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周銅器自名中的“行”及行器補議

2020-11-30 22:52孫旭亮
珞珈史苑 2020年0期
關鍵詞:修飾詞銅器金文

孫旭亮

在出土的有銘青銅器中, 有一類銘文自名帶有修飾詞“行”的器物, 學界多稱作“行器”。 行器多見于春秋銅器, 鄒芙都先生2012 年時統計有100 余件①鄒芙都: ?銅器用途銘辭考辨二題?, ?求索?2012 年第7 期, 第110 頁。, 吳鎮烽先生2018 年統計有155 件(套), 其中自名“行器”“行彝”“行具”者 40 件, “行+器銘”(如行鼎、 行簋、 行簠之類)者 112 件(套)②吳鎮烽: ?論青銅器中的“行器”及其相關器物?,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 / /www.gwz.fudan.edu.cn/Web/Show/4287), 2018 年 9 月11 日。。 行器涉及食器、 酒器、 水器、 樂器、 兵器等器類, 很早就引起大家的關注。 近年來一些重要的行器以及相關有銘銅器的出土再次引發了學者們熱烈討論。 本文著重梳理兩周時期銅器自名修飾詞“行”的含義以及行器用途, 不妥之處, 請方家批評指正。

有關兩周銅器自名修飾詞“行”的含義以及行器的屬性、 用途,大家看法不一, 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

(1)認為行器的用途是征行、 旅行。 郭沫若先生認為虢叔銘文“虢叔之行”意思是說虢叔受命征伐淮夷, 行將出征。①郭沫若: ?兩周金文銘辭大系?, 科學出版社1957 年版, 第120 頁。李純一先生針對雙墩M1 出土的鐘離公柏鐘中的“行鐘”一詞, 指出“行鐘”能奏出簡單剛健的曲調, 或適于制造熱烈激動的氣氛, 是上層貴族外出巡守征行時所使用的樂器。②李純一: ?關于歌鐘、 行鐘及蔡侯編鐘?, ?文物?1973 年第 7 期, 第15~17 頁。馬衡先生認為行器就是旅器, 旅器為征行而作, “旅”有行義。③馬衡: ?凡將齋金石叢稿·中國金石學概要?, 中華書局1977 年版, 第286 頁。黃盛璋先生認為行器就是旅器, 旅器流行于周初至春秋, 春秋以后不見, 是行器替代了旅器。④黃盛璋: ?釋旅彝——銅器中“旅彝”問題的一個全面考察?, ?歷史地理與考古論叢?, 齊魯書社1982 年版, 第 345~365 頁。張亞初先生認為殷周青銅器中的行鼎、 行器之“行”指出行、 隨行, 是貴族專為出行時制作的用器。⑤張亞初: ?殷周青銅鼎器名、 用途研究?, ?古文字研究?第十八輯, 中華書局 1992 年版, 第 66 頁。陳雙新先生認為行鐘應為外出征行或娛游所用。⑥陳雙新: ?青銅樂器自銘研究?, ?華夏考古?2001 年第 3 期, 第 34 頁。陳英杰先生認為以“行”修飾的禮器都為出行所用, 春秋時列國之間往來頻繁, “行器”多與此有關。⑦陳英杰: ?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 線裝書局2008 年版, 第283 頁。

(2)認為“行”是“用”之義。 持這種觀點的人多引用?周禮·天官·庖人?“春行羔豚膳膏香”賈公彥疏: “言行者, 義與用同?!?甲骨金文字典??金文形義通解??金文常用字典??簡明金文詞典?等亦取這種觀點。⑧方述鑫等編著: ?甲骨金文字典?, 巴蜀書社 1993 年版, 第 155 頁; 張世超、 孫凌安等: ?金文形義通解?, 中文出版社 1996 年版, 第 420 頁; 陳初生編纂, 曾憲通審校: ?金文常用字典?, 陜西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第212 頁;王文耀編著: ?簡明金文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 年版, 第136 頁。?曾國青銅器?認為“行鼎”之“行”, 義為用。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曾國青銅器?, 文物出版社2007 年版, 第199 頁。趙平安先生認為“行”是“用”義。①趙平安先生的觀點轉引自陳英杰?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第212頁注1: “2006 年11 月12—15 日在廣州召開第十六屆古文字學研討會期間, 我曾向趙平安老師請教這個問題, 他認為‘行’是‘用’義?!?/p>

(3)認為“行”有隨葬之義, 行器屬明器。 鄒芙都先生認為行器有多種用途, 其中有一類即是隨葬的明器。②鄒芙都: ?銅器用途銘辭考辨二題?, ?求索?2012 年第7 期, 第111 頁。陳英杰先生認為?曾國青銅器?著錄的“行器”, 大多存在制作不夠精細, 范縫未經打磨, 圈足內澆鑄不足, 芯范未清理, 銘文字跡較模糊等現象。 “行器”中有一部分當是專門制作的隨葬器。③陳英杰: ?讀曾國銅器札記?, ?曾國考古發現與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4 年版, 第 146 頁。楊華先生認為青銅“行器”的用途不限于征行、 燕行, 也可視為隨葬的“遣器”。④楊華: ?“大行”與“行器”——關于上古喪葬禮制的一個新考察?,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 年第2 期, 第88~97 頁。張聞捷先生將“行器”分為“巡狩征行之器”與“大行之器”兩部分, 在漢淮地區的一些國家,“行器”被賦予一種新的使用方式, 專為喪葬活動而備, 用以大行。⑤張聞捷: ?楚國青銅禮器制度研究?, 廈門大學出版社2015 年版, 第292~303 頁。吳鎮烽先生認為, 所有的行器都是專門用于隨葬的明器, 行器的功能是隨葬的“明器”, 與出行、 巡行、 燕行、 征戰沒有關系。⑥吳鎮烽: ?論青銅器中的“行器”及其相關器物?,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 / /www.gwz.fudan.edu.cn/Web/Show/4287), 2018 年 9 月11 日。查飛能先生認為“行器”可從用途上劃分為“出行之器”和隨葬“明器”兩種,其中后者占據絕大多數, 他總結作為隨葬明器的“行器”有三個特點,即: 隨葬“行器”器不成用; 隨葬“行器”組合與禮制不符合; 隨葬“行器”的詁辭是“永祜?!?。⑦查飛能: ?商周青銅器自名疏證?, 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19 年,第371~373 頁。

以上觀點中, 認為自名修飾詞“行”具有“隨葬明器”含義的觀點較為突出。 這里有必要提及“走器”。 “走器”是指一類自名中帶有“走”的器物, 不少學者認為“走器”之“走”與“行器”之“行”義同。 張吟午先生認為“走器”是一類明器, 她依據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之走戈”沒有使用痕跡, 以及“走”字在先秦文獻中有“歸去”義, 推斷“走”器是專門為死者從陽界返赴陰界而作的明器。①張吟午: ?“走”器小考?, ?江漢考古?1995 年第 3 期, 第 79~80 頁。所謂“走鐘”,可能也不是專指明器。 張亞初先生認為: “‘走鐘’之‘走’應該是‘奏’字的假借字……奏鐘, 也就是演奏之鐘?!雹趶垇喅? ?古文字分類考釋論稿?, ?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輯, 中華書局1989 年版, 第 239 頁。鄀公敄人鐘銘文中有“走鐘”一詞, 作: “唯鄀正二月, 鄀公敄人自作走鐘, 用追孝于厥皇祖哀公、 皇考振公”(?銘圖?③?銘圖??銘續?分別是吳鎮烽先生編著?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版)、 ?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年版)的簡稱, 本文引用均采用簡稱, 并標明卷數和著錄號。27·15189), 查飛能先生認為從銘文看, 其用途是作為宗廟中鼓奏的祭祀樂器, “走”讀為“奏”, 演奏之義。 ?詩經·大雅·綿?“予曰有奔奏”, 陸德明?經典釋文?: “奏,又作走?!雹懿轱w能: ?商周青銅器自名疏證?, 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19 年,第393 頁。因此青銅器中的“走器”不一定與“行器”對應。

鄒芙都先生提出“行器”可作為隨葬明器的證據之一是與?儀禮·既夕禮?所記 “行器”相關。 ?儀禮·既夕禮?: “行器, 茵、 苞、 器序從, 車從”, 鄭玄注: “目葬行明器在道之次?!?賈公彥疏: “包牲訖,明器當行鄉壙, 故云‘行器’?!迸砹窒壬? “行器, 指明器?!雹菖砹肿⒆g: ?儀禮?, 岳麓書社 2001 年版, 第 364 頁。林沄先生認為: “在先秦文獻中的‘明器’一詞, 實際有兩種不同的含義。第一種含義是廣義的, 而且可能是比較原始的, 是泛指在墓中隨葬的給亡靈用的東西。 在?儀禮·既夕禮?‘陳明器于乘車之西’以下, 列舉了苞、 筲、 甕、 甒、 用器(弓、 矢、 耒、 耜、 敦、 杅、 盤、 匜)、燕樂器、 役器(甲、 冑、 干即盾、 箙即箭筒)、 燕器(杖、 笠、 翣即扇)。 根據考古發掘, 這些東西都可以是實用品, 并不一定都是非實用品。 所以鄭玄在這里注‘明器、 藏器也’。 是比較貼切的?!雹倭譀V: ?周代用鼎制度商榷?, ?史學集刊?1990 年第 3 期, 第 19 頁。鄒先生認為這里的“行器”就是指明器。②鄒芙都: ?銅器用途銘辭考辨二題?, ?求索?2012 年第7 期, 第111 頁。楊華先生也認為明器本身即稱為“行器”。③楊華: ?“大行”與“行器”——關于上古喪葬禮制的一個新考察?,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 年第2 期, 第90 頁。?儀禮·既夕禮?記載, 在遷柩于祖廟、 設祭席之后,有展示明器和葬具的環節, 列舉了苞、 筲、 甕、 甒、 用器(弓、 矢、耒、 耜、 敦、 杅、 盤、 匜等常用之器)、 燕樂器、 役器、 燕器(杖、笠、 扇等燕居安體之器)。 上述“用器”“燕樂器”“役器”等都是屬于“明器”的范圍。 據鄭注及賈疏, ?儀禮·既夕禮?“行器, 茵、 苞、 器序從”的“行”也可能用作動詞, “行器”意思是指將上述明器遣送入壙。

我們認為, 出土行器中用作自名修飾詞的“行”的含義應該是一致的, 不太可能有兩種或多種的理解。 用作自名修飾詞的“行”字理解為“用”, 應該是比較合適的。 以下試做申述。

(1)通過兩兩對照, 下列行器自名中的“行”, 訓為“用”較為合理。

②泈叔鼎和盅鼎。 隨州劉家崖出土, 2 件形制基本相同, 年代在春秋中期。④隨州市博物館: ?湖北隨縣劉家崖發現古代青銅器?, ?考古?1982 年第2 期, 第 142~146 頁。其中的一件銘文作: “泈叔之行鼎, 永用之”(?銘圖?3·01841), 另一件銘文作: “盅之登(升)鼎, 其永用之”(?銘圖?3·01842)。 ?曾國青銅器?認為泈叔和盅是同一個人。①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曾國青銅器?, 文物出版社2007 年版, 第199~208 頁。泈叔鼎的“行鼎”和盅鼎的“升鼎”對應, “行”也應是用之義。

③寬兒缶和寬兒鼎。 寬兒缶, 屬私人收藏, 銘文作: “唯正八月初吉壬申, 蘇公之孫寬兒擇其吉金, 自作行缶, 眉壽無期, 永保用之?!??銘圖?25·14091)寬兒鼎, 屬傳世品, 銘文作: “唯正八月初吉壬申, 蘇公之孫寬兒擇其吉金, 自作食繁, 眉壽無期, 永保用之?!??銘圖?5·02335)張懋镕先生認為: “寬兒鼎與寬兒缶兩篇銘文除器名不同之外, 都是30 個字, 且行文格式一致, 字形書體也極其相似, 可以說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可見寬兒鼎與寬兒缶不僅為同人之器, 也是同時所作之器?!雹趶堩F: ?寬兒缶小議?, ?古文字與青銅器論集?第三集, 科學出版社2010 年版, 第 79 頁?!笆撤薄敝胺薄笔欠倍Φ氖》Q, “食”表用途, 即飲食。 寬兒缶銘文“行缶”與寬兒鼎銘文“飤繁”對應, “行缶”也應該不會是出行或隨葬之義。

另外, 我們注意到有幾件銅器, 其自名中同時使用了“行”和其他自名修飾語, 構成了復合修飾語, 如南陽春秋彭射墓出土的彭子射匜, 銘文作: “彭子射之行會曳(匜)?!??銘圖?26·14878)叔考臣鼎銘文作: “巫為其咎叔考臣鑄行繁鼎?!雹埸S錫全: ?曾器銘文中之“曾子”稱謂問題——附曾公孫叔考臣三器?,?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二輯, 中華書局2018 年版, 第163~176 頁。彭子射匜的“行會匜”、 叔考臣鼎的“行繁鼎”都使用了帶有“行”的復合修飾詞。 “繁”是作為專名來使用的, “行”則是一個用法較寬泛的自名修飾詞, 將“行”理解為用就比較合適。 “行”用作自名修飾詞, 既可單獨使用, 也可以和其他專名復合使用。④另外還有一件尹氏士叔壺, 銘文作: “尹氏士叔善父作行尊□”(?銘續?3·0832), ?銘續?定為西周中期后段, 此器時代較早, 可以參看。

南陽夏餉鋪鄂國墓地M1 出土了5 件鄂夫人行鼎, 屬春秋早期,大小相次, 形制、 紋飾及銘文相同。②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調辦公室、 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南陽夏餉鋪鄂國墓地 MI 發掘簡報?, ?江漢考古?2019 年第 4 期, 第 36~46 頁。其銘文作: “唯正月初吉己丑,鄂侯作夫人行鼎?!绷沓鐾劣? 件簋蓋, 形制、 紋樣及銘文相同, 銘文作: “唯八月己丑, 鄂侯作夫人行簋?!?鄂侯為鄂夫人制作的行鼎和行簋, 是分正月己丑和八月己丑兩批鑄成的。 如果我們將此處“行鼎”“行缶”之“行”理解作隨葬, 即鄂侯為鄂夫人制作的行器是專門為隨葬而作, 那為何兩批器物時間上相隔八個月, 這是不太合乎情理的。

(3)出土青銅器中確有一類是專門為隨葬而制作的器物。 如:

上述專門為隨葬而制作的器物, 自名中都沒有使用“行”的修飾詞, 而是在行文或自名中使用了明顯表述隨葬意思的“遣”“葬”, 這大概可以反證自名修飾詞“行”不是表述隨葬。 需要提及的是, 淅川下寺出土的敬事天王鐘銘文中的“大行”等詞語。 其銘文作: “唯王正月初吉庚申, □□□□自作詠鈴, 其眉壽無疆, 敬事天王, 至于父兄, 以樂君子, 江漢之陰陽, 百歲之外, 以之大行?!??銘圖?27·15222-15230)趙世綱先生認為“大行”為帝王駕崩的諱稱。③趙世綱: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青銅器銘文考索?,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 年版, 第361 頁。楊華先生認為“百歲之外”除了理解為死亡、 喪葬之類, 很難作其他解釋。④楊華: ?“大行”與“行器”——關于上古喪葬禮制的一個新考察?,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 年第2 期, 第92 頁。郭國權先生認為“大”應為“行大事”, “創大業”之義。 齊國貨幣上往往鑄有“大行”二字, 意為“大為流行”。⑤郭國權: ?河南淅川縣下寺春秋楚墓青銅器銘文集釋?, 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8 年, 第 23 頁。韓宇嬌先生認為“百歲”可以讀為“百越”, 銘文意為在百越地區大為行用。①韓宇嬌: ?曾國銅器銘文整理與研究?, 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14年, 第 132 頁。文峰塔曾國墓地M21 出土的曾孫卲壺, 銘文作: “曾孫卲之大行之壺?!??銘圖續?2·0820)兩處“大行”應該是一個意思。 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大行”與死亡、 喪葬相關, 確切所指還有待考察。

猜你喜歡
修飾詞銅器金文
學加修飾詞
殷墟婦好墓銅器銘文研究
劉朝中
山東日照地區出土漢代銅器鑒賞
我屬“懶”
語法填空專練
欲探詩家筆中意 扣字品詞解其味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銅器天藝 盡在婆娑斑斕中
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