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詩仙”、杜甫“詩圣”之稱的出處與來源考辨

2020-11-30 08:38葛景春
中州學刊 2020年10期
關鍵詞:詩圣詩仙杜甫

葛景春

摘?要:筆者經過文獻考察認為,李白被正式稱為“詩仙”始于北宋時期的徐積:“至于開元間,忽生李詩仙?!蹦纤蔚臈钊f里在詩中多次稱李白為“詩仙”,從此以后稱李白為“詩仙”的人漸漸地多了起來。杜甫被正式稱為“詩圣”,則始于明中期的孫承恩,他說“詩圣惟甫”。而普遍的觀點認為,最早稱杜甫為“詩圣”者,是明代晚期的王嗣奭,這一人物晚于孫承恩八十余年。李白的“詩仙”之稱,是賀知章對李白“謫仙人”之稱的發展;杜甫的“詩圣”之稱,則是宋代王安石、秦觀等人認為杜甫是在詩歌界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集大成”者。李、杜二人的詩歌分別代表著中國詩歌儒道互補、追求自由的超現實主義與關注社稷民生的現實主義兩種不同的思想傾向和詩風,影響了中國詩歌一千多年的成長和發展。

關鍵詞:李白;詩仙;杜甫;集大成;詩圣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20)10-0163-05

現在稱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圣”,好像是唐代以來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李白被稱為“詩仙”和杜甫被稱為“詩圣”的時間卻相當晚。

一、李白“詩仙”名號的最早來源和出處

先說李白“詩仙”的名號問題。李白稱仙的時間較早,在唐玄宗天寶元年(742)秋,也就是李白42歲與賀知章相見于長安紫極宮之時。賀知章見其《蜀道難》之作,大為贊賞,嘆曰:“子,謫仙人也!”①由此,李白“謫仙人”的名號就流傳開來。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曰:“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雹诶畎自凇秾茟涃R監二首》其一中確認其事:“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雹鄞嗽娗坝欣畎住霸娦颉痹唬骸疤淤e客賀公,于長安紫極宮一見余,呼余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沒后對酒,悵然有懷,而作是詩?!钡窃谡麄€唐代,并沒有人稱李白為“詩仙”。

其實,在唐代是有人自稱和被稱為“詩仙”的。但這個“詩仙”并不是李白,而多是指白居易。白居易在其文《與元九書》中自稱“詩仙”:“知我者以為詩仙,不知我者以為詩魔?!雹芴菩凇兜醢拙右住吩娭姓f:“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敎冥路作詩仙?!雹菰娭幸沧鸱Q白居易為“詩仙”。此后相當長時間,“詩仙”這一名號是屬于白居易的。

當然,唐代也有稱劉禹錫、賈島等人為“詩仙”的。唐代牛僧孺《李蘇州遣太湖石奇狀絕倫因題二十韻奉呈夢得樂天》:“念此園林寶,還須別識精。詩仙有劉、白,為汝數逢迎?!雹拊娭蟹Q劉禹錫、白居易二人為“詩仙”。姚合《別賈島》:“懶作住山人,貧家自賃身。詩多筆漸禿,睡少枕長新。野客狂無過,詩仙瘦始真。秋風千里去,誰與我相親?!雹叽嗽娭械摹霸娤伞睘橘Z島。

在北宋中期,劉攽(1023—1089)曾稱杜甫為“詩仙”,他在《和蘇子瞻韻為石蒼舒題》中說:“杜陵詩仙有祖風,筆灑云霧揮瓊琚。我今才薄厭數語,勉力和歌慚起予?!雹啾葎懮栽绲姆吨傺停?89—1052),可能是始稱李白為“詩仙”之人。范仲淹《依韻和蘇州蔣密學》:“余杭偶得借麾來,山態云情病眼開。此樂無涯誰可共,詩仙今日在蘇臺?!痹姾笥凶⒃疲骸鞍讟诽熘^韋蘇州為詩仙?!雹釓脑娤伦⒖芍?,白居易稱韋應物為“詩仙”,因韋應物當過蘇州刺史。但在《白居易集》中,并無白居易稱韋蘇州(即韋應物)為“詩仙”之事。其實,這首詩中的“詩仙”,所指的應是李白,因為李白寫過《蘇臺覽古》:“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狈吨傺汀兑理嵑吞K州蔣密學》詩后的注不知是否為范仲淹的原注,或是后人誤加之注。而此處“詩仙”是借指蘇州蔣密學。既然有此歧解,我們還不能肯定范仲淹為第一個稱李白為“詩仙”的人。

與蘇軾同時期的徐積(1038—1103)則明確地指稱李白為“詩仙”。徐積《李太白雜言》中云:“噫嘻欷奇哉,自開辟以來,不知幾千萬余年,至于開元間,忽生李詩仙。是時五星中,一星不在天?!雹饽纤螘r的楊萬里(1127—1206)尤其喜歡稱李白為“詩仙”,例如“詩仙詩滿云夢胸,那更相逢此花觸”(《和羅武岡欽若酴醿長句·再和》)B11、“何年筆戰明光殿,奪得詩仙紫綺裘”(《寄題俞叔奇國博郎中園亭二十六詠》其十一《紫君林》)B12、“阿朓青山自一村,州民歲歲與招魂。六朝陵墓今何在,只有詩仙月下墳”(《望謝家青山太白墓》)B13??梢?,楊萬里一直視李白為“詩仙”。從此之后,金、元、明、清各代稱李白為“詩仙”的多了起來。

金代元好問(1190—1257)的《俳體雪香亭雜詠十五首》其六:“詩仙詩鬼不謾欺,時事先教夢里知。禁苑又經人物散,荒涼臺榭水流遲?!盉14他在詩中將“詩仙”和“詩鬼”并列,顯然指“詩仙”李白和“詩鬼”李賀。

元代王奕的《彭澤新縣靖節祠》:“已曾采石酹詩仙,又拜書巖薦菊泉。京口火頭才負乘,柴桑處士便歸田。馳驅名并諸公駕,尸祝誰碑百世賢?近代從容人死義,后先二尹合俱傳?!盉15詩中“采石酹詩仙”,顯然是稱李白為“詩仙”。元人王惲(1227—1304)《和姚左轄梨花詩韻》:“主人愛花情不薄,淚粉闌干愁寂寞。東欄一樹要洗妝,走報詩仙揮翠杓。醉歌不惜玉山頹,明月春風紛雪落?!盉16詩中用了李白在沉香亭寫《清平調詞》的典故,“詩仙”應指李白,此處用來借指他人。

明人王穉登(1535—1612)在《合刻李杜詩集序》中曰:“詩者有云,供奉之詩仙,拾遺之詩圣。圣可學,仙不可學。亦猶禪人所謂頓、漸。李頓而杜乃漸也?!盉17明人王嗣奭(1566—1648)有《夢杜少陵作》:“青蓮號詩仙,我翁號詩圣。仙如出世人,軒然逺泥濘。在世而出世,圣也斯最盛?!盉18此二首詩,明確地指稱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圣”。這說明在明代“詩仙”和“詩圣”已經分別成了李白、杜甫的固定稱號。

明清以后,從皇帝到文人詩客,都認為“詩仙”是對李白的專稱。清代乾隆皇帝的《再詠南池四首》其三:“詩仙詩圣漫區分,總屬個中迥出群。李杜劣優何以見,一懷適己一懷君?!盉19清人吳錫麟(1746—1818)《太白酒樓》:“供奉詩仙還酒仙,襟抱磊落空塵緣。薄游江海滯齊魯,裙屐雜還羅英賢?!盉20清人張云璈(1747—1829)《采石吊李白》:“詩中之仙數青蓮,在酒亦仙水亦仙,詩仙酒仙之狂都上天。江波西來變美酒,魂魄與月萬古相周旋。君不見杓有舒州鐺力士,果然同生復同死?!薄啊嬷蓁?,力士鐺,李白與爾同死生太白句也?!盉21清人阮元(1764—1849)《西南風阻留住采磯太白樓》:“南風連日阻江船,太白樓邊水接天。且借詩仙樓檻下,橫鋪一榻納涼眠。謝宅青山近可攀,朝朝嵐翠如樓間。飄然詩思生花筆,一朵蓮花青敵山?!盉22這些詩句中都稱李白為“詩仙”。

其實,李白“謫仙”的名號一直在使用,它與“詩仙”的名號并行,而且稱李白為“謫仙”的情況,比稱“詩仙”更為普遍。據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查尋,“謫仙”一詞出現有2484條,絕大部分是稱李白的;而“詩仙”一詞出現有475條,且大部分不是指李白,而是題中和詩中兩句上下的“詩”字與“仙”字連用者,或稱美其他的能詩者,明確指屬為李白者約有1/4。

稱李白為“謫仙”的時間更為久遠,“詩仙”之稱是由“謫仙”演變而來的。如北宋末年的葉廷珪云:“世傳杜甫詩,天才也。李白詩,仙才也,李賀詩,鬼才也?!盉23此條中稱李白詩是仙才,也就是指詩人中的仙才,可簡稱為“詩仙”。但“謫仙”的含義要比“詩仙”更廣泛一些,其中還要包括其思想、人格和形象等,不僅僅指其詩歌。稱李白為“謫仙人”,更符合后人對李白的全面認識和推崇。所以白居易只敢稱自己是“詩仙”,而不敢稱“謫仙”。

二、杜甫“詩圣”名號的最早來源和出處

再說“詩圣”名號的問題?!霸娛ァ钡谋疽?,原來僅指“圣于詩”,即詩寫得好,或善于詩者。但最早稱“圣于詩”的,反而不是杜甫,而是李白。南宋朱熹(1130—1200)在《朱子語類》中稱李白為“圣于詩者”:“李太白詩非無法度,乃從容于法度之中,蓋圣于詩者也?!盉24他的這個說法得到一些后人的贊同。例如,元人趙子昂(1254—1322)和蒲道源(1260—1336)也有李白“圣于詩”的說法。趙子昂《襄陽歌》詩評:“太白圣于詩者。魏公書此,真可謂詩之勍敵。后之書者,雖奮力追之,吾知其不能及也?!盉25蒲道源《新修二賢祠堂記》:“李太白詩非無法度,乃從容于法度之中,蓋圣于詩者也?!盉26。更有甚者,直接稱李白為“詩圣”。例如明人楊慎(1488—1559)在《周受庵詩選序》中直稱李白為“詩圣”:“陳子昂為海內文宗,李太白為古今詩圣?!盉27但他也稱杜甫為“詩圣”:韓成武先生在其《“詩圣”一詞首出于楊慎〈詞品·序〉》中,引楊慎《詩品·序》:“然詩圣如杜子美而填詞若李白之《憶秦娥》《菩薩蠻》者,集中絕無?!盉28既稱李白為“詩圣”,也稱杜甫為“詩圣”,說明楊慎對稱杜甫為“詩圣”的不徹底性和不唯一性。

當然,明代和之后也有一些學者和詩人將李、杜并稱為“詩圣”。如明人杭淮(1462—1538)《挽李獻吉四首用曹太守韻》其一:“李杜得詩圣,迥出諸家前。寂寞千載后,身死名流傳。悲風動萬里,長虹燭遙天。楚魂不可招,空有吊湘篇?!盉29明人黃省曾(1490—1540)《上李崆峒書》:“昔李、杜詩圣而文格未光,柳、韓文藪而詩道不粹,豈惟聰識之難兼哉?”B30由此可見,有相當一個時期,李白和杜甫是同被稱為“詩圣”的。

正式稱杜甫為“詩圣”的,學界通常認為應是明人王嗣奭(1566—1648)。王嗣奭曾在《夢杜少陵作》中明確提出:“青蓮號詩仙,我翁號詩圣?!盉31但是,據張忠綱先生考證,提出杜甫為“詩圣”的,還有比王嗣奭更早的明人費宏。張先生認為:“第一次正式稱杜甫為詩圣的,大概是明代的費宏(1468—1535),他的《題蜀江圖》云:‘杜從夔府稱詩圣,程向涪中傳易學。獨醒亭畔誦騷辭,八陣磧邊懷將略。圖窮尚有岳陽樓,志士登臨非取樂?!?,但此時的詩圣還不是杜甫的專名?!盉32張先生指出費宏是第一個指稱杜甫為“詩圣”之人是有道理的。但費宏只是認為杜甫從夔府之后才稱“詩圣”,在夔府之前是否稱“詩圣”,他沒有說。實際上,他只肯定了杜甫是半個詩圣,即杜甫從夔府以后才稱“詩圣”,“詩圣”并未包括夔府以前的杜甫。因此,這還不算對杜甫稱為“詩圣”的全面認可。但這一看法在確立杜甫為“詩圣”的過程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據筆者考證,最早稱杜甫為“詩圣”的,是比王嗣奭更早的孫承恩。孫承恩的生卒年是明成化十七年至明嘉靖四十年(1481—1561),大致與費宏生活在同時期。孫承恩曾在《杜工部(子美)》中說:“詩圣惟甫,崇雅鎮浮。力敵元化,手遏頹流?!盉33孫承恩是第一個提出“詩圣惟甫”的人。他將李白等人都推出了“詩圣”之列,也可以說,他明確認為“詩圣”唯杜甫莫屬,指出了杜甫稱“詩圣”的唯一性。

費、孫二人的年齡相近,都是明朝中期人。而王嗣奭的生卒年是明嘉靖四十五年至清順至五年(1566—1648),是明朝晚期人。費宏、孫承恩,要比王嗣奭的生年早八九十年。所以說目前所查到稱杜甫為“詩圣”的,費宏是第一個,孫承恩是第二個,楊慎是第三個。此三人中,明確稱杜甫是獨一無二“詩圣”的,應是孫承恩。所以,筆者認為孫承恩是第一個正式稱杜甫為“詩圣”者。

此外,像明代的王穉登(1535—1612)、胡應麟(1551—1602)、周嬰(1583—1651)等人,都與王嗣奭是同一時代的人,他們都在孫承恩之后,但都尊稱杜甫為“詩圣”。這種情況說明,杜甫的“詩圣”之稱在明中后期已經成了共識。此后到了清代,尊李白為“詩仙”,尊杜甫為“詩圣”,也就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詩仙”和“詩圣”主要來源于對李白和杜甫思想的定位

從前面論述來看,李白被認為是當之無愧的“詩仙”,這一名號主要是從“謫仙人”而來的?!爸喯扇恕边@一名號本身就充滿著道家思想的意味,李白的主要思想也是道家思想。李白從小就受到道家思想的熏陶,道家思想在其詩歌中多有體現。其《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詩云:“家本紫云山,道風未淪落,況懷丹丘志,沖賞歸寂寞?!盉34李白自幼研習莊老,因而道家思想對其影響很大。

莊子思想中就有神仙思想:“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云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于己,而況利害之端乎?”B35莊子還有名言:“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鄉?!盉36后來,這種神仙思想被道教演繹出各類得道成仙的神仙故事,對中國古人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但神仙是很難修成的,或者說是根本修不成的。于是人們便退而求其次,產生“謫仙”的說法。所謂“謫仙”,就是天上的神仙被謫下凡,是僅次仙人一等而高于凡人的非凡人物。漢武帝時期的東方朔曾自稱為“謫仙”。

李白非常喜歡道教中的神仙故事,對神仙非常向往,很想修仙學道,得道升仙。他在《下途歸石門舊居》中表達對神仙的向往:“余嘗學道窮冥筌,夢中往往游仙山。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盉37一直渴望得道升仙而不能的李白對東方朔這樣的“謫仙”非常向往,他在《玉壺吟》中說:“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盉38

在唐代天寶元年時,李白被賀知章冠以“謫仙人”之名,李白本人也以此為榮。以“謫仙人”來盛贊李白,這也是唐玄宗時期崇道思想大行于世的結果。李白的稟賦氣質及其詩歌風格與“謫仙人”的名號具有內在關聯,二者相得益彰。后來,由“謫仙人”逐漸演變為“詩仙”的稱呼,也是順理成章的。所以“詩仙”這一名號,雖然在唐宋時也曾經用來指稱過其他詩人,但在后人使用過程中,人們還是覺得以此稱李白最為合適。因此,“詩仙”就固定為李白的名號了。

“詩圣”之名號之于杜甫,也是如此。杜甫是一個正統的儒者,他的思想和詩歌是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故在宋代忠君崇儒的社會思潮里,他被推為儒家詩人的“集大成”者。這固然與其詩歌的巨大成就有關,但主要原因還是其思想行為符合圣人之道。

“詩圣”不僅僅指詩寫得好,更包含思想人格和道德的意思。因為在古代中國,“圣”一般是指皇帝和圣人。稱皇帝為“圣上”且不必講,就圣人來說,儒家一般只指周公、孔子??鬃邮侨寮壹蟪傻娜宋?,孟子被稱為“亞圣”。宋代儒學興盛,尊崇儒家思想成為社會的主導思潮,杜甫是宋代最受推崇的偉大詩人。杜甫的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他的忠君報國的政治操守和憂國憂民的思想和行為,都以儒家行為規范為道德標準,體現出以仁義為懷的崇高人格。儒家思想在杜甫身上得到非常全面的體現,他也是像孔子一樣的集大成式人物。再加上杜甫在詩歌創作上,各種體裁都很擅長駕馭,也是集大成的人物。因此,宋人就開始拿杜甫與孔子相比,認為他代表著詩人的最高典范,是詩界的圣者。

北宋王安石(1021—1086)在《杜甫畫像》中極力推贊杜甫,認為其詩歌藝術和崇高人格古之所少,其中就有尊杜甫為“圣”的意思:?吾觀少陵詩,謂與元氣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壯顏毅色不可求。浩蕩八極中,生物豈不稠?丑妍巨細千萬殊,竟莫見以何雕鎪……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寧令吾廬獨破受凍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颼颼。傷屯悼屈止一身,嗟時之人我所羞。所以見公像,再拜涕泗流。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從之游。B39

蘇軾(1037—1101)在《書吳道子畫后》寫道:?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書至于顏魯公,畫至于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B40

東坡將杜甫的詩推崇到“天下之能事畢矣”的地步,則說明杜詩已達到極致,這也是“圣于詩”的變相說法。

秦觀(1049—1100)《韓愈論》中說:?孔子,圣之時者也??鬃又^集大成。嗚呼!杜氏、韓氏亦集詩文之大成者歟!B41

這里將杜甫和韓愈相提并論,認為二人在詩和文方面分別為“集大成”的人物。其中將杜甫與孔子類比,也有將杜甫視為詩人中的圣人的意思。

南宋時期的楊萬里(1127—1206)稱杜甫和黃庭堅為“圣于詩”者,為杜甫“詩之圣”者的定位奠定了基礎。黃庭堅在《江西宗派詩序》中說:?今夫四家者流,蘇似李,黃似杜。李、蘇之詩,子列子之御風也。杜、黃之詩,靈均之乘桂舟駕玉車也,無待神于詩者歟!有待而未嘗有待者,圣于詩者歟。B42

到了明代,費宏、孫承恩、楊慎、王穉登、胡震亨、周嬰、王嗣奭等人先后稱杜甫為“詩圣”,也多是從杜甫的思想著眼的。從此以后“詩圣”就成了杜甫的專號。清代仇兆鰲在《杜詩詳注序》中說得十分到位:?宋人之論詩者,稱杜為詩史,為其詩可以論世知人也。明人之論詩者,推杜甫為詩圣,謂其立言忠厚,可以垂教萬世也。B43

李白和杜甫二人的詩歌分別代表著中國詩歌儒道互補、追求自由的超現實主義與關注社稷民生的現實主義兩種不同的思想傾向和詩風,影響了中國詩歌一千多年的成長和發展。清代以來,人們又將崇信佛教的王維稱為“詩佛”。清人王士禎(1634—1711)指出:?嘗戲論唐人詩:王維,佛語;孟浩然,菩薩語;劉眘虛、韋應物,祖師語;柳宗元,聲聞辟支語;李白、常建,飛仙語;杜甫,圣語;陳子昂,真靈語;張九齡,典午名士語;岑參,劍仙語;韓愈,英雄語;李賀,才鬼語;盧仝,巫覡語;李商隱、韓渥,兒女語;蘇軾有菩薩語,有劍仙語,有英雄語。獨不能作佛語、圣語耳。B44

這里稱王維詩為“佛語”,李白詩為“飛仙語”,杜甫詩為“圣語”,即王維為“詩佛”、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圣”之意。這就形成了李、杜、王分別為盛唐道、儒、釋三家思想的詩人代表。從詩風上講,李白詩歌的奔放飄逸、杜甫詩歌的沉著厚重、王維詩歌的靜穆靈秀,皆是受道、儒、佛各家思想影響的結果?!霸娤伞崩畎?、“詩圣”杜甫和“詩佛”王維三人在盛唐鼎足而立,成為盛唐儒、釋、道三教并行文化在唐詩界的典型代表人物。

注釋

①〔宋〕歐陽修:《新唐書·文藝中·李白傳》,《二十五史》第六冊,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6年,第615頁。

②蕭滌非:《杜甫全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第2614頁。

③B34B37B38詹锳:《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年,第3363、3591、3091、1003頁。

④朱金城:《白居易集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795頁。

⑤《全唐詩》卷四,中華書局,1960年,第49頁。

⑥《全唐詩》卷四六六,中華書局,1960年,第5291頁。

⑦《全唐詩》卷四九六,中華書局,1960年,第5632頁。

⑧〔宋〕劉攽:《彭城集》卷七,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電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⑨〔宋〕范仲淹:《范文正集》卷四,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⑩〔清〕吳之振:《宋詩抄》卷四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B11B12B13〔宋〕楊萬里:《誠齋集》卷三、卷二一、卷三三,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B14〔元〕元好問:《遺山集》卷一二,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B15〔元〕王奕:《玉斗山人集》卷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B16〔元〕王惲:《秋澗集》卷七,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B17〔唐〕李白撰、〔清〕王琦輯注:《李太白文集》卷三三,中華書局,1977年,第1516頁。

B18蕭滌非:《杜甫全集校注》附錄《諸家詠杜》,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第6812頁。

B19〔明〕劉璉:《自怡集》卷四,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B20B21B22裴斐、劉善良:《李白資料匯編》(金元明清之部),中華書局,1994年,第975、1002、1069頁。

B23B27〔唐〕李白撰、〔清〕王琦輯注:《李太白全集》卷三四,中華書局,1977年,第1524、1527年。

B24〔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一四○,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B25〔清〕倪濤:《六藝之一錄》卷三五五,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B26〔元〕蒲道源:《閑居叢稿》卷一四,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B28韓成武:《杜甫新論》,河北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138頁。

B29張忠綱:《說“詩圣”》,《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

B30〔明〕賀復征:《文章辨體匯選》卷二三七,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B31〔清〕仇兆鰲:《杜詩詳注·補注》,中華書局,1979年,第2294頁。

B32〔明〕曹學佺:《石倉歷代詩選》卷四三〇,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B33〔明〕孫承恩:《文簡集》卷四○,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B35王先謙:《莊子集解·齊物論第二》,《諸子集成》第三冊,中華書局,1986年,第15頁。

B36王先謙:《莊子集解·天地篇第十二》,《諸子集成》第三冊,中華書局,1986年,第72頁。

B39〔宋〕王安石《臨川文集》卷九,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B40〔宋〕蘇軾:《東坡全集》卷九三,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B41〔宋〕秦觀:《淮海集》卷二二,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B42〔宋〕楊萬里:《誠齋集》卷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B43〔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序》,卷首,中華書局,1979年。

B44〔清〕王士禛:《居易錄》卷五,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責任編輯:采?薇

猜你喜歡
詩圣詩仙杜甫
和李杜合影
和李杜合影
穿越去唐朝,揮毫做詩仙
杜甫改詩
春雨中遙拜詩圣杜甫
杜甫與五柳魚
胡風黃沙話詩仙——李白詩歌中的西域文化
杜甫的維穩觀
為紀念杜甫誕生1300周年口占七絕一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