度,減少各法律體系之間的漏洞,避免給不法商販提供可乘之機。同時,還要注重立法的協調性,盡量避免不同法律制度之間的沖突。其次,立法工作要注重時效性、連續性、系統性。當前我國食品質量問題難以有效解決,其主要原因是食品質量監管法律制度的滯后性,在面對新型問題時不能及時應對,只是被動地進行完善。所以,國家必須要注重食品質量法律的連續性和時效性,提前思考可能存在的市場問題,做好應急處理,減少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降低食品市場的安全風險。最后,建立完善食品質量監管法律制度的目標,保證人民的食品安全。所以在立法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民意,不能脫離群眾而空談法律,要在保護人民群眾安全的基礎之上,構建起完備的法律體系。此外,國家還要注重完善實際監管人員的監管程序,確保其在監管過程有法可依、有據可循,減少不必要的摩擦。

(二)加強食品質量法律責任

加強食品質量法律責任,是提高我國食品質量監督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只有加大違法的處罰力度,才能夠充分地發揮法律的震懾作用,從而維護我國食品市場的秩序,確保國家食品安全。

首先,國家應當在完善食品質量監管法律制度的基礎之上,完善執法監管機構的各項工作。法律的威懾力來源于落實和實施,必須要設立嚴格的執法機構進行監管,才能夠保障食品質量的安全。國家應當完善現有食品質量監管機構,明確其職能和權責,明確不同部門的監督管理職責,使監管責任落實到人,提高監管人員實際工作效率。同時,還要組織食品質量監管人員進行學習培訓,加強其思想建設,用國家法律法規、規范化的監管程序開展工作,從而更好地維護食品市場的秩序,確保我國的食品安全。其次,必須要建立起統一的食品質量監管機構,監督各地方機構的食品監管情況,避免出現官商勾結的現象。同時,可以明確不同部門的職責,提高監管工作整體的工作效率。最后,國家應在立法工作中明確不法商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在民事責任、行政責任的基礎上,增加刑事責任,在最大程度上發揮法律的威懾作用,規范食品市場的秩序。

(三)完善食品質量標準及認證制度

完善食品質量標準及認證制度,是提高我國食品質量監督管理水平的關鍵環節,能夠有效地提高監管人員的實際工作效率,促進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總體水平的提高。

首先,必須要完善食品質量市場準入制度,確保流入市場食品的安全,在關鍵環節減少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剔除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的食品,并對不法商家進行追責,在源頭解決問題,保證人民的安全。同時,食品質量監管機構應當實行分類管理,依據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目錄進行管理。其次,要加強對已經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的管理。監管部門要對食品生產企業進行不定期抽查,確保食品生產企業能夠始終保持食品質量,保證生產出的食品符合國家標準。監管機構還應建立起食品追溯制度,強制食品生產企業進行追溯系統注冊,確保每一個產生問題的食品都能追溯到源頭。最后,監管機構還要更新監管人員的檢測設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檢測設備是食品質量監管的最后防線,不容有失。食品質量監管機構要加大資金投入,盡快更新檢測設備,消除工作隱患。

(四)完善食品質量數據檔案

完善食品質量數據檔案,是提高我國食品質量監督管理水平的最后防線。食品質量數據檔案的建立,能夠為我國食品質量監管法律制度、法律執行等工作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保證我國食品質量監管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法律制度作為社會監管的重要方式,能夠有效地減少我國食品質量監管中可能存在的問題。要不斷完善食品質量監管法律制度,保證食品監管制度的合理化、科學化,穩定我國的食品市場的秩序,保證我國的食品安全,確保人民的生活質量。

猜你喜歡
食品市場食品質量監管
解艾蘭:食品質量無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
熱鬧
糧農組織:全球食品市場未來一年將保持“基本平衡”
監管
監管和扶持并行
放開價格后的監管
熱成像技術在食品質量安全控制中的應用
實施“十個結合”有效監管網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