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輔助化療聯合靶向治療對老年胃癌患者的臨床應用分析

2020-11-30 08:31孫瑩
中外醫療 2020年27期
關鍵詞:靶向治療新輔助化療臨床應用

孫瑩

[摘要] 目的 分析探究新輔助化療聯合靶向治療對老年胃癌患者的臨床應用。 方法 方便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該院收治的老年Her-2過表達胃上部癌癥患者98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電腦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49例,對照組患者除了口服卡培他濱以外,還需要靜脈滴注奧沙利鉑進行治療,實驗組在此基礎上添加赫賽汀靜脈滴注。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生存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結果 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控制率為85.71%,總有效率為67.35%;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控制率為97.96%(χ2=4.900,P=0.027),總有效率為93.88%(χ2=11.033,P=0.016),實驗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臨床治療效果;實驗組患者與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1年后,通過電話回訪發現,實驗組患者存活率為95.92%,對照組患者存活率為73.47%(χ2=9.243,P=0.021),實驗組患者存活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結論 新輔助化療聯合靶向治療對老年胃癌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良好,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新輔助化療;靶向治療;老年胃癌;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 R735.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20)09(c)-009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targeted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98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r-2 overexpression gastric cancer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8 to November 2019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computer randomized grouping method was used to divide them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experimental group, each with 49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needed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oxaliplatin in addition to oral capecitabin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ded Herceptin intravenously on this basi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survival tim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control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85.71%,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7.35%; the clinical treatment control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7.96% (χ2=4.900, P=0.027),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88%(χ2=11.033, P=0.016),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P>0.05);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1 year, through the telephone return visit,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5.92%,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3.47% (χ2=9.243, P=0.021),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targeted therapy has a good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effectively prolonging the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Targeted therapy; Elderly gastric cancer; Clinical application

胃上部因解剖位置通常比較特殊,癌變中心通常發生在胃近端1/3處,由于此種癥狀出現時間較晚,患者通常不能予以及時察覺,致使許多患者有所察覺時淋巴已經發生轉移,錯失最佳手術機會[1]。該疾病不僅會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在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式不當的情況下,會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在這樣的情況下,合理選擇治療方式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以往在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多采用口服卡培他濱聯合靜脈滴注奧沙利鉑的方式,但是從實踐情況來看,效果十分有限,患者發生毒副反應的概率相對較高,在這樣的情況下,該院對傳統的治療方式進行了創新。該研究方便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該院收治的老年Her-2過表達胃上部癌癥患者98例為研究對象,將對老年胃癌患者手術前進行新輔助化療聯合靶向治療方案進行分析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老年Her-2過表達胃上部癌癥患者98例為研究對象;對照組49例,實施XELOX(卡培他濱+奧沙利鉑)新輔助化療方案,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齡62~84歲,平均年齡(72.9±10.2)歲;黏液腺癌為14例,管狀腺癌為35例;Ⅲ期患者為29例,Ⅳ期患者為20例。實驗組49例,在對照組基礎上添加赫賽汀靜脈滴注,男性31例,女性18例;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71.5±9.9)歲;黏液腺癌為19例,管狀腺癌為30例;Ⅲ期患者為28例,Ⅳ期患者為21例。上述所有患者均為Ⅲ~Ⅳ期癥狀,且預計生存期限均在3個月以上,并在知情情況下,簽署知情同意書。該文研究所選病例均經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該次參與研究的患者均符合胃上部癌癥的診斷標準,且都認可該次研究內容,自愿參與該次研究,對該次研究的內容以及具體的操作流程不存在任何異議。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臨床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每個療程的第1~14天,早晚餐后口服200 mg/m2的卡培他濱(國藥準字H20073024),同時在新輔助化療方案實施的第1天靜脈滴注130 mg/m2的奧沙利鉑(國藥準字H20093487),上述兩種藥物均持續2個療程?;熐?0 min,醫護人員應為患者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國藥準字H14020782),靜脈注射托烷司瓊(國藥準字H20080660),靜脈滴注奧美拉唑(國藥準字H20093278)與奧沙利鉑(國藥準字H20093487)。上述兩種藥物滴注2 h以后,醫護人員還要為患者注射昂丹司瓊(國藥準字H10960149)。待患者化療1周后,醫護人員需對其進行CT或是MRI檢查,并對其臨床療效予以評價,患者化療21 d后方可實施手術[2]。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添加赫賽?。ㄟM口藥品注冊證號S20110007),醫護人員首次為患者實施靜脈滴注時應將其控制在4 mg/kg,且時間應≥90 min,該種藥物在化療前1 d為患者使用,然后1次/周,靜脈滴注2 mg/(kg·次)。采用與之相匹配的檢測手法,檢測患者體內Her-2蛋白含量與IHC數值[3]。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標準: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進展這4項,其中總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00%,控制率=(穩定+部分緩解+完全緩解)例數/總例數×100.00%。

②不良反應:對比兩組患者惡心嘔吐、腎毒性、肝毒性、WBC下降、Hb下降以及PLT下降。

③兩組患者治療1年以后,醫護人員根據患者住院時留下的檔案資料進行電話回訪,對比兩組患者的生存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控制率為85.71%,總有效率為67.35%;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控制率為97.96%,總有效率為93.88%,實驗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臨床治療效果,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生存期

兩組患者治療1年后,通過電話回訪發現,實驗組患者存活者為47例,存活率為95.92%,對照組患者存活者為36例,存活率為73.47%,實驗組患者存活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見表3。

3? 討論

人們所說的胃癌通常屬于胃黏膜上皮惡性腫瘤細胞,為消化道腫瘤中第一高發惡性腫瘤。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有21萬人死于胃癌。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數患者前來醫院就診時基本處于胃癌晚期階段,且基本為進展型胃癌。為此,如何延長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時間是當今臨床醫生關注研究的首要問題。晚期胃癌主要治療手段為化療,因為胃癌與其他系統癌癥相比,抗腫瘤藥物敏感度較高,臨床效果顯著。以往傳統化療方案主要以氟尿嘧啶以及該種藥物的衍生物為治療基礎,聯合紫杉烷類藥物與鉑類藥物一同化療,但是該種化療方法效果并不理想[4]。臨床實踐中表明,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實施該種化療方案不僅不良反應大,而且術后并發癥較多,未能起到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的作用。故更好地探究晚期胃癌治療是臨床主治醫師急需破解的首要任務。

目前,胃癌新輔助化療方案受到醫學界廣泛關注,其主要原因是傳統一線化療方案不良反應多且治療成本有上升趨勢。在人類染色體基因編碼中,Her-2位于17q21區屬于185kDa蛋白質的一種,擁有酪氨酸活性,可以調控人體細胞的生長、運動以及分裂能力的癌基因,能夠幫助癌細胞予以轉移。除此之外,在表皮生長因子家族 EGFRs 中Her-2也是其中一份子,尤其在胃癌起始過程中,Her-2數量的增加以及之后容易發生轉移,該種轉移情況大多發生在化療治療過程當中[5]。擴散程度同乳腺癌相比一樣,手術后康復效果不佳。由此可見,Her-2陽性腫瘤細胞不但繁殖能力強,而且極易發生轉移。為此,老年Her-2過表達胃上部癌癥患者手術治療胃癌中的晚期胃癌屬于不能予以切除且手術后容易復發的癌癥,通常主要臨床治療方法為聯合化療法,以此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減輕患者臨床疼痛程度,繼而起到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的作用。作為第三代鉑類藥物的奧沙利鉑,其藥物成分具有較強的抗腫瘤活性,可以有效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對于腎臟不良反應較輕,惡心嘔吐等化療反應癥狀較輕。將DNA作為藥理作用的靶點,對DNA結構予以破壞,降低無限循環復制率,最終達到破壞腫瘤細胞的目的。除此之外,奧沙利鉑同DNA相互結合以后,能夠被DNA中的修復蛋白酶準確識別出來,以便該種藥物與其他藥物聯合后能夠充分發揮抗腫瘤作用[6]。

卡培他濱藥物成分為氟尿嘧啶氨基甲酸酯鹽,該種藥物成分通常以口服型藥劑為主,其藥物成分能夠被胃腸完全吸收,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人體吸收后可以由肝臟中的羧酸酯酶予以轉化,使得卡培他濱轉變成無活性中間體5-DFCR,然后再將其與腫瘤細胞中的胞苷脫氨酶進行轉變,最終形成5-FU使其具有抗腫瘤活性。根據臨床醫學研究資料顯示[7],卡培他濱擁有良好的靶向性,該種藥物進入人體以后能夠自行選擇可以抵抗的腫瘤組織細胞,提高抗腫瘤效果,降低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

赫賽汀藥物最早應用在晚期轉移性乳腺癌治療過程中,且該種治療效果顯著。該種藥物能夠增強患者免疫球蛋白,能夠有效抑制腫瘤活性,具有抗腫瘤作用,赫賽汀與Her-2相互結合后,能夠有效抑制癌細胞增長繁殖,加快癌細胞凋亡,降低腫瘤血管生成率[8]。胡曉峰等[9]學者在其研究中,實驗組患者的有效率達到81.13%,控制率達到98.11%,顯著高于對照組。術后1年隨訪中,實驗組的存活率94.34%顯著高于對照組存活率77.36%。該次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控制率為85.71%,總有效率為67.35%;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控制率為97.96%,總有效率為93.88%,實驗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臨床治療效果;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毒副反應對比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1年后,通過電話回訪發現,實驗組患者存活率為95.92%,對照組患者存活率為73.47%,實驗組患者存活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在老年胃癌患者中,男性發病比例要遠遠高于女性發病比例,其主要原因是男性常年吸煙喝酒所致。根據臨床醫學研究資料表明,胃癌吸煙人群發病比例要遠高于不吸煙人群1.5倍。通常胃癌早期發病時往往沒有明顯癥狀,大多表現為腹部脹痛、身體消瘦等癥狀,致使很多患者常常忽視該種臨床癥狀。另外,由于老年人刺激敏感度較低,神經末梢反應遲鈍,且自身機體衰退情況導致疼痛敏感度降低,使得老年患者出現胃癌癥狀時基本都是屬于癌癥晚期。老年胃癌患者實施手術后,由于自身應激能力、組織修復能力以及消化能力較差,致使患者手術并發癥發生率極高[10-11]。為此,應通過防癌宣傳以及各種健康知識講座,強化老年人胃癌篩查意識,每年實施內鏡檢查及活檢有效降低晚期胃癌發生率。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實施新輔助化療聯合靶向治療,可以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減少患者臨床并發癥發生率。晚期胃癌患者還要保持積極樂觀心態,遵循醫囑予以積極治療,定期到醫院進行復診檢查,繼而提高自身免疫力修復功能,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綜上所述,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應用新輔助化療聯合靶向治療法,臨床效果顯著,降低胃癌復發幾率,提高患者生存時間,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佳,丁茜琳,王錚,等.基于常規CT圖像的紋理分析在進展期胃癌新輔助化療療效預測中的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9,38(11):2100-2105.

[2]? 劉琪,袁波,杜應蓮.新輔助化療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療效及對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9,28(10):1302-1308.

[3]? 劉宇佳,胡曉平,鐘里科,等.胃癌新輔助化療耐藥機制及治療策略研究[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19,36(15):1914-1918.

[4]? 劉心意,孔桂美.老年晚期胃癌的靶向治療新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7):1767-1771.

[5]? 胡孔旺,王宜文,陸明,等.循環腫瘤細胞檢測在胃癌新輔助化療決策中的應用[J].腫瘤,2018,38(12):1130-1136,1154.

[6]? 李亞靜,劉洪濤,張明,等.晚期胃癌小分子靶向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8,34(22):2646-2649.

[7]? 劉慶國,沈薦,馬曉龍,等.替吉奧與奧沙利鉑新輔助化療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進展期胃癌[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8, 18(11):969-973,992.

[8]? 李亞靜,劉洪濤,吳惠珍,等.單克隆抗體在胃癌靶向治療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18,27(21):2557-2563.

[9]? 胡曉峰,李磊,聶雙發,等.新輔助化療聯合靶向治療對老年胃上部癌患者的臨床應用[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6, 31(9):1073.

[10]? 項濤,雷慧,譚綺瓊,等.IL-27、IL-29及miRNA-497在HER-2陽性胃癌患者放射性粒子聯合靶向治療中的價值[J].重慶醫學,2017,46(30):4204-4206.

[11]? 潘婷婷,陳威佐,關泉林.胃癌靶向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腫瘤臨床,2018,45(4):209-213.

(收稿日期:2020-06-26)

猜你喜歡
靶向治療新輔助化療臨床應用
延續護理在改善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焦慮狀態中的作用
兩種新輔助化療對乳腺癌臨床治療療效觀察
靶向治療對復發性耐藥性卵巢癌的治療價值分析
奧沙利鉑+卡培他濱新輔助化療治療進展期胃癌療效及毒副反應分析
渭南地區道地藥材沙苑子應用研究
新輔助化療、單純放療與同步放化療治療宮頸癌的近期療效對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